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屌丝出身:刘光第与官二代一起参与戊戌变法

屌丝出身:刘光第与官二代一起参与戊戌变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414 更新时间:2023/12/13 17:41:37

1898年9月28日,京城的菜市口人头攒动,这里是清朝的刑场,谭嗣同杨深秀杨锐林旭康广仁刘光第被执行死刑,史称“戊戌六君子”。这场杀戮,缘于不久前的维新变法。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官二代,其父谭继洵曾任湖北巡抚。他善于写作,思想激进,热衷变革,与唐才常、陈宝箴等新式人物友好。

杨深秀,山西闻喜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授山东道监察御史。他与康有为关系友善,康曾为其代笔,当时政治地位在康有为之上。杨锐,张之洞的嫡系,张之洞在任两广总督时,召其做幕僚,后由追随其到湖广总督的幕府,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授内阁中书,留京供职。林旭,福建侯官人,官僚世家,娶清代重臣沈葆桢孙女为妻,曾入张元济创办的“通艺学堂”学习西学,参与建立闽学会,与康有为组织保国会。康广仁,康有为胞弟,此人善于谋事,曾策划联络英国,废除八股,改变生童岁科各试,策动袁世凯包围颐和园。由于其留存资料较少,其名声被其兄所掩盖,甚是惋惜。

从“六君子”的身世背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已居高位的杨深秀,官二代谭嗣同、林旭,张之洞的嫡系杨锐,“带头大哥”康有为的胞弟康广仁。那么刘光第何许人也?他既非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而是典型的屌丝,京城一小公务员,做了十年的刑部主事(闲职)没有补得实缺。他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变法呢?刘光第,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原籍福建武平县,生于1859年,卒于1898年,享年39岁。他是个勤恳但不得志的官员,据《清史稿》载,他“治事精严,因谳狱忤长官,遂退而闭户勤学,绝迹不诣署。”直至1898年,蒙光绪召见,赏赐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刘光第在京师十余年的岁月里,历经沧桑,个人对仕途从渴望到绝望,再到最后一搏,反映了一个传统士大夫走向改革之路的艰难历程。要想了解一个人物,最好的材料莫过于日记和书信。幸运的是,刘光第留存有54函书信,这54封信起自1888年5月15日,至于1898年1月24日,均为刘光第写给刘举臣家族成员的,他在京城之困顿、彷徨、不如意,以及戊戌变法前的心态都流露其中。

穷困潦倒的小京官

刘光第出生在四川富顺县赵化镇,世代贫穷,从小母亲就教导他,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要读书,才能做官,“光第”也是取光耀门第之意。母亲病重,亲戚劝让光第学习经商补贴家用,遭到母亲的拒绝,以致卖掉房子供其读书。刘光第也非常争气,在1883年(24岁)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但后因母亲病逝,丁忧在家,再加上家贫,实在无力做京官(薪俸薄,应酬多,用度大),直到1888年,在族人刘举臣每年银二百两的资助下,刘光第才赴京就任。居京期间,刘光第生活穷困潦倒,他抱怨工资低:“六七两月印结无几(六月七两,七月四两),好得五月尚好,不然几至断菜。”(《刘光第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201页)又说办公地点离住宅区远,所经道路尘土多,臭气重:“盖到署回转,足有十二里路,同乡京官咸劝不宜省费,恐致病症(臭气之熏蒸,灰土之呛人,实在不好闻得)。而无奈目前止此力量,但于雨大路太烂时,偶一坐车而已。”清朝时期,京城道路的破败不堪屡遭人抱怨,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京城面貌全不一样。如此生活境遇,他在给族人刘举臣的信中说,只能过得十分俭省,希望能早日补得实缺才行。

做了十年的京官,到了1898年,他在给族弟刘庆堂的信中还抱怨京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而工资却不涨,他说京中银价跌减,而百物腾踊。去年如果不是弟弟送钱进行接济,是难以熬过去的,今天只有分外俭省,才能支持。他渴望补得实缺,“如下半年能补缺,则能多得俸银六十金(半俸只六十金),加以县中公款百廿余金,或可勉强撑拄下去矣。”(281页)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下半年不能补缺,刘光第将无力维持在京的生活。对他来说,只有放手一搏,否则只能返乡另谋它职。

