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汉朝和唐朝可以被称得上是“盛世”?

为什么汉朝和唐朝可以被称得上是“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745 更新时间:2024/2/13 22:00:37

既然谈到盛世,那我们就要说一下什么是盛世?

所谓的谓盛世,就是一个国家内政外交均有建树时的状况,

内政方面: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

外交方面: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等等。

汉朝和唐朝都是大一统王朝。

首先来看看汉朝,在内政方面,自从汉高祖白登之围后,汉朝就开始休养生息的政策,又经过了文景之治的发展,国家经济呈现了复苏的态势,通过文景之治,也为汉朝积累了大量财富,否则,汉武帝哪有资本去发动对匈奴的作战。《史记·平准书》记载,深刻描写了汉朝经济的繁荣。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意思是钱多的连串钱的绳子的烂的断了,太仓的粮食,因为太多都流到了仓外,有的已经腐败了。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那时候钱多粮食多弄的。

在以农为本的社会,粮食多就意味着连年丰收,市场上粮食价格稳定,老百姓都能吃饱肚子,这是盛世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文化方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现在总是被字面意思所误导,以为汉武帝就是将诸子百家废弃,而只是提倡儒家。其实不是这样。

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汉武帝所推崇的儒家,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而且那时候的儒家思想和宋朝及之后的儒家思想是不一样的,而且那时的儒家思想可一点也不软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选择以儒家为主,继而掺杂其他家的一些思想,是非常符合时代特色的。而且统一了思想后,汉朝整个精神面貌,换句话说就是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显著提高。

科技方面,汉朝时期也是一个划时代的时期,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造纸术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东汉张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候风地动仪。落下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

张仲景因《伤寒杂病论》而被尊为中华“医圣”、中医之祖。而史书记载华佗更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医生。

还有很多例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军事方面,汉王朝彻底解决了北部边患,漠北之战更是一次振奋人心的经典战役。

外交方面汉朝时期开通了丝绸之路,将西域纳为汉朝领土,这可是一次开天辟地的壮举。

内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军事上开疆扩土、外交上四海宾服,汉朝无疑都满足了盛世王朝的标准,当时可与之相聘美的只有古罗马了。

下面介绍一下唐朝。

其实唐朝真没必要介绍那么多了,因为安史之乱的唐王朝已经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历史教科书也是这么介绍的,只要上过学的都知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的这首《忆昔》很形象地描绘出了开元盛世的景象。

而且唐王朝是一个大气、自信、包容的王朝,吸引了周边各国派留学生前来学习。

文化方面,唐诗是一个显著特征,我就不啰嗦了。

在军事方面,唐朝先后灭突厥、灭高句丽、压制吐蕃、继续将西域纳为版图,安史之乱前的唐朝,比之于汉朝,有新的拓展;大运河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增长。

史称:“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那时的唐朝,可以说是梦幻般的时代,内政军事外交都达到了顶峰,唐朝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那么多束缚,更没有明清君主集权般的压制,就单说一点,李白敢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句,这要放在清朝,敢写吗?

而且那个时期,也是女性婚姻自由的时期,女人不用裹小脚、丧夫可以改嫁,这是后来的王朝都无法聘美的。

汉唐在封建社会中,虽然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讲,和平、吃饱肚子,闲暇时还能吟诗作赋,这就相当不错了。写到这你可能会说,为啥经济繁荣的宋朝不是盛世?

宋朝虽然经济繁荣,可是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外患太严重,在军事方面过于孱弱,你是有钱,可是却没有保护钱的力量,这怎么行。军事方面的这个指标北宋和南宋,一直没有达到盛世的标准。

至于同样是大一统王朝的明朝和清朝,明朝在文化和军事上都没法和汉唐比,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解决北部边患,而且还放弃了西域。清朝到是在领土上占优,可是那动不动就发动的文字狱,实在是让人望而生畏,别的不说,文化上就照比唐朝差了一大截。

标签: 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吴王夫差,第一个当盟主却险些被灭国的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从齐桓公第一次开始会盟称霸,在此后时间里,年年都有会盟这一活动,这是一帮强大的国家召集会盟,以此来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倘若一些国家和召集会盟的国家实力相仿,而且不同意,这样的话就不会产生霸主。而吴王夫差是春秋时期唯一的一个因盲目称霸而差点使得国家灭亡的君主。公元前480年,吴国战胜了强

