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为什么说卫瓘是三国时期最阴毒的将领?

揭秘:为什么说卫瓘是三国时期最阴毒的将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31 更新时间:2023/12/16 23:08:23

卫瓘是曹魏末期和西晋时期的重要的政治人物,曾经与钟会邓艾一起灭掉蜀汉,又几经波折,设计除掉钟会和邓艾两员平蜀名将。历史上的卫瓘多以政治谋略而著名,实际上卫瓘还是一位隶书体的书法家,唐朝张怀瓘曾经评价卫瓘的隶书堪称"神品"。卫瓘一生最大的功业是灭蜀后平定邓艾和钟会。

景元四年(263),司马昭分派三路大军讨伐蜀汉政权,曹魏以钟会和邓艾为主力,卫瓘为监军与姜维对峙。由于邓艾出奇兵偷渡阴平,诸葛瞻临危受命,但诸葛瞻绝非将才,最终战败导致蜀汉灭亡。姜维无奈之际,只好假意投降钟会谋求时机成熟后,能够重新实现蜀汉复国。

此次曹魏灭蜀的三员大将实际上各怀鬼胎,首先钟会和邓艾本身不和,司马昭对此二人更是不放心,便派卫瓘为监军代理镇西将军军司对邓艾和钟会进行监督。

假仁假义除邓艾

平蜀行动进展相对比较顺利,曹魏大军很快灭掉蜀汉,完成政权的交接。平定蜀汉后,邓艾由于自恃功高,做事独断专行完全不把钟会和卫瓘放在眼里。于是,钟会和卫瓘密谋除掉大将军司马昭,诬告邓艾有谋反之意。司马昭本身也是疑心很重的人,此前就对邓艾和钟会的武功韬略心生妒忌,生怕哪天被动摇自家司马氏的地位,接到钟会和卫瓘密报,不经调查询问,直接请求元帝下诏令,将邓艾逮捕。

虽然钟会和卫瓘共同设计陷害邓艾,但二人之间也彼此勾心斗角。钟会想的是"一箭双雕"之计,以主帅的身份命令卫瓘带领手下极少的兵力去逮捕邓艾,一旦邓艾和卫瓘发生冲突,以邓艾武将的暴躁脾气,一怒之下肯定会把卫瓘杀掉,只要卫瓘一死,钟会再兴兵除掉邓艾,自己便可以一举扫除自己所有的障碍。

卫瓘是个何等精明的人,一眼识破钟会的计策。只好满口答应,带兵去逮捕邓艾。卫瓘抵达到邓艾驻兵的成都后,先是发出告示说"朝廷只是想逮捕邓艾,与其他人毫无关系。若有人能够提前来响应,不但日后有任何问题都不会追究,而且还有赏赐。如果有人拒绝响应朝廷,就先诛三族"。邓艾的手下一听自己灭蜀有功不但还没有赏赐,一下居然成了叛贼,想都不想连夜争先恐后来卫瓘帐下,一时之间邓艾的军营空无一人。

卫瓘一看邓艾部将已经收缴的差不多,天还没亮带兵来到邓艾的住所,邓艾父子还在蒙头大睡,从被窝里被卫瓘和自己的部将拎起来。邓艾说自己没有任何谋反之意。卫瓘安慰邓艾说,只要将军去朝廷解释一下就好。

邓艾手下有几个部将感觉势头不对,计划劫持邓艾的囚车。直接冲进卫瓘的营帐。卫瓘听说这些人来势凶猛,怕引起事端,赶紧换上便衣假模假样地说自己正在写奏章,帮助邓将军向朝廷解释这是一场误会。邓艾手下一看,居然相信卫瓘的话,立刻散去。

死里逃生诛钟会和姜维

钟会一看卫瓘居然没动刀枪就收缴了邓艾,心想这老小子果然有两下子。既然邓艾已经被解除兵权,目前成都之地只有自己一家独大。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反了算了。

景元五年(264),钟会入主成都后,先将将领胡烈等人软禁起来,再把卫瓘叫来,告诉卫瓘杀掉胡烈自立为王,卫瓘不同意,两人僵持而坐。卫瓘借上厕所的时机,看到胡烈的亲信邱建,让他赶紧通知城外的军士,说钟会要除掉胡烈自领成都,反叛朝廷。

邱建将消息带出城外,一时间城外的士兵一片哗然。此时,钟会居然犯浑,让卫瓘出城安慰哗然的军士。卫瓘感觉机会难得,推脱一下赶紧出城。

卫瓘前脚刚走,钟会又反悔,心想不该放卫瓘出城,应该把他扣在这,于是赶紧让人去追卫瓘,卫瓘情急之下喝下大量的盐水,呕吐不止。对外说自己原本就体弱多病,估计时日无多,钟会随即让行军医生给卫瓘诊治,行军医生一看,低声说道病情很重。钟会一走,卫瓘赶紧起身,发出告示说钟会谋反,于是各部纷纷前来响应卫瓘,钟会只有数百亲信拼死抵抗,最终兵败被杀,姜维也因此死于乱军之中。