急切的入仕愿望

1894年,中日甲午媾兵,大势颇危,朝廷广开言路,刘光第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上书《甲午条陈》提出:一、请皇上乾纲独断,以一事权也;二、请皇上下诏罪己,固结人心也;三、请皇上严明赏罚以操胜算也;四、请皇上隆重武备以振积弱也。以上四点归结为一点,就是强化帝权以强国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根据自己的判断,想迎合光绪小皇帝夺得权力,重振朝纲。但后因无人代奏,不了了之。刘光第眼看仕途无望,便萌生归意,此时有友人劝其回乡当教书先生。1895年,他便请假回家,路经武昌,拜见张之洞,这才与权重人物有了点联系,但后来似乎没有起到作用。刘光第迫不及待国家能发生些什么事情,以便他有崛起的机会。后来维新派的崛起,使他看到了施展抱负的一线希望,他急切盼望着一场以变革朝政为中心内容的政治运动能尽快到来,这样才能有走向权力中心的机会。

终于等到了1898年,戊戌维新如愿而至,当时京师大局,颇有整顿之意,加上上书言事之风盛行,康、梁维新派受宠,在此氛围下,他便以为“此时下手功夫,总在皇上一人为要,必须力除谄谀蒙蔽,另行换一班人,从新整顿,始有起色转机。”刘光第与同乡京官倡设蜀学会于皮库营四川会馆,由外官京官捐助数千金,添购书籍仪器,聘请中西教习,讲求时务之学;当康有为在粤东会馆开保国会,他也积极参加。

终于,刘光第的维新活动得到了回报,受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荐,1898年9月4日光绪皇帝召见了他。刘光第向光绪帝力陈时势艰危与中外积弊,次日遂被授予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做了十余年候补刑部主事的刘光第终于蒙受皇恩,开一新天地,而此时他的经济状况甚至无钱添置任职所需的物品,正如其书信中所道:“目下用度顿添,异常艰窘(城外学堂亦打算顶与别人,兄租不起了)”。

当时的情形是维新派与守旧派、帝党与后党刀光剑影,争斗白热化,刘光第于此时新迁,表面上仕途的得意,实际上掩藏着的是凶险与危殆,对此,他尽管惶恐不安,然又难以割舍既得。他在给族人刘庆堂的信中说:“乃无端被此异遇羁绊,且又人情不定,新旧两党,互争朝局(好在兄并无新旧之见,新者、旧者均须用好人,天下方可久存。)兄实寒心,惟圣恩高厚,急切不忍去耳。”

甚至到临刑时,刘光第出于仕途的考虑,都不忍抛却一酬宏志的机会,而是静观其变,因此而被捕。他误判了形势,自认无新旧之见,不相信自己会遭受到惩罚,事实上,他也真的没做什么变革的壮举,以致于必须用生命来抵偿。比起谭嗣同、林旭诸人来说,他没有任何家族背景,也缺乏康广仁的谋略,但却为变法而死。

从这些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光第走向改革之路与其贫困的生活有关,生活的困苦促使他必须出仕,必须有所作为,参与改革乃是路径。同时,他也有迫切的出仕愿望,他希望能够借时局转变之际,获得重用,改变自身的处境,以求光耀门第。殊不知改革变法不仅没有得酬壮志,反而丢了卿卿性命。

标签: 出身刘光戊戌变法

更多文章

  • 清朝后宫妃嫔侍寝的时候,为什么都是用被子裹起来送到皇帝跟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后宫,妃嫔,都是

    清朝是距今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虽然清朝的历代君主还算勤勉,但依旧抵挡不住工业变革后的西方大炮被动打开了国门。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对其历史知道的也是不多,更多的是来自清宫剧中。很多年轻人都比较喜欢追宫廷剧,这其中难免会有一些勾心斗角的剧情,主要描述在皇宫的后宫中,这些后宫佳丽,为了得到皇帝的宠爱,会不择

