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古代的继承制度入手,浅谈大唐政治乱局的根本原因?

从古代的继承制度入手,浅谈大唐政治乱局的根本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4 更新时间:2023/12/17 14:54:53

是什么原因导致唐朝有如此政治乱象呢?

翻开唐朝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个祸根其实从唐太宗李世民那里就早早埋下了。因为,李世民公然破坏了中国古代自周代流传下来的皇子继承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什么是”嫡长子继承制“呢?为什么李世民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拆解中国古代君主的继承制度演化,逐一来说明。中国上古时期的继承制度

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是周代出现的,之前的上古时期,部落联盟执行的是“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也就是作为领导的哥哥死了,从同辈的兄弟中推选出一个继承人,这就有点儿“唯才是举”的意思了。

这时候,你可能想不通,“兄终弟及,唯才是举”这么先进的制度为什么没有执行下去,反而改用“嫡长子继承制”呢?你不能保证每个嫡长子都是贤君吧,万一出现个笨蛋怎么办?

这些问题我们接下来逐个进行拆解:

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实质上跟商周以后的那些君主有很大的差别。

因为,上古时期的社会生产力非常低,物质贫瘠,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所以,部落的首领的待遇与普通人差别并不十分大,无非就是能多吃点,多得些战利品。

既然大家推选你当领导,你相应的得承担起首领的责任。遇到事必须带头冲锋陷阵,而不是躲在后面指挥别人,只有这样,大家才服从你。

正是这样,部落的首领通常都很命短,想想也是,古代战争频繁,首领总是带头冲锋陷阵,谁也难以保证自己没有马失前蹄的那一天。所以,上古时期的首领既没有多少富贵可以享受,遇到事情还得顶着雷向前冲,着实不是一件人人愿意当的差事。

还有一个原因,部落社会中没有一套权力自动运转的政治体系,一切事务都由首领做最后的定夺。这样一来对接任者的要求必须是“即插即用”,因为没有条件和时间慢慢地让接班人学习和适应。

所以,“兄终弟及”的制度在上古时期能够执行下去。为什么古代的“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没有执行下去?

中国社会发展到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工具以及耕作技术的改进,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首领需要管理的人口和资源,已经与上古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了。

生产力提高带来的直接变化是,社会发展出了国家政治体系,首领凡事不用亲力亲为,更重要的是可以享受比普通人多得多的资源。有了自行运转的政治,“父死子继”就成为了必然趋势。因为,“让自己的权力和财富延续下去”是人的基因本能。

人都是自私的,占有欲人人皆有,这是基因为了保护自己所产生的本能。为什么天下父母大多数都会无条件的为子女付出一切?甚至有些父母在生死关头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孩子。这都是基因“延续自己”的本能。

还有一点,“父死子继”两代人的年龄有一定的差距,新的首领不会短时间就死了,权力转移的频率降低确保了政治的稳定。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会明白了,只要条件成熟,古代“兄终弟及”的继承制,最终必然会走向“父死子继”的世袭制。

所以,在商朝出现了“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交替的继承制度。到了周代,不光要“父死子继”,还严格规定要执行“嫡长子继承制”。继承人为什么必须是嫡长子?

我们已经对“父死子继”的世袭制没有异议了,那么问题来了:

继承父业的儿子为啥必须是嫡长子呢?如何保证他是儿子中最贤能的,万一他要是个笨蛋怎么办?

关于为何选择嫡长子做继承人,总结起来有以下原因:

一、嫡长子是一个可量化的标准,确定了继承人的唯一性。

“唯才是举”的制度是很美好,但在古代,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一个皇子是否是“贤才”,很难拿出一个可以量化的客观标准,只能凭借个人的主观判断。皇子的背后都会有政治势力支持,在古代不那么透明的制度中,他所谓的贤能也很可能是别人给他装扮的。

所以,追求唯才是举而“立贤不立长”,最后皇帝死后,在权力的真空下就会造成内斗,最后谁有枪江山就是谁的。

而嫡长子继承制,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而且继承人只有一个。这个规则一旦被确定下来,就比较容易贯彻,谁也不用争抢。

三、嫡长子继承,确保的是程序正义。

关于法律,我们都听说一句话叫“正义不仅应该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就是“程序正义”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司法判决,不但要追求结果正义,最重要的是确保审判过程是公正的。有时甚至结果存在争议,也要保证程序的公正。

所以,“程序正义”是相对“结果正义”来说的。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在路上上抓住一个人贩子,我们心想,人贩子丧尽天良,必须揍他一顿才能解心头之恨。

我们追求的结果正义就是揍人贩子一顿,甚至直接将他打死。但是这并符合法律的程序正义,在程序正义下,法律要保证这个人贩子的人权,不能打不能骂,哪怕我们亲眼看到他贩卖人口了,在他接受法律审判前,他都是个受保护的“犯罪嫌疑人”,而不是罪犯。

