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751 更新时间:2023/12/4 22:15:16

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远行是一件大费周章的事,而要离开国土探索外面的世界,则需要经过浩瀚无垠的大海。考虑到远洋航行的成本和不可预测性,世界各地有很长一段都处于互相孤立的状态。

直到大航海时代来临,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世界才逐渐联系起来。但其实在此之前,我国明朝就已经派出大规模的船队与别的国家进行交流,连续7次,耗时28年,史称“郑和下西洋”。

但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在与他国交往的表面因素下,还涌现出不少阴谋论。

郑和宝船显国威

明成祖朱棣登基时,明朝虽才建立34年,但在朱元璋的励精图治之下,明朝各行各业的经济都进入了稳定发展期,其中就包括造船业,船只的强度、密封性还是承重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当时江南的船厂已经能够造出足以远洋航行的船只,在宋朝和元朝就经过了出海的考验。于是造船出海的想法在朱棣的脑海里逐渐成型。

表面来看,出海的最大目的是进行海上贸易,以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国外交换香辛料,同时也能推广中国的物产。宋元出海的船只起因也大多如此,但朱棣显然不只这一个想法。

被指派出海的郑和又称“三宝太监”,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已经跟在身边伺候。不似影视剧中的目不识丁,娇柔谄媚。郑和识千字,知兵法,习武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在朱棣夺位时还曾为他立下汗马功劳,被朱棣亲自赐姓“郑”,并升入内官监。

内官监在明朝掌管礼仪、膳食、马匹、服饰等事务的十二监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门,而郑和“三宝太监”中的“太监”二字,并不是后来清朝广义上的太监,而是一个官职名,也就是所有宦官的首领,才能称为“太监”。

如此重要的一个人,朱棣却让他外出进行海上贸易,听起来不太合理。所以必然还有其他目的。除了海上贸易之外,之所以挑选郑和出海,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他代表着皇帝,代表着朝廷。

郑和的官位足够有分量,出海后在面对其他国家时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另外郑和一直跟在朱棣身边伺候,最了解朱棣的想法,派他出去执行任务,朱棣也比较放心。而朱棣派给郑和出海的任务,正是与他国结交,宣扬国威。

在中国的历史上疆域最大的一个时期,正是明朝之前的元朝。但元朝乃是少数民族建立的蒙古政权,勇猛尚武,开疆扩土的手段略微粗暴。朱棣登基后,以威德治国,希望能向其他国家展示明朝全新的面貌。

在其他国家了解到明朝的国力强盛后,能够成为明朝的藩属国,向朝廷朝贡,进一步扩大明朝的影响力。

郑和航行中的一些故事,可以对此目的进行佐证。在郑和第一次西洋时,途经今苏门答腊的港口时,抓捕了从广东逃往此处的海盗,之后任命了新的人选对苏门答腊的港口进行管理。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在斯里兰卡的寺庙进行了布施,并在当地立碑记录了这件事。

如果说前两次的行为还只是在暗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那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宣扬国威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

郑和前第三次出海时前往了满剌加,也就是今天的马六甲。当时满剌加属于暹罗的管辖,每年都需要向暹罗朝贡黄金。而郑和前往时,奉朱棣的命令,为满剌加的酋长赐印,宣布满剌加国成立。此举等同于昭示满剌加国成为明朝的附属国,果不其然,自此以后,满剌加国改为向明朝朝贡,国王还在几年后亲自前往中国朝拜。

在后来的几次航行中,类似这样的事件还有许多。同在第三次出海时,郑和生擒了斯里兰卡的国主,在朱棣的要求下,斯里兰卡重新选取国主。第四次出海时,郑和为占城的国王赐冠带,生擒了苏门答腊谋朝篡位的“伪王”。在郑和结束第四次航行回国后,此时已经有不少国家开始向明朝进贡。

从郑和第五次航行开始,每次出海都要护送一大堆外国使臣回国,包括印度、爪哇、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等在内足有20多个国家。一来一回,声势浩大,可谓将明朝的影响力体现的淋漓尽致。

郑和下西洋扩大了明朝的外交版图,使得多国前来朝贡,宣扬了明朝“怀远以德”的政治秩序。但许多人却认为,在如此伟光正的表面之下,其实藏着朱棣的私心。

靖难之役的阴谋论

懂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虽然明成祖朱棣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但他这个皇帝的位置来的并不光彩。是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来的。

