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五国伐齐,是哪五国伐齐,楚国为何按兵不动?

为什么五国伐齐,是哪五国伐齐,楚国为何按兵不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21 更新时间:2023/12/4 23:27:13

五国伐齐是牵扯到了五国共同利益,才决定由秦国带头伐齐。但实际上齐国同样动了楚国的蛋糕,可是楚国最后却选择了按兵不动?

五国伐齐

五国伐齐,指的是秦、韩、赵、魏、燕五国,在燕国的领衔带领下,由乐毅为主将,攻打齐国的一场战争。

伐齐的目的也很简单,齐国一家独大对于每个国家都不是好事。齐国本身就有肥沃的良田了,一开始就比其他诸侯国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但齐国还是不知足,动了同样土地肥沃的国。宋国一直被七国保留无非就是因为七国都想得到。

谁知道最后被齐国占尽渔翁之利,这让其他六国都愤怒,尤其是激怒了秦国。秦国本来一直对齐国客客气气,就是防止之间两国摩擦过大,秦齐在这时候交战对两国发展都不利,但齐国这样盲目占领宋国无非是给了秦国一个出师的理由。

燕国在被灭国以后早就对齐国恨之入骨,但要依靠燕国自己大仇得报不太可能,所以只能依靠联合别国对抗齐国。齐国攻打宋国从某种程度上是燕国一手促成的,当时燕国的能臣去游说齐国攻打宋国,这样一来齐国就会陷入六国的怒火中,这也是对燕国有利的。燕国也深知齐国对秦国楚国两个大国的威胁,秦楚一起参战,齐国的灭亡指日可待。

楚国考量

伐齐的结果还是很顺利的,齐国被重创,自然也失去了和秦国叫板的资本。但和预想中六国伐齐不同,只有五国伐齐,楚国是唯一缺席的国家。

按照燕国的推测,齐国崛起最着急的必然是秦国,因为这是秦国最大的劲敌,其次就是楚国。楚国本身就一直被齐秦两国打压,齐国的崛起对楚国来说更加雪上加霜。出乎燕国意料的是,楚国并没有参与这次作战,甚至楚国的态度是支持齐国的。

齐国一家独大楚国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的,当楚收到齐国灭宋的消息时也十分恼怒。燕国这时候也开始游说四方,攻打齐国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楚国一开始也是支持的,能消耗齐国这样的劲敌实力楚国没有道理拒绝。可最后楚国却并没有参战,这是为什么呢?

楚国并不是看不得齐国一家独大,是哪个国家一家独大都不行。这个时候解决了齐国,那秦国该怎么解决?齐秦本就是处在互相制衡的地位,哪一方稍微得到发展就会失衡,对剩下的几个国家更为不利。

如果这次楚国也选择参战,那齐国几乎就是灭国之灾,即便没有楚国参战,齐国离灭国也没有多远了。齐国一灭,楚国也知道单靠现在的楚国是没有办法压制住秦国的,秦国的崛起几乎是势在必行了。

这也是楚国不愿意看到的画面,楚国也就没有选择加入这次伐齐,甚至希望齐国能在这次战役中保持更多实力,这样才有利于齐国快速休养生息。齐国一旦有了喘息的空间,加上楚国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压制住秦国的发展,不至于让秦国快速称霸。

楚国结局

楚国这样的考量就比齐国只看眼前之利要长远的多,齐国就是为了一时的利益,触动了六国的利益,才让争霸节奏加快。当然,宋国这块“蛋糕”,齐国不动,秦国也迟早会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只是说齐国选择的时机不好。

尽管楚国考虑到更深的问题,但也没有能阻止秦国的发展。每个国家的发展除了靠战争就是靠内部变革,君臣贤明哪个都不可或缺。秦国在这次伐齐战争中获利不少不说,更况国内君臣贤明,楚国可以在伐齐中不推波助澜,帮齐国减少损失,但却无法阻止秦国内部自己的发展。

秦国的崛起在齐国受到重创以后也成了必然的结果,无人再能压制秦国,秦国可以专注自身内政改革,实现快速增强实力。楚国在齐国以后也成了秦国最强的对手,但楚国那时候方方面面都比不上强秦,强弱很分明。

楚国虽然考虑到了“兔死狐悲”这一点,但无论如何,争霸战争的本质就是你死我亡,没有中间选项。五国一起伐齐,不管加不加楚国,对齐国来说都是一个毁灭性打击。齐国衰弱是必然的,其他国家的获利也是必然的,楚国自身也并没有赶上秦国的发展速度也是事实,最后被秦国灭掉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标签: 五国伐齐楚国

