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一党委代表团在柴胡栏子遭敌人袭击,警卫连竟一枪未发,最终导致我党牺牲22人,其中有5人还是高级干部……
这年5月16日,中共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党代表会议在热河林西县顺利闭幕,冀东区党委代表团的成员们也准备返回冀东解放区。
由于该代表团的警卫排要负责押送热辽军区拨给的一万余发子弹,因此护送要员们的工作就被分配给了热河军区的一支骑兵连。
5月20日黄昏时分,队伍行至赤西县的柴胡栏子村。考虑到天色将晚,众人决定先在此地夜宿一晚,第二天再继续赶路。
可是这个村庄仅有30多户人家,不能全部容纳这支200多的队伍,于是代表团团长李中权便将护送他们的骑兵连部署在了东边两里多地的彩凤村。
除了距离较近的原因外,还有就是在东边45公里的赤峰县城还驻有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师,把骑兵连部署在彩凤村,可以警戒敌人动向。
骑兵连离开之后,代表团72人则住进了柴胡栏子村,那时候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敌人会从另外一个方向悄然接近……
次日拂晓,李中权早早地起了床,正当他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时,一支来历不明的队伍从村子的后方若隐若现,一名哨兵发现了他们的行踪。
由于此地属于我军的势力范围,因此极有可能是兄弟部队,于是哨兵便高声询问:“你们是哪一部分的?干什么的?”
话音刚落,一阵急促的子弹飞速而来,李中权瞬间发觉对方来者不善,立即通知代表团全体成员准备作战。
随着敌人的逼近,李中权发现,这支部队应该就是我军在攻打围场、隆化的战斗中漏歼的国民党13军谍报队和热北一带的土匪部。估计他们是想与在赤峰县城的国民党师部会合,结果中途碰到了代表团。
敌人有1000多人,且持有机关枪和迫击炮等重武器,而代表团却仅有72人,除了三四名警卫员有三八大盖枪外,其余人都是驳壳枪等小短枪,手榴弹没有几个。
一个钟头过后,村南、北、西3个方向的山头都已被敌人占据。按说这么大的动静,骑兵连应该早就发觉了,但却迟迟不见他们人影。
早上6时,敌人已经占领多户房屋,在激战中,第12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胡里光英勇牺牲。李中权和代表团副团长苏林燕等人自知难逃此劫,于是便将手头的重要文件全部焚烧,坚决不肯给敌人留下一丝一毫的有用情报。
上午8时,敌人已经开始挖墙,代表团到了火烧眉毛的危急时刻,最终,团长李中权举起手中的驳壳枪,慷慨激昂地说道:“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今天,我们要么全部壮烈牺牲,要么就突围出去!”
生死一念间,冲出去有可能活,守肯定不能活。在李中权便冲出房门后,其他代表团成员也抱着必死的决心,闯进了枪林弹雨之中。
在敌人凶猛的火力压制下,苏林燕同志壮烈牺牲,她身边的15军分区副政委王平民也中弹身亡。
在突围时,李中权也被子弹击中右臂和后背,尽管这两处伤并不致命,但也让他口吐鲜血,剧痛难忍。在警卫员的搀扶下,他艰难地朝彩凤村跑去。可当他们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后,却从村民口中得知,骑兵连早就离开了。
此地也不宜久留,警卫员从村民那里借给了一头小毛驴,遂将李中权扶到驴背上,二人继续朝东南方向走去。
在路过一处山梁时,他们终于遇到了援兵。李中权被抬上担架,随后被送往后方医院进行救治。
不久之后,22军分区警备2团、热中军分区、赤西县支队等援兵纷纷奔赴柴胡栏子。敌人见大队人马到来后,顿时被吓得丢盔弃甲,仓皇北逃。
在清理现场时,援军发现了冀东行署财政厅长王克如和第15地委宣传部部长冀光的尸身,据幸存者称,他们二人不愿做俘虏,于是便举枪自尽了。
在此次惨案中,代表团牺牲22人,其中有5人还是高级干部。不久之后,冀东党委、军区在迁西县驻地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与此同时,失职的骑兵连也受到了惩处。
在事发当天,骑兵连连长穆根立和副连长王庆虎在发觉代表团遇险后,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前去营救,反而将队伍拉上了北山坡,试图占领柴村制高点。但途中遇到一条大沟,人马无法通过,只好顺着沟沿绕道而行才算走到山顶,待他们抵达柴村时,战斗已经结束。
最终,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判处穆根立有期徒刑5年,开除党籍、军籍,王庆虎作为次要责任人,给予撤销指导员职务处分。
试想,如果骑兵连及时支援,那么以他们速度,应该半小时内就能赶到,代表团也不至于伤亡惨重。由此可见,在任何时候,部队在防御方面都不能马虎大意,应提前设想出最坏的结果,并做好最充分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