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于成龙为什么被康熙称为清官第一?

于成龙为什么被康熙称为清官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215 更新时间:2023/12/25 21:46:11

清朝初年,政治上还是比较清明的,其中诞生了不少廉洁奉公的好官员。

今天要说的这位,是被康熙称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

清廉是他的标签,但是清廉并不是他的全部。于成龙生于明朝末年,在崇祯时期就参加了科举考试。

由于在乡试前,他亲眼看到太原考官收受贿赂,年轻气盛的于成龙在试卷上直抒胸臆、痛陈时弊,结果自然是名落孙山

到了清朝之后,他又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都未能通过乡试这一关,更不用说进京赶考了。

后来由于长兄过世、父亲染病、生儿育女等实际问题,他暂时放弃了科举之路,安心养家糊口,为了生计而奔波。

等到父亲过世之后,他踏入国子监之门,成为一名高龄学生。最后,清廷分配他去广西罗城担任为县令。

当时他已经44岁了,再加上并非科举正途入仕的,前途非常渺茫。

可是,事实证明,僵化的科举制度并不能选出最为优秀的人才,于成龙也并非为了前途为发财而背井离乡,他决定要为当地老百姓做一番事业。

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劝阻,离妻别子,来到了遥远的广西罗城。

别看此时已经是顺治十八年,但广西由于长期在南明的手中,清政府统治还不到两年。于成龙刚去的时候,也被恶劣的条件吓一跳。

罗城饱经战火,时时还有匪盗,城里的居民只有六家,前两任县令跑了一个,死了一个。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的县衙都是三间茅屋,最开始的时候,于成龙只能带着仆人住在关帝庙中。

在这里,于成龙一干就是三年,他带来的六位仆人要么去世,要么逃离,只剩下他一个人。

但他采取重典治乱世的方法,先写下《欠债诬陷之妙判》、《土豪缠讼之妙批》、《胥吏作奸之妙批》等规程,他连小案都不放过,关心百姓疾苦。

他在罗城时实行保甲制度,誓死抵御盗匪,甚至连枕头底下都放着刀枪。

他又招募流民定居以恢复生产,经常就是呆在田间地头,对于新入驻的农家,他亲自上门欢迎。

离开罗城时,百姓惜别十里,呼号送行:“清官于成龙,青天第一人!”

两广总督金光祖慧眼识珠,将他的考评定为“卓异”,这是广西唯一的一个,并将其升任为任四川合州知州。

由于工作出色,合州人口迅速增加,他又先后湖北黄州府的同知、知府。在这期间,他再次被考评为“卓异”,这就是湖北的独一份。

从此,他开始进入康熙的视线之中,仕途也进入了快车道。谁也不曾想到,这个连功名都没有的书生,大器晚成,最后官居两江总督。

那么于成龙到底德何能,可以让顶头上司都这么欣赏他,还让康熙能够重用他呢?

首先要承认,当时清朝新立不久,官场的风气相对纯朴,康熙也是难得的明君,这也成就了于成龙。

但于成龙自身的人格魅力是最为重要的。前面所说在罗城的政绩,到了别的地方后,尤其是从湖北开始,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大大改善,完全没有以前那么凄惨,但于成龙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

作为地方大员,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如果不是有人亲见,简直难以想象。

作为两江总督,他一身清廉,连肉食都吃不上,终日只能吃青菜,江南百姓就送他“于青菜”的外号。

由于他本身以身作则,家仆们也没有办法营私,没有地方找菜吃,将衙门后面的槐树叶子都吃光了(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

他针对吏治,专门颁布了《兴利除弊约》,其中开列了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15款积弊,并且一一想法设法革除。

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写出了《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

在对待案件上,他一方面铁面无私,另一方面主张慎刑,采取“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的方法,在他手上许多冤案得以昭雪,被老百姓亲切称呼为“于青天”。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专门有一节《于中丞》的两个故事。

他自从别离家之后,宦海二十年,孑然一身,不带家眷,最后几年才与发妻团圆。

他死于两江总督任上,当时南京城的百姓,不管是男女老幼,商贩僧侣皆痛哭流涕。

他归葬,百姓几万人相送二十里,伏地痛哭声让长江流水声都听不见了。(士民数万人步二十里外,伏地哭,江干江水声如不闻)。

标签: 于成龙康熙清官

更多文章

  • 着名将军爱新觉罗·尼堪短暂的一生有哪些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将军,战功,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尼堪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将军,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他除了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军人之外还是一位贝勒爷,他出生在皇室家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是清太祖的孙子,他出生在1610年,他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比较短暂的,因为他在一六五三年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这一年他只有四十三岁。爱新觉罗·

