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蒋介石不愿意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进行“兵谏”,引起轩然大波,以蒋介石答应抗日结束!

蒋介石不愿意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进行“兵谏”,引起轩然大波,以蒋介石答应抗日结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818 更新时间:2023/12/8 1:13:04

1936年12月12日9时,孙铭九在华清池后院的山上找到了蒋介石。孙铭九说:“委员长,奉张副司令的命令,我们到这里接您回城。”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侵略我国东北,但蒋介石依然坚持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积极“剿共”,消极抗战。

在这种情况下,在西安“剿共”的张学良态度暧昧,蒋介石亲自来西安督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的心腹卫队长孙铭九攻入蒋介石在西安的府邸,但冲进蒋介石卧室的时候发现床上没有人,孙铭九摸了摸蒋介石的床,发现还是温的,于是下令去后山搜寻,最终于早上找到了蒋介石。

孙铭九找到蒋介石的时候,态度依然尊敬,对蒋介石说到我们来接您去城里。

蒋介石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是人在屋檐下,于是跟随孙铭九去了西安城中。

在路上的时候孙铭九询问起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内战的原因。

但蒋介石却态度强硬,对其说道,我绝不改变这一政策,并没有做过多解释。

的确,作为中国民国首脑,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的确不需要和孙铭九这个卫队长解释太多。

为了这次兵谏,张学良和杨虎城做了充足的准备,一面派可靠人员前去华清池找蒋介石的同时。

另一方面对蒋介石从南京带来亦或是他直接任命的在西安的军政要员进行逮捕软禁,占领了所有重要的机关以及关键设施,而华清池那边因为事先严格保密,并且事起突然蒋介石根本没有反应,整个兵谏十分顺畅,没有出现任何意料之外的情况。

蒋介石本人对于杨虎城还是信任的,以至于在西安大街上看到十七路军的人马时一度认为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冒充的。

张学良很快就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他之前多次劝谏蒋介石要对日开战,夺回沦陷领土,不要在把重心放在内战上。

之前蒋介石抓捕了几名积极主张抗日的民主人士,张学良还为其奔走救助,他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有将士愿意在保卫民族独立的战场上战死。

早在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在10月和11月连续多次劝谏蒋介石,请缨北上抗战,但蒋介石不以为然,只一味要求张学良立刻剿共,在12月11日晚上蒋介石已经发觉张学良无心内战。

于是任命蒋鼎文为西北剿总司令,由中央军来顶替西北军和东北军,完成陕北的剿共任务。

在这种情形下,张学良杨虎城依然决定对蒋兵谏,软禁蒋介石,直到其答应张学良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

不过蒋介石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拒绝的,虽然每天都被软禁,限制了人身自由,但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

后来我党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出了善于交际的周恩来前往西安周旋。

蒋介石是名义上的领袖,尽管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但仍然维持了名义上的统一,如果蒋介石真的出了什么意外,中国将在一次陷入军阀混战当中,届时,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危矣。

有人想和平解决问题,就有人唯恐江山不乱。

当时国民党中也分为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派是何应钦的亲日派,另一方便是以宋子文为首的英美派,主张与西方交好,两派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何应钦主张宣布张学良杨虎城所属部队为叛军,进军讨逆,而宋子文,宋美龄等人则多方斡旋力求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在蒋介石被软禁在西安的时候,何应钦居然派出空军直接轰炸西安,这让宋美龄等人大为震惊,直接前往西安协调此事。

张学良对蒋兵谏一事,在国内外都掀起了轩然大波,尽管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公然囚禁国家领导人,多少有军事政变之嫌,引起了多方的不满,舆论上对张杨两人十分不利。

在多方斡旋之下蒋介石最终同意了张学良的政治主张,发布声明之后也,张学良杨虎城释放蒋介石回到南京。

张学良本来可以留在西安,但他为了维护国家的法度,还是决定前往南京受审,很多人劝张学良没必要去,但张学良毅然踏上飞机。

刚一下飞机张学良就被抓去受审,终身被软禁,而杨虎城也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被杀死在戴公祠当中。

参考文献: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与西安事变的爆发》

《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的秘密抗战》

更多文章

  • 香港回归前夕,英国新当选首相布莱尔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香港问题上采取合作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布莱尔,香港问题

    1997年,中国驻英大使马振岗在一次宴会上见到新首相布莱尔,对方跟他开了句玩笑,让马振岗当场愣住了。那天距离7月1日香港交接仪式还有3个多月。马振岗也是刚刚上任英国大使不久,这天接到默多克夫人的邀请,晚上前去参加一场家宴。马大使到达后,发现现场贵宾如云,包括英国新任首相布莱尔。由于自己刚来英国,而英

