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四章 太监是这样变强的

第四章 太监是这样变强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31 更新时间:2024/1/5 2:58:29

如果要问,在我们今天熟悉的明朝题材古装剧中,扮演反派角色最多的明朝职业是什么?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恐怕只有一个太监!

看看诸多古装题材的明朝剧,尤其是武侠剧就知道了。虽然里面偶尔也会有几位有良心的好太监,但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碰到的,一定都是作恶多端的坏太监。而且级别越高的坏人,也大多都是级别越高的太监。在里面贪污几个钱,练几招神功,杀几个忠良,祸害几方百姓,对这帮人而言都是家常便饭。而且越是坏事做绝了的,还越是不容易恶贯满盈,经常是被正派人物围攻,却怎么杀也杀不死,把人恨得牙根子直痒痒,冲上去咬死他们的心都有。

而放在许多后人对明朝历史的印象中,太监,也自然而然的成了这样一群人:啥好事都不干,啥坏事都干的欢。啥钱都敢贪,啥人都敢杀。皇帝是他们连蒙带骗教坏的,大明江山也是他们吃喝嫖赌祸害没的。要找大明王朝灭亡的罪人,这帮人第一个跑不了。

如果再对比一下历史记录中的诸多情景,会发现这样的印象也不无道理,在明王朝每一件比较丢脸的事情,甚至每一段比较丢脸的年代里,我们都可以很轻而易举的,从中揪出一个或者多个十恶不赦的太监来。比如从土木堡之战的惨败中,我们可以揪出王振,从明宪宗朱见深近二十年不上朝的懒惰中,我们可以揪出汪直,从明武宗朱厚照一生的荒唐享乐中,我们也可以揪出刘瑾,从木匠皇帝朱见深极品的作风中,我们更揪出了魏忠贤。这四个人,便是明朝大名鼎鼎的四大权阉,至于其他的时代,其他丢脸的事,我们若想从中揪出几个因此招我们恨的公公,翻翻官修明史就会发现,那会像一抓一大把般容易。

只是,明朝的宦官们,真的有这么大的能量,强大到可以为一个王朝的灭亡负全责的地步?

姑且算这是真的吧。只是,假若是真的,那么对于每一个穿越到明朝,同时又怀着报国之梦,渴望建功立业的有志青年们来说,这些“权阉”们,恰恰将是他们面对的最直接,也最为强大的对手。

要想战胜一个对手,就要首先了解这个对手。所以要战胜太监,就要首先了解太监明朝的太监。他们的组织机构,他们的典型人物,最重要的,他们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强大?

在许多人眼中,那些后来如雷贯耳的“权阉”们,他们的发迹之路,是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的。难在那成为太监的要命一刀,而容易在于熬过这一刀后,机缘巧合拍对了某位实权人物(皇帝或者皇妃)的马屁,从此摇身一变,从一文不名身份卑微,变成呼风唤雨权倾朝野。很无耻,却也很幸运。

然而对于每一位“权阉”而言,在他们看似很无耻很幸运的发迹之路背后,却都有着鲜为人知的,很艰难很辛酸,如炼狱一般的拼杀。要了解这鲜为人知的拼杀,却需要先了解他们拼杀的战场明朝的宦官制度。

明朝的宦官制度,在各级官职名称,以及整个行政体制上,都与前朝有极大的不同。原因在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为忌惮的事情之一,便是宦官专权。所以在明朝建国后,即使是宦官中品级最高者,也不过四品,俸禄不过禄米一石。同时内宫宦官的权力分配,也极度细化,号称内监二十四衙门,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如此庞杂的机构,也令宦官权力极难统一。这一条对于整个明朝宦官力量的消长,可谓贯穿始终:尽管朱元璋“禁止宦官干政”的愿望成为泡影,但他的宦官制度设定,却至少保证了一件事:细化庞杂的宦官机构,使宦官权力自身也难于统一,如唐朝宦官那样大权独揽,甚至操纵皇帝如木偶的闹剧,在明朝根本没有可能。

