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教和藏传佛教是清朝把东北和内亚的人民纳入帝国的主要手段。皇帝把萨满教与满族的传统结合起来,运用萨满教创造了满族认同。对藏传佛教的支持和弘扬使得清朝统治者得以在内亚人民的积极响应下把一种统治模式推行到内亚。这两种宗教在宫廷生活中都找到了位置。
萨满教
当代人对萨满教(简·阿特金森称之为“萨满术”)的研究,与莫塞·伊利亚德1951年出版的经典着作的假设和解释大不相同。莫塞·伊利亚德的假设是:萨满教乃一种单一类型的教
他称之为“典型的”萨满教,其结论认为:萨满教是国家产生前的社会中的文化产物。当今的专家学者抛弃了他的假设和结论,探讨萨满教实践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政治制度环境远到生活在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的制度环境,近到曾是殖民地臣民(如当代的朝鲜人和中国台湾人)的制度环境中令人眩目的多样性。
萨满教仍然存在于20世纪的北亚。“萨满”一词见之于所有的通古斯满洲语言中,也见之于一些蒙古语和突厥语中。萨满术流行于自然神(其中一些是祖先的灵魂)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类生活在中间,天上是神的世界,地下是鬼的王国,一条河或一棵宇宙树是沟通上界与下界之间的通道。在飞禽走兽和祖先灵魂的帮助下,萨满可以把神通过宇宙树请到人间。宇宙树联结着中间王国与上界。当人们求神帮助时,他们就到森林中的宇宙树前,或者用一个特别的神杆(满语称为索莫杆)行祭礼。
满洲人的祖先女真人信奉萨满教,直到公元11世纪。与其他通古斯人一样,他们也许崇拜自然界的许多神祇,以及半人半兽的祖先神。近些年来对华北地区的说书人和老萨满所讲述的满族民间传说的研究,揭示了其中许多神祇的名称和特点。创世故事的主角是“天母”(阿布卡赫赫),她是世界上善的象征。东北许多地方都流传着她与以神的面目出现的恶魔耶路里战斗的故事。有一个传奇故事讲述的是名叫葛鲁顿妈妈的女神(又叫奥雅尊)的事迹,她生下了所有的生灵,创造了天、地、山、川(“葛鲁顿”的意思是“阳光”)。另外一个传说把创世的职责做了划分:天母创造了万物,火神创造了光和热,柳树生下了人类。
满族的传奇故事说,天最初没有形状。天最早的化身是形态像柳树的孕妇。满族人崇拜柳树,柳树代表着丰产;他们说人来源于生生不息的柳树。当阿布卡赫赫与耶路里战斗时,许多仁慈的神死去了。就在阿布卡赫赫试图逃走时,耶路里抓住了她那用柳条编成的战裙。其中一些柳条被扯断,落在地上,变成了生灵。有位富察氏萨满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场特别大的洪灾毁灭了所有人,只有一个人除外,他是抓着一根柳树枝幸存下来的。佛多妈妈(或称佛立佛多妈妈,即柳母)受到许多满洲部族的崇拜。
对乌鸦和喜鹊的崇拜也深刻地体现于女真文化中。一些女真部族把乌鸦当做他们的祖先,乌鸦也是萨满行祭礼求助的神鸟之一。在描述乌布西奔妈妈的满族史诗中,乌鸦是天的伙伴。它在吃了一种黑色的草后不幸死亡,化成一匹黑马,成为通报警讯和坏消息的信使。在北京的太庙周围有大群的乌鸦,这也许是被坤宁宫院子里专供的食物吸引到宫廷来的乌鸦的后代(参阅下文)。
喜鹊(沙克沙)也是一种神鸟,有时被当做天母的婢女。在关于满族起源和努尔哈赤崛起的传奇故事中,喜鹊都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正是喜鹊丢下红果使圣洁的少女佛库伦怀孕,生下了始祖布库里雍顺。一只喜鹊落在布库里雍顺的后代的头上,让他的仇人认为远处看到的人是死树,从而帮助他逃脱了仇人的追赶,“因此,后代都喜爱喜鹊,严禁伤害它”。杆子或神树刺穿天宇,或者把天和地连起来。在某些故事版本中,杆子上须放九根柳条,因为共有九重天。喜鹊(有的故事说是乌鸦)是接受这些祭祀仪式的主要的神祇,尽管这些仪式与祭天仪式相同。
女真人有两种萨满。一种是被“神”选中的人,他们会得一种“萨满病”,直到答应神的要求为止。这种“转化成的萨满”可以为所有的部族服务,与只为本部族举行仪式的世袭萨满不同。在吉林、齐齐哈尔和大连,世袭萨满被称作“萨玛”,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们被视为流浪者,他们都是男性。这些“父权制”下的萨满为部族的祖先举行祭祀仪式。另外一种萨满是被称为大仙的萨满,其中既有男性,也有女性。大仙在自己家中建祭坛,并给人治病。两种萨满都受过训练。
1644年以前的历史材料显示,女真人和满洲人都找萨满看病。贝勒多铎生病时,把萨满荆古达召到家里看病,但是,荆古达的努力没有成功,多铎病死了。皇太极显然不相信萨满的治病能力,禁止萨满给人看病。如果各牛录的佐领不执行此项禁令,将受到惩罚。不过,萨满仍然通过萨满教仪式治病:一份档案材料显示,1685年6月10日是为六皇子允祚“祈福”的吉日,但他还是在5天之后去世了。档案材料还显示,患天花的皇子病愈后,都举行了祭拜仪式。
萨满是治病术士,其中有些人还能够起死回生。许多通古斯人相信,人都有数个(一般是3个)灵魂。当其中的一个灵魂失去后(或者迷失,或者被邪灵偷走),人就会生病甚至死亡。萨满可以迫使邪灵把偷去的灵魂还回来。萨满也许可以前往阴曹地府挽救死者的灵魂,带回人间。在莫塞·伊利亚德看来,这种神志恍惚的旅行是萨满教的精髓。
满族人对神志恍惚的旅行的理解体现于名为《尼山萨满传》的满语口述史诗中。这个民间史诗描述说,一位官员的独生子色尔顾岱打猎时死去了,有人建议这位官员求萨满使他的儿子起死回生。他得到了名叫忒忒克的女萨满的支持,她请村里的一些萨满(男性)帮助她作法。忒忒克要求准备好几只铃铛、一只公鸡、一条狗、豆酱和纸。豆酱和纸用于收买或贿赂阴间的各色人等,公鸡和狗用于支付延长色尔顾岱的生命所需要的代价。这个史诗描述了忒忒克的阴间之旅,她在阴间与阎王爷的一个亲戚就色尔顾岱的生命讨价还价。在这次危险的阴间之行中,忒忒克的守护神是鄂谟锡妈妈,她是柳树女神,全名是佛立佛多鄂谟锡妈妈。当她从神志恍惚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时,色尔顾岱也恢复了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