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洪宣娇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吗 和洪秀全是什么关系?

洪宣娇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吗 和洪秀全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48 更新时间:2024/1/14 23:04:21

洪宣娇,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杨云娇,洪秀全因其为“天父”之女,认为妹,改名洪宣娇,萧朝贵之妻,生卒年不详。在太平天国的创建及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洪宣娇作为太平天国一方最出名的女将之一,西王妃洪宣娇在太平天国的创建及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她还直接策划谋杀了东王杨秀清。她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

太平天国的兴起她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廷的腐败无能日益显示出来,不断地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压在广大人民头上的负担越来越重,九州大地怨声载道。终于,在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八年,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在广西金田起事,目标在于推翻腐朽的清朝廷;在顺应民心的情况下,太平军的势力迅速扩展,咸丰元年攻占永安后建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攻取了南京,正式奠定了基业。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洪秀全1847年到达紫荆山时,洪宣娇曾声称曾梦见上帝,告诉她“十年后有人来此教人拜上帝,汝当遵从”,而洪秀全恰恰也自称在那一年发梦,开始以上帝次子和使者身份“拯救世人”,两个梦话一拍即合,对洪秀全的威望自然有极大帮助;洪宣娇既是洪秀全之妹,又和杨秀清、萧朝贵关系密切,因此一时间成为上帝会的核心人物,一时在女会众中影响很大,因此洪秀全等曾号召“男学冯云山,女学杨宣娇”,把她列为楷模。咸丰三年,即公元1854年,太平军攻占了南京城,遂将南京定为太平天国的都城,改名天京。洪秀全下令将全部随营女眷集中起来建立的“女营”改为“女馆”,由东王杨秀清兼任总管,洪宣娇则任监察。

此时的洪秀全早已沉湎于情色享受之中,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实际掌握在东王杨秀清手中。而杨秀清在天京的大权独揽,使天王洪秀全和许多太平天国将领都对他心存不满。洪宣娇看准世态人心,在联合了一批反杨势力的同时,鼓动洪秀全密召北王韦昌辉回京共图大事。北王从安徽战地匆匆赶回天京,这期间洪宣娇一改常态,主动走进东王府,对杨秀清表现得特别热络,杨秀清喜出望外,以为她不计前嫌,竟听从洪宣娇提议,由自己出面为北王举办一次盛大的洗尘宴。于是,举世震惊的“天京事变”由此拉开了大幕。公元1856年9月2日,在东王府里大摆的筵席上。韦昌辉率兵血洗了东王府,杨秀清以下两万太平军将领都死在韦昌辉等人的刀下。石达开闻讯返京,指责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欲杀石达开。石达开缒城而逃。当夜,韦昌辉血洗翼王府,将石达开家眷及翼王府内人员全部赶尽杀绝。接着洪秀全下诏通缉石达开。石达开逃至安徽举兵靖难,最后,在西进途中的强渡大渡河战役中兵败身亡。

“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元气大损,最后,诸王中只剩下忠王李秀成。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7月,清军终于攻破天京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宣告结束。这位“解衣上阵”的萧王娘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钟文典,罗尔纲等专家考证出来根本不叫“洪宣娇”也不是洪秀全的亲妹妹。她原来姓黄或王,后来又改姓杨,名云娇。后来洪秀全为了笼络住萧朝贵才与她结拜姐妹,叫她改名“洪先娇”。由于客家话中“先”与“宣”同音,所以洪先娇就成了洪宣娇。

根据这一发现,专家们认为种种有关洪宣娇的传说和野史都是假的。绝大多数有关洪宣娇的记述都是把另一有名的太平天国女将苏三娘的事迹以讹传讹所致。有些专家如罗尔纲先生等甚至认为洪宣娇就是苏三娘。理由是“苏”在广东话中与普通话的“萧”谐音。于是“苏三娘”就成了“萧三娘”。之后在流传的过程中有人又在“三”上加了一竖,于是“苏三娘”就成了“萧王娘”了。但即使洪宣娇其实是杨云娇,她是西王妃这一点并没有问题。而且,洪宣娇在太平天国早期是拥有很高的威信的。这主要还不仅在于她英勇善战,而且她还是所有的女教徒的首领。那么凭什么说她不存在呢?