也正是这样的现实,确立了明朝历代权阉们唯一的人生追求:操纵皇权不指望,借皇权狐假虎威才是真。

可对于每一个初入行的宦官来说,即使是这样的梦想,也是前路漫漫,艰险重重的。如果说升官如爬山,那么从底层宦官,爬升到宦官中的顶层,则更像是爬喜马拉雅山。其艰难之处,正在于明朝宦官制度机构冗杂,等级森严的体系。

这个体系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山头多,所谓的“衙门”,最高官职不过四品,山头却有二十四个,这其中的十二监,分别为司礼监,御用监,司设监,内宫监,神宫监,御马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另外还有“四司”,分别是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以及“八局”,分别为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上述机构,合称为“二十四衙门”。按照现代管理学的理论看,这样的机构设计是极其不科学的,许多衙门的职能重叠,办起事来相互掣肘,单个衙门能够承担的职能,更拆分给多个衙门。如此一来相互牵制,办事效率势必打折。可朱元璋要的就是这样的不科学,谁都专不了权,也就谁都威胁不到皇权。

而无论我们走到哪个“山头”,再仔细看看其内部的等级结构,恐怕又会看到更不科学的景象:每一个单个的衙门里,都有森严的等级设定,比如十二监中,最高级别负责人统称为“太监”。(在明朝,太监一词只有宦官中最高一级的群体才可用),下面分别是少监,监丞,奉御,听事各级名称,最底层的为杂役。而在“八局”中,称呼则大同小异,分别为“经理”“管理”“监工”等名称,一样的等级森严。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山头林立,等级森严的体系中,初入行的宦官,从最低级别的杂役干起,不说成为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即使是在他所在的衙门里,熬得一个相对高一点的行政级别,恐怕也要把几十年搭进去。

而从这样一个体系中,自下而上熬上来,并最终成为宦官行业佼佼者,甚至能够青史留“名”的宦官,无论正邪,都当属其中能力最优秀者。

当然,除了能力之外,运气也很重要。有很多时候,一个宦官到底能够混成什么样子,从他刚入这行时,究竟被分配到了“二十四衙门”中的哪一个单位开始,就已经注定。因为“二十四衙门”虽然山头林立,但论分量,也同样是有差别的。

分量最重的,就是“十二监”中大名鼎鼎的司礼监,在朱元璋时代,他的职能只不过是掌管皇城出入关防,可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代,他的地位便如一直蹭蹭上涨的股票,常年水涨船高,到明末的时候都是绩优股。原因正在于从那时起,他掌握了大明中央的重要权力奏折批阅权和盖章权,尤其是盖章权,即影视剧中常说的“批红”,同时,在特务组织“东厂”成立后,东厂提督太监的职位,通常也都是由司礼监的二把手,即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任。也就是说,在山头林立的宦官体系中,司礼监既参与行政权,又掌握监察权,其权位之重,堪称二十四衙门中的翘楚。而在级别设置方面,司礼监分为掌印太监,秉笔太监和随堂太监三级,外加他还掌管宫中负责印刷藏书的经厂,由司礼监提督负责,下属级别为掌司,即使是初入司礼监的菜鸟宦官,其行政级别也要高于其他衙门的“菜鸟”们,对于宦官来说,进司礼监,等于少奋斗十年。

标签: 太监是这样第四章

更多文章

  • 明末十四英烈之傅冠,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末,是怎么,英烈

    正是由于南平的忽然失陷,人在汀州的隆武帝猝不及防,终被清军擒斩。而后,清军急行军,不到一个月,就在当地汉人大地主黄氏一家导引下进入福州,这样福建省会,清军基本上是不战而得。在福州,明朝的礼部尚书曹学恮自缢殉国。曾任崇祯朝大学士的傅冠本想躲到自己的学生泰宁县江亨龙家里避难,最终却被江氏父子告发,清军派

