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戴名世冤作“文字狱”鬼

戴名世冤作“文字狱”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978 更新时间:2024/1/15 8:12:14

都说“柔柔弱弱”是书生,读书人历来给人的感觉都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在鲁迅先生的眼里,这群柔弱的书生却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每当社会黑暗的时候,往往是他们奋起抗争,每当民族危亡的关头,也往往是他奋起拯救。但就这样一批人,他们往往受的是世上最不公平的待遇,他们除了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外,还要成为统治者权力斗争的冤魂。戴名世冤死一案,便是最好的例子。

戴名世所生活的时代,正值清廷所谓“天下太平”的“盛世”,这是清朝的封建政权比较巩固的时代,也是一个残酷的时代。因为满洲贵族入主中国之后,民族间的隔膜并不能一下子消失掉。康熙执政时,虽已进入了全盛时代,但人们的反清思想特别是在汉族的一部分人中还是存在的。为了清除反清情绪和言行,清初统治者便大施专制淫威,于是制造了一桩又一桩文字狱案,对具有民族气节和民主思想的人士加以打击和摧残,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们处死。而戴世名的《南山集》案便是其中一例。

戴名世自小便有大志,自负才华,睥睨一世,人称“狂士”。他的曾祖父戴孟庵,就是一位有气节的明末遗老,戴名世从小就听取曾祖父的教诲,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早就种下了不满现实的种子。另外,他的父亲戴霜崖是一位穷书生,一生教书授徒,还难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因之“尝借饮酒以解其愤懑”。前辈们这种消极的不满情绪对他的熏陶,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于是形成了他的反清思想和“好骂人”的性格。

戴名世才华出众,人以文名,一生写了不少好的文章。康熙四十一年,他的门人尤云鹗收集先生古文百余篇,刊行于世,名曰(南山集)或《南山集偶钞》。都御史赵申乔一向不满戴名世的“狂妄”,《南山集》问世后,遂假以罪名进行奏劾。指出:“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妄窃文名,恃才放荡。前为诸生时,私刻文集、肆口游谈,倒置是非,语多狂悖,逞一时之私见,为不经之乱道。徒使市井书坊翻刻贸鬻,射利营生。识者嗤为妄人,士林责其乖谬。圣明无微不察,谅俱在洞鉴之中。今名世身膺异数,叨列巍科,犹不追悔前非,焚削书板,似此狂诞之徒,岂容滥厕清华!臣与名世素无嫌怨,但法纪所关,何敢徇隐不言。……”赵申乔的这篇奏疏,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但劾戴名世最重要的话,是《南山集》中提到桐城方孝标的《滇黔纪闻》。方氏的《滇黔纪闻》,是记永历帝在滇黔称帝的事。他在《与余生书》中提出写明史,弘光、隆武、永历都要写。在这里,他提出了这三个皇帝的年号,本为清廷所不容,而且还要像“昭烈之在蜀,帝呙之在崖州”一样,列为正统,那更是清廷之大忌。

原来戴名世平时最喜欢读太史公的着作,慕司马子长的为人,又尝考求前代名人奇节懿行,便时时着文,来抒发自己抑郁的爱国情感。他经常访求明末遗老,网罗明季逸事,准备写一部明史。清初有些文人是通过写明史以悼念前朝的亡国之痛,浇胸中之垒块,谈迁写《国榷》,查继佐写《罪惟录》都是如此。戴名世要写明史恐亦如此。戴名世为了写明史,遂注意搜求南明史实。所谓《南山集》案也是《明史》案。

其实,赵申乔欲置戴名世于死地,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轶事。当年戴名世会试考中第一名,殿试时得的是第二名,第一名状元被赵申乔的儿子的赵熊诏得去。由于赵熊诏的名气远在名世之下,当时便有传言说,这是由于赵申乔在幕后活动的结果。赵申乔恐黑幕被揭破,便假借口实陷害戴名世。在奏疏中特别表明“臣与名世素无嫌怨”,这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的拙劣伎俩。

另外,《南山集》案,对于康熙来说,还有一个误会。那就是《与余生书》中引用了方孝标的《滇黔纪闻》,恰好方孝标曾为翰林学士,戴氏文中称之为方学士,而别有方学诗者,曾附吴三桂反清,失败后隐匿起来,在满文中“方学士”与“方学诗”为同音字,康熙帝误以为是在逃的方学诗,特别重视,指明要从严查办。有此皇上“圣旨”,《南山集》案变得更加复杂化了。这无疑在戴名世的罪状上又涂了一层说不清的阴影。于是,凡有牵连都被捕入狱,而方族受迫害尤重。

《南山集》案的案情逐渐加重,其另外一个原因。是因戴名世的性格所致,由于他狂傲不羁,敢于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得罪了不少人。以前吏部侍郎赵士麟,为了附庸风雅,拼凑了一部文集,求戴名世作序。戴氏因离京迁延未作,赵便使人代作一篇并冠以戴名世之名,戴知道后,即作《与赵少宰书》进行责难。他说:“今以不诚之人而事阁下,以不诚之文而序阁下之文,宜为阁下之所斥勿收,而阁下顾使人为之,则非阁下始所取于名世之心矣。区区之诚尚欲自达,而代作之文惟阁下削而去之。”对于一位现任的吏部侍郎,戴名世竟直接指出其不对,并且要求将这篇序言“削而去之”,能不引起这位少宰的怨恨吗?《与赵少宰书》原是一封私人信件,于是朝廷大部分官员对戴名世多无好感,甚至视为“狂士”、“恃才放荡”、“语多狂悖”之徒。恰巧这时赵申乔的劾疏出笼,如同点燃了一根导火线,必然酿成灾祸。戴名世的粉骨碎身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做的结果,戴名世虽然可以吐出一口恶气,而在当权者方面自然就更觉面子难看了。后来,《南山集》案发,这位吏部侍郎无疑是火上加油。

