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人为什么那么爱吃羊?宋真宗时期,皇宫一天吃350只羊

宋朝人为什么那么爱吃羊?宋真宗时期,皇宫一天吃350只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221 更新时间:2023/12/9 12:16:49

羊肉一直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各族人民历史最悠久的肉类食物,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牛——古代时是不许随便杀牛的,杀牛要上官府报备,除非是老的不行了的和受伤失去劳作能力的牛可以杀以外,杀健康的牛是要有刑罚的。牛毕竟有很重要的耕作能力,所以不会随便杀,也养成不了吃牛肉的习惯。

马——不必说了,中原缺马,民间马贵,谁也不会去吃那个东西。

猪——它在古人眼里是很脏的东西,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去吃的。不像牛羊肉,猪是长寄生虫的。而且宋朝的时候人不知道猪是要阉割的,不但公猪要阉割,母猪也要处理,所以觉得有很大的异味,烧了也不好吃。在当时猪肉都是底层百姓的专属,等到猪肉真正开始流行,已经是明清之后的事了。

所以羊肉的优点就自然而言地体现出来了——性格温顺,好养,干净,成本也低,而且中医认为羊肉性温,所以羊肉是古代中国人最经常食用的肉类。

开宝末年,吴越钱俶来宋访问,为了表达友好,当时的宋太祖赵匡胤决定请他吃一种食物——旋鲊。简单来说,这种食物的做法是,把羊肉煮熟后做成肉酱,然后直接配着其他东西一起吃。

宋朝人到底有多喜欢吃羊?

宋朝人爱吃羊,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狂热!

根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在宋神宗时期,皇宫一年吃掉的羊肉就有44万4463斤,换算成整只羊的话,差不多就是每天吃个十多只,其实宋神宗时期吃的羊已经算少了,因为在宋真宗时期,每天宰杀的羊就达到了350只……

无论是对外宴请贵客,还是日常饮食,羊肉都是宫廷食材用量上的至尊,甚至在当时宋朝宫廷的规定里,御厨也只能烹饪这种食材。

就连那个大宋第一暖男宋仁宗,也曾经试过半夜饿得翻来覆去,想吃烧羊想到睡不着。魏泰曾在《东轩笔录》中写道——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

既然皇帝都带头做出表率了,民间百姓自然也不能落后,在当时的宋朝美食界,就有人专门写了一本,皇宫贵族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和饮食指南——《东京梦华录》。

书里记录了大量的宋朝羊肉菜式,上至皇宫贵族盛宴,下至酒楼市井小吃,把吃货们安排得明明白白,书里还详细记载了每一道菜式,如虚汁垂丝羊头、乳炊羊、罨生软羊面、排炊羊等。

宋朝第一美食家苏轼,私底下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羊肉控,在开封府当官的那十年,苏轼光吃羊肉就吃到了吐,他在《闻子由瘦 儋耳至难得肉食》中写道“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

就连被贬到了惠阳后,一贫如洗的苏轼依旧离不开羊肉,但因为不敢和当地权贵争夺,只能每隔三五天去趟市场,偷偷买一些没人要的羊脊骨。至于苏轼最出名的东坡肉,其实是因为他实在太穷,没得选才会去研究猪肉的做法。

但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宋人在开封、洛阳附近开辟了大量牧场养羊,然后就——没地方养马了!宋金作战,军队战马紧缺,细想之下,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爱吃惹的祸啊……

标签: 吃羊宋朝宋真宗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人常说的回家丁忧是什么意思 那么夺情指的是妻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代,丁忧,历史解密

    古代人们万事以孝为先,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也就是古代人们做事的原则,古代时期,人们常常说,回家丁忧,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父母死后,官员要回家守孝三年,重要的武将则是一百天,在回家丁忧期间,不能饮酒作乐,不能洗澡梳头,更加不能夫妻同房,就连一些肉食都不能享用,每天吃住都在坟前的小屋子里,而这要

  • 古代封建时期官职:太子太师的由来与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子太师,明朝,历史解密

    太子太师,古代官职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在历代史书官职志中,早见于旧唐书"东宫置三师、三少。..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已上职事官。"宋代未设东宫三师,元代复置但不常有。明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清代承袭明制

  • 她是宫女所生,14岁居然被乾隆封为公主,一生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固伦和孝公主,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就是他最小的女儿十公主,虽然说十公主并不是嫡公主,只是一名宫女所生,但是她的个性却是最像乾隆的,所以乾隆对她呵护倍加。其实清朝出生的公主的命运都不是很好,他们的婚姻一般都是政治联姻,很多公主成年之后就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很多还远离父母和家乡,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乾隆肯定是不忍心

  • 汉明帝也派人去西天取经了吗?派谁去的西天取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明帝,汉朝,历史解密

    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洲大陆,连结亚、欧、非三洲的一条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中国段的起点是汉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古墓出土大量竹简,晋王朝令运回京师洛阳进行整理,发现是一批古书。其中《穆天子传》记载,西周

  • 北宋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太后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开国皇娘杜太后宋朝的开国太后杜老太太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娘亲,母凭子贵是后周的诰命夫人。得知陈桥兵变后,杜老太太显得异常地冷静,对左右说:“我早知我儿子不是池中之物,果然应验了。”众人争相祝贺杜老太太,并问道:“您怎么闷闷不乐呢?”。老太太淡定地答道:“我早就听说了‘皇帝难当’,虽然是皇帝在万人之上,

  • 纪晓岚在山海经中到底发现了什么 为何要极力的销毁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纪晓岚,清朝,历史解密

    提到《山海经》,很多人都会好奇不已,其中描述着大量的动植物、山川大河、人文风貌等,这些记载有很多不能在现实中发现,不少人都认定其为神话故事,也有人认为是外星球的面貌。不过古人的交通十分闭塞,他们是如何将各个地区的风貌描述出来的?如果是随意编造的话,为什么描述这么详细呢?在古人的眼里,他们并不认为《山

  • 刘备称帝时有人反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备,三国,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其子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十二月,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自己登基称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当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蜀地时,汉中王刘备暗自偷乐,因为,如果不是曹丕把汉献帝赶下台,自己只能以汉之宗室的身份讨曹贼,即使把曹操曹丕父子打败了,自己也不怎么

  • 诸葛亮做错一件事,刘备关羽因此丧命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诸葛亮,刘备,历史解密

    鲁迅先生曾说:诸葛亮之智近乎妖。的确,一本《三国演义》将诸葛孔明描绘得太优秀了,未出茅庐就预知天下大事,初出茅庐后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等,无一不显示出诸葛亮的多智近妖。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为刘备定下三足鼎立的政策。后来,刘备等人也是按照诸葛亮定下的大政方针发展,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遗

  • 大师说皇孙命犯桃花,皇帝:立他为储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一七二二年,康熙与弘历爷孙俩在圆明园中无忧地聊着天,弘历还是那个天真善良的小男孩。但是他却不知道,就是他们的这次交流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康熙有许多的儿子,但是在诸多皇子中想要挑出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也并不是一个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也觉得康熙之所以会选择四皇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弘历。那时候康熙已经年

  • 康熙费尽心思生擒鳌拜,为什么没有将他至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鳌拜,清朝,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数千年历史传承,是如今世界上唯一一个现存的文明古国,这是我们所骄傲和自豪的地方。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还是要数那些封建王朝。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一共诞生过80多个封建王朝,近500位皇帝。但在这些皇帝之中,大多都是一些碌碌无为、昏庸无能之辈,真正能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