耶鲁法学院著名的程序法教授罗伯特·科弗(RobertCover),讲过一个正义女神的神话故事:天庭上众神之间冲突不断,马上就要天下大乱。那谁来裁判纠纷,恢复秩序呢?一位女神挺身而出,拿出一块布,蒙在自己眼睛上,说:我来!大家都同意了:因为她蒙了眼睛,看不见纠纷双方的样子和身份,就能够秉公裁断了。所以,科弗教授说了一句名言:“程序,就是正义女神的蒙眼布。”

所以,在成熟的法制社会中,程序正义一般大于结果正义。也就是说,假设法院经过对这人贩子的调查,发现证据不足以证明这个人贩子的罪行,即使很多人认定他是罪犯也得把他放了。就好像我们看的港片中,很多恶贯满盈的黑老大,在其团伙杀掉了证人,销毁了证据后打赢了官司,最后从法院脱险而出,春风得意的画面。

为什么一定要保证程序正义呢?

因为结果正义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每个人的立场各不相同,眼中的“正义”就不同。比如对于我们来说,结果正义是当场打死那个人贩子。但是对于那个人贩子来说呢,他的结果正义是自己逍遥法外。

假如我们认为自己所相信的结果正义比其他人的结果正义更正确,那唯一贯彻这种“正义”的办法只能是暴力。最终这样就会产生一个充满私刑的社会:谁有枪,谁武力强大,谁的实力强,谁就能贯彻自己所相信的正义。这个社会就会充满暴力,毫无秩序可言了。

在复杂多元的社会中,人们很难达成实质正义上的共识,经常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所以,法律会尽量把程序做到公正、公开。在纠纷解决过程中,尽量实现程序正义。

因此,比起结果,法律更关心判决是怎么得出的。只要程序是公正的,最后的结果即使看起来不合理,也好过没有结果。法律不追求最好的结果,只追求最不坏的结果。

“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这样一个符合“程序正义”的典型代表。

我们乍一看,“嫡长子继承制”很不合理:皇帝这么重要的位置,怎么能“立长不立贤”呢?怎么能把国家随便交给一个能力和品格都是未知数的人来管理呢?万一他是个笨蛋,这国家能好得了吗?

“立贤不立长”,理论上挺好,但就像结果正义没有客观标准一样,“贤”或“不贤”也没有一个客观标准,这就给皇子们以争斗的借口。追求“立贤不立长”,就像追求结果正义的社会一样,最后也会造就一个谁有枪谁就是“正义”的暴力社会。每一次皇权的更替,都会造成全面的宫廷斗争甚至内战,这国家折腾不了几次就完蛋了。

古人之所以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宁可以“让笨蛋当皇帝”的巨大代价,来尽可能减少这些内斗。李世民为大唐埋下的祸根

李世民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这程序正义,为大唐埋下的祸根,这个祸根就是”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能平定隋末的乱局,李建成和李世民这两个儿子功不可没。按照传统,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可是,李世民是个野心家,他的秦王府又是人才济济,于是,李世民召集一些亲信,用尽手段与哥哥争抢皇位。

李渊对李世民的举动非常不满,就剥夺了李世民的兵权,安排他做中书令,是最高等级的文官。李渊想让李世民收回野心,将来好好辅佐自己的哥哥。但是,李世民很清楚,政治博弈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哥哥李建成也不是善茬,李世民一旦露出争权的野心,将来李建成绝不会宽恕他。

所以,李世民决定孤注一掷,发动一场政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故事的过程和结局我们都知道了:

李世民使了个计策,约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来皇宫议事。二人完全没有戒备,第二天轻装简行,穿过皇宫的大门玄武门,走进皇宫。李世民早已带领卫队埋伏到皇宫里,此时突然发动袭击,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随后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渊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渊和在场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卫队以及长安城的大批守卫蜂拥赶来的时候,李渊已经被控制,大局已定。

李渊在李世民的胁迫下只能宣布立李世民为太子,将权力移交给李世民。然后又补充了退位诏书,手刃亲兄弟的”好儿子“李世民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登基后,还下令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霸占了李元吉的老婆,最后他还破坏了”皇帝不能干涉录“的传统,改写了历史:李渊昏庸无能,胆小怕事,在李世民的劝说下才起兵,江山主要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建成出于嫉妒,多次想谋害李世民,在危机关头,李世民不得不自卫反击。

李世民到了晚年,原本立嫡长子为太子,但他又非常宠爱四子。于是太子惶恐不安,四子蠢蠢欲动,两个儿子展开了皇位争斗。要说太子,真不愧是李世民的好儿子,他在竞争失利的时候先是阴谋刺杀竞争者,刺杀不成又策划谋反,企图武装政变,想把李世民一起端了。这儿子等于把他老子那“玄武门之变”重演一遍。结果这位太子本事不如老爹,政变在策划阶段就被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大为震怒,一气之下什么太子、四子,统统剥夺了继承权,最后把皇位给了最年轻、最老实、从不结党营私的小儿子李治