  • 太子刘据被江充诬告后造反被杀,汉武帝将卫皇后打入冷宫,并告诉她儿子已死,卫子夫上吊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据,江充,汉武帝,卫子夫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将皇后卫子夫打入冷宫,还笑着告诉她一个消息,卫子夫愤然自杀。卫子夫临死前,留下遗言:我侍奉陛下49年之久,如今才知道他薄情寡义如此!说完,她就上吊自杀了。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做皇后的38年里,从来都没有过失,还非常贤良淑德。为何汉武帝要将她逼死呢?所有故事的开端,要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强娶弟媳杨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大哥和三弟,顺利即位。后来,他强迫弟媳杨氏入宫为妃。杨氏痛骂他:“你罔顾人伦,霸占弟媳,简直无耻!”李世民不怒反笑:“弟弟去世,他的妻儿理应由我照顾!”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并不是顺位继承的,他是通过

  • 南京大屠杀中,魏特琳利用美国国旗保护中国女孩免被日军屠杀,回美后,患抑郁症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京大屠杀,魏特琳

    1937年平安夜,日军代表找到魏特琳校长,命她交出100个女孩,不然就踏平避免所。在魏特琳的周旋下,只送去21人。这21个年轻的姑娘,为了保护其他姐妹不背日军强暴,她们从容地走向虎穴,迎接蹂躏和死亡。这是一个真实的场景,也是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原型。女孩子擦掉眼泪,笑着回头,看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女子。

  • 1946年通化事件:日本女护士残忍杀害150名中国士兵,被一一击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通化事件,日本女护士

    1946年,吉林通化某医院,里面的几百名护士,居然残忍屠杀了多名正在养伤的我国士兵,这骇人听闻的惨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中国人民受日本侵略者压迫的苦日子终于到头了。但是在1946年的

  • 渠沟村惨案:日军头目松井次郎被刘汝明部队打死,为报复中国人,疯狂屠杀,制造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渠沟村惨案,松井次郎,刘汝明

    日本侵华期间,我国被杀害的人民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发生在安徽的渠沟村惨案。1938年5月,侵占安徽宿城的日军和国民军刘汝明部队在渠沟地区发生战斗。当时战斗打得很激烈,日军武器装备方面比我军好,但我军机动性强,对地形熟悉,作战勇猛,造成双方元气大伤。但对日军更不利的是,在这场战斗他们的指挥官松井次郎被打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左润德亲眼目睹日本人毫无人性的杀戮,是这段惨痛历史的见证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京大屠杀,左润德,

    1937年,南京一名少年名叫左润德,左润德的祖籍并不是南京,他原本是山东人,是举家搬迁到南京城,一家人的生活虽不富裕,但是也能勉强度日。1937年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同年南京沦陷,当时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成为日本人的首选,并且还抢夺城内财产,烧光抢光杀光,这就是日本人的三光政策。在南京大屠

  • 陈仓之战:司马懿借助陈仓之战,利用诸葛亮一招灭了曹真,当真是妙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仓之战,司马懿,诸葛亮,曹真

    讨厌一个人想毁掉他,就用这一招,古今中外,屡试不爽!俗话说:“欲要除之,必先予之”。三国的司马懿在陈仓一战,借诸葛亮一招灭了曹真,当真是妙计。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破诸葛亮的计策,却故意隐瞒不报。一边对曹真大加赞赏,一边上奏朝廷给予嘉奖,这次当真是把曹真置于死地。如果当初曹真能听

  • 张作霖五姨太张寿懿在皇姑屯事件发生后,欺骗日本人,妙计平定局势,推迟了日本人的侵略步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作霖,张寿懿,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张作霖乘坐列车返回沈阳,不料这趟归家路却是致命的。早先,日本人要求张作霖交出铁路权,要在东北开矿、租地,张作霖一直没有松口。怀恨在心的日军,便一手策划了一条毒计。他们在列车必经的皇姑屯火车站,埋下了三十袋炸药,势必要致张作霖于死地。4号凌晨,伴随着一声巨响,早就埋下的炸药被引爆,张作

  • 隋文帝杨坚宠妃宣华夫人陈氏被太子杨广调戏,向皇帝告状,谁知杨广动作更快,很快就发动了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文帝,杨坚,宣华夫人,杨广,仁寿宫变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病重,宣华夫人陈氏在旁照顾。杨坚入睡,陈氏出门更衣,太子杨广悄悄跟着她。四周无人,杨广将陈氏搂入怀中,他说:“夫人好美!”陈氏说:你不怕我告诉皇上吗?杨广的酒瞬间清醒过来,他虽然已经是太子,但他父亲还在,他心中懊悔:“自己居然一时精虫上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