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泰戈尔为什么亲自拜访陈三立,对他青睐有加?

泰戈尔为什么亲自拜访陈三立,对他青睐有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578 更新时间:2024/1/4 16:10:36

两位诗人的会晤,成就一段佳话。以当时泰戈尔在世界坛的巨大声望,他能在访问中国的行程中特别安排拜访陈三立,而且对于陈三立的诗歌成就当面表示自己的钦佩之意,足见陈三立在泰戈尔心目中的地位。

近读开军撰《陈三立年谱长编》和陈小从《图说义宁陈氏》,可以还原出泰戈尔到杭州拜访诗人陈三立的具体场景。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以诗集《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获奖以后的泰戈尔,在亚洲产生了巨大轰动和影响,中国、日本等国的文化界,纷纷邀请泰戈尔访问。1924年3月21日,诗人泰戈尔应梁超、蔡元培的邀请,乘船离开加尔各答,在徐志摩的陪同下,开始中国之行,一共49天。

泰戈尔访问中国的第一站是上海,徐志摩等由北平前往上海欢迎,并全程陪伴泰戈尔在中国的文化交流。第二站是杭州。在杭州,泰戈尔重要的一项日程安排是,特地拜晤中国诗人陈三立。

关于泰戈尔的行止和日程,国人关注,大报小报竞相报道。1924年4月22日,《晨报》刊发了特约通讯员丹撰写的报道,印度诗圣如飞鸟翩翩而至,在飞来峰上停留片刻。“印度诗圣泰戈尔,于本月十四日由沪乘四号快车莅杭……于十二时四十分下车……当时即乘车至新近落成之西湖饭店下榻……十五、十六两日,畅游六桥三竺各名胜,十六日下午四时,应省教育会及各公团各学校之请求,在省教育会讲演……于十七日下午三时乘快车返沪。”

杭州西湖之畔,顾庄,陈三立的寓所,两位不同国籍的老诗人,通过徐志摩的翻译,各道仰慕之情。这次短暂的会面,中印两位老诗人“所谈有限”。两位老诗人虽然不能直接交流,但诗人的文心、爱国心意气相通。再加上新诗人徐志摩的锦心绣口,交流起来并没有障碍。想想两位诗人的见面,也颇有诗意。陈三立72岁,泰戈尔63岁,两位大诗人,在浩荡的春风之中,银发飘飘。在繁花似锦、春深似海的时节相遇,白发却如同西湖之畔深秋之芦花,在阳光下闪耀。

泰戈尔以印度诗坛代表的身份,赠给陈三立一部自己的诗集,并希望陈三立也同样以中国诗坛的身份,回赠他一部诗集。三立接受书赠后,表示谢意,谦逊地说:“您是世界闻名的大诗人,是足以代表贵国家诗坛。而我呢,不敢以中国诗人代表自居。”

徐志摩见有点场,于是,提议两位诗人合影留念,陈三立欣然同意。在快门按动的一刹那,泰戈尔长长的胡须,炯炯的眼神,和善的面孔,与陈三立闲云野鹤、闭目养神式的神情定格在时光深处。陈小从对祖父陈三立与泰戈尔的这帧合影,印象深刻:“我五六岁时,就知道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名字了,因为在祖父卧室的墙壁上有一帧他与一位大胡须的外国老者的合影,引起我的兴趣。”陈小从回忆说:“关于这一次会晤,当时的主流报纸都有报道。而上海的《申报》,直到第二年出版《国庆纪念增刊》时,还曾刊登此照,又配有祖父及泰氏的手迹,题为《亚洲两诗人之墨迹》,并有长文赞颂。”

两位诗人的会晤,成就一段佳话。以当时泰戈尔在世界文坛的巨大声望,他能在访问中国的行程中特别安排拜访陈三立,而且对于陈三立的诗歌成就当面表示自己的钦佩之意,足见陈三立在泰戈尔心目中的地位。

4月19日(阴历三月十六日)圆月夜,袁思亮与陈三立泛月西湖。一轮月亮升起,银辉洒波光粼粼的西湖。西湖边上,花木扶疏,清风徐来,落英缤纷。两人踏着落花与月光,漫步湖畔,边走边谈,谈起与印度诗人泰戈尔晤谈之事。又大又圆的月亮在湖天之上,在拱起的小桥之上,照着两人,游兴正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袁思亮归来,圆月在窗,饱蘸着月光与未尽游兴,作诗一首:

先生夜泛归南湖,洞箫吹彻鲛人居。

掬月在手天在水,低昂星汉为踟蹰。

别有胜会古所无,失此不纪毋乃疏。

天竺诗人万里来,湖楼对影留真图。

诗人古貌自奇伟,炯炯目电飘银髯。

各乘语言异文字,但以声气相应呼。

……

新文化运动之后,陈三立被看作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他是清末民初中国诗坛的杰出代表人物,在那个时代享有极高的地位。梁启超对陈三立极为推崇:“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这次泰戈尔访问杭州拜晤陈三立,可见陈三立是当时具有国际性声誉的诗人。

