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太监真的都会武功吗 他们的武功真的很高吗

历史上的太监真的都会武功吗 他们的武功真的很高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16 更新时间:2023/12/8 22:58:18

历史上的太监真的都会武功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武侠小说及武侠电影这样的武侠世界中,太监都是会武功的。越是在宫中职位高的太监,其武功越高。那么古代太监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他们的武功真的很高吗?

(影视中的太监)

我认为,古代的太监,其身体也许比较硬朗,但绝对不会是武功高强之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古代的太监没有机会习武。

中国古代是一个祖宗崇拜的国度,传宗接代的观念十分强烈。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讲的就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重要性。而太监显然是不可能有后人的。所以古代的家庭,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儿子变成太监,把他送入宫中。

由此可见,古代的太监,应该都是出生于贫困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是没有机会习武的。填饱肚子都忙不赢,哪有时间把精力花在习武上。再说了,就是想习武,也没钱请师傅教啊。

其二,古代太监不准习武。

在中国古代的皇宫中,皇帝的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所以古代皇宫中有很多规定。比如,大臣不准带着武器见皇帝,也不准穿着甲胄见皇帝等等。因为这样做,会威胁的皇帝的安全。皇宫中当然也有待卫,但是,他们见皇帝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总之,不能轻易地和皇帝接触。

回过头来说太监。除了嫔妃以外,太监是与皇帝靠得最近的人,如果太监们个个身手不凡,武功高强。这样的人站在身边,皇帝还能睡个安稳觉吗?难道他们不担心,这些太监会趁他们睡着的时候,欲行不轨吗?

同时入宫的太监也不敢习武。如果太监在皇宫中舞刀弄枪,那立马就会被抓起来。就算他不舞刀弄枪,只是走拳趟掌,那也会被怀疑他有什么企图。所以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皇帝身边的太监)

其三,太监不需要武功高强。

太监在宫中要奔个好前程,求得提拔,加官进爵,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皇帝服侍好,把嫔妃们服侍好。只要勤于做事,做的事情让皇帝嫔妃们满意,同时,又能够讨得皇帝和嫔妃们欢心。这样就容易获得提拔,加官进爵。

反而太监们要是习武,他不但会被皇帝怀疑,而且也没什么用。保护皇宫安全的事情,是侍卫们在干,你习武干什么呢?

所以说,皇宫中的太监。不会干习武这样的蠢事。

那么,既然习武没有什么用,为什么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中,总是把太监描写成个个武功高强的人呢?

到弄清楚这个道理,就要明白,武侠中的武功,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

我们现在都说人生的事业。古代的公贵族以及诸侯大臣们,讲的则是江山,是权力。皇帝要获得的,是拥有全天下的权力。诸侯们要获得的,是拜将封侯,封妻荫子。这也是一种权力。

(宦官干政)

对于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来说,武功就是一种关于“权力”的隐喻。获得绝世武功,变成武林盟主,你就能拥有了权力,拥有了江山。而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中对绝世武功的追逐,也就是一种对权力的追逐。

太监为什么是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中的客呢?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太监,经常能够拥有巨大的权力。由于他们和皇帝挨得比较近,又由于他们反复不断地对皇帝进行讨好,把皇帝服侍得很周到,因此,近水楼台先得月,太监们就很容易获得很高的权力。

从古至今,宦官干政的事情非常多。秦朝、汉朝、唐朝、明朝,太监们在中国古代的朝代中,有巨大的存在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艺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反应。武侠世界之所以把太监都描写成武功高强的人,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他们,同样拥有着巨大的权力。

所以,我们在看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的时候,既不能简单的认为这种描写是无稽之谈,也不能天真的以为,古代的太监们真的是个个武功高强。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的武侠世界》)

