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大航海时代昙花一现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8 20:12:49阅读:2115

    600年前中国的开挂之旅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何却戛然而止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从他侄儿朱允炆手中抢到皇位,是为明太宗(后改为明成祖),他怀疑朱允炆逃到海外,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

  • 郑和下西洋-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冒险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3 18:26:44阅读:3065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水上远航活动,初次出航开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出航终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总共七次。因为使团正使由郑和出任,且舰队出航至婆罗洲往西洋面(即明朝所说“酉洋”),故称。郑和下西洋是古代中国规模最大的、船只和船员数最多、時间最长的海上出航,也是15世纪末

  •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被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打劫,试图绑架郑和勒索大明,没想到郑和生擒了亚烈苦奈儿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7 9:01:50阅读:247

    1410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返航途中经过锡兰山。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打算绑架郑和勒索大明,并暗中派5万士兵来到海边,袭击大明的宝船,抢走船上的钱财;另外还设置路障,截断郑和的求救。没想到郑和用3千士兵便生擒了亚烈苦奈儿。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它向各国宣示了大明王朝的和平外交政策,传播

  • 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4 22:15:16阅读:3751

    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远行是一件大费周章的事,而要离开国土探索外面的世界,则需要经过浩瀚无垠的大海。考虑到远洋航行的成本和不可预测性,世界各地有很长一段都处于互相孤立的状态。直到大航海时代来临,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世界才逐渐联系起来。但其实在此之前,我国明朝就已经派出大规模的船队与别的国

  • 郑和下西洋时,为何不带年轻女性,而是带一船的老妪和接生婆?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4 23:27:40阅读:3778

    到了明朝,封建制度开始出现了衰败的迹象,为了增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提高大明王朝的威望,明成祖朱棣派遣宦官郑和,率领2万多人,200多艘船,连续七次出海航行,历史上称此为“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一共经历了28年,游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是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大事,也是世界航海史

  • 印度洋捞出一块石碑,内容翻译过来后,才知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5 16:04:52阅读:1852

    在20世纪初,英国人在印度洋中打捞出了一块石碑,在这碑文之上清楚篆刻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郑和远航,引人猜测永乐三年,郑和开启了第一次海上远洋航行。而他的远洋航行并未在这一次归来后就立刻结束,反而还陆陆续续又出航了6次,直至宣德八年才正式告一段落。要知道,这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而这宣德则是朱棣

  • 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9 1:44:23阅读:4898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郑和是明朝时期的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于1405年被任命为七大军队的总司令,率领庞大的舰队下西洋,向印度洋、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等地探险。这次航海活动的成功,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收益,更重要的是为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户,开启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篇章。那么,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会成

  • 郑和下西洋——明代远洋航海壮举,这个过程又为当时带来了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7 1:56:08阅读:2068

    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起),当时朱元璋即位后为了稳定国家政权,便开始着手消除海盗势力,开始重视海上治理。到了永乐年间,永乐皇帝为了进一步展示国威,加强对外交流,决定派遣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郑和是一位在朝廷内外都享有盛名的宦官,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显赫,能力出众,正是永乐皇帝心目中的得力助手。

  • 郑和下西洋与明清时期的国际政治关系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1 3:35:53阅读:193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而郑和下西洋更是中国海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和率领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民间交流,同时也为中国在国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郑和下西洋的背景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可以分为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两部分。国内背景方面,明朝成立之初,社会经济处

  • 郑和下西洋是哪个朝代(郑和下西洋是哪一年都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4 11:23:09阅读:1204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著名事件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有关于郑和这个人的详细背景大家却并不是那么的了解,为何这样一位成功人士会在十岁时被处以宫刑?为什么到现在仍然还有他的子孙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原因又是为何?为什么选择海上丝绸之路而非陆上丝绸之路?在多次下海的过程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要了解一个人我们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意义(明朝朱棣派郑和下西洋过程)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3 20:22:51阅读:4031

