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但对多尔衮来讲则是“过了这个村不想要这个店”。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尔衮个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他对皇位的兴趣在不断减少。为何多尔衮会这样?明明具备称帝的实力却要拥立年仅6岁的福临当皇帝?
坐拥重兵而且总管六部的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都是战功卓着,都是旗主王爷,都是主要的竞争对手。二者势均力敌,多尔衮自然不想帝位旁落他人,但豪格的背后,还有原由皇太极亲率的两黄旗的支持,同时代善家族的两红旗也不支持多尔衮,而济尔哈朗支持豪格。多尔衮只有他的兄弟阿济格、多铎表面支持,其实心里各自打着觊觎帝位的小算盘。
当时,清朝要想彻底推翻明朝,还需八旗子弟精诚团结,同时仰仗明朝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洪承畴等,打开山海关,进攻北京。多尔衮,多铎统领满清大军挥师南下,和明朝降将剿灭明朝残余力量和李自成的大顺军。
从法理上讲,“父死子替,兄终弟及”,都站得住脚。豪格与多尔衮都有继承权。但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父死子替”毕竟排在前面,“兄终弟及”只是当皇子未成年或“失德”的情况下才说得过去。因此,已经成年而且军功累累的豪格,委实比多尔衮更有资格当皇帝。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多尔衮强行称帝,肯定会遭到反弹,即使能平乱,但是代价不小,最后在皇太极去世的第五天,开始在谈论谁上位?关系一度十分紧张,很多人都有想称帝,但是都口是心非,有皇长子豪格、亲王代善等人,多尔衮见形势不明朗直接说既然豪格不愿意继位,那就改立九皇子福临吧,由我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于是福临继位,即顺治皇帝。
偏偏在这种情况下,就在顺治登基的第二天,代善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向多尔衮表示:“王正大位,我当从王。”也就是怂恿多尔衮当皇帝。这简直是直接给豪格提供弹药!多尔衮当时的处置,是“遂与礼亲王(即代善)发其谋,阿达礼、硕托并伏诛。”多尔衮果断撇清关系,代善大义灭亲,借了阿达礼和硕托的人头,才将这次政治风险避过。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多尔衮不称帝的原因已知晓了吧!感谢大家的阅读,祝大家生活愉快、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