  • 明代史上最没争议的忠臣于谦 明英宗却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史上,忠臣,明代

    明代历史上有一位最没争议的忠臣,却因为卷入两兄弟争夺皇位的阴谋之中,而被残害致死,他就是于谦。明英宗朱祁镇因“土木堡之变”失去皇位,后历经曲折返回大明后,却被弟弟景泰帝朱祁钰软禁在南宫,过上了被囚禁的太上皇生活。应该说哥俩的矛盾,至此已完全暴露在人们面前。哥哥犯了误国害民的大错,弟弟领导于谦等大臣力

  • 同治皇帝怎么死的?同治帝死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同治,死因,皇帝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亲政后不到两年的同治帝(载淳)一命归天了!关于这位小皇帝的死因,过去有的说是死于天花,有的说是死于梅毒,也有说是死于疥疮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来,我们在清代档案中发现了《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一份,属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以下简称“脉案&rdq

  • 第一节 乾隆登基,宽严相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宽严相济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82岁,廓尔喀国王拉特纳巴都尔请求停战,愿向清朝臣服。这年,十月初三日,他亲撰《御制十全记》,用满、汉、蒙、藏四种民族文字书写,刻碑建亭,用以宣扬他的武功成就,以垂久远。按高宗的说法,其十大武功计有: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回部”、两次扫荡金川、

  • 太平天国后期猛将,揭秘陈玉成传奇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后期,太平天国,猛将

    陈玉成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陈玉成是天平天国自己培养的一员猛将,他的一身本领几乎是在太平天国中练就的。在陈玉成年仅14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金田起义运动,所以说哪怕陈玉成当时尚且年幼,但他绝对算得上是太平天国的元老级人物。而陈玉成的叔叔陈承瑢则是天平天国的第一批将领,这么看来,

  • 雍正皇陵到底有什么秘密?竟让已开始挖掘的专家,差人赶忙封死墓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有什么,皇陵,雍正

    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清朝,虽说其最终的下场很惨淡,但在此之前也曾辉煌过。在康熙皇帝与乾隆皇帝统治时,清朝的实力是很强大的,在此后的日子里,更让这个国家达到了盛世繁荣的局面。可在整个大清王朝之中,也并不只是这两位皇帝,有着卓着的功勋。除了他们以外,还有最初建立起大清王朝的皇太极,以及为清朝更加强大而

  • 清末权阉的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事儿,清末

    清朝的宦官制度开始于顺治帝时期。康熙皇帝在位时规定由内务府总管宫廷事务,并设立敬事房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康熙、雍正、乾隆诸帝统治之时,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对宦官的约束非常严格。严禁宦官干预朝政。如吃酒赌博、当差懒惰、口出怨言、混乱行走、言语高声等行为在宦官来说也都是禁止的。乾隆时还禁止太监与外廷官

  • 大清的“试婚”制度与清代皇室的试婚格格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代,皇室,试婚

    1886年8月29日,美国《纽约时报》刊载《清国皇室生活记趣》一文称,清朝被确定为皇储的太子,在正式选立太子妃前一年,宗人府要先为太子挑选一位比其长一岁的适宜宫女,前往太子的东宫侍寝,教太子学会怎么做丈夫。如果太子同意,皇帝与皇后也不反对,这位宫女便可立为太子妃。《纽约时报》的这则报道大抵不虚,大清

  • 戊戌六君子是乱臣贼子吗?谭嗣同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乱臣贼子,君子,是怎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戊戌六君子为中国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据《戊戌变法》记载:“戊戌维新…..实为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在1898年时,一心变法的戊戌六君子遭到处决,而慈禧竟然下令用钝刀行刑,谭嗣同被剁了30刀才咽气!变法推行受阻,百日落幕在甲午战后,清朝签订

  • 分庭抗礼——后金政权的建立与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分庭抗礼,金政

    万历十五年(1587),努尔哈赤在苏子河畔巍峨的烟囱山上筑起了内外三层、楼台高耸的佛阿拉城有的书上也写作“费阿拉城”。;万历二十七年(1599),又命额尔德尼、噶盖创制了老满文。从那时起,努尔哈赤就有与明朝分庭抗礼的打算。随着对女真各部统一的进展,他当然不能满足这点规模。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