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瓦刺军包围京城,于谦用自己的勇猛胆识化解了危机

瓦刺军包围京城,于谦用自己的勇猛胆识化解了危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175 更新时间:2024/1/7 0:28:53

一个人在危难时刻,才能显现出一个人真正的精神品格,譬如明朝的于谦,在面对“土木之变”这样的重大的变故,却从容相对,用自己的人格的魅力,化解了一场重大的危机。

“土木之变”之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刺也先俘虏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京,朝中的百官十分的恐慌。

在这紧要的关头,文武群臣忧心忡忡,交替上表,让成王朱祁钰登基,但成王朱祁钰心存疑虑,恐怕将来承担什么罪名,一味推辞!

兵部侍郎于谦在这危及的关头,挺身而出来见成王,劝谏到:“国家正处在为难的时刻,人人都有难以推卸的责任,现在考虑社稷的安危,希望成王不要推辞了。”

成王朱祁钰见于谦说得入情入理,在这个时候,正好又接到了太后的命令,让他登上王位,这样朱祁钰便登基了,他就是明景帝。

于谦很明白现在所处的危境,蛮族的兵马虎视眈眈,而且明英宗还在瓦刺的手里,所以,当前必须做好足够的防御。

于谦马上觐见明景帝,说:“敌寇野心勃勃,他们一定是会长驱直入,来灭我大明的,现在必须做好防御的计谋。现在最主要的要急速招募兵马,因为近来各营的精锐已经全部随从出征,已经所剩无几了;另外京师九门,也应该都督统领。”

明景帝见于谦说得很有道理,便许可了他的建议。

在景泰元年(1450年)十月,也先挟持英宗,气势汹汹地攻破了紫金关,明军的守将奋力抵抗,最终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也先随即麾师入关,剑指北京。

这时的朝廷得知这一切后,顿时乱成了一锅粥,人心慌乱,毫无斗志。

在这危机关头,又是于谦挺身而出,他大义凛然,受到了于谦的鼓舞,激起了大臣们固守京师的决心。

接着于谦又出榜告谕全城,要军民一致,军民同心,要誓死保卫北京城,这样也激起了军民同仇敌忾的士气。

当于谦得知也先的军队已经逼近了长城的关口,考虑到各处的粮食数以万计,担心数以万计的粮食落入敌手,由于时间紧迫,运走已经是来不及了,便忙派人前去烧毁。

也先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就包围了北京城。

形势万分危急,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守城的主将石亨主张关闭九门,这样就可以避开敌军的锋芒,然后再伺机而动。

但于谦却是强烈反对的。他对守将说:“既然敌人气势嚣张,我们更要以一副更加强硬的姿态的面对,不要让敌人轻视我们!使敌军望而生畏,不敢轻易攻城。”

于是,于谦便派遣诸将列阵于九门外,并且下令关闭各城门,以表示明军誓与京城共存亡的决心。

于谦把自己安排在北面的德胜门外,和石亨一起。

为了严明军纪,于谦传令驻守九门的将士:“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这样,将士的士气彻底被激发了出来,人人奋勇当先。

其中在保卫德胜门的战斗中,于谦使用了诱敌之计,他名石亨带兵埋伏在民间空房子里,然后派数骑诱敌,当瓦刺的一万多名骑兵追击进入了包围圈以后,一声炮响,伏兵如猛虎下山,火器齐发,杀得瓦刺军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在于谦的指挥和整顿之下,防御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抵御住了也先的多次进攻。久攻不下,也先的军队的士气慢慢的低落了,而且厌战的情绪也开始滋生。

于谦看到时机已到,他先探明了太上皇已经不在也先的军营中,已经被转移到了远处,于谦便命石亨用大炮轰击也先的军营,然后率骑兵出击,消灭瓦刺军一万多人。

也先一看大事不妙,便挟持太上皇仓皇向北逃窜。

这样,历时一个月的北京的保卫战,终于获得了胜利。

由于于谦功绩卓着,明景帝心中很是宽慰,为了表彰于谦的功绩,封他为少保,总管军务。

于谦有一首着名的诗歌《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歌恰恰反映了于谦个人的品格的高尚。

标签: 京城胆识自己的

更多文章

  • 大清帝国的败亡——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变革图强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清,帝国,错失

    帝国败亡清王朝饱受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八国联军再侵入北京的一次接一次的失败;《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瑗珲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一次接一次的屈辱,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变革图强的机会,终于走向了最后的灭亡。1.

