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古帝制收场人——王朝终结者隆裕太后

千古帝制收场人——王朝终结者隆裕太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42 更新时间:2024/1/9 0:59:59

无爱的婚姻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的退位诏书宣告了大清朝的灭亡。代为宣读诏书的,就是光绪帝的皇后叶赫那拉氏。

叶赫那拉氏出生于同治七年(1868年)正月初十,比光绪帝大3岁。她姓叶赫那拉,这在别人看来,简直是前世修来的好福气。因为慈禧正是这位叶赫那拉氏父亲的同胞姐姐,也就是说,她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虽说姓氏高贵,不过这位皇后的闺名,倒是鲜为人知,而且在史书和清官档案中也无法找到答案,只有德龄在《瀛台泣血记》中提到她叫“静芬”。在近年出版的《我所知道的末代皇后隆裕》中,慈禧曾孙叶赫那拉·根正说:“静芬只是她的大名,她的小名儿叫喜哥,后来被家里人叫白了,都叫她喜子,所以后来干脆就叫喜子了。入宫选秀女的时候,她的名牌上写的就是喜子这个名字。”宣统帝即位以后,为她上徽号“隆裕”,所以世人习惯用“隆裕太后”称呼这位清王朝的终结者。

光绪十三年(1887年),光绪帝选妃的时候,19岁的隆裕成了后妃候选人:不过在参加后妃选拔的秀女中,隆裕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因为当时的亲贵朝臣们对隆裕的评价就是“貌不出众,言不惊人”。隆裕皇后究竟如何“不出众”,后人可以来看看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中的描述:隆裕皇后长得一点也不好看,虽然面容和善,但是表情总是很悲伤。她很瘦,而且还有些驼背。她肤色不好,还有不少蛀牙。若隆裕真是这般容貌,恐怕纵有惊世才学也难以在众多美人中脱颖而出,更别提能成为后妃候选人了。不过隆裕虽没有生得一副好容貌,却有个无人能及的好后台,因而相貌平庸的隆裕在反复筛选中顺利通关,最终和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及礼部侍郎长叙家的一对姐妹花成为宫妃候选人。

关于光绪帝选秀的情形,黄溶在《花随人圣庵摭忆》中做了详细转录:选秀在体和殿进行。当时备选的五名秀女在光绪帝面前依次排开,站在首位的就是隆裕,其次是德馨的两个女儿,最后是长叙的两位千金。清朝皇帝选秀的时候需要准备如意和荷包,被皇帝授予如意的人就是皇后,得到荷包的就是妃嫔。在互相推让之后,慈禧坚持让光绪帝自己手持如意上前挑选皇后。但在光绪帝正准备把如意赐给江西巡抚德馨的女儿时,慈禧大喝一声“皇帝!”并暗示光绪帝把如意赐给自己的侄女隆裕。光绪帝不敢反抗,只好委曲求全地将如意给了他很不中意的隆裕。而剩下的两个荷包,也被慈禧擅自做主给了礼部侍郎的千金。因为慈禧担心皇帝中意的德馨家的两个女儿入宫后跟侄女隆裕争宠,就只有让她们落选了。这场完全在慈禧导演下的选秀终于有了结果: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初五,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被立为皇后。

以上细节暂且不追究是否属实,不过可以明显看出,五人中毫无优势的隆裕并没有得到光绪帝的青睐。德龄曾讲过,立后之事慈禧早在十年前就开始谋划了,慈禧还曾安排隆裕跟光绪帝见过面,但当时的光绪帝就没有表现出对隆裕的喜欢,他只看了隆裕一眼,就判隆裕“出局”,因为这个女孩完全不符合他理想伴侣的形象。不过就算光绪帝再不喜欢,也不敢反抗慈禧的强权,他只能抛开个人意愿,屈从慈禧的安排。

