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少不知李鸿章,而立方知真中堂!

年少不知李鸿章,而立方知真中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25 更新时间:2024/1/6 13:25:31

能够说出此番话语的人,显然,他们属于已经变质、或者说即将变质的人。这实际上是在说李鸿章的苦。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懂得了中国社会的一些固有问题领导至上、委过于下、好走极端、空喊口号且好面子儿、好听好话好说好话等等。因此,理解了李鸿章的某些不得已,所以,他要变质了,要变成李鸿章那样的人贪腐、搞裙带关系、卖国做汉奸。

(1)这一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并非无顶线夸耀李鸿章的理由。因为李鸿章的道路不是晚清正确的道路

原因很简单,如果李鸿章是“唯一的路线提供者”,我们没有参照物的话,我们就能认为他是晚清时期最有能力的伟人。

然而,很不幸的是,晚清还有个左宗棠,他提供了“与李鸿章不同的路线左宗棠路线”。更不幸的是:他们的目标和路径基本相同,所以,李鸿章好的地方左宗棠全有,李鸿章不好的地方左宗棠全没有例如贪腐问题、出卖领土问题等。

左宗棠不同于李鸿章之处就在于:

其一:对外敌不能一味忍让,可以打时就该打;

其二:为官为人较为清廉,其楚军队伍也比较清廉,战斗力比较彪悍;

其三:海防、武器以购买为先,自主也要跟上,防止被西方掐脖子;

其四:更重视民生,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既要发展军事也要搞好民生,更要大力反腐,澄清吏治。

其次,李鸿章难,那洋务派哪位领军人物不难?哪个人不难?

曾国藩作为“洋务运动”的开拓人,他是第一个也是面对最多保守派势力抨击的人物,难道他不难?左宗棠不难?既要面临战争的危险,又要严防死守李鸿章在阴暗地射出的冷箭。不仅仅官场,整个人间又有谁不难?同治还说我为啥遇到这样的母亲,光绪还说我做了一辈子皇帝,却从来没有幸福和品尝过权力的好。上到皇帝下到百姓,谁不难?

(2)李鸿章不是背锅的,他不苦。他虽不是条约的决定者,但却是意见提供者、决策影响者和执行人三种身份合一

我们当然不能仅仅从签订不平等条约和数量就判定其卖国,因为签订条约的决定不是他,他是执行人。但是,签订条约者不仅仅是执行人,还有意见提供者、决策影响者的其他身份。李鸿章不是普通的外交人员,他具有这两者身份。

从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1875到1877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到1881年左宗棠和曾纪泽收复新疆伊犁、1884年中法战争到1894年的甲午战争,都是一路妥协的。

我们再从《中英烟台条约》后,李鸿章及其家族利用芜湖通商的有利条件,借助轮船招商局的有利机会,为自己的大家族牟利这件事儿上,同样可以看出,在诸多他所签订的条约背后,也有自身家族的利益所在。

(3)李鸿章最大的贡献是留下了几家企业,但那些企业是清朝留下的不是他留下的。

关于洋务运动的成果评价问题,李鸿章作为“清朝国企的主要负责人”,他的价值只在于利用自身的地位提供“垄断权力”,以及保护不被保守派废弃两项功劳。但对当时的政府没有什么贡献,对当时的外敌也没什么贡献,后来某些少数流传下来的也仅仅是作为晚清的垄断企业(因为它继承了晚清的资源财富)留存下来,而不是这个企业本身。

各位看官对于上述这番说辞,大家表示怎么看?欢迎留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及见解!

