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京条约》——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796 更新时间:2023/12/27 5:39:55

早在一八四O年七月,定海失守后,清朝统治者就已经开始了可耻的投降活动,但因为英国侵略者贪得无厌,得寸进尺,需要一段时间讨价还价。

此时英国侵略者已经深入长江,直接威胁南京了。早就被侵略者吓破了胆的清朝政府,投降的要求便尤为迫切了。更加重要的是,此时各地的人民起义活动,已处于一触即发之势。湖北崇阳已经爆发了农民起义,一度攻占县城。在封建统治集团看来,“防民甚于防寇”;如果议不成,就无法拿出威力来镇压人民。在这种反动思想的指导下,鸦片战争以清朝政府全面投降而告终,乃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清朝统治者由于害怕人民反抗斗争的矛头将会转他们的头上,推翻他们的统治,不惜采用对外国侵略者屈膝投降,以此保存兵力来镇压革命人民的反动政策。这是清朝封建统治政权本身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

虽然清朝统治者一再求饶,它的乞降代表尾随在英国侵略军的后面,乞求“和平”,但十恶不赦的侵略者却乘机敲诈,指定南京为受降地点,一直把战火从东南沿海烧到两江总督的驻地南京城下。

等到镇江陷落后,英军直驱南京时,投降派首领大卖国贼穆彰阿甚至公开叫嚷,胡说什么抵抗和投降同样耗费人力、财力;与其兴师动众不如向敌求和,较为合算。道光皇帝接受了这个卖国理论,命令耆英、伊里布“务须妥速办理,不可稍涉游移”,也就是要他们赶快放手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来换得所谓的“和平”。

一八四二年八月初,英国侵略军舰队七十多只,陆续开到南京江面,跟在敌军后面乞降的代表们,也立刻返回南京。侵略者一面提出投降条件,勒逼清政府全部接受,一面摆开攻城的架势,进行威胁。耆英等一小撮卖国贼吓得胆战心惊,连夜复信,接受英军全部的侵略条件。为了让道光皇帝盖上一块“以民命为重”的遮羞布,他们还无耻地诬蔑人民群众,把卖国投降的罪责推到人民群众的身上。这样一来,道光皇帝便不知羞耻地向敌人讨饶,换回了“大皇帝相待以诚”,“所求无不允准”的评价了。

八月二十九日,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侵华全权代表在英国军舰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英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主要内容及影响如下:

第一,强占香港,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从此华南渔民世代生息的宝岛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基地。

第二,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从此,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顺着这五个缺口倾泻进来,开始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迫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第三,勒索二千一百万银元的巨额“赔款”。其中烟价六百万元,“商欠”三百万元,军费一千二百万元。这是英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无耻勒索。在这样巨额“赔款”的压榨下,中国人民更加陷入了贫困破产的境地。

第四,协定关税。条约规定英商进口税率约百分之五,出口税除茶叶外,其货物都低于百分之五。这是“协定关税”的开端,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从此,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应有功效,使外国侵略者进一步放肆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吸吮中国人民的血汗。

此外,还有释放在战争期间为英国侵略军效劳的汉奸和废除广州公行制度等条款。特别令人气愤的是,引起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鸦片走私贸易,在条约中却只字不提。这就给侵略者一个暗示:此后鸦片贸易可以公开走私,不受任限制了。

《南京条约》签订后,耆英接着在广州与英国人继续谈判有关通商的具体问题,先后议订了《善后章程》八款(一八四二年九月十九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十五款(一八四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和《虎门条约》。

以上这些条约除了规定《南京条约》实施细则之外,又增加了许多不平等条款,如:

领事裁判权:最早见于《善后章程》第七款,后来《五口通商章程》第十三款更有明白规定:“倘其(中英人民)交涉诉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照办。”从此英国的海盗商人和传教士等在中国横冲直撞,为非作歹,中国政府无法约束,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侵犯领海权:在《五口通商章程》的十四款中规定:“凡通商五港口,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这种官船开到中国时,“中国兵船不得拦阻”。这里所谓“官船”,实际上就是兵船。从此,外国军舰可以任意闯入中国的领海,大大破坏了中国领海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在《虎门条约》中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根据这项规定,此后任何侵略者在中国获得的优惠,英国同样可以享受。这是一条后患无穷的不平等条款。

总之,《南京条约》及其相关补充条款是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西方殖民主义强盗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第一副枷锁。它开始剥夺了中国的独立主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把古老的封建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漩涡,标志着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开端。