李世民领头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的程序正义,后面的子孙们也就没有顾忌了,经常发动政变争抢皇位,。你不服怎么着?咱们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他老人家,当年也是这么干的。

标签: 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多尔衮已经死了,顺治为什么还要毁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顺治,清朝,历史解密

    多尔衮去世才两个月,顺治帝就残忍的对他实行“毁墓掘尸”。这件事是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照理说,多尔衮都已经死了,已经对顺治不构成威胁了。而且多尔衮也没有什么后人,只有一个女儿。多尔衮的后代,不可能再把持朝政了。对于顺治帝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顺水推舟,实现权力的平稳过渡。这样的话,他也可以做一个好人,避

  • 有关于千金公主的重要事件是什么样的 对于她的评价及生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周,隋文帝,历史解密

    千金公主宇文氏(563年―59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侄女,赵王宇文招之女。和亲突厥,封千金公主,隋朝时隋文帝杨坚改封其为大义公主(隋文帝希望她深明大义)。重要事件北史《北史卷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宣政元年四月,他钵遂入寇幽州。柱国刘雄拒战,兵败死之。武帝亲总六军,将北伐,会帝崩,乃班师。

  • 雍正麾下最厉害的四大虎将,其中一个是成吉思汗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博尔济吉特·策棱,清朝,历史解密

    说起雍正,历史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不过更多的还是在其即位的问题上,早有传言说雍正即位名不正言不顺,是篡夺了十四阿哥的皇位。但是雍正即位后的兢兢业业,努力充实大清国库,整顿康熙遗留下的历史问题,这才有了之后的康乾盛世,可以说雍正居功至伟。而在用人方面,特别是带兵打仗上,雍正的眼光也不差,那么在雍正时期,

  • 19世纪的风帆战列舰 我国也建造出一艘,效果很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帆战列舰,海军,历史解密

    说起风帆军舰,大家肯定会想起19世纪的风帆战列舰,它的武器为前膛装弹火炮,弹丸有摧毁船体的,有杀伤人的霰弹,有破坏风帆的链弹。因为火炮威力很小,难以对对方船只造成破坏,所以一般用排成一列作战,因而风帆军舰也被称作风帆战列舰。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这种风帆以及对应的作战方式提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动

  • 孙策少年丧父无依无靠,他凭什么称霸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孙策,三国,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孙策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孙策,何许人也,猛虎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者,也是三国时期三大势力的开创者。刘备也好,孙坚也好,曹操也好,是东汉末期群雄争霸中的三个人中,孙坚无疑是悲剧的,中年早逝,这让年幼的孙策经历了“幼年

  • 舍利弗为什么比佛陀更早入灭?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舍利弗,佛教,历史解密

    佛陀证道后,率诸比丘四处游历,居无定所。直到第一座弘法圣地竹林精舍(寺院前身)的建立,智慧第一尊者舍利弗前来皈依,僧团有了实质领导者后,佛教才算真正点燃了星星之火!根据《佛说十二游经》记载:佛陀证道第五年,率僧团来到了当时印度最大的摩揭陀国。舍利弗本为婆罗门修者,师从著名的外道六师之一删阇耶,因偶遇

  • 他的神勇被李清照誉为“千古第一”,最后自取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楚汉,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武将是层出不穷,而他的出现更是数见不鲜。南宋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一向是柔弱温婉的,而她却最佩服西楚霸王,这样一位性格刚烈的男子。李清照还曾经写过一首词来赞颂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可见项羽的神勇是千古难见的。不仅如此,就连李晚芳评价项羽也是“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些都足以说明

  • 如果慈安没有早亡,大清的历史会不会重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一直受到忽视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听政的东太后慈安。在人们的印象中,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一个错误,她的垂帘更像慈禧的一个道具,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读,慈安是一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物。总理后宫,荣宠不衰慈安,钮祜禄氏,满洲

  • 五胡十六国之一:胡夏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胡夏国,十六国,历史解密

    胡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为别于三代的夏朝,又称夏国,或大夏、赫连夏,五胡十六国之一。由匈奴铁弗部赫连姓建立的政权。定都万城/后迁:长安/后迁:统万/后迁:上邽/后迁:平凉。先后历三帝,共25年。赫连氏本为匈奴南单于后裔,内徙后改姓刘,匈奴铁弗部刘卫辰的三儿子,十六国时先依刘渊,后附前秦。

  • 大太监李莲英的权术绝学 原来是靠这个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李莲英,历史解密

    李莲英为什么能够把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通吃?说到清朝的大太监李莲英会意识到,哦,他是慈禧身边的红人。当然看过清宫戏的也会从戏中了解到李莲英的二三事。不管李莲英是好人还是坏人,在清朝的历史上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多多少少对清朝历史的进程有点影响。今天一起来看看关于李莲英在宫中的一些秘史,了解他是如何在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