  • “伪体”说出于杜甫 非千年之后的龚自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千年,杜甫,龚自珍

    “伪体”一说,其源盖出于杜甫,而非千年之后的龚自珍。他的《戏为六绝句》之六:“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意思很明白,所谓“伪体”,就是“不亲风雅”,也就是不遵循诗经以来的优秀传统。那么,什么是诗经以来的优秀传统呢?简而言之,就是“文质彬彬”:既讲形式又讲内容。

  • 嘉靖:为我“炮制”青词的高手严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为我,嘉靖,高手

    严嵩,是你儿子把你连累了,你又把我连累了。还是我修道修惑了心只认得你的青词,不认得你的为人,误让你掌了大权,你又误了自己的儿子……从嘉靖二十一年你严嵩入阁以来,在我身边混了二十多年,尽管你排除异己、打击干部、玩弄权术,但你支持我炼丹嗑药,八十多岁了在我身边也小小心心地伺候

  • 洪宣娇为何自称天父之女 为掩盖与杨秀清奸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之女,天父,奸情

    中国人生聚人口的本领,举世无匹,连天父皇上帝到了中国,也立刻添丁进口,多子多福,凭空多出六子一女一婿。洪秀全先已自称天父第二子,稍后其他拜上帝教头目也纷纷号称天父之子,冯云山称天父第三子,杨秀清称天父第四子,韦昌辉称天父第五子,杨秀清义妹、萧朝贵妻杨宣娇称天父第六女,石达开称天父第七子,萧朝贵称帝婿

  • 清朝康广仁为什么会被一个厨子给出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厨子,康广仁,清朝

    康广仁本名康有溥,是变法核心人物康有为的得力助手,曾经担任光绪和康有为之间的“秘密交通员”,常进出宫廷。光绪安排四位亲信太监杨瑞珍、杨长文、张得民、戴恩如和康广仁联络。1898年9月20日(农历八月初五),慈禧获得亲信太监密报,获悉康广仁“出入内廷、交通宫禁”,马上露出狰狞面目,下令逮捕康广仁、康有

  • 明朝着名思想家王夫之的知行合一所包含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一所,思想家,明朝

    王守仁即王阳明,生于公元1472年,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一生博闻多识,着作繁多,是有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其最有名的成就莫过于集陆王心学之大成于一身。王守仁画像王守仁乃浙江绍兴府人士,出生于家境显赫之家,自幼便熟读诗书展示出非凡的智慧。其父母为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便从余姚搬迁至山水之乡

  • 一代文豪龚自珍是怎么死的:谁想置他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豪,是怎么,死地

    龚自珍的祖父龚褆在朝为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并着有《吟朦山房诗》,其父亲龚丽为官至按察使,并着有《礼图考》等,那么龚自珍是什么样的人呢?龚自珍画像龚自珍自幼学习诗词,在文学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创作才华,他在十三岁时写了《知觉辨》,十九岁时便能倚声填词。他的诗词风格不拘一格,语言新奇,将抒情、政治时事和艺术

  • 龚自珍的故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天公,我劝,故事

    名人语录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之一百二十五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所写的组诗《己亥杂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均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名人历史】龚自珍(1792年-1841年),名巩祚,字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他出身于一个三世京官的官僚

  •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妃子婉容为什么出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妃子,末代,爱新觉罗

    第一节概述众所周知,清王朝因辛亥革命而告覆亡,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终结。清朝最后一任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也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之时,年仅六岁,还是个小孩子,不到婚娶年龄。因此,末代皇后之位也虚。即使长大结婚,但逊位的皇帝,其身份也与一介平民无疑

  • 清政府欠的一屁股债最终怎样了?是否还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屁股,清政府

    清朝灭亡以后,清廷与帝国主义签署的全部赔偿款都由国民政府所有担负,最终几笔赔偿款始终付款到1939年清朝末年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简直可以出本书了,至于赔款更是不计其数,而且这里面赔款总金额不光是条约上赔的钱,还包括了惊人的利息,因为随着赔款数额的越来越恐怖,清政府一次性拿不出拿不出来这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