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古代,皇权是靠什么来约束的?

在古代,皇权是靠什么来约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511 更新时间:2024/1/31 6:34:14

我们知道,皇帝是权力无边的。皇帝金口玉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我们也知道,任何一种权力,一旦失去了约束,都会带来灾难。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代,虽然其间不断有朝代灭亡。但是皇权政治却一直留了下来,直到清朝结束,前后长达两千多年。如果皇权真的完全没有约束,它肯定是不可能延续这么长时间的。

(刘邦登基)

那么,皇权是靠什么来约束的呢?

一、以孝治天下。

“以孝治天下”是历朝历代都会提倡的,这是封建时代约束皇权的重要法宝。

皇帝虽然驾崩了,但是皇后还在。新皇帝继位以后,皇后就变成了太后。一般来说,太后都是皇帝的母亲,从“以孝治天下”的角度来讲,皇帝必须听太后的。有时候,太后并不一定是新皇帝的亲生母亲,但是在名义上,他是要奉太后为母亲的。

当皇帝的权力失范,缺乏约束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太后都会站出来,对皇帝进行规劝。太后发话,皇帝也就不敢造次了。

二、祖先崇拜。

当然了,太后虽然都比皇帝年轻,毕竟她还是要去世的。当太后去世以后,似乎皇帝就不再有约束了。

其实不然,因为中国又是一个祖先崇拜的国家。祖先虽然都去世了,但是他的威仪还在那里,这种威仪还会一直影响后代的皇帝。比如朱元璋曾经订立了《皇明祖训》,这个《皇明祖训》就一直约束着后代皇帝们,让他们不敢违背。再比如,刘邦曾经说过 “非刘姓不封,无战功不封侯”的话,这个话也一直影响着后代。后代的皇帝们,要想随便给自己宠幸的人封侯,当别的大臣们提出这句话的时候,他们也是不好解释的。

(朱元璋)

三、舜政治蓝图。

中国封建时代有一个非常重要政治榜样,就是尧舜政治蓝图。

这个尧舜政治蓝图,要求皇帝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察纳雅言。皇帝如果真的做到施行仁政、察纳雅言,他的权力,自然就受到约束了。

同时,封建时代还有一个反面的政治教材,就“纣时代”。“桀纣时代”最大的表现,就是放纵皇权。比如皇帝贪玩好耍,皇帝好大喜功,皇帝肆意杀戮等等。

皇帝虽然想扩大他的权力,但是因为有这两方面的例子,皇帝也不敢为所欲为。因为他怕别人说他是“桀纣”,都喜欢别人他她是“尧舜”。有了这正反两方面的榜样,皇帝自己就受约束了。

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古人认为,王朝是船,老百姓是水。王朝只有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才能往前运行。秦朝是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王朝,当时天下无敌,强盛无比。但是,秦朝却只经历了短短的十几年就灭亡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失去了民心,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

秦朝之后,中国经历了很多个封建王朝。这些封建王朝的覆灭,基本上都与老百姓发动的“起义”有关。而当一个王朝发生“起义”时,就会引发天下大乱。这样一来,王朝就很可能保不住,走向灭亡。

古代的皇帝都明白这个道理。既然失去民心王朝会覆灭,王朝覆灭了,皇帝也就当不成了。因此,为了确保皇权,皇帝也不敢为所欲为。

(秉笔直书的史官)

五、天命不可违。

古代由于认识有限,对一些自然现象是非常敬畏的。当出现彗星、日食,或者“荧惑守心”等天象的时候,就会被星象学家解释为皇帝失德。这样一解释,皇帝就害怕了,因此就受到了约束。

除了星象外,还有很多约束皇帝的特异自然现象。从先秦之前的占卜,汉唐时期的谶纬等等,这些特异自然现象的约束,贯穿整个封建时代始终。

六、史官的秉笔直书。

中国古代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就是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行。皇帝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忠实地记下来。

而且,中国还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史官都会“秉笔直书”。皇帝是怎么做的,史官就会怎么写。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崔杼弑其君”的故事,崔杼杀了这么写的史官,换了一个史官,这个史官还是那样写。再杀一个史官,新换的史官还要不改。最终崔杼无可奈何,只得让史官把自己的这个污点留在历史上。