  • 镇江之战:英军大肆屠杀劫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之战,英军,镇江

    英军攻占上海时,运兵船从英国源源不断地开来,许多运输船也从印度开来,海防增援部队也陆续从香港赶到。英军总兵力约为为12000人,实际作战人数在9000名以上。1842年7月6日,英军留下战舰“北极星”号和“阿吉林”号封锁长江口,其余全部溯长江而上。7月

  • 戴名世冤作“文字狱”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戴名世冤作,文字狱

    都说“柔柔弱弱”是书生,读书人历来给人的感觉都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在鲁迅先生的眼里,这群柔弱的书生却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每当社会黑暗的时候,往往是他们奋起抗争,每当民族危亡的关头,也往往是他奋起拯救。但就这样一批人,他们往往受的是世上最不公平的待遇,他们除了得不到别人的理

  • 雍正登基后为什么要杀协助他上位的舅舅隆科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上位,舅舅,雍正

    隆科多满族人,他的父亲就是康熙的舅舅,也是康熙的岳父,至小就跟皇权有着不小的联系。他的具体出生至今仍是一个谜,没有一个人能够知道,但是去世的时间我们还是知道的。观清朝历史,能够被皇帝在百官面前直呼舅舅的,莫过于只有隆科多这一号人物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康熙晚年,在诸皇子中间扑朔迷离,出入在变化莫测的

  • 如何评价明朝大臣于谦:“救时宰相”作风清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宰相,明朝,清廉

    《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着,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在河南商丘,但是于谦自幼在浙江杭州一带长大。于谦少年时期非常仰慕文天祥,他认为文天祥是一

  • 袁世凯被骂太冤了!他是被维新派改革家“卯”上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上了,他是,袁世凯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为中国近代史作出重要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当年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把这项政变密谋向他泄露时,他那是倾听之下,直被吓得“魂飞天外”。袁世凯在突然“魂飞天外”的精神反应之后,这位现代曹操的理智的抉择又如何呢

  • 雍正为何要把舅舅隆科多当成“大老虎”打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舅舅,要把,雍正

    雍正为什么要杀他的舅舅隆科多?在287年前的今天,1727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初五),隆科多以大罪五十永远禁锢。隆科多清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佟国维子,康熙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雍正朝吏部尚书加太保衔。因曾经帮助雍正秘密登基,于雍正三年(1727)被处永远禁锢,次年死于禁所

  • 索尼索额图是什么关系? 索额图的父亲索尼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系,父亲,索尼

    索尼索额图索尼,此索尼非彼索尼,不是日本的着名企业,而是诞生在清朝,并在清朝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臣,也可称是朝廷重臣。索尼的一生育有六子一女,六子中最有出息的是第三子,索额图。索尼、索额图和赫舍里皇后三人在清朝初期可谓声名显赫,三人的荣耀连带着整个索家的崛起,那时的风光啊,真是无人不知。首先

  • 大清国的颠覆者:朱尔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清国,朱尔典,颠覆者

    第一节在朝鲜结识袁世凯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1859年生于河南项城,其叔祖父袁甲三父子曾分别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和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龄和袁世凯的叔叔袁保庆分别又中了举人,项城袁家由此成为当地望族。袁保庆的长兄袁保中也是秀才,他有六子。袁保庆虽然得中举人,但却膝下

  • 为何多尔衮不称帝,原来是因为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多尔衮,是因为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但对多尔衮来讲则是“过了这个村不想要这个店”。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尔衮个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他对皇位的兴趣在不断减少。为何多尔衮会这样?明明具备称帝的实力却要拥立年仅6岁的福临当皇帝?坐拥重兵而且总管六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