朱允炆的父王乃是太子朱标,朱标颇得朱元璋喜爱,在兄弟中间也很有威望,本来继位乃是名正言顺。但没想到朱标命短,还没等到继承大统就英年早逝。而他的嫡长子在他之前就已经早夭,于是次子朱允炆就被立为了皇太孙。

朱元璋对于朱允炆爱屋及乌,再加上朱允炆才学斐然,性格宽厚,对待朱元璋孝顺至极。于是在朱标去后,朱允炆就成了储君。

但是朱元璋是战争里走出来的帝王,而朱允炆却自小养在深宫之中,仁德有余,果断不足。这在为君之道中乃是大忌,毕竟人人觊觎帝位,运筹帷幄,臣子制衡是必修课。朱元璋也曾经一度考虑换人,但终究还是没有实施。

为了让朱允炆的地位坐的稳当,朱元璋也是尽心谋划,为朱允炆留下一干老臣,亲自颁布遗诏,并且不许其他诸王入京。

但再如何谋划,毕竟已经驾崩,身后人哪能管到生前事。况且在此之前,朱元璋已经埋下了最大的隐患,那就是分封诸王和诸王可以“清君侧”名义入京。诸王有封地,有兵马,随时可以剑指天下,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朱棣。

朱元璋在位时为了压制诸王苦心钻营,如今朱允炆继位,尽管已经着手削藩之事,但他羽翼未丰就如此大刀阔斧,反而促进了诸王造反之心。于是朱棣就以清君侧的名义率兵入京,夺了朱允炆的皇位。

但当燕王打到南京之后,却发现皇宫中起了大火,等火扑灭之后,建文帝朱允炆早已经不知所踪。这件事对朱棣来说举足轻重。毕竟他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朱允炆未死,那他极有可能以正统名义卷土重来,对于朱棣的帝位和名声皆具威胁。

于是朱棣在暗中一直寻找着朱允炆的下落,不过举国上下都未找到朱允炆的踪迹。朱棣无奈之下把眼光放到了海外,猜测朱允炆是不是乘船逃亡了他国。而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可能是去寻找朱允炆的踪迹的。

郑和自小便在朱棣身边伺候,朱棣信得过,这样隐秘的事情只能交由他去做。另外,郑和是太监,如果在这过程中,他找到了朱允炆的踪迹也不会对朱棣的统治产生威胁。

另外对于朱棣篡位的事,虽然朝堂民间碍于朱棣的身份,不好妄加议论。但悠悠众口难以堵住,朱棣深知不少人必定在背后议论纷纷。于是派郑和出海宣扬国威,一方面原因为了让他国认可自己的帝位。

另一方面能够召来多国朝贡,也可以让朝臣知晓自己的能力,从而服从统治,不再妄想复位。这个说法被不少历史学家猜测过,但毕竟缺少历史依据。况且朱允炆在位时,朱棣都不怕谋朝篡位之说,人都失踪了又有何惧呢?就算朱允炆被找到,也早已经没有了和朱棣抗衡的实力。

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当时国外有一阿拉伯帝国崛起,郑和的船队乃是军船,是大明朝的海上力量,出海就是为了探明虚实,以备开战时可以与敌军海上作战。

更有甚者,联想到当初秦始皇徐福去蓬莱仙岛求取长生不老药,于是猜测朱棣是不是也派了郑和去海外求取仙丹。毕竟长生不老之说在帝王之间一直盛行,而朱棣同样有治理天下的才能。他登基时已经有42岁,古人平均年龄本就短,朱棣确实很有可能担心自己在位时间不长,从而寻找长寿之法。

不过这些比起寻找建文帝之说更加虚无缥缈,只能作为闲谈。

无论后世如何猜测,郑和下西洋的确对于明朝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整个航程前后七次,长达28年,一度达到了东非。对明朝了解海外世界,完善地理图册,促进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

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学者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资料进行研究,以便了解明朝时的海外古国历史。八百多年前的大航海能够穿越时光,惠及后人,这或许就是中国文明经久不衰的原因。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更多文章

  • 马歇尔计划时间什么时候?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发展都有什么成果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是指美国政府在1948年至1951年期间向欧洲提供经济援助的计划。此时,苏联不断向东欧国家推行共产主义政权,使得美国认为苏联试图扩大其在欧洲的影响力,威胁到了欧洲的稳定和美国的国家安全。为了遏制苏联的扩张和重建欧洲经济,美国政府于1947年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和&l

