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大清朝史上的劝降辅臣周培公因何而死?

揭秘:大清朝史上的劝降辅臣周培公因何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78 更新时间:2024/1/11 12:14:05

康熙十三年(1674年)腊月,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策动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北方反叛呼应。在耿精忠、王辅臣先后发动叛变后,吴三桂曾试图应援、打通与耿、王的联络,使叛乱地区联成一片,迅速压缩对清军的包围圈。康熙帝看清了吴三桂的战略意图,派出署兵部事的东阁大学士黄锡衮。与周培公一道毫不迟缓地调遣大军,从江西、浙江、陕西、甘肃等地阻击吴军,围剿耿、王叛军。当时的西部战场—陕甘地区,为西北边防重地,又近京师;而对朝廷构成直接威胁的主要是王辅臣的叛军,因此,康熙帝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西部战场,以恩威并用、剿抚结合的手段,力图尽快扑灭王辅臣的叛乱。

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任命图海为大将军,统辖陕甘征讨大军。王辅臣拥兵自重,以骁勇善战闻名,清将都有点怕他,不敢轻易进兵,他也没把清兵放在眼里,对10万清军围困毫无惧色,目空一切。图海一到平凉,诸将勇气顿增,纷纷请命攻城。周培公向图海上取平凉策,被召为幕僚,他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陕西关中地区是天下脊梁,吴三桂这次造反不及时从云南取道四川进取陕西,而盘踞在湘鄂之间与荆襄官兵对峙,实在太不会算计。现在,王辅臣起来造反,举足轻重,但他的反叛,是情势所逼和舍不得高官厚禄,这好比白内障患者渴望重见光明,又恰似半身不遂者企求站立行走。如果朝廷派个能说会道的人前去劝诫,王辅臣必然会悬崖勒马,投降朝廷。这样也就用不着兴师动众与他们硬碰硬了。图海闻周培公之言,正中下怀,可是眼前并无合适的人可派。

王辅臣手下参将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周培公奶娘龚嬷嬷的儿子)与周培公均是同乡,曾屡劝王辅臣归降,王举棋不定。他们设法将内部情况写成文字,用蜡丸封闭,密送周培公。周培公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愿冒死进城劝降,说:“如果前去说服了王辅臣,那是大学士的福份;如果遭到不测,自己则死而无怨。”图海闻听此事后十分高兴,星夜赶写奏本送至京城。康熙皇帝当即传谕周昌进京,并亲自在乾清宫召见。听完周培公的设想后,康熙帝嘉封周培公为参议道台、衔一品,赐穿黄马褂,携带谕降诏书,前往平凉招抚。

图海命周培公携带康熙帝赦诏,再次进城抚慰。王辅臣派龚荣遇率士民代表出城,向图海献平凉名册,其子王吉贞及总兵等上缴吴三桂投递的函札及“平远大将军印”、“陕西东路总管将军印”各一颗,接受清廷招抚。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西北蒙古族首领噶尔丹率众反清。赋闲在家的周培公仍不时关注朝廷政事,希望复起,闻讯后连忙赶写平叛“条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帝采纳,任命周培公为盛京(今沈阳)提督,负责戍边。康熙四十年(1701年),卒于任上。

标签: 史上清朝而死

更多文章

  • 大清文化科技的辉煌:市民文化的时代强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清,强音,文化

    经历了明清鼎革的阵痛后,随着旧派学者的逝世,也随着清康雍乾盛世的来临,新的文化因素从酝酿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从康熙朝开始,政治清明,商品经济发达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文化上的复苏趋势日益明显。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昆曲的兴迭。接续明末的风尚,昆曲一直占据着主流的地位;与此同时,昆曲本身也日益僵化。清初的昆曲演

