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手下的军队兵变了,毛主席有危险,他们去了香山,你马上带部队过去支援,要快!”
1949年4月,聂荣臻突然接到了周总理打来的电话,周总理在电话中说的话瞬间让他大吃一惊。
他急忙挂掉手中的电话,调了驻扎在北京一个团的兵力赶往了香山,路途中,聂荣臻很疑惑,傅作义刚刚促进了北平的和平解放,不应该会叛变,这场兵变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这些国民党军妄想抓住毛主席,到蒋介石那里邀功获得奖赏。
自他们归编以来,吃的是糠咽菜,盖的是薄棉絮,过得一点都不舒服,还不如在国民党的时候。
其中就有一些人滋生了反叛与不满,想着人越多胜算越大,他们有意无意间煽动国民党的士兵。渐渐地,他们开始蓄谋兵变。
他们又岂会懂得,解放军从军以来的艰苦生活。果然是奢靡窝子出来的,一点苦都受不住。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为什么国民党军败于我军。我军面对苦难生活时,依然能坚韧顽强,而国民党军如此不济。
“吱啦!”一声,门开了!亮晶晶的火光将他们照得无所遁形,无数的枪支对着他们。一下子,他们的眼里惊恐万分暴露无遗。
回到事件发生之前,中共中央保证毛主席的人身安全,也为方便议事,将双清别墅用以“劳动大学”作为暗号。
令人没想到的是,竟被老百姓无意间破解,说是“劳大”便是“老大”的意思,香山上肯定居住共产党的一位高级领导。
原本这是玩笑话,却歪打正着。老百姓都能猜出,心怀不轨的人怎么猜不出呢。
而且那是刚刚落脚,许多事情筹备,总有顾不上的是,难免留下点蛛丝马迹,有些人肯定会顺藤摸瓜,找到一丝线索,这也就为后面那场兵变埋下伏笔。
他们不知道的是安插在后勤的眼线早已将消息传出去了。
聂荣臻接到电话后下命令给作训处处长唐永健,要他马上调集驻扎在北平一个团的兵,火速前往八百庄。
到达目的地后,唐永健命令军队将八里庄团团围住,一切准备就绪后,唐永健拿起喇叭喊话:
“警卫团的兄弟们,你们现在已经被包围了,傅作义将军弃暗投明,你们千万不要受到有心人之人的鼓动,做下错事,现在投降可以保证安全,否则你们就成为了人民的罪人!”
傅作义的警卫团听到喊话后,叛变的气势瞬间凉了一大截。
本来他们就是临时起意的,有没有精密部署,而且尚未开始,消息就泄露得如此彻底,与其负隅顽抗不如缴械投降,还可以保命,当即决定丢枪卸甲。
聂帅等人为防止再发生类似事件,给毛主席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立即将傅作义的警卫团分散到解放军当中,有些被送到军校进行思想改造。
而傅作义本人对这场兵变丝毫不知,对于自己的警卫团一夕之间就被解散,很不理解,当即就去中共中央要说法.
后来经过中央领导的一番解释,一下就被吓出了冷汗,原来是自己的警卫团擅作主张,意图兵变,好险发现的及时,不然作为警卫团领导的他,难辞其咎。
这场兵变毛主席也是第二天早上才知晓,经此之后,毛主席为了自身安全,也为了不增加手下的工作量,对居住香山也不再执着了,搬去了原先定下的中南海。
傅作义为表现自己,促成了绥远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作义出任第一任水利部长,更是在我国水利电力事业做出了不得磨灭的贡献。
他在任期23年间,用脚步丈量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天山脚下、莎经之滨、松辽平原及珠江三角洲水利电力工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在抗洪救险中,更是身先士卒。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病逝北京,终年79岁。
毛主席曾高度评价傅作义是“民族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痛苦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