标签: 中堂年少方知

更多文章

  • 甲午之战:第三章 洒热血,平壤之战_一、宣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之战,平壤,洒热血

    战斗打响后,清政府不能忍受凌辱,还是准备打一场。7月14日,光绪皇帝即降旨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速为筹备,即派一军由北路进发,另派南路军由海路接应叶志超军。从7月21日开始,南北两路援朝军同时分批登程,其中南路援军在丰岛海战中被日军歼灭,北路入朝之援军即所谓四大军,包括盛军、毅军、奉军和奉天吉林

  • 清官于成龙的故事:死后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死后,清官,碑文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州(分离石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终年67岁,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

  • 谭嗣同菜市口斩首,为什么父亲不去营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不去,父亲,菜市口

    晚清后期,中国遭受各国的践踏,在这些列强的侵略下,中华大地早已经血流成河,民不聊生,所谓乱世出英雄,在国家危难之际,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来了一场公车上书,让晚清又开展了一场维新变法,可是没过多久便被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知道了,并且强行打断变法,不仅如此还要抓到戊戌六君子而后杀之。但是当时在晚,清政府内部

  • 揭秘:历史上的周培公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周培公,是怎么

    周培公是清朝初期康熙皇帝身边的一个重要的谋臣,康熙帝也非常器重此人。而他也没有辜负康熙帝的重视,一直为清朝奉献着,根据史料记载,他直到死之前都在为清朝效力,那么历史上周培公是怎么死的呢,周培公之死是怎样的呢?周培公,又名周昌,湖北人士,生于公元1632年。他自幼丧父,随母亲一起生活,虽家境贫寒,但也

  • 晚晴重臣张之洞为什么不敢随便进入军机处,原来一不小心会掉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军机处,脑袋,重臣

    清朝在雍正时期形成不少管理朝廷要务的新制度,比如说军机处,当时的军机处可以相当强硬的,一般王公以下的阶品要是擅入聚集处是会被立即处斩的,就连近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来京也是不敢擅入军机处的。军机处设立于1729年。当时,正值平定蒙古准葛尔部叛乱期间,雍正皇帝为了更加迅速地处理军政大事,同时处于

  • 清朝天放闲人翁同龢与李鸿章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天放,清朝,闲人

    翁同龢,是光绪年间的协办大学士,也是军机大臣。他和李鸿章的恩恩怨怨来自于一道奏折,也正是因为这道奏折,两个人彼此心存怨念,开始了相互斗争。在甲午战争前后的时间里,翁同龢对李鸿章是百般的刁难,战败后的李鸿章被戴上了卖国贼的帽子,翁同龢也被贬了官职。现在想想,翁同龢因为自己的一己思念与李鸿章结仇,他这样

  • 虎父有犬子:龚自珍儿子竟带洋人火烧圆明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圆明园,洋人,犬子

    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又说“老子英雄儿好汉”,看起来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定律古往今来是深入人心了。其实虎父未必无犬子,历史上有许多圣贤之人英明一世却没能教育好自己的儿子,一生清誉毁于旦夕之间。英法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出来个带路人,名叫龚半伦。这姓氏并不像张王李赵一样多见,姓龚的古人中,怕是清朝大诗人龚

  • 清代后期汉族社会的宗族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宗族,汉族,清代

    清代后期,由于西方文化的进入,汉族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封建伦理思想、伦理制度受到冲击,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的许多繁文缛节和陈规陋习得到清理,男女平等的社交思想、自由结社的社交行为,及握手、鞠躬等社交礼节、同志、同学等社交称呼逐步形成和流行,使晚清时期汉族社会的社交风俗又具有近代性的特征。清代后期社会在社会

  • 周秀英:太平天国最美女将军,有勇有谋死时年仅19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平天国,最美,有勇有谋

    说到周秀英,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周秀英是江南人,从小就容貌出众,被称作当地有名的美女。年幼的周秀英对武功非常喜爱,从小练武,长大成人后拥有一身令人羡慕的本领,尤其擅长使大刀。好打抱不平,在当地民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近代的中国,正是内忧外患时期,满清政府腐败无能,

  • 揭秘清朝权臣李光地和公主蓝齐儿有何隐秘情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情事,有何,权臣

    蓝齐儿自小深得康熙宠爱。她少年时代就随同容母妃到福建老家探亲,见到了为孤儿请命的青年李光地,从此种下情种。回京之后,蓝齐儿被封为和硕公主,而李光地也在她的启发下决意留在朝廷效力。两人在李光地任职福建期间曾有信件往来,后李光地在台湾立下功勋,被升为巡抚。康熙曾有意使他功成名就后迎娶蓝齐儿,并给蓝齐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