堂堂一国之君娶个老婆也无法自己做主,真是可怜可笑。估计老天对此也有些看不过眼,因而用一场大火砸了场子。大婚庆典定于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两三个月时间,虽不仓促,却也够内务府忙活的。庆典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然而就在大婚一天天临近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89年1月16日)深夜,太和殿前的太和门被一场大火烧毁。临近新年,一场大火确实很不吉利,但令内务府众人更加头痛的却是被烧毁的太和门。皇帝大婚乃天下大事,娶后仪式必然要严格按祖制礼法进行,皇后的轿子是要走过大清门,再过午门和太和门之后才能抬入后宫的。如今皇后入宫必须经过的太和门被烧毁,这无疑是影响皇帝大婚的重大事故。假如皇后从已成废墟的太和门入宫,那就太失皇家体面了。可是离皇帝大婚只剩一个多月,要重建太和门根本来不及。更麻烦的是皇帝大婚的日期已定,清朝历史上从未有过更改大婚日期的先例,若是更改,又是大大的不吉利。面对如此进退两难的情况,慈禧毅然决定:皇帝大婚庆典如期举行,而且皇后入宫也一定要按照祖制,经过太和门后再入后宫。既然太和门来不及重建,那就搭建一个太和门彩棚。懿旨一下,内务府广寻工匠,众多工匠连夜赶工,在太和门原址上扎了一座和原来太和门一模一样的彩棚,足以以假乱真,就是长期在内廷行走的人,一下子也难辨真伪。这样一来大婚庆典面临的大难题就此解决。也许,隆裕真是天生的皇后命,慈禧要把她嫁给皇帝,就是老天也拦不住。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光绪皇帝的大婚庆典如期举行。隆裕的轿子稳稳当当地从大清门进入紫禁城,经过了午门和太和门进了后宫。或是为了弥补当年从偏门入宫的遗憾,或是为了巩固势力,慈禧强势干预,终于让她其貌不扬的侄女隆裕进宫当了皇后,从此隆裕“飞上枝头变凤凰”。

婚后守寡

光绪眼睛里只有珍妃,即使没有珍妃,光绪也懒得搭理皇后,因为他很清楚这位表姐就是老佛爷安插在自己身边的耳目。

慢慢地,长期受冷落的皇后,内心深处也开始失去平衡……实际上隆裕皇后的命运早就由慈禧决定了……她是知道姑母的厉害的,对于慈禧的命令,她只能绝对服从。

慈禧太后对亲政后的光绪是一百个不放心,夹在太后与光绪之间的皇后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站在太后一边对付皇帝,要么尽量讨光绪的喜欢,成为名副其实的夫妻。

利益的权衡以及光绪对珍妃的宠爱,最终使皇后匍匐在慈禧的淫威下。

她是皇后,就得在珍妃面前摆皇后的谱,以至狐假虎威、撺掇慈禧惩治珍妃。

一次,叶赫那拉氏竟在光绪面前数落珍妃的不是,忍无可忍的光绪一气之下打了叶赫那拉氏,叶赫那拉氏又跑到太后那里去告光绪的状,至此,皇后已经完全倒向太后的一边,命中注定她要守一辈子活寡了。

戊戌政变爆发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政变让皇后又惊又怕。太后不仅把光绪囚禁在瀛台,还要废掉他的帝位。虽然叶赫那拉氏同光绪从一开始就不合,可一旦皇帝遭废黜,自己身为废帝之后,就连眼前这点虚荣都将失去……

标签: 太后帝制王朝

更多文章

  • 龚自珍暴毙之谜:被荣亲王毒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之谜,亲王,龚自珍

    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梁启超盛赞他“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龚自珍的子女后代儿子龚橙。龚橙是龚自珍的长子,字孝拱,号半伦。他除了对小老婆,别的通通不爱,故自号“半伦”,真是“坦诚”得让人佩服。龚半伦虽放荡不羁,

  • 清朝有多少人口?清代的人口规模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人口,有多少,清代

    清代是中国人口的飞跃时期,它在宋元明人口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倍增现象,短时间内,人口翻了两番,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前期人口的高速增长。满族入关之后,就统治思想而言,远比元朝的蒙古族高明,他们逐步接纳了汉文化作为统治意识,不排斥汉族,不实行种族歧视,以发展农业为本,恢复战乱所致的经济衰退