标签: 对他泰戈尔青睐有加

更多文章

  • 康熙朝时期一吊钱值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一吊钱值,康熙,时期

    康熙四十六年,玄烨南行巡察河工,途中,在皇子胤祉的奏折上批高邮、镇江、苏州三处的“粮价单”。这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对一位“日理万机”的最高统治者来讲,能够留意到与老百姓切切相关的稻米菽豆的价格,比历史上那些或荒淫无耻,或杀人无算的帝王要强得多了。应该

  • 屌丝出身:刘光第与官二代一起参与戊戌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出身,刘光,戊戌变法

    1898年9月28日,京城的菜市口人头攒动,这里是清朝的刑场,谭嗣同、杨深秀、杨锐、林旭、康广仁、刘光第被执行死刑,史称“戊戌六君子”。这场杀戮,缘于不久前的维新变法。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官二代,其父谭继洵曾任湖北巡抚。他善于写作,思想激进,热衷变革,与唐才常、陈宝箴等新式人物友好。杨深秀,山西闻喜

  • 清朝后宫妃嫔侍寝的时候,为什么都是用被子裹起来送到皇帝跟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后宫,妃嫔,都是

    清朝是距今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虽然清朝的历代君主还算勤勉,但依旧抵挡不住工业变革后的西方大炮被动打开了国门。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对其历史知道的也是不多,更多的是来自清宫剧中。很多年轻人都比较喜欢追宫廷剧,这其中难免会有一些勾心斗角的剧情,主要描述在皇宫的后宫中,这些后宫佳丽,为了得到皇帝的宠爱,会不择

  • “伪体”说出于杜甫 非千年之后的龚自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千年,杜甫,龚自珍

    “伪体”一说,其源盖出于杜甫,而非千年之后的龚自珍。他的《戏为六绝句》之六:“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意思很明白,所谓“伪体”,就是“不亲风雅”,也就是不遵循诗经以来的优秀传统。那么,什么是诗经以来的优秀传统呢?简而言之,就是“文质彬彬”:既讲形式又讲内容。

  • 嘉靖:为我“炮制”青词的高手严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为我,嘉靖,高手

    严嵩,是你儿子把你连累了,你又把我连累了。还是我修道修惑了心只认得你的青词,不认得你的为人,误让你掌了大权,你又误了自己的儿子……从嘉靖二十一年你严嵩入阁以来,在我身边混了二十多年,尽管你排除异己、打击干部、玩弄权术,但你支持我炼丹嗑药,八十多岁了在我身边也小小心心地伺候

  • 洪宣娇为何自称天父之女 为掩盖与杨秀清奸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之女,天父,奸情

    中国人生聚人口的本领,举世无匹,连天父皇上帝到了中国,也立刻添丁进口,多子多福,凭空多出六子一女一婿。洪秀全先已自称天父第二子,稍后其他拜上帝教头目也纷纷号称天父之子,冯云山称天父第三子,杨秀清称天父第四子,韦昌辉称天父第五子,杨秀清义妹、萧朝贵妻杨宣娇称天父第六女,石达开称天父第七子,萧朝贵称帝婿

  • 清朝康广仁为什么会被一个厨子给出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厨子,康广仁,清朝

    康广仁本名康有溥,是变法核心人物康有为的得力助手,曾经担任光绪和康有为之间的“秘密交通员”,常进出宫廷。光绪安排四位亲信太监杨瑞珍、杨长文、张得民、戴恩如和康广仁联络。1898年9月20日(农历八月初五),慈禧获得亲信太监密报,获悉康广仁“出入内廷、交通宫禁”,马上露出狰狞面目,下令逮捕康广仁、康有

  • 明朝着名思想家王夫之的知行合一所包含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一所,思想家,明朝

    王守仁即王阳明,生于公元1472年,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一生博闻多识,着作繁多,是有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其最有名的成就莫过于集陆王心学之大成于一身。王守仁画像王守仁乃浙江绍兴府人士,出生于家境显赫之家,自幼便熟读诗书展示出非凡的智慧。其父母为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便从余姚搬迁至山水之乡

  • 一代文豪龚自珍是怎么死的:谁想置他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豪,是怎么,死地

    龚自珍的祖父龚褆在朝为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并着有《吟朦山房诗》,其父亲龚丽为官至按察使,并着有《礼图考》等,那么龚自珍是什么样的人呢?龚自珍画像龚自珍自幼学习诗词,在文学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创作才华,他在十三岁时写了《知觉辨》,十九岁时便能倚声填词。他的诗词风格不拘一格,语言新奇,将抒情、政治时事和艺术

  • 龚自珍的故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天公,我劝,故事

    名人语录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之一百二十五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所写的组诗《己亥杂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均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名人历史】龚自珍(1792年-1841年),名巩祚,字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他出身于一个三世京官的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