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遵宪为什么不赞成中国实行美国式民主?

黄遵宪为什么不赞成中国实行美国式民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49 更新时间:2023/12/4 13:07:03

黄遵宪不赞成中国实行美国式民主,读《人境庐诗草》,我们会强烈感受到这一点。诗中云:

彼党讦此党:党魁乃下流。少作无赖贼,曾闻盗人牛。

人闻挟某妓,好作狭邪游。聚赌叶子戏,巧术妙窃钩。

面目如鬼蜮,衣冠如沐猴。隐慝数不尽,汝众能知不?

是谁承馀窍,竟欲粪佛头。颜甲十重铁,亦恐难遮羞。

诗歌记录的是1884年美国大选的景况,当时在任总统是争取连任的共和党人切斯特·阿瑟,竞争对手是民主党人格罗弗·克利夫兰,结果是后者获胜。那种场面,与今日大选约略相同,不消说当时的情景给黄遵宪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虽然在诗歌中也歌颂了华盛顿的丰功伟绩,但对美国民主的这种选举形式是有微词的。1904年7月4日他在给梁超的信中提及这一问题时说:“既留美三载,乃知共和政体万不可施于今日之吾国,而是以往,守渐进主义,以立宪为归宿,于今未改。”

可见他对美国式民主的见解,始终未作改变。黄氏为什么持这种观点?

究其实,这关涉到化模式选择。

黄遵宪(18481905),近代诗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出任过驻日使馆参赞,做过新加坡总领事。

光绪八年(1882年),黄遵宪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繁广的成长经历,既使我们看到了黄遵宪眼界开阔的一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其思想基

底中传统的一面。

文化有差异也有整合,对外来文化的消化和吸收永无停止。不过所整合的对象是有选择的,与传播和接触极有关系。就黄遵宪而言,他接触的日本文化较欧美文化多。中国大门被别人的枪炮轰开,日本虽然不能居于第一位,可日本带给人的精神挤压却使人刻骨铭心。一衣带水的近邻却以袭击中国为乐事,究竟是什么原因,中国早醒的知识者们一直进行研究。

1877年10月,黄遵宪随何如璋赴日本。据《黄遵宪年谱》记载,“是时日本民权之说正盛,先生初闻颇惊怪,继而取卢梭、孟德斯鸠之说读之,心志为之一变”。严峻的社会现实往往与文人纸上的描画不同,虽然黄遵宪早就具有了改革思想,但异国的明治维新运动仍然引起了他的极大震撼。1880年日本八万多名自由民权运动参加者选出代表在大阪开会,正式成立“同盟会”。运动中,代表中下层资产阶级利益的党派与团体纷纷建立,其中影响最大的自由党,宣布为开设国会、减轻地税与修改不平等条约、争取“平民的自由与权利”而奋斗。它还公然用炮火蛮横的专制政府示威,1882年,福岛县自由党人把反迫害斗争与农民起义斗争结合起来,发展为大规模的暴动。1884年,群马县自由党人聚众数千人高呼“不流血不能建立自由的基础”,生俘政府官员,占领警察分署,向兵营进攻。

面对如火如荼的社会形势,初入日本的黄遵宪感到不适应,对当时的“民权之说”,开始惊怪、犹疑,后来才逐渐发展为肯定、接受并在《日本杂事诗》中作了初步的介绍与阐扬。对于黄遵宪来说,现实的日本虽然异于固有的观念,引起他初时的猜疑和不解,接受起来毕竟不算特别困难,相近的地域,文化也往往相通。可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是与君主立宪制毫不相同的制度,对中国而言是完全异质的,黄遵宪难以索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清朝知识分子了解外国的途径极其狭窄,往往是通过书报的翻译,不论是魏源还是徐继畲,都没有亲炙外国风土人情、社会制度的经历。

黄遵宪是有幸亲历的少数者之一,也正是亲历校正了纸上得来的印象,他认为,美国“民智已开”,“泱泱大国”,选举总统尚且如此混乱纷扰,中国民风“蔽塞”,万不能实行民主共和制。他不是否定民主制度,而是认为本国民众的素质不适于实行这种民主。

今日回视黄遵宪对美国式民主的印象和见解,觉得这种观点颇具代表性,在传统专制社会浸泡久了的人发出这种声音不能算不正常,能够如他那样已经不错了。

标签: 不赞成中国美国式

更多文章

  • 宋恕为何事“胆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胆怯

    宋恕,1862年生,浙江平阳人。初名存礼,字燕生,号谨斋;后更名恕,字平子,号六斋;再改名衡,以名宋衡终。在给友人的书信中,宋恕多次使用“胆怯”、“畏弹射”之类的词语。比如,1899年9月23日《致饮冰子书》云:“以处窄天地之中实无可奈何,