标签: 古代太监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晋最强势的君主,最后却被活活闷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曜,东晋,历史解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司马睿南渡建立的东晋,大多数皇帝就像是“华丽的木偶”,而王家、谢家、恒家就是幕后的控线人。要说东晋最强势的君主,晋孝武帝司马曜当仁不让,他周旋于恒家、谢家、王家,为皇室夺回权力。但35岁深谙权谋之术的他,却因醉酒后与宠妃一句戏言,被宫女活活闷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刘邦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要提拔他乡下的那些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刘邦能当上皇帝,并且很快提拔他乡下的那些朋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刘邦团队有三个当时的绝顶人才,就是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三人。虽然说樊哙、曹参、陈平、卫绾这些人稍微差了一点,但用好了张萧韩三人刘邦就可以问鼎天下。这三人的专长大家其实都知道,张良是参谋,萧何是组织后勤,韩信是领兵。当时天下唯有项羽

  • 袁崇焕和毛文龙之间有什么恩怨 为什么袁崇焕一定要杀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袁崇焕,毛文龙,历史解密

    说到袁崇焕,相信很多爱好历史的网友都对他有所了解,这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著名历史人物。有人说袁崇焕是抗清名将,在抗击清朝方面功不可没;也有人说他擒杀毛文龙有亲清的嫌疑。说到毛文龙之死,就不得不提袁崇焕,因为就是袁崇焕只身前往大营把毛文龙给杀了。袁崇焕和毛文龙的关系确实比较微妙,他们的死影响着明朝、后金

  • 宋朝人为什么那么爱吃羊?宋真宗时期,皇宫一天吃350只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吃羊,宋朝,宋真宗,历史解密

    羊肉一直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各族人民历史最悠久的肉类食物,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牛——古代时是不许随便杀牛的,杀牛要上官府报备,除非是老的不行了的和受伤失去劳作能力的牛可以杀以外,杀健康的牛是要有刑罚的。牛毕竟有很重要的耕作能力,所以不会随便杀,也养成不了吃牛肉的习惯。马——不必说了,中原缺马,民间马

  • 古人常说的回家丁忧是什么意思 那么夺情指的是妻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代,丁忧,历史解密

    古代人们万事以孝为先,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也就是古代人们做事的原则,古代时期,人们常常说,回家丁忧,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父母死后,官员要回家守孝三年,重要的武将则是一百天,在回家丁忧期间,不能饮酒作乐,不能洗澡梳头,更加不能夫妻同房,就连一些肉食都不能享用,每天吃住都在坟前的小屋子里,而这要

  • 古代封建时期官职:太子太师的由来与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子太师,明朝,历史解密

    太子太师,古代官职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在历代史书官职志中,早见于旧唐书"东宫置三师、三少。..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已上职事官。"宋代未设东宫三师,元代复置但不常有。明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清代承袭明制

  • 她是宫女所生,14岁居然被乾隆封为公主,一生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固伦和孝公主,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就是他最小的女儿十公主,虽然说十公主并不是嫡公主,只是一名宫女所生,但是她的个性却是最像乾隆的,所以乾隆对她呵护倍加。其实清朝出生的公主的命运都不是很好,他们的婚姻一般都是政治联姻,很多公主成年之后就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很多还远离父母和家乡,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乾隆肯定是不忍心

  • 汉明帝也派人去西天取经了吗?派谁去的西天取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明帝,汉朝,历史解密

    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洲大陆,连结亚、欧、非三洲的一条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中国段的起点是汉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古墓出土大量竹简,晋王朝令运回京师洛阳进行整理,发现是一批古书。其中《穆天子传》记载,西周

  • 北宋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太后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开国皇娘杜太后宋朝的开国太后杜老太太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娘亲,母凭子贵是后周的诰命夫人。得知陈桥兵变后,杜老太太显得异常地冷静,对左右说:“我早知我儿子不是池中之物,果然应验了。”众人争相祝贺杜老太太,并问道:“您怎么闷闷不乐呢?”。老太太淡定地答道:“我早就听说了‘皇帝难当’,虽然是皇帝在万人之上,

  • 纪晓岚在山海经中到底发现了什么 为何要极力的销毁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纪晓岚,清朝,历史解密

    提到《山海经》,很多人都会好奇不已,其中描述着大量的动植物、山川大河、人文风貌等,这些记载有很多不能在现实中发现,不少人都认定其为神话故事,也有人认为是外星球的面貌。不过古人的交通十分闭塞,他们是如何将各个地区的风貌描述出来的?如果是随意编造的话,为什么描述这么详细呢?在古人的眼里,他们并不认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