  • 2011年,金三角大毒枭糯康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湄公河惨案,他为什么要报复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糯康,湄公河惨案,金三角大毒枭

    2011年,金三角大毒枭糯康为报复中国,曾连续两年专挑中国船只击沉,并残忍杀害船员,甚至还在湄公河地区策划震惊世界的惨案。他明知惹不起中国,为何明知故犯?2016年9月30日,电影《湄公河行动》在全国各大影院陆续上线。影片主要讲述了中国行动队在湄公河运输货物时,惨遭杀害的悲剧故事。影片气氛沉重,节奏

  • 1126年,金国大举南下,冲入汴京城,将宋徽宗21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俘获,全部一起押往金国,对她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摧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汴京城,宋徽宗

    极具文采和艺术天份的赵佶如果没有出生在皇家,靖康之耻兴许不会发生或许不会那么惨烈。赵佶14岁就和琴棋书画结下不解之缘,学习之余,玩耍、放风筝、斗蟋蟀……各种作为储君不应该玩的他样样手到擒来。大臣们眼见着太子一天天不务正业,心里觉着他担不起天下。可是,宋哲宗一死,天下不可一

  • 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得到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巴黎民众,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法国王室的囚禁中心巴士底狱。这次事件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的开端,它彻底颠覆了旧制度,为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奠定了基础。本文将从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背景18世纪末,法国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危机日益加剧,封建统治的腐朽和腐败让人民生活异常艰难。特别是

  • 战国时,齐灭宋为何会引起五国联合伐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齐灭宋,五国伐齐

    战乱时期,两国交战屡见不鲜。秦国东出之时灭一国而充一国,所有的战胜国都会占领失利国大量土地,这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规则。战胜国的“战利品”由它自己处置,几乎没有其他国家会出声置喙,然而当齐国灭了宋国以后却引发众怒。由秦国牵头,燕国提议,五国联合伐齐。明明齐国只是在诸侯争霸中,按

  • 18世纪工业革命对欧美产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其在欧美的广泛开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围绕工业革命在欧美的广泛开展展开探讨,从工业革命的背景、起因、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阐述。一、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因18世纪中期,欧洲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革,尤其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世界的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经济

    1944年,二战期间,全球各国代表齐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共同商议制定新的金融体系,以确保全球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布雷顿森林协议(BrettonWoodsAgreement)于同年7月签署,它确立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其他货币则与美元挂钩,且美元与黄金之间存在固定汇率。这一体系的建立,

  • 郑和下西洋时,为何不带年轻女性,而是带一船的老妪和接生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和下西洋,老妪,接生婆,明朝历史

    到了明朝,封建制度开始出现了衰败的迹象,为了增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提高大明王朝的威望,明成祖朱棣派遣宦官郑和,率领2万多人,200多艘船,连续七次出海航行,历史上称此为“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一共经历了28年,游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是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大事,也是世界航海史

  • 壬寅宫变与嘉靖皇帝之崇奉方术有关系吗?明代普通宫女的生存状况十分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壬寅宫变,嘉靖帝,方术

    1542年,嘉靖帝吃下丹药,临幸完曹端妃后,酣然入睡。半夜,一群宫女偷偷围了上来,拿出准备好的绳子,套在朱厚熜的脖子上准备杀他。此时的嘉靖皇帝对自己所面临的危险仍旧一无所知,在他的心里,宫中的这些太监、宫女,甚至于后宫的妃嫔等人,都不过是自己的奴才罢了。平日里嘉靖皇帝对待他们十分苛刻,动不动就拳打脚

  • 泰昌帝朱常洛从小就不被父亲万历待见,刚即位一个月就发生“红丸案”,从而丧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红丸案,泰昌帝,朱常洛,万历皇帝

    1581年,万历皇帝到慈宁宫看望母亲,忽然一时兴起,看上了母亲身边的一个宫女,当即临幸了她,谁知,宫女一次就怀下了龙种。有意思的是,太后问起此事,万历皇帝竟咬死口不承认。也正是因为万历皇帝这个无情的模样,揭开了宫女悲惨的一生。虽然怀了皇帝的孩子,而且还是个皇长子,这就意味着这个孩子有很大的概率会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