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达攻破曲阜,令衍圣公觐见,他为何称病不去?

徐达攻破曲阜,令衍圣公觐见,他为何称病不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45 更新时间:2024/1/29 13:14:01

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可以说对孔子后裔都加官封爵。纵观中国历史,最为尊孔的有三种人:一是入住中原的少数民族,如北魏的鲜卑人、女真人、蒙古人以及后来的满族人;一种就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统治者,如北魏孝文帝、唐玄宗、宋真宗、清高宗的等,一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开国皇帝,如汉高祖、明太祖等。而明太祖朱元璋却是历史上最优待孔子后裔的皇帝。

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率军攻破了济宁城,衍圣公孔克坚因有病在身,派其子孔希学率领知县孔希举等人在城门迎接。徐达要有病在身的五十五代孙孔克坚前去南京觐见,但孔克坚称病在身让其子代为前去南京觐见。孔克坚也可能是真有病在身,也可能让其子去试探这位明朝的新皇帝对孔家的态度。他心里确实没底,因为他曾在前朝为官,并称其当时的朱元璋农民起义军为流贼,还曾信誓旦旦地对元朝皇帝说,以天子当与社稷宗庙共存亡,不可轻弃,言外之意,他们孔家也应与当今天子一样与宗庙总存亡。

孔克坚感到如果明朝知悉自己曾经对他们的态度,自己性命不保不说,可能会连累这个延续两千多年的孔氏家族。所以,他只能称病不去觐见,一旦自己说错话,后果不堪设想。但又不能不去,不去的话,这明显是与朱元璋对着干,那也将是死路一条。于是,他派了自己的儿子前去南京觐见朱元璋,徐达的大军就在门外,谁敢违抗。徐达让孔克坚去南京觐见,当然这也是朱元璋的意思。于是,徐达的大军先护送着孔希学前去觐见。孔希学到了南京,向朱元璋说了自己的父亲因病不能前来觐见。

朱元璋一听相当恼火,亲自写信给孔克坚:“尔祖宗垂教万世,子孙宾职家,代有崇荣,非独今日。吾奉天命安中夏,虽起庶民,然古人而称帝者汉之高祖是也。闻尔辞疾,未知实否。若无疾称疾以慢吾国,不可也”。从朱元璋给孔克坚的诏令中,可以看出,朱元璋猜测孔克坚是在装病,故意不来,如果称病再不来觐见,那后果将自负。朱元璋已经把话说得相当委婉,并没有直接道出严重后果是什么?他为孔克坚留有余地,如果来的话,一切都好说,如果不来,那后果就由皇帝来定了。《万历十五年》曾记载过,在对奏本朱批“知道了”,其实就是不执行不责备不追究的意思。所以,皇帝的诏令有时都需要深刻领悟。

其实朱元璋和孔克坚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孔克坚的心思,上面已经提到,而朱元璋的小心思又是什么呢?

朱元璋,一是认为孔克坚作为孔子的后裔,世代荣贵,身份高贵,不来觐见,是不是看不起他这位庶民起身的皇帝,这让朱元璋的自尊心怎么能受得了。二是,朱元璋知道,衍圣公来觐见自己,说明自己和至圣先师的后裔孔家的和谐关系。这一层关系又表现了自己尊崇孔圣人,信奉儒家思想,支持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笼络全国的文人。一切的一切都是为自己的统治而着想。

孔克坚知道这位草民皇帝生气了,此时不管是自己有病没病,都要快马加鞭前往南京觐见。在南京的谨身殿,朱元璋接见了孔克坚。此时,朱元璋早已看不到先前生气的表情。因为他也知道与孔家闹翻了,毕竟是两败俱伤,没有任何好处。现在,政权刚刚建立,不仅需要武力征战,更需要笼络人心。所以,朱元璋与孔克坚的交谈也相当的轻松。

上曰:“老秀才,进前来,你多少年纪也?”

对曰:“臣五十三岁也。”

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不守你祖宗的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着,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也不好?”