更多文章

  • 宋朝熙宁变法对中国社会和政治带来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熙宁变法

    熙宁变法是中国宋朝时期的一次变法,其时间跨越了公元1068年至1077年,这次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的财政困难和军事弱化。在历史上,熙宁变法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变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熙宁变法的发展和带来的影响。一、熙宁变法的背景在宋朝的时期,由于多次

  • 元丰改制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丰改制,元朝历史

    一、元丰改制的发展历程元丰改制是在元朝第五位皇帝忽必烈的统治下实施的,这个改制的背景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在忽必烈统治初期,元朝的政治形势相对稳定,但是经济和社会形势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货币通胀和土地兼并。由于元朝的财政政策导致了货币不断贬值,而土地兼并也使得贫富差距越来

  • 战国后期,秦国一统天下的因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一统天下

    秦朝一统天下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强大的军事力量:秦国在战国时期,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军事力量也是很强大的。在战争中,秦国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战争技术和战术,如利用战车、步兵、弓箭手等不同的兵种协同作战,采用连环计、火攻等战术来攻克敌方城池。2.严格的法律制度:秦始皇统一六

  • 浅述金朝灭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金朝灭亡,金朝历史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是一千多年前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句古语,并非子虚乌有,而是当时真实的境况。女真族,大致形成于唐代,在隋时被称为靺鞨,南北朝时称之为勿吉,是三千多年前肃慎人的后代,生活在今天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以渔猎为生,性情彪悍。辽时,女真部备受统治者的压

  • 二战后,冷战的起因和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二战,冷战

    冷战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由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竞争引起的。冷战的起因和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二战期间,苏联和西方盟国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开始紧张。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和西方盟国的领导人丘吉尔和罗斯福在战争期间虽然保持着合作,但是彼此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分歧和矛盾。其次,战争结束后

  • 晚清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戊戌变法,清朝历史

    戊戌变法的目标是改革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领域,以强化国家的实力和地位,挽救国家的危局。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官制和政治制度。设立六部,规范官职制度,推行科举考试,减轻地方官员的负担,提高政府效率。推行教育改革。设立师范学校,兴办学堂,推行现代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加强军事建设。改组旧有的军队,引进西方

  • 历史回顾:13世纪,随着蒙古的西征,欧洲开启了游历中国的热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蒙古西征,游历中国

    在13世纪初期,蒙古帝国由成吉思汗领导开始对周边国家展开了大规模的征服。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后,开始向外扩张。他率领军队先后征服了包括金朝在内的北方诸部落和国家。在西征中,成吉思汗先后征服了西夏、花剌子模、中亚伊斯兰王朝、克烈部等国家。随着成吉思汗逝世,他的儿子忽必烈继位,他继续扩张蒙古帝国的疆域

  • 印度洋捞出一块石碑,内容翻译过来后,才知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印度洋,郑和下西洋

    在20世纪初,英国人在印度洋中打捞出了一块石碑,在这碑文之上清楚篆刻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郑和远航,引人猜测永乐三年,郑和开启了第一次海上远洋航行。而他的远洋航行并未在这一次归来后就立刻结束,反而还陆陆续续又出航了6次,直至宣德八年才正式告一段落。要知道,这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而这宣德则是朱棣

  • 安史之乱爆发,唐肃宗李亨称帝,李隆基见到儿子后,将黄袍披在跪在自己面前的儿子身上,自己做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安史之乱,唐肃宗,李亨,李隆基

    757年,李隆基再次见到了先斩后奏称帝的儿子唐肃宗。他将黄袍披在跪在自己面前的儿子身上。李隆基为儿子披上黄袍,是自愿退位成为太上皇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儿子已经先斩后奏称帝登基,他无可奈何罢了。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无力招架,只能放弃皇城,带领文武百官准备逃往蜀中地区。虽然是逃亡,但是李隆基

  • 1867年3月“美国罗发号”事件的发生,让西方势力将矛头对准了中国,日本攻占台湾岛也与此事件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美国罗佛号事件,西方势力

    1867年三月一天,美国一艘商船罗佛号在台湾海峡遭遇风暴触礁沉没,船长和一部分幸免于难的船员于今屏东县狮龟岭海岸一带登陆,这里是民风凶悍的排湾族领地,这里的土著排湾人还处于原始部落时期,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习俗"出草""猎头"。这便是著名的“美国罗佛号”事件。这件事在国际上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