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戊戌六君子是乱臣贼子吗?谭嗣同是怎么死的?

戊戌六君子是乱臣贼子吗?谭嗣同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335 更新时间:2024/1/14 12:46:07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戊戌六君子为中国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据《戊戌变法》记载:“戊戌维新…..实为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在1898年时,一心变法的戊戌六君子遭到处决,而慈禧竟然下令用钝刀行刑,谭嗣同被剁了30刀才咽气!

变法推行受阻,百日落幕

在甲午战后,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让西方列强看得实在眼红,于是他们对中国的领土,也是越来越索求无度。

而为了摆脱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于是当时清朝的光绪皇帝便试图要效仿日本,实行变法维新。而因为1898年为戊戌年,于是这场变法又称为“戊戌变法”。

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上书的打动之下,光绪帝便最终下定决心要变法。

他召见了康有为以及梁超等人,询问了变法的有关问题,并于同日发布了《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开始。诏示天下:“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然而,这一场变法竟然还未超过百日,就落下了帷幕。

维新党人遭受迫害,谭嗣同等人慷慨就义

1898年的9月21日,慈禧太后遽然从颐和园返回了紫禁城,并发动了“戊戌政变”,由此结束了为期103天的戊戌变法。

而后,慈禧下令“训政”,收回了光绪皇帝一切权力,让变法计划泡汤,并且随即降旨,逮捕参与变法的维新党人。

而在搜捕名单上的康有为以及梁启超师徒风闻事变,便立即在外国友人的帮助下,逃往了海外避难。

而其他人等,或是自甘授首、或是躲避不及,还有未能逃脱追捕。徐致靖、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谭嗣同以及康广仁等七人被捕下狱,被判斩立决。

当初,谭嗣同执意不逃走时说了一句话:“各国变法,无有不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这位主张变法的君子,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义无反顾,而背着他逃走的康有为以及梁启超,却是在其后妻妾成群、子孙满堂。

狱中谭嗣同镇定自若,康广仁却以头撞壁大喊冤枉

在《南社诗话》中记载,戊戌六君子入狱时,看守他们的狱卒,描述了六人在狱中时的情状。其中,谭嗣同“意气自如,终日绕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如今所流传下来的谭嗣同诗歌,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所作的吧。

不过这另外的六人中,却不是每个人都像谭嗣同这样镇定。其中一人,还在狱中“以头撞壁,痛哭失声”,并且大喊冤枉,他就是康有为的胞弟康广仁。

谭嗣同、林旭、刘光第以及杨锐,都是光绪新提拔上来的军机章京,同时也是参与戊戌变法的主力军,自然逃不开干系。而杨深秀,则是在慈禧发动了政变之后,“抗疏请太后归政”,因此也被抓捕。

而这个康广仁,他并没有直接参与变法,也没有上疏陈词,结果却不明不白的当上了替罪羊。

康广仁自己清楚,被捕入狱只是因为康有为逃跑后,慈禧迁怒于己,让他代兄受过。

慈禧心肠歹毒竟用钝刀行刑,谭嗣同承受30刀方咽气

慈禧深恨谭嗣同等人,恨不得将他们千刀万剐,施以凌迟之刑。但是,由于在光绪十一年时就废除了凌迟之刑,于是,她便特意交待用钝刀行刑。

在行刑这天,北京城里的百姓几乎是倾城出动,谭嗣同等人被拘在囚车中前行时,沿途的百姓还纷纷的把烂菜叶、臭鸡蛋等,砸到了他们身上,并且还对他们大骂不止,当时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

康广仁是第一个受刑的人,而由于刀子钝,因此刽子手连砍带锯,废了好一会才把头割下来。在看着一地鲜血时,百姓却如看到精彩表演一样,欢呼不已。

谭嗣同是第六个被行刑,由于慈禧交待过,于是刽子手拿出了重罪才使用的大将军钝刀。在行刑前,谭嗣同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便引颈就戮。

之后,刽子手以钝刀连砍带锯,足足是砍了30多刀,才将谭嗣同的头颅砍下。而那些老百姓见此,仍然拍手连喊精彩,甚至还痛骂谭嗣同是逆贼。

小结

相信谭嗣同这些变法者没想到,自己想实现国家富强、国民幸福,却居然被当做乱臣贼子。

不得不说,当时的群众很是愚昧的,而这也证实了,封建社会必须要改革,必须要有人站出来。因此,如今我们也都应该歌颂戊戌六君子!

