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可以劝降韦俊陈玉成,为什么却要杀石达开?

清朝可以劝降韦俊陈玉成,为什么却要杀石达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77 更新时间:2023/12/21 13:05:52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太平天国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1851年1月,屡次科考失败的洪教主在桂平金田村举起反清大旗,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罗大纲、曾天养、林凤祥、韦俊、陈玉成等牛人均追随天王创业,阵容相当豪华。1853年3月,即是创业两年零两月后,洪天王入主南京,占据大清东南半壁江山,与大清展开十一年的全面较量。1856年9月,“洪杨内讧”爆发,两万太平军精华死于内斗,太平天国从巅峰状态跌落至谷底。1857年5月,年轻气盛的翼王石达开(时年26岁)出走安庆,而后号召将士前来投靠。待到资本充足后,石达开不顾洪天王之苦苦哀求,率领十余万精锐出走,更让苦难深重的太平天国雪上加霜。正因为如此,一世英名的翼王石达开深受后人诟病。

自从“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急转直下,处处被动挨打。1859年初,曾经震慑敌胆的韦俊(北王韦昌辉之弟)在内外交困下选择向湘军投降,这是第一位投降清朝的太平军高级将领。1862年6月,英王陈玉成不愿意向胜保投降,在河南延津县惨遭凌迟。1863年6月,为“拯救部下”,石达开选择去骆秉章大营谈判,表示愿意归降,但遭凌迟处死;儿子石定忠被清军用石灰石闷死。这就有意思了,石达开、韦俊、陈玉成同为太平军高级将领,为何清朝接受韦俊归降,想方设法劝陈玉成投降,却将主动归降之翼王石达开凌迟呢?就“纵横国史”看来,原因就两字,即是“价值”;他们有何利用价值。

在中国历史上,交战双方有些不成文规定,即是:“不斩来使”、“不杀降将”,算是战争的规则之一。当然,这只是规则而已,“降将不杀”,关键还是该降将还有其利用价值。例如,吕布屡次与曹操为敌,但曹孟德看到吕布投降之诚意且其武力值相当高,还是非常心动,想将其纳入麾下,做先锋大将;若不是刘备一席话,估计吕布就可以逃过一劫了。吕布乃“三姓家奴”是也,先后斩了义父丁原和董卓,但其作战勇猛,悍不畏死,曹操自然想收了他。曾经攻破长安的起义军大将朱温,唐王朝可以接受他投降,是因其麾下精兵良将多;用来对付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军和各地藩镇势力大有帮助。由此可看出,有“价值”,才能活命,朝廷才乐意接受归降。

先看韦俊有何价值。说起韦俊,也许大伙都不是很熟悉,他的存在感远没有林凤祥、曾天养、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强,毕竟他过早投降,给太平天国效力的机会不过。但是,韦俊却是实实在在的猛将,是攻防兼备型将领,综合能力远超陈玉成、李秀成。如果他没有一点料,战略重镇武昌岂能由他来防守,而且还是两次防守武昌,击败胡林翼,击毙罗泽南,战功赫赫。很遗憾,因兄长韦昌辉之原因,“天京事变”后他便不被容纳于太平天国;陈玉成、杨辅清屡次无故寻衅,挑起内部冲突,使其渡江归顺李秀成之计划破产。

可以说,韦俊是被逼着投降湘军,大伙都很理解他。那么,湘军为何愿意接受曾经击毙湘军元老级人物罗泽南的韦俊呢?道理很简单,韦俊价值太大。且不说他的军事能力如何,单凭他的身份就很了不得,太平天国国宗、后军主将,是典型的顶梁柱级别。高级将领韦俊归降,对一向视清廷为“妖”的天国而言是致命性打击;宣告上帝向“魔鬼”妥协,拜上帝教之威望一落千丈。

再看英王陈玉成有何价值。1857年5月,愤怒的石达开决定单干,带走了“天京事变”后少有的精干尽量,太平天国危局雪上加霜。为此,洪天王决定重新组建“五军主将”制,陈玉成受封前军主将,经略湖北、安徽,保障天国西部防线安全。1861年9月,由于李秀成见死不救以及各路将领心怀鬼胎,陈玉成主持的“安庆保卫战”以失败告终,英王被迫远走庐州孤城。1862年5月,陈玉成中了墙头草苗沛霖之奸计,被押往胜保军营。

见到手下败将胜保,陈玉成很得意,将其大骂一顿:“在白云山踏尔二十五营,全军覆灭,尔带十余匹马抱头而窜,我怎配跪你。”胜保虽受到羞辱,但依然用高官厚禄来劝降英王,就如同他劝降苗沛霖一样,很舍得下血本。胜保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因为当时陈玉成具有很高价值。要知道,此时李秀成经略东南,势如破竹;东南财富重地尽在太平军之手,清廷与天国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如果陈玉成能够归降,对李秀成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此外,陈玉成旧部众多,能转身为朝廷效力,那简直是美不可言。不过,陈玉成不愿意投降,“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后受凌迟处死。

最后看石达开有何价值。南王冯云山在紫荆山区创业时,一般都是采取“单线”式来发展教徒,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不过,此种方式却不利于迅速壮大拜上帝教。但是,自从冯云山拉上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这三位大财主入伙后,拜上帝教徒数量就呈几何级增长。可以说,石达开就是金田起义的投资者之一,其地位自然很高。在军事上,石达开善于打运动战,在杨秀清指挥下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才干。当然,石达开最擅长的还是民政和外交。