  • 于成龙为什么被康熙称为清官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于成龙,康熙,清官

    清朝初年,政治上还是比较清明的,其中诞生了不少廉洁奉公的好官员。今天要说的这位,是被康熙称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清廉是他的标签,但是清廉并不是他的全部。于成龙生于明朝末年,在崇祯时期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由于在乡试前,他亲眼看到太原考官收受贿赂,年轻气盛的于成龙在试卷上直抒胸臆、痛陈时弊,结

  • 着名将军爱新觉罗·尼堪短暂的一生有哪些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将军,战功,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尼堪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将军,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他除了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军人之外还是一位贝勒爷,他出生在皇室家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是清太祖的孙子,他出生在1610年,他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比较短暂的,因为他在一六五三年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这一年他只有四十三岁。爱新觉罗·

  • 明代史上最没争议的忠臣于谦 明英宗却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史上,忠臣,明代

    明代历史上有一位最没争议的忠臣,却因为卷入两兄弟争夺皇位的阴谋之中,而被残害致死,他就是于谦。明英宗朱祁镇因“土木堡之变”失去皇位,后历经曲折返回大明后,却被弟弟景泰帝朱祁钰软禁在南宫,过上了被囚禁的太上皇生活。应该说哥俩的矛盾,至此已完全暴露在人们面前。哥哥犯了误国害民的大错,弟弟领导于谦等大臣力

  • 同治皇帝怎么死的?同治帝死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同治,死因,皇帝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亲政后不到两年的同治帝(载淳)一命归天了!关于这位小皇帝的死因,过去有的说是死于天花,有的说是死于梅毒,也有说是死于疥疮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来,我们在清代档案中发现了《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一份,属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以下简称“脉案&rdq

  • 第一节 乾隆登基,宽严相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宽严相济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82岁,廓尔喀国王拉特纳巴都尔请求停战,愿向清朝臣服。这年,十月初三日,他亲撰《御制十全记》,用满、汉、蒙、藏四种民族文字书写,刻碑建亭,用以宣扬他的武功成就,以垂久远。按高宗的说法,其十大武功计有: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回部”、两次扫荡金川、

  • 太平天国后期猛将,揭秘陈玉成传奇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后期,太平天国,猛将

    陈玉成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陈玉成是天平天国自己培养的一员猛将,他的一身本领几乎是在太平天国中练就的。在陈玉成年仅14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金田起义运动,所以说哪怕陈玉成当时尚且年幼,但他绝对算得上是太平天国的元老级人物。而陈玉成的叔叔陈承瑢则是天平天国的第一批将领,这么看来,

  • 雍正皇陵到底有什么秘密?竟让已开始挖掘的专家,差人赶忙封死墓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有什么,皇陵,雍正

    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清朝,虽说其最终的下场很惨淡,但在此之前也曾辉煌过。在康熙皇帝与乾隆皇帝统治时,清朝的实力是很强大的,在此后的日子里,更让这个国家达到了盛世繁荣的局面。可在整个大清王朝之中,也并不只是这两位皇帝,有着卓着的功勋。除了他们以外,还有最初建立起大清王朝的皇太极,以及为清朝更加强大而

  • 清末权阉的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事儿,清末

    清朝的宦官制度开始于顺治帝时期。康熙皇帝在位时规定由内务府总管宫廷事务,并设立敬事房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康熙、雍正、乾隆诸帝统治之时,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对宦官的约束非常严格。严禁宦官干预朝政。如吃酒赌博、当差懒惰、口出怨言、混乱行走、言语高声等行为在宦官来说也都是禁止的。乾隆时还禁止太监与外廷官

  • 大清的“试婚”制度与清代皇室的试婚格格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代,皇室,试婚

    1886年8月29日,美国《纽约时报》刊载《清国皇室生活记趣》一文称,清朝被确定为皇储的太子,在正式选立太子妃前一年,宗人府要先为太子挑选一位比其长一岁的适宜宫女,前往太子的东宫侍寝,教太子学会怎么做丈夫。如果太子同意,皇帝与皇后也不反对,这位宫女便可立为太子妃。《纽约时报》的这则报道大抵不虚,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