如果一个皇帝为所欲为,他是害怕史官把他的污点留在历史上的。虽然也有皇帝曾篡改过历史。但是,他在篡改的时候,总得找个理由来说服大家,这样的理由并不好找。再说了,他能控制当朝,却控制不了后人写历史。每个皇帝的“实录”,其实都是在皇帝去世后才写的。皇帝想要控制,也办不到。

由此可见,看起来皇帝权力无边,实际上他也受到了严格的约束,其实是不敢肆意妄为的。

标签: 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禅位给嘉庆后,和珅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坤,清朝,乾隆,和珅,历史解密

    乾隆六十年,深夜,永琰府邸。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守门人睡眼惺忪的去开门,嘴里不忘嘟囔着:“大半夜的,谁会这个时候来找嘉亲王呀?”门“吱呀”一声开了,守门人张头看了看门外来客,突然惊讶地瞪大了双眼,原来深夜造访之人,乃是乾隆跟前的第一红人和珅。嘉亲王永琰听说和珅来访后,急忙出来相迎,谁知

  • 关羽不服马超,想打仗时听了诸葛亮的建议就放弃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三国,历史解密

    只要一说到关羽和马超,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他们在三国的时候都是非常出名的大将军,而且跟随着刘备做事情,为他做了很多事情,辅助他。曾经除了他们两个人之外,张飞,黄忠,赵云,五个人都被人们评为蜀汉五个优秀的大将军。表面上看着他们比较的风光,其实背地里他们五个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非常好的,例如当时的关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简介 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冯梦龙,历史解密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纂辑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占据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据考证,该小说是冯梦龙根据同时代的文人宋懋澄的《负情侬传》改编而成的,属明代的“拟话本”。主要内容是:明万历二十年间,京师名妓杜十娘

  • 宋朝与辽国的关系怎么样?为什么会势不两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势不两立,宋朝,历史解密

    乾祐三年,后汉隐帝(刘承佑)猜忌大将郭威,结果,郭威被逼上梁山,于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起兵。不久,隐帝兵败为人所杀,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也据河东十二州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里唯一在北方的。追溯宋辽之战的起源,还要说到赵匡胤在讨伐北汉时与契丹发生

  • 五胡乱华时期,中原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五胡乱华,晋朝,历史解密

    五胡乱华时期,中原究竟遭到了多大的劫难?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不愿回首的黑暗历史,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场塞外内迁的胡人,趁西晋深陷八王之乱中,国力衰弱之时,举兵反叛,直接导致了刚刚建立不久的西晋王朝覆灭,中原百姓在胡人的统治下,生活在

  • 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鲁肃伟大又可怜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鲁肃,三国,历史解密

    早年,袁术听说了鲁肃的大名,便请他来当自己的东城长,鲁肃看出袁术肯定不能成就颗业,便经周瑜推荐成了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路计划,深受孙权的器重。 赤壁大战之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动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大战之后,鲁肃从大局考虑

  • 清朝实行剃发令,秃头跟光头的人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剃发令,明朝,历史解密

    1644年6月15日,对于全天下的汉人来说,一封“剃发令”犹如晴天霹雳般轰在心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传承千年发不能损的观念和求生的欲望相互纠缠,许多汉人喊出“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而清政府的态度也非常强硬:“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与这些“束发鬼”相比,还有另一类人处

  •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不敢称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董卓死后,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把15岁的小皇帝变成自己手中的傀儡,使自己的发号施令变得名正言顺。依靠天子这

  • 这位君王随意杀功臣,理由简直太无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勾践,春秋,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君王都喜欢杀功臣,当然严格来说并不是说他们喜欢杀,有时是不得不杀,因为这些功臣大多掌握实权,皇帝为了稳定自己的位置,只能杀人了,历史上所有杀功臣的皇帝中,当属刘邦和朱元璋为代表。刘邦是怕那些臣子功高盖主,所以不得不杀,而朱元璋本来就喜欢杀人,而且他的儿子、孙子又弱,为了给子孙铲平

  • 顾命八大臣出现于什么时候?有哪八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顾命八大臣,清朝,历史解密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六日,咸丰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焦佑瀛等。咸丰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