对曰:“臣将主上十四日戒谕备细写将去了。”

上喜曰:“道与他,多读书,少吃酒。”

因为先前,朱元璋已经见到过孔克坚的儿子孔希学,所以在交谈中对孔希学很认可。之后,因孔克坚有病的原因,朱元璋让孔希学承袭了衍圣公。这场衍圣公与朱元璋的心理战,最终还是有惊无险。

标签: 徐达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朝留下的粮食,真的到了唐朝还没吃完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作为中国古代一个出名的短命王朝,隋朝却一桩常被拿来贴金的业绩,那就是雄厚的粮食储量。甚至“隋朝粮食到唐朝还没吃完”的说法,亦常被津津乐道:我大隋朝别看短命,可就是有钱啊!这种说法靠谱吗?首先,从技术角度说,隋朝年间,正是中国古代粮食仓储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以考古发掘的隋朝含嘉仓为例,这个仓库以红烧土

  • 诸葛亮死后蜀汉有六员大将,个个英勇无敌让曹魏忌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历史解密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对诸葛亮的缅怀,公元234年秋,蜀汉丞相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北伐大业不得不停止。刘禅执政时期,国家大小事务基本上都靠着诸葛亮在处理,那这诸葛亮一死,按理说昏庸无能的后主刘禅应该支撑不了多久啊,而蜀汉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前后也有30年的光阴,蜀汉是怎

  • 朱元璋对女儿很大方,曾赏赐寿春公主良田万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寿春公主,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朱元璋一共有十六个女儿,都嫁给了功臣的子弟。在燕王朱棣起兵之后,有两位驸马明确站在建文帝朱允炆一边,反对朱棣。这两位驸马,一个是娶了二皇女、宁国公主的梅殷,另一个是娶了十一皇女、南康公主的胡观。结果燕王朱棣成功夺得皇位,他当然不会放过两位驸马,梅殷的结局我们前几天已经说过了,被锦衣卫推到桥下淹死。而

  • 二战中国特工截获日本密报差点改变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二战,历史解密

    间谍特工这样的词语大家在影视中会经常看到,对其基本的一些工作内容也有所了解,虽然有时候这样的影视是一些动作片或是科幻片,有些虚假成分。但其中也有不少描述他们不为人知生活的真实部分。其实在战斗中双方除了经济,军力的对比以外,间谍特工这样人群起到的作用对战争的结局也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处在阴暗处,从事着不

  • 兵部尚书: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兵部尚书,明朝,历史解密

    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相当于现在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明代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和后勤部长的总称,明清两代,因为兵部下辖4部门,当时各分管各地驻军的粮草,军队的调动以及军队官员的

  • 古代入洞房的过程是如何 里面有什么习俗或者讲究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入洞房,历史解密

    新婚夫妇在拜堂之后的仪式就是入洞房。入洞房的第一个主要仪式是“牵巾”。新郎用一条红绿的彩绸牵引新娘,两人相对,新郎倒行着把新娘引入洞房。这条牵巾象征着两人会合的桥梁,两人有此桥梁就可以互相沟通了,所以也叫合欢梁。在彩绸的中间还要结一个同心结,象征两人将同心同德、白头偕老。新娘自出阁直至拜堂行礼,都是

  • 陈平用了什么计策,让刘邦从白登之围中脱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平,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汉七年,奉命守边的韩王信不堪匈奴的侵扰,与匈奴何谈。奉刘邦命前来帮韩王信抵御匈奴的汉军发现了韩王信和匈奴私相授受,于是责备了韩王信,韩王信害怕刘邦对他进行处罚,于是直接降了匈奴,转身成了匈奴的带路党,带着匈奴人来侵扰大汉的臣民。当时的刘邦,刚在两年前于垓下击败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又陆续地收拾

  • 耆那教的创始人是谁?他有着怎样的遭遇和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耆那教,佛教,历史解密

    斯拉瓦纳贝拉戈拉,一个不起眼印度的南部小镇,但那里却是耆那教的圣地,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前往,那里有一座大约18米高的裸体石雕像,是为纪念耆那教创始人大雄筏陀摩那所建,建成于公元981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公元前600年前后,筏陀摩那(尊称“大雄”)在吠舍离城出生,比释迦牟尼早些年,属刹帝利种姓。大

  • 朱元璋和明教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教,朱元璋,历史解密

    在武侠作品《倚天屠龙记》中,有一个教派被江湖人正派人士称之为魔教,这个教派就是明教,而倚天的主角张无忌正是明教教主,但是还有一个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那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是从市井百姓揭竿而起,然后召集了无数的起义军,击溃了元朝,人们对于朱元璋这个人物评价褒贬不一,但不管怎么说,

  • 被誉为“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唐朝,到底有多开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朝代之一,它在华夏民族的基因里留下深刻烙印,直到现在,海外华人大多都被称为“唐人”。人们提到唐朝,总喜欢用“大唐”“盛唐”“巨唐”来形容它。在唐朝最巅峰时,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长安成为最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世人赞誉唐朝是“大唐盛世,万国来朝”。大唐有很多气质,而其中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