标签: 乱臣贼子君子是怎么

更多文章

  • 分庭抗礼——后金政权的建立与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分庭抗礼,金政

    万历十五年(1587),努尔哈赤在苏子河畔巍峨的烟囱山上筑起了内外三层、楼台高耸的佛阿拉城有的书上也写作“费阿拉城”。;万历二十七年(1599),又命额尔德尼、噶盖创制了老满文。从那时起,努尔哈赤就有与明朝分庭抗礼的打算。随着对女真各部统一的进展,他当然不能满足这点规模。于是

  • 黄宗羲:义不仕清,晚节时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义不仕清,晚节,黄宗羲

    黄宗羲在70岁时,停止了讲学活动,而集中精力着书立说,他年寿愈高,学问愈精,声名日卓,朝中大臣仰慕其学问,多次向皇帝举荐他,康熙皇帝为笼络人才,也曾几次下诏颁旨希望能征召或礼聘黄宗羲出仕任官,但梨洲先生坚守遗民气节,不为名利所动,多次拒绝了朝廷与地方官吏的征聘,而致力于他的学术事业。康熙十七年(16

  • 清代最后的格格:平生只求人一次,抱怨姐姐川岛芳子拖累了她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姐姐,川岛芳子,清代

    1918年,逃亡旅顺,沉浸于在期盼修复大清国祖业的肃亲王善耆迈入了他的第一个闺女,他为这一小性命起名字爱新觉罗氏·显琦。将会大伙儿对爱新觉罗氏·显琦这个名字不了解,她汉名金默玉,被称作“清代最后的格格”,亲姐姐就是说灭绝人性川岛芳子。金默玉的一辈子

  • 甲午之战:第十章 义军起,宝岛风云_台湾有过多少次被占领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宝岛,有过,甲午

    荷兰、西班牙殖民沦陷时期时间:荷兰殖民沦陷时期,1624-1662年(38年);西班牙殖民沦陷时期1626-1642年(16年)。16世纪,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朝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

  • 秦桧后人秦大士到岳飞墓前留下一副对联,被众人广为赞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后人,对联,岳飞

    秦桧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奸臣,从古至今一直被世人不耻。但是在清代,秦桧一支的后人却能成为名噪一时的能人,至今人们提起他都要竖起大拇指,尤其是他在岳飞墓前题的那副对联,更是经典,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讲讲这位秦桧后人之清朝状元郎的故事!这位大家名为秦大士,字鉴泉,祖籍安徽。38岁(公元1725年)的时候

  • 甲午之战: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一、日本的明治黩武与大清的风雨飘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云,明治,风雨飘摇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前660年,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继位,这是日本传统纪元的开始。593年,圣德太子为了压制豪族,加强皇权,进行“推古朝改革”,打破了旧的官阶世袭制,制定出一套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十七条宪法》,为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创造了条件。645年6月12日,以大中兄皇子为首的皇室和以中臣镰为代表的一部

  • 清朝最可怜的一皇子,十一岁封多罗贝勒,却遭皇帝一脚踢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皇子,贝勒

    在封建的古代社会,皇子可以说是政治斗争的焦点人物,他们因为具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过,一些皇子却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落得凄惨的结局。本文要讲的这位皇子并没有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相反还有继承皇位的最大可能性,然而,却被皇帝一脚给踢死了,堪称清朝最可怜的皇子一点也不为过,他就是隐志贝勒

  • 清朝兴盛因孤儿寡母,败落也因孤儿寡母,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玄乎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孤儿寡母,有什么,玄乎

    通过观看清宫剧,我们可以了解到清朝的兴起是因孤儿寡母带来的,孝庄太后带着小皇帝使清朝逐渐走向正规,至此创造了封建史上的巅峰时期,也就是康乾盛世。但清朝的灭亡也是因孤儿寡母引起的。慈禧老佛爷带着小皇帝把国家搅成了一潭洪水,最后落得了十分凄惨的下场。于是有人说,清朝成也孤儿寡母,败也孤儿寡母,并且,都与

  • 如何评价谭嗣同的变法论?贩卖国土进行变法明智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国土,明智,评价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谭嗣同变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自古以来,领土都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当涉及到国家领土主权问题时,更是必须要坚持寸土必争的理念。但是,在清朝时期,却有人向皇帝提出:通过售卖国家疆土来筹集经费实行变法的提议。也许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种想法既荒唐又可

  • 清朝灭亡,八旗子弟为啥改姓?八旗后裔都有哪些姓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后裔,姓氏,清朝

    晚晴阶段革命党呼吁全天地人们一起打倒清政府,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彻底消除倒台,而哪些八旗子弟而为了存活迫不得已变更姓式散播在各国,说不定不改姓式可能活都活下不去。事实上,满清八旗子弟改汉姓的趋势,并不是从清政府灭亡才开始的。早在乾隆年间,不少满族百姓就开始尝试将姓氏改为汉姓。但由于缺乏经验,改出来的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