  •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与内阁职权的削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内阁,军机处,职权

    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在集权方面,都颇有成绩。康熙皇帝为了“乾纲独揽”,他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有点不大相信。他的大儿子允禔,不是嫡妻所生,当然没被立为太子。康熙十四年(1675),立的是老二允礽。但是,四十七年(1708),康熙皇帝见诸子抅煽,允礽品行不端,恐怕自己得到隋文

  • 范承谟为什么会被耿精忠囚禁 被囚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会被耿精忠,原因,范承谟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刚刚开场时,魏承谟就以玄烨老师的身份出场。当时的他刚正不阿,在玄烨迟到后,他不能惩戒身为皇子的玄烨,只有对他自己的儿子魏东亭进行处罚,俨然是一位严师的形象。而在随后顺治召集诸位皇子进行才学比试时,由于玄烨对汉人学识问题的观点新颖,导致魏承谟被罚,魏承谟甘愿受罚,却向顺治直言心中疑

  • 甲午之战: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三、虎山鏖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甲午,第五章,鸭绿江

    在虎山南头,还有一条很大的河流,从辽东山区涌出,人们称它为爱河,它与鸭绿江汇成人字形结构。从河水下游逆水而观,鸭绿江为长长的撇,爱河为稍短的捺。而虎山就在这两大水系写成的人字的交叉处。它左倚鸭绿江,右撑爱河,掌控着从水上进入朝鲜和中国辽东内陆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日军渡过鸭绿江第一站,直指虎山

  • 第二节 平定叛乱,收复失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叛乱,失地,第二节

    康熙认定,平叛战争中的最主要敌人是吴三桂,湖南是主要战场。他曾说其他战场报捷“朕不为喜……吴三桂乃贼渠,惟破岳州、澧州方可喜耳”。因此,自战争爆发以来,康熙帝一直把主要精力投入湖南战场。康熙始终在思考如何夺回湖南这一问题。为此他确定了一项新的作战方

  • 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夫之和王守仁谁影响力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和文,思想家,更大

    王夫之和王守仁都是明代的着名人物,王守仁是明朝后期的人物,在当时的社会上影响极大。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当时的社会上也有极大的影响力,是知名的大儒。王夫之的影响体现在他的思想上,他是着名的哲学家,对于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思想进行纠正和批判。他的思想在当时影响了很多人,也让人们对于

  • 甲午之战:第十章 义军起,宝岛风云_四、黑旗歃血,浴血台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台南,宝岛,甲午

    台北失陷,唐景崧逃回大陆,台湾不可一日无领袖。于是台南绅士们集会商议,决定推选一人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刘永福以其战功和威望成为了唯一人选,但是他坚决不受。即使是散会后台湾绅士集资铸造了一颗台湾民主国总统印送来,刘永福还是执意不收印,他对台湾绅民说:“送印没有必要,也不重要,你们的心意我心领了。但是现在

  •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真相:带路党并非龚自珍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之子,圆明园,火烧

    《清史演义》中在描写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写道:“圆明园中火光烛天,一个穿洋装的中国人在导引放火,恒祺问他是谁,他大声道:‘谁人不晓得我龚孝拱,还劳你来细问!’”这里说火烧圆明园给英法联军领路的人是龚孝拱。《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记载,“初有奸人龚孝拱者,游海上,以诈通于夷,闻圆明园多藏三代鼎彝,龚故嗜

  • 清朝法律内容及司法体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体系,司法,清朝

    清朝法律在“参汉酌金”的立法思想指导下,在前朝法律的基础上,根据满足自身的特点及现代社会的现实,制定出的法律内容和司法体系。既体现了儒家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又保障了满族贵族的统治地位,从而维护了清朝统治者进行封建统治的需要。清朝仍沿用隋唐以来笞、杖、徒、流、死的五刑制度,

  • 张伯行 曾经被康熙皇帝赞誉为天下清官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清官,皇帝

    唐太宗曾经指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难得,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循吏更难得!清康熙年间,就有这样一位“不取民一钱”的清官廉吏,不仅百姓歌颂之,皇帝也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他就是清代名臣张伯行(1651-1725)。廉洁自律:不取属地民众一钱一物清官之难,难在身正。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