  • 思想家王阳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思想家,王阳明

    王守仁是浙江余姚人,因他曾独居在绍兴阳明洞中,后又创办阳明书院,所以世人将他称为阳明先生。在我国古代诸多思想家中,王阳明是其中很特殊的一位。他是着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而且又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名将。中国历代儒家学者都是满口子曰诗云,摇头晃脑的老学究形象,与战场上壮怀激烈、身先士卒的名将形象实在相去甚

  • 汉武帝生母王娡如何抛夫弃女从村妇变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村妇,汉武帝,生母

    汉武帝的生母王娡是汉朝名后,她在进宫前已经结婚生女,但是却能在后宫三千佳丽中脱颖而出,运筹帷幄之中,让儿子做了太子,自己也当上了皇后,走向了人生巅峰。她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这确实值得我们探究一番。王娡出生于家道中落的贵族之家,其母亲叫臧儿,是项羽册封的十八诸侯之一的燕王臧荼的孙女。因为家境贫寒,臧儿

  • 半老徐娘很诱人:古代酗酒偷情的冷艳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冷艳,半老徐娘,古代

    这个典故的主人公徐娘,也就是徐昭佩,在其年轻时确是一个艳光四射的大美人,但她始终敌不过岁月催人老的事实,妙龄一过,姿色已大不如前,但仍浓妆艳抹的她,却犹存一点风韵。故后世“徐娘半老”或者“半老徐娘”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犹存。而说起这个徐昭佩,颇有一些的悲惨色彩在其中。据《南史》记载,她是前齐国太尉徐孝

  • 周新反贪倡廉察微知着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新,察微知著,故事

    周新,初名志新,字日新,广东南海(今广东南海县)人。明朝建国之初,他以太学生的身份被任命为大理寺评事,并以“善决狱”名播京师。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改任监察御史,又因其刚正无私、勇于弹劾而被称为“冷面寒铁”。据说,当时京城里竟有人用他来吓唬小孩子:一旦孩

  • 明朝法律内容及司法体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体系,司法,明朝

    明朝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和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时代,其法律内容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也与以往各代有着明显差异。为了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明朝司法制度中的机构设置、案件审理以及监察等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司法体系相当完备。为了巩固和加强君主专制集权制度,明朝法律规定了诸多方面

  • 明孝宗朱佑樘:中国历史上唯独的一生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上,皇帝,老婆

    中国皇帝的一大特点就是老婆多,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晋武帝,其后宫佳丽数量足可组建一个整编师。即使差到像光绪一样惨,也有一后二妃共三人,所谓一夫一妻似乎永远跟皇帝们无关。其实不然,中国的几百位皇帝中还真有一个一生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他就是明孝宗――朱佑樘,其惟一的妻子就是张皇后。朱佑樘(1470-15

  • 明朝锦衣卫的等级制度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等级,锦衣卫

    朱元璋创办锦衣卫最初的目的还会用来震慑百官,但是对于能入选锦衣卫的要求又非常严格,所以刚开始能加入到锦衣卫的人选并不多。那锦衣卫的权利划分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果说让锦衣卫掌控了权利,那肯定也是不行的,所以朱元璋也是在这中间想了很多办法能够两边制衡。所以锦衣卫的等级也是有着非常严格的省定。锦衣卫是明朝皇

  • 第十四章 明朝为何无外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外戚,明朝

    明朝是在元代“法纪荡然”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各项制度“立纲陈纪,法体汉、唐,略加增减,亦参与宋朝之典”,后妃制度自不例外。明代后妃制度在洪武初年由太祖朱元璋钦定,其相关条款被写进《皇明祖训》,要求子孙世世遵守。后世皇帝虽然在妃嫔名号、编制、葬制等方面

  •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如此“密切联系群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密切联系群众

    中央朝廷大官大贪,地方小官也在想着法子利用手中的资源优势拼命地“捞钱”。徐州丰县县丞姜礼就是这么一个拼命“捞钱”的高手。县丞的工作主要是辅佐县令,做好税粮征收、徭役签派等。姜礼就利用这样的工作机会,到辖区内的老百姓家去坐坐、聊聊,“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