究其原因,原来野史中除了写洪宣娇勇敢善战还认为她“生性淫荡”,“善妒”。理由是洪宣娇在萧朝贵死后与东王杨秀清私通。进入天京后,杨秀清日益跋扈,对洪宣娇也越来越淡薄,进而迷恋上新科女状元傅善祥。洪宣娇气愤不过就委身于北王韦昌辉,鼓动天王和北王发动政变杀了杨秀清和傅善祥。

有的笔记中甚至绘声绘色地说杨秀清与傅善祥一起同房时被杀。事后洪宣娇进入东王府见到傅善祥血肉模糊的尸体还恨恨地说“妖婢亦有今日”云云。这段记述见诸各类野史(凌善清《太平天国野史》,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汪堃《盾鼻随闻录》,沈懋良《江南春梦庵笔记》等等)。在具体的细节上略有出入,但基本情节相同。

标签: 在历史上存在真实

更多文章

  • 清朝可以劝降韦俊陈玉成,为什么却要杀石达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石达开,要杀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太平天国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1851年1月,屡次科考失败的洪教主在桂平金田村举起反清大旗,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罗大纲、曾天养、林凤祥、韦俊、陈玉成等牛人均追随天王创业,阵容相当豪华。1853年3月,即是创业两年零两月后,洪天王入主南京,占据大清东南半

  • 揭秘:戊戌变法中翁同龢的态度为何前后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态度,戊戌变法,矛盾

    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晚清戊戌变法那场震惊朝野内外的政治变局中,翁同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以往政治史与法律史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宪政思想以及变法主张的研究,而忽略对翁同龢的研究。毋庸置疑,康梁二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发动者和主导者,然而,在戊戌维新运动之初,朝中最强

  • 光绪皇帝为什么会先罢免帝师翁同龢而不是康有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会先,光绪,而不是

    为了康有为与光绪皇帝顶牛,帝师翁同龢为何被率先罢免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戊戌年(1898年)十月廿一日,已回常熟老家的帝师翁同龢突然收到清廷发出的一道上谕,其中谴责他在戊戌年密保康有为,“前令其开缺回籍,实不足以蔽辜,翁同龢着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如此,变法之初即已被罢回

  • 甲午之战:第十章 义军起,宝岛风云_一、甲午余波,澎湖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宝岛,澎湖,甲午

    1894年8月日军大本营已拟定冬季作战方针,决定在冬天进攻并占领台湾,但因为顾忌清朝北洋水师在威海卫的残余军力,而且日军也有在直隶平原(即海河平原)进行决战的打算,所以并未实施此计划。而后日军打算在12月进攻威海卫时,为怕北洋水师残舰会事前往南方逃,所以有提前到南方海面布署舰队的想法,但最后此计划也

  • 李光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最后被康熙抛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光地从一个落榜考生经上万言书一睹圣颜,从此算是接近了这个权利的中心,初期在官场混的也不错,在福建作特派使期间,他足智多谋、顾全大局,为收复台湾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回到北京康熙告诫他:“京城是个大染缸“,很多人一旦进入这个环境,就会不自觉地陷进去,失去其本来的做人为官的准则和道德良心,鬼迷心窍般地追

  • 清朝:土尔扈特东归唱响大一统合奏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唱响,土尔扈特东归,清朝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间跨度130多年。康熙奖励垦荒,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抗击沙俄、平定边乱、册封班禅,巩固了多民族的国家。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废除汉唐以来的人头税。乾隆平定回部的叛乱,清朝国力达到鼎盛,史家称这一时段为“康乾盛世”。在盛世下土尔扈特部的东归,投入祖国怀抱,

  • 陈屋一公园内惊现百年墓地 是暨大创办者陈伯陶发妻之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创办者,发妻,墓地

    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小鸟飞上枝头嬉戏,在阳光照耀下陈屋后底岭小公园内充满了活力,清新的空气、盛开的鲜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吃过午饭后,老人们又陆续来到小公园内,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好是热闹。与老人们仅一条小路之隔的山脚下,则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坟墓,当地老人们告诉记者,这座坟是清朝光绪年间的,

  • 不甘心的袖手人:漫谈陈三立父子的两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不甘心,父子,袖手

    义宁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祖孙三代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名人,不过第一代做官,第二代作诗,第三代做学问。虽如此,三代人身上浓烈的士大夫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历史给第一代提供了从政的舞台,他部分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尽管戊戌变法失败后黯然去职。第二代、第三代只能做袖手旁观的闲谈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 他母亲的地位比甄嬛还高,因和八叔亲近,雍正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和他,父子,雍正

    雍正皇帝有木有毒杀亲生父母大儿子弘时?雍正皇帝即位后,由于活过成年人的大儿子只能两位,皇上争储并不是像康熙皇帝后半生那么显着,但还是存有的,仅仅王位之战范畴不大,只是在皇三子弘时和皇四子弘历中间。雍正皇帝由于感觉皇三子弘时在对某些事情的解决上见解与自个不相同,特别是在是在胤禩这事上,雍正皇帝对弘时也

  • 王聪儿是谁?貌美如花的女英雄王聪儿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女英雄,如花,貌美

    王聪儿(公元1777年-1798年):湖北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江湖艺人出身,参加白莲教起义后,她曾任义军总指挥,也就是八路义军统帅,是一个貌美如花,德行高尚,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女英雄。白莲教起义清朝乾隆年间,官僚地主大量侵占农民的土地。农民无法谋生,只得流落江湖,卖艺糊口。王聪儿幼年丧父,跟着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