钟会死后,卫瓘想起自己曾经和钟会一起诬告邓艾,赶紧命人于半路上追上邓艾的囚车,将邓艾父子一同杀死。自此,卫瓘除掉三个心头大患,可以高枕无忧地向朝廷复命。

卫瓘当年设计陷害杀死邓艾,又除掉自己的"盟友"钟会,捎带手把姜维一锅烩了,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哪成想善泳者溺于水,弄权者死于术。卫瓘曾经是晋惠帝司马衷的老师,司马衷是个过于天真愚笨的皇帝,有一次卫瓘喝醉酒训斥司马衷不能亲理朝政,结果此事被皇后贾南风知道后怀恨在心。贾南风就伙同一些朝廷大臣诬告卫瓘,最终卫瓘被满门抄斩,时年七十二岁。

标签: 卫瓘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常败将军有哪些?这些人常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黄祖,历史解密

    很多人觉得,作为一位将领,自然是“常胜将军”更令人佩服,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总能够找到最好的办法去应对,就算是自己人很少,占据劣势,也能想办法扭转局面,这当然很令人佩服。不过,除了常胜将军,历史上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完全相反的“常败将军”,一个人经常胜利或者有胜有负都算是常见的,但是一直失败还真的是

  • 古代员外是一个什么样的官 他们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员外,历史解密

    看过古装剧的人应该对员外这个词都不会感到陌生吧,在很多古装剧中,员外的形象基本就是穿着华丽的长胡子老头,那么这个员外到底是个什么官?在古代到底有多大权力呢?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有“定员外增置”之意。最早在三国魏末时期,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一职,晋初又设置“员外散骑侍郎”。二者都属于皇帝的侍从官,通

  • 郭嘉要是没死,赤壁之战中曹操会输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赤壁之战,三国,曹操,郭嘉,历史解密

    要说在历史上有很多能力远超常人的人,这些人智商极高,谋略出众,甚至能够影响整个中原,改变中原的局势。可是这样的人通常去世的都很早,而在三国时期这样的人虽然不算多,但是也不算少,就说曹操的儿子曹冲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可惜在年幼的时候就生病去世了。还有一个人也是这种天才,这个人就是郭嘉。相信很多人说起三国

  • 皇帝带御医给他看病,转手就把药给倒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有着雄才伟略的皇帝,他们的手底下当然有很多为其效力的名将,这些能在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的武将,都是这些皇帝最为重视的人,正式有着他们自己的江山才得以安定。相信许多人都听说唐朝的猛将秦琼,也就是大家一直说的秦叔宝这个名将,毕竟秦琼是经常出现在荧屏之上,而且秦琼为唐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刘伯温真的不想当宰相吗 为什么他会两次拒绝朱元璋的请求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伯温,朱元璋,历史解密

    朱元璋有两次想用.刘伯温当宰相。第一次是在刚刚建国不久。当时的右丞相是李善长。李善长是在朱元璋称吴王的时候,封他为右丞相的。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的时候,因为一些事情,对李善长不满,想要撤销他宰相的职务,于是找来刘伯温商量。刘伯温说,李善长功劳很大,又能调和诸将的矛盾,用他当宰相是合适的。朱元璋说,李善

  • 揭秘:绿林军和赤眉军农民起义军为什么都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绿林军,汉朝,历史解密

    王匡、王凤领导绿林军艰苦奋斗,直接推翻了王莽的复古反动政权,沉重地打击了豪强地主的腐朽势力,使大批奴隶、农民得到解放,缓和了土地高度集中和大批农民沦为奴隶的社会矛盾,为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王匡、王凤对于混进革命队伍内部的地主阶级野心家的斗争不够坚决,不够得力,使刘玄、刘

  • 他是后秦的开国皇帝,竟因一个噩梦被吓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后秦,十六国,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为了权利,无数人铤而走险。干掉自己的老东家,然后取而代之是常有的事情。这类人往往内心坚韧如铁,手段毒辣。但是其中也并不全是没心没肺的人。有一个开国皇帝,杀了自己的老东家之后,竟然连做噩梦,死于精神恍惚之中。这个人叫做姚苌,是后秦的开国皇帝。姚苌是羌族人,在与前秦交战中,哥哥姚襄战败被杀,他

  • 李渊实际上是替补?关陇集团最先支持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陇集团,北魏,历史解密

    隋朝是著名的二世而亡的朝代,隋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杨广为遏制关陇贵族集团的庞大势力对杨氏君权的威胁,在位时期强力推广执行不利于当时最强大军事政治集团关陇集团利益的政策。从政治目的上来说,开挖大运河沟通南北是为了经济上得到南方士族的支持、摆脱关陇集团的经济垄断。开科举是为了从人才上甩开关陇集团的掣肘。

  • 乾隆皇帝子嗣众多,平庸的嘉庆是怎么逆袭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嘉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历史之中,古代人的寿命都比较短,因为当时的医疗不是那么的发达。乾隆皇帝虽然有不少儿子,但是因为医疗条件加上种种原因,最后存活下来的不过十人。嘉庆皇帝在乾隆的众多儿子之中,只能算得上平庸,但是他最终却登基为帝。虽然后世有很多人为嘉庆鸣不平,说他只是看起来平庸,但是骨子里却是非常机智的。古代立储是一件很

  • 清朝为了防止外戚干权,妃子生的皇子不能自己抚养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为了防止外戚干权,嫔妃所生下的皇嗣,都不能自己抚养?或许很多人都认为后宫之中的嫔妃,还有那些身为皇帝儿子的阿哥们都是很幸运的,但实际上真实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要知道大清时期平常百姓家庭的孩子,都是由父母亲自养育长大的,但皇子们却并非所有人都能在自己生母身边生活,那么清王朝这一朝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