标签: 不平等条约南京第一个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洪宣娇有多厉害?“巾帼不让须眉”洪宣娇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平天国,有多,须眉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洪宣娇的传奇人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战争不一定都是男的唱主角,也有女将挂帅出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花木兰、穆桂英,这两位文学作品中的“女将”,都是征战多年,与游牧骑兵进行厮杀的悍将,都是让敌军闻风丧胆的主。文学虚构之人物,历来备受歌颂,但

  • 明英宗是怎样的皇帝,复辟后为何非要杀于谦?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是怎样,皇帝,要杀

    明英宗是怎样的皇帝明英宗实则是一个迂腐无能的昏君。《明妃传》明英宗剧照他前后有两次登基做皇帝,第一次的时候登基国号为正统,明英宗刚登基的时候还有着张太后辅助朝政,张太后眼光很深远,一直重用忠臣贤人,使得国家强大,经济发展的鼎盛,朝政整顿的也是服服帖帖,后来张太后去世,很多大臣也都去世、告老还乡;年轻

  • 雍正继位,手握重权的八爷党为什么没有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叛乱,手握,雍正

    在清朝276年的历史长河中,康熙可以说是其中最英明的一位君主,他被清朝的后世帝王称作圣祖。虽说康熙皇帝这一生的政绩卓着,但在晚年时期选择继承人时,总是摇摆不定,一直都也没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他这样的做法使得皇子们对皇位虎视眈眈,致使险些造成了动摇大清国本的“九子夺嫡”。在这场

  • 雍正母亲德妃:和隆科多之间真的有私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母亲,私情,雍正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雍正的母亲和大臣隆科多有着一段私情,那么很多人就会想,历史上他们两个是否有着像电视剧里所说一样的私情呢?答案很明显是否定的。因为隆科多的祖辈对朝廷都是有功的,家庭身世与常人所不同。而且从家庭关系来看,他的父亲既是康熙的舅舅,也还是康熙的岳父,他的姑姑嫁给顺治帝,生下来的那个人就

  • 第二节 出兵征战,噶尔丹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噶尔,第二节

    雍正八年(1730年),清军与准噶尔部发生冲突,导致了大规模的激战。雍正九年(1731年)七月,傅尔丹率领的部队在进军的路上中了敌军的埋伏,打了一个大败仗。清朝政府任命顺承郡王锡保为靖边大将军,于九月,在鄂登楚勒打败了准噶尔的部队,准噶尔的首领噶尔丹策凌逃跑了。但他仍不甘心,总想侵占喀尔喀,扩大势力

  • 林觉民厌恶考功名:试卷写“少年不望万户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万户侯,功名,厌恶

    林觉民(1887年-1911年),字意洞,号抖飞,福建闽侯人。从小过继给叔父林孝颖,八岁丧母,由叔父抚育长大。他天资聪颖,刻苦用功,博闻强识,少年时即立下报国大志。1902年,林觉民以优异成绩考入全闽大学堂(今福州一中),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1907年,为寻求救国真理,东渡日本留学,不久参加孙中

  • 着名谋士清初重臣范文程:当初为啥要帮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初,谋士,重臣

    范文程(1597——1666),清初重臣,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曾事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代帝王。是清朝的开国大臣,也被视为文臣之首,被列为“中国十大谋士”之一。所有有识之士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好读书,范文程早年也好读书,灵敏沉毅。明朝正德年间的进士,官至兵部尚书。1618年,大金努尔哈

  • 《儒林外史》简介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作者,儒林外史,简介

    《儒林外史》简介:中国古代的白话长篇小说,自《水浒》、《三国演义》等不朽巨着问世以后,在知识分子及市民阶层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小说铺陈历史,演述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成为明清二代普遍的文化现象,小说家的地位因此而得到奠定。但后世作品,除了不多几部能与《水浒》、《三国》并驾齐驱外,大多数在反映社会的

  • 历史上的李光地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他是,历史上,结局

    历史上李光地怎么死的?如何客观地评价他?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李光地5岁的时候就开始拜师学习,聪慧过人,在学习上也很努力。22岁的时候,他参加乡试就得到了主考官的欣赏,后来在庚戌科会试中考得很好,中了二甲第二名进士,成为了庶常馆庶吉士。康熙十二年五月的时候,李光地请假南下福建省亲,这次

  • 孙嘉淦晚年为何要拉五车砖头回家呢 只因打肿脸充胖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只因,打肿脸充胖子,砖头

    孙嘉淦晚年为何要拉五车砖头回家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到孙嘉淦大家可能会想到《雍正王朝》里那个敢和雍正顶嘴最后被年羹尧杀了的孙嘉诚,其实这个孙嘉诚的原型就是孙嘉淦。孙嘉淦作为在大清帝国中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朝的三代老臣,深受皇家的垂青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