1863年6月,石达开兵临大渡河畔,前有滚滚长江,后有骆秉章一堆杂牌军追击,处境十分不妙。此时,石达开老毛病又犯了,即是没有血战到底之勇气,老想“投机取巧”。当骆秉章伸出橄榄枝后,石达开却主动前往大营“请降”,以“全三军性命”,其想法不可谓不幼稚。要知道,石达开在杨秀清手下办事时,清朝有几位总督和巡抚都死在他手上,如今还想“请降”,实在搞笑。不过,话又说回来,各为其主之时,击杀敌将乃是本职工作,石达开也是为主办事而已。

按道理来说,对于石达开“请降”之事,骆秉章应该相当高兴才对,为何还对他痛下杀手,凌迟处死呢?原因很简单,即是石达开请降是在1863年6月,这时间点很关键。因为曾国荃已经完成对南京合围,太平天国失败乃早晚之事,石达开已经没多大利用价值,受凌迟也就不可避免了。试想,若是石达开单干后,直接向清廷投降,不知咸丰该有多高兴?各位说呢?

标签: 清朝石达开要杀

更多文章

  • 揭秘:戊戌变法中翁同龢的态度为何前后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态度,戊戌变法,矛盾

    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晚清戊戌变法那场震惊朝野内外的政治变局中,翁同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以往政治史与法律史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宪政思想以及变法主张的研究,而忽略对翁同龢的研究。毋庸置疑,康梁二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发动者和主导者,然而,在戊戌维新运动之初,朝中最强

  • 光绪皇帝为什么会先罢免帝师翁同龢而不是康有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会先,光绪,而不是

    为了康有为与光绪皇帝顶牛,帝师翁同龢为何被率先罢免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戊戌年(1898年)十月廿一日,已回常熟老家的帝师翁同龢突然收到清廷发出的一道上谕,其中谴责他在戊戌年密保康有为,“前令其开缺回籍,实不足以蔽辜,翁同龢着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如此,变法之初即已被罢回

  • 甲午之战:第十章 义军起,宝岛风云_一、甲午余波,澎湖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宝岛,澎湖,甲午

    1894年8月日军大本营已拟定冬季作战方针,决定在冬天进攻并占领台湾,但因为顾忌清朝北洋水师在威海卫的残余军力,而且日军也有在直隶平原(即海河平原)进行决战的打算,所以并未实施此计划。而后日军打算在12月进攻威海卫时,为怕北洋水师残舰会事前往南方逃,所以有提前到南方海面布署舰队的想法,但最后此计划也

  • 李光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最后被康熙抛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光地从一个落榜考生经上万言书一睹圣颜,从此算是接近了这个权利的中心,初期在官场混的也不错,在福建作特派使期间,他足智多谋、顾全大局,为收复台湾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回到北京康熙告诫他:“京城是个大染缸“,很多人一旦进入这个环境,就会不自觉地陷进去,失去其本来的做人为官的准则和道德良心,鬼迷心窍般地追

  • 清朝:土尔扈特东归唱响大一统合奏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唱响,土尔扈特东归,清朝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间跨度130多年。康熙奖励垦荒,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抗击沙俄、平定边乱、册封班禅,巩固了多民族的国家。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废除汉唐以来的人头税。乾隆平定回部的叛乱,清朝国力达到鼎盛,史家称这一时段为“康乾盛世”。在盛世下土尔扈特部的东归,投入祖国怀抱,

  • 陈屋一公园内惊现百年墓地 是暨大创办者陈伯陶发妻之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创办者,发妻,墓地

    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小鸟飞上枝头嬉戏,在阳光照耀下陈屋后底岭小公园内充满了活力,清新的空气、盛开的鲜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吃过午饭后,老人们又陆续来到小公园内,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好是热闹。与老人们仅一条小路之隔的山脚下,则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坟墓,当地老人们告诉记者,这座坟是清朝光绪年间的,

  • 不甘心的袖手人:漫谈陈三立父子的两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不甘心,父子,袖手

    义宁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祖孙三代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名人,不过第一代做官,第二代作诗,第三代做学问。虽如此,三代人身上浓烈的士大夫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历史给第一代提供了从政的舞台,他部分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尽管戊戌变法失败后黯然去职。第二代、第三代只能做袖手旁观的闲谈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 他母亲的地位比甄嬛还高,因和八叔亲近,雍正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和他,父子,雍正

    雍正皇帝有木有毒杀亲生父母大儿子弘时?雍正皇帝即位后,由于活过成年人的大儿子只能两位,皇上争储并不是像康熙皇帝后半生那么显着,但还是存有的,仅仅王位之战范畴不大,只是在皇三子弘时和皇四子弘历中间。雍正皇帝由于感觉皇三子弘时在对某些事情的解决上见解与自个不相同,特别是在是在胤禩这事上,雍正皇帝对弘时也

  • 王聪儿是谁?貌美如花的女英雄王聪儿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女英雄,如花,貌美

    王聪儿(公元1777年-1798年):湖北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江湖艺人出身,参加白莲教起义后,她曾任义军总指挥,也就是八路义军统帅,是一个貌美如花,德行高尚,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女英雄。白莲教起义清朝乾隆年间,官僚地主大量侵占农民的土地。农民无法谋生,只得流落江湖,卖艺糊口。王聪儿幼年丧父,跟着母

  • 清朝最神秘的格格,也就是多尔衮唯一的骨肉,至今下落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下落不明,清朝,骨肉

    《孝庄秘史》,这是一部堪称经典的着作,这部剧中的女主角便是孝庄太后,提起男性角色,除了皇太极以外,更出彩的角色是由马景涛饰演的多尔衮一角,她和宁静饰演的孝庄一角,两人的情愫可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但关于多尔衮,人们似乎很少提及他的后代,那么他到底有没有亲生骨肉?据史料记载,多尔衮一共有十位妻妾,嫡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