  • 曹操做了一个梦,让他一生都不敢称帝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曹操做了一个梦,算命先生听闻说了8个字,让曹操一生都不敢称帝!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古人一直都是非常迷信的,他们信奉着这个世上的神鬼,而且古人非常看重自己晚上做梦的内容,因为在他们看来,晚上做梦正是对现实的一种影射。梦里所梦见的,可能就会在现实里实现,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们的祖先对梦

  • 肉身佛是骗局吗?肉身佛为什么是贴金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近代,历史解密

    肉身佛是骗局吗?肉身佛为什么是贴金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肉身佛的骗局问题,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肉身佛其实非常的神秘,如果不是特别了解的人都会觉得这个还是非常的神秘的,话说肉身佛其实真正的了解话不算什么的,也不是什么骗局,其实很多人说骗局那也是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骗了而已,所以下

  • 李治认薛婕妤为老师,最后却被囚禁直到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薛婕妤,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的李氏家族本身就自关陇贵族,长期与顶层员通婚。在隋朝之后,李渊、李世民这两位皇上娶了许多隋朝老臣的女儿,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朝,特别是初唐,皇家后宫的血统是最尊贵的,也是最高文化水平。例如,李渊的原始妻子窦氏,唐朝建立之前就去世了,但由于她对李渊有着深切感情,还有几个有才能的儿子所以她被追封

  • 隋朝的和亲公主都有谁?一位公主差点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历史上流传千年的和亲政策从西汉开始就有明确记载,远嫁公主为中原王朝带来和平。她们以娇弱的双肩完成了她们的使命,得到了历史的认可。中国和亲史到了清代才达到顶峰,目前很难做出精确统计。据记载隋朝只有六位和亲公主,分别是:光化公

  • 张辟疆是汉朝的天才少年,为什么在史书中记载甚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辟疆,汉朝,历史解密

    在史记中曾经记载了这么一段事情,在孝惠帝去世的时候,吕后很悲伤,但是没有流眼泪,当时张良的儿子张辟疆只有15岁,他对丞相说,吕后就这么一个儿子,但是他现在去世了,她哭的并不伤悲,你知道其中的缘故吗?丞相问是什么缘故啊?张辟疆就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惧怕你们这些大臣,现在请求他家的那些人去当将军

  • 明朝步兵的主要火器是三眼铳 三眼铳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三眼铳,历史解密

    三眼铳可以说是明朝使用了200年的主力武器,其实一直到明末,明军步兵的主要火器都是三眼铳,真正使用鸟枪的明军数量很少。三眼铳肯定谈不上先进,号称50步,也就是81米可以破重甲,在百步可以破无甲目标。但是我们知道在萨尔浒战役,在辽阳战役等等,明军创造了万人齐射打死2个人的骇人记录。可见三眼铳实战效能有

  • 乾隆对大臣以礼相待,为什么会变得颐指气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雍正皇帝绝对是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了,在位的十三年里,为国家殚精竭虑费尽了心思,但雍正的严酷统治也使天下人胆战心惊,同时也得罪了天下人,包括自己的手足兄弟。作为儿子的乾隆非常清楚父亲的许多过激举动是不对的,因为他认为在这种严酷的统治之下,无论是江山、大臣、百姓都是“畸形”的,所以乾隆一心想改变这种“畸

  • 清朝灭亡后,被溥仪遣散的宫女为什么没人敢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溥仪,清朝,历史解密

    溥仪遣散宫女的事情,不一定为大多数人知道,但历史上确实发生过,那时候大清的气数已经快没了,而溥仪的皇帝之位也已经名存实亡,所以溥仪才有了遣散宫女的做法。在清末民初的大政治环境下,这个群体的出宫安家也受到了影响。而处于清朝的宫女在入宫后,思想、身体、生活上都受到了封建制度的限制,她们饱受了封建社会残酷

  • 晚清富商牛子厚有着什么来历?他是如何发迹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牛子厚,清朝,历史解密

    牛子厚是巨贾“船厂牛家”的第四代传人,1866年出生于吉林。到牛子厚执掌牛家商业帝国时,正值牛家极盛时期,和山西亢家、沈阳郎家、河北刘家并成为“中国北方四大家”。(牛子厚旧照)牛子厚究竟有多富有?我们从以下的事例和数据可略知一二。其一,偌大的清廷都得要向牛子厚借钱。清廷向牛子厚借钱,可不是发行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