  • 黄遵宪为什么不赞成中国实行美国式民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不赞成,中国,美国式

    黄遵宪不赞成中国实行美国式民主,读《人境庐诗草》,我们会强烈感受到这一点。诗中云:彼党讦此党:党魁乃下流。少作无赖贼,曾闻盗人牛。人闻挟某妓,好作狭邪游。聚赌叶子戏,巧术妙窃钩。面目如鬼蜮,衣冠如沐猴。隐慝数不尽,汝众能知不?是谁承馀窍,竟欲粪佛头。颜甲十重铁,亦恐难遮羞。诗歌记录的是1884年美国

  • 宋恕为何事“胆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胆怯

    宋恕,1862年生,浙江平阳人。初名存礼,字燕生,号谨斋;后更名恕,字平子,号六斋;再改名衡,以名宋衡终。在给友人的书信中,宋恕多次使用“胆怯”、“畏弹射”之类的词语。比如,1899年9月23日《致饮冰子书》云:“以处窄天地之中实无可奈何,

  •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与内阁职权的削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内阁,军机处,职权

    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在集权方面,都颇有成绩。康熙皇帝为了“乾纲独揽”,他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有点不大相信。他的大儿子允禔,不是嫡妻所生,当然没被立为太子。康熙十四年(1675),立的是老二允礽。但是,四十七年(1708),康熙皇帝见诸子抅煽,允礽品行不端,恐怕自己得到隋文

  • 范承谟为什么会被耿精忠囚禁 被囚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会被耿精忠,原因,范承谟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刚刚开场时,魏承谟就以玄烨老师的身份出场。当时的他刚正不阿,在玄烨迟到后,他不能惩戒身为皇子的玄烨,只有对他自己的儿子魏东亭进行处罚,俨然是一位严师的形象。而在随后顺治召集诸位皇子进行才学比试时,由于玄烨对汉人学识问题的观点新颖,导致魏承谟被罚,魏承谟甘愿受罚,却向顺治直言心中疑

  • 甲午之战: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三、虎山鏖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甲午,第五章,鸭绿江

    在虎山南头,还有一条很大的河流,从辽东山区涌出,人们称它为爱河,它与鸭绿江汇成人字形结构。从河水下游逆水而观,鸭绿江为长长的撇,爱河为稍短的捺。而虎山就在这两大水系写成的人字的交叉处。它左倚鸭绿江,右撑爱河,掌控着从水上进入朝鲜和中国辽东内陆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日军渡过鸭绿江第一站,直指虎山

  • 第二节 平定叛乱,收复失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叛乱,失地,第二节

    康熙认定,平叛战争中的最主要敌人是吴三桂,湖南是主要战场。他曾说其他战场报捷“朕不为喜……吴三桂乃贼渠,惟破岳州、澧州方可喜耳”。因此,自战争爆发以来,康熙帝一直把主要精力投入湖南战场。康熙始终在思考如何夺回湖南这一问题。为此他确定了一项新的作战方

  • 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夫之和王守仁谁影响力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和文,思想家,更大

    王夫之和王守仁都是明代的着名人物,王守仁是明朝后期的人物,在当时的社会上影响极大。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当时的社会上也有极大的影响力,是知名的大儒。王夫之的影响体现在他的思想上,他是着名的哲学家,对于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思想进行纠正和批判。他的思想在当时影响了很多人,也让人们对于

  • 甲午之战:第十章 义军起,宝岛风云_四、黑旗歃血,浴血台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台南,宝岛,甲午

    台北失陷,唐景崧逃回大陆,台湾不可一日无领袖。于是台南绅士们集会商议,决定推选一人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刘永福以其战功和威望成为了唯一人选,但是他坚决不受。即使是散会后台湾绅士集资铸造了一颗台湾民主国总统印送来,刘永福还是执意不收印,他对台湾绅民说:“送印没有必要,也不重要,你们的心意我心领了。但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