    关于郑和此人,我想大家也并不陌生,毕竟初中历史课本上也曾经记载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但是,并非很多人知道关于他的人生信仰以及与他相关的其他小故事。郑和,又名马和、马三宝、三宝太监,公元1371年出生在云南昆阳的一个元军将领家中,在他十岁时,元朝亡国,父亲自杀,仅剩他一人活了下来。所以他在年幼时就被

  •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和结果(郑和下西洋目的、性质、意义)

    文史百科时间:2024/2/6 19:47:22阅读:2155

    15世纪,东西方将目光不约而同地盯向了海洋。永乐三年( 1405 年),郑和受命率船队自江苏刘家港出发, 首次下西洋。15世纪下半叶,迪亚士、达·迦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人开启了西方的“地理大发现”时代。两者分别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东西方的远洋航海有什么联系吗?上图_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上图_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8 15:12:00阅读:4282

    在明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内外因素的影响,例如土地面积逐渐饱和、商业贸易需求逐渐增长、民族问题不断加剧、外族入侵威胁不断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政府为了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寻求海外贸易和外交关系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 当时,明朝的统治者朱棣认

  • 郑和下西洋如何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

    野史秘闻时间:2023/12/25 17:24:56阅读:856

    郑以及下东洋合计七次,近航西宁靖洋以及印度洋,访问了30多个国度以及天区,但年夜全体国度的言语其实不不异,那末正在明代时代,郑以及是怎样办理言语没有通成绩的呢?实在果为早正在汉代时代,便有译民的呈现。再如唐代时,也有专任翻译的“译语人”。《后汉书·班固传》:古黑桓便阙,顿首译民。上述文献中的黑桓,后

  • 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意外

    野史秘闻时间:2024/2/6 4:34:43阅读:1659

    从政治意思上道,郑以及下东洋是为了可以展现年夜明代的国威,一圆里仿佛借有一个没有患上已经的名行的目标,那便是为了觅寻建文帝墨允炆。昔时正在墨元璋往世以后,指定的***人是墨允炆。墨元璋所真止的分启造,最后的念法借是挺好好的,可是到了厥后诸侯王皆有了真力以后。缓缓天便入手下手离开了晨廷的控制,乃至道有

  •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分别去了哪里?发生在何时?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5 7:21:37阅读:261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倘若说起明朝前期的重要大事的话,人们记得住的大概有几个,第一个朱元璋屠杀开国功臣,第二个是朱棣篡位,第三个便是郑和下西洋了,而今天要探讨的便是第三个。显然的,对于中国而言,郑和下西洋是一件非常好的

  • 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 竟比郑和早620年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2 15:17:00阅读:2515

    近日,陕西考古人员披露的研究成果表明——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应当是唐代航海家、外交官杨良瑶,他航海下西洋比郑和整整早了620年。而此前,明朝的郑和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七次下西洋开创了世界航海史壮举。此次的研究新论,有望改写这一历史论断。网络配图杨良瑶是唐朝的一个宦官,侍奉过唐朝肃

  • 郑和下西洋只带容貌丑陋年纪稍大的老妇人,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1 1:51:30阅读:2177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大明朝,自然要说起一件威风的事,那就是当年郑和团队乘风破浪在西洋各国访问的事情。在那个年代,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够供得起这么多船队。每次出行的人都在几万人,所承载的礼品数量很大,种类也很丰富,当然他们的使命不是出海游

  • 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 在当地筑起古城墙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7 12:08:53阅读:3671

    马来西亚历史名城马六甲,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一方面是由于马六甲海峡作为连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国人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地理名词;另一方面更因为这座古老的城市与中国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当漫步于马六甲的大街小巷,总会有一个人的影子浮现在你的眼前——郑和。网络配图六百多年前,中国明朝

  • 寻找建文帝?揭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8 0:58:17阅读:728

    导读:郑和下西洋,相信大家都有学过这片课文,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3页给出的答案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那么真的只是这样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原因是郑和远航的官方档案,被明朝官员刘大夏隐藏而失踪了。刘大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