康熙五十年戴名世时年五十九岁,下刑部狱。刑部依“谋逆”律,决定将戴名世凌迟处死,并将其祖父以内的亲族男性年纪在十六岁以上的处斩,十六岁以下男性及所有妇女配给功臣之家为奴;刻书、作序的尤云鹗、方正玉、方苞、汪灏等人拟处以绞刑,与戴名世讲学论文关系密切的朝官三十余人也拟予贬谪。以上共拟处罪的有三百余人。

其实,《南山集》案实质上是清王朝的民族压迫政策和官场矛盾所导致的一种结果。中国封建社会里的文字狱,由来已久,但以明初和清代为最烈。戴名世的死,是直接死于文字狱。其导因则是由修明史引发出来的。戴氏擅长古文,但亦爱好史学,并对史学理论和治史方法都有自己的见解。他想撰写一部《明史》,多方搜集材料,即所谓“留意先朝文献”,然后静下心来,“发凡起例,次第命笔”。到他死,他也未写成《明史》却由于“不自韬晦,受重以成其志”含冤九泉。

标签: 戴名世冤作文字狱

更多文章

  • 雍正登基后为什么要杀协助他上位的舅舅隆科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上位,舅舅,雍正

    隆科多满族人,他的父亲就是康熙的舅舅,也是康熙的岳父,至小就跟皇权有着不小的联系。他的具体出生至今仍是一个谜,没有一个人能够知道,但是去世的时间我们还是知道的。观清朝历史,能够被皇帝在百官面前直呼舅舅的,莫过于只有隆科多这一号人物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康熙晚年,在诸皇子中间扑朔迷离,出入在变化莫测的

  • 如何评价明朝大臣于谦:“救时宰相”作风清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宰相,明朝,清廉

    《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着,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在河南商丘,但是于谦自幼在浙江杭州一带长大。于谦少年时期非常仰慕文天祥,他认为文天祥是一

  • 袁世凯被骂太冤了!他是被维新派改革家“卯”上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上了,他是,袁世凯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为中国近代史作出重要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当年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把这项政变密谋向他泄露时,他那是倾听之下,直被吓得“魂飞天外”。袁世凯在突然“魂飞天外”的精神反应之后,这位现代曹操的理智的抉择又如何呢

  • 雍正为何要把舅舅隆科多当成“大老虎”打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舅舅,要把,雍正

    雍正为什么要杀他的舅舅隆科多?在287年前的今天,1727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初五),隆科多以大罪五十永远禁锢。隆科多清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佟国维子,康熙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雍正朝吏部尚书加太保衔。因曾经帮助雍正秘密登基,于雍正三年(1727)被处永远禁锢,次年死于禁所

  • 索尼索额图是什么关系? 索额图的父亲索尼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系,父亲,索尼

    索尼索额图索尼,此索尼非彼索尼,不是日本的着名企业,而是诞生在清朝,并在清朝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臣,也可称是朝廷重臣。索尼的一生育有六子一女,六子中最有出息的是第三子,索额图。索尼、索额图和赫舍里皇后三人在清朝初期可谓声名显赫,三人的荣耀连带着整个索家的崛起,那时的风光啊,真是无人不知。首先

  • 大清国的颠覆者:朱尔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清国,朱尔典,颠覆者

    第一节在朝鲜结识袁世凯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1859年生于河南项城,其叔祖父袁甲三父子曾分别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和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龄和袁世凯的叔叔袁保庆分别又中了举人,项城袁家由此成为当地望族。袁保庆的长兄袁保中也是秀才,他有六子。袁保庆虽然得中举人,但却膝下

  • 为何多尔衮不称帝,原来是因为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多尔衮,是因为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但对多尔衮来讲则是“过了这个村不想要这个店”。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尔衮个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他对皇位的兴趣在不断减少。为何多尔衮会这样?明明具备称帝的实力却要拥立年仅6岁的福临当皇帝?坐拥重兵而且总管六部的

  • 揭秘史上真实的龚自珍:赌博逛青楼一个都不能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不能少,史上,青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一名句,在苦难时代里,曾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志士。可这么一个龚自珍,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片外,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先说说逛青楼吧。龚自珍喜欢逛青楼,这在其友人的笔下,屡屡可

  • 黄宗羲会通古今、兼融中西的自然科学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西,古今,自然科学

    黄宗羲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论家,而且是一位成就卓着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在历学(天文学)、算学(数学)、地理学领域均有重要的研究成果,而他的科学思想,也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堪称我国第一部科学家传记总汇的阮元《畴人传》一书,就收录了《黄宗羲(传)》,

  • 清朝士兵一个月可以拿到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一个月,多少钱,清朝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之前的咄咄逼人,到最后的惨淡收场,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话题太大,今天咱们就仅从八旗的待遇问题来入手,看看八旗是如何一步步沉沦的。八旗不满万,满万无敌于天下。这是对八旗制度成立之初最好的评价。起于东北一隅,最终却能统治中原两百余年,也是最好的证明。但这仅仅是入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