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何人口会突破过亿呢

清朝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何人口会突破过亿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654 更新时间:2023/12/26 23:52:22

在古代封建社会,古时人口的数量在明朝之前,一直未有大的突破。比如当年统一天下的秦始皇,曾发动百万民夫修筑万里长城,这样一个庞大的劳动力,几乎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由此可以推算,秦朝顶峰时期的人口也不过一两千万人。

从秦之后,汉唐宋元等朝代,中原王朝的人口数量一致徘徊在数千万的规模之间,从来没有突破过一个亿的数目。这里的原因,一是王朝战乱所导致,每一次王朝战乱,都使人口大量锐减,如曹操在东汉末年,曾写诗感叹说:“白骨蔽原野,千里无鸡鸣。”一场场战乱,让好不容易恢复的人口数目受到重创。

另一个原因,就是农业生产产出的不足。古代每个人可耕种的土地并不少,但是亩产却非常低,一亩地的粮食作物产出,也不过三四百斤,这还是好年成,如果赶上灾荒的年景,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

粮食产出少,古人肚子里的油水也不多,再加上沉重的农业劳动,吃得也非常多,凡此种种,让人口一直在低位徘徊,这一现象,直到明朝中后期以后才得到较大的改变,明朝巅峰时期,人口达到了一个多亿,而明末战争,又让人口大幅度锐减,清初时剩下不足7000万人口。

显而易见,明朝是中国人口增长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历史时期的人口增长,第一次突破了一个亿的数量,其中的原因,是因为玉米和番薯等农作物的引进和大范围种植。玉米和番薯两种农作物,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尤其是番薯,随处可以种植,土壤性质适应性强,因此让民众第一次在主粮之外,有了可以不用被担心饿死的杂粮替代品了。

所以在清朝初年,经过一段休养生息之后,中国的人口再次出现了大增长,顺治初年不到7000万的人口,到了乾隆时期,已经突破了3亿之众。很多人口学家将这一阶段人口数量的增长,归结为玉米、番薯等农作物身上,他们立下了大功劳。

但在历史学家眼里,番薯在其中的作用自然不可小视,但根本原因在于,清朝雍正时期,推行了一项制度,废除了古代王朝盛行上千年的一种税赋,才使得人口得以呈几何式的倍增,这就是雍正时期大力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

在雍正之前的古代社会,一项重要的税负就是人头税,也叫做“丁赋”、“丁税”,王朝按照一家人口数量收税,除此之外,还有沉重的徭役和劳役,繁重的税负让民众不堪重负,这样严重束缚了人口的增长。

比如山西布政使高成龄曾在给康熙的奏折中说:“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康熙自己也深有体会,他曾讲道:“朕四次经历山东,田野小民俱系与有身家之人耕种。丰年则有身家之人所得者多, 而穷民所得之分甚少;一遇凶年,自身并无田地产业,强壮者流离四方,老弱者即死于沟壑。为民牧者若能爱善而少取之,则民亦渐臻丰裕。今乃苛索无艺,将终年之力作而竭取之,彼小民何以为生?”

为此康熙曾提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解决办法,但这一办法并未彻底根除顽疾,到了雍正时期,提出摊丁入亩政策,将人头税分摊到田亩之中,以征收土地税为主,这样一来,民众就无所顾忌,可以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随意生产了,由此在雍正之后,清朝人口上了一个质的台阶。

当然,除了上述因素外,清朝中后期医疗水平的逐步提升,也是一影响因素,综合的结果,让人口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

标签: 清朝人口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萧何月下追韩信吓刘邦一跳!萧何是为了什么去追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朝,萧何,韩信,刘邦,历史解密

    韩信是刘邦手下有名的大将,不过在还没有显达时,他生活在淮阴一代(今江苏淮阴西南),家境贫寒,无甚德行,一直没人推举他去做官,也懒得做买卖谋生。他常常跟着别人蹭饭吃,大家都很厌恶他。有一次,韩信在城墙底下钓鱼,有一个在水边洗衣服的妇人见他饿得不行了,就给了他口饭吃。韩信非常感激妇人,对她说:“等我以后

  • 吴棠送慈禧三百两银子,从此平步青云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吴棠,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一个叫惠征的道员病故于镇江。惠征两个女儿带着灵柩从镇江出发,乘船一路北上。她们来到清河县地界时,清河县令吴棠派人送了300两银子奠仪,还亲自上船祭拜。两姐妹很感动,因为这位清河县令与惠征素不相识。吴棠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为他根本就是送错了奠仪。没过多久,姐姐入宫,当了咸丰皇帝

  • 苏轼有一个文武双全的秘书,你一定猜不到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高俅,宋朝,历史解密

    不同的是真实的高俅在苏轼身边为乖巧,又写得一手好字,并且还会诗词歌赋,甚至还有些许武功。当年苏轼被贬是把他推荐给王诜,通过王诜高俅和还是端王的宋徽宗交好,等宋徽宗登基后,高俅通过讨好宋徽宗得到了高管的职位,并且还享受这特殊待遇。高俅虽然没有什么本事功绩,但是他也不参与权利的争夺,更不加害他人,而是选

  • 长平之战,秦军把赵国主力军灭了,但却在40年之后才灭了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平之战,历史解密

    秦赵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在这场大战中,秦国坑杀了赵国40多万降卒,可以说,基本上把赵国的主力全歼。留在赵国内的,只剩下40岁以上的老人(古代那个年纪确实叫“老人”了)和十几岁及以下的孩子。当时秦国要灭赵国,可以说易如反掌。为什么却并没有马上灭赵国,而是往后拖了40年,直到公

  • 为什么战场上只禁酒不禁烟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二战,美国,历史解密

    想必大家都清楚吸烟有害健康,可以说平时抽烟也是有利有弊。在战场上抽烟其实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小小的火星在夜色降临的时候,很有可会暴露自己的具体位置。如果对方有精确射击的士兵,事故很容易发生。尽管战场上吸烟有这个致命的弱点但是各国军队仍然没有禁止士兵吸烟。为什么?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原因非常重要,

  • 汉景帝废除太子引起朝堂混乱,也为刘彻制造了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彻,汉朝,历史解密

    汉景帝死之前废了太子,刘彻的母亲,要为自己的小儿子争取。窦太后希望的储君继承人,是幼子梁王刘戊,做母亲的往往都有一个爱护幼子之心,对小儿子啊,特别疼,特别喜欢他。在朝中大臣们要讨论一下这件事情怎么处理。一些大臣,这些大臣中间有一个人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人,就是主张杀晁错的那个大臣,结果原来这些大臣。和汉

  • 韩国当初给秦国修渠 为什么还第一个被灭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国,秦国,历史解密

    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韩国人郑国在秦国开始修渠,他们的目的本来是想利用这个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来耗费秦国的人力物力,以消耗秦国,没想到渠修完之后“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也就是韩国惊心布置的一场阴谋,却让秦国更加强大了,这条渠也被

  • 江国灭亡后江国的臣民都去哪里了?江姓哪里人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江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江国灭亡后,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在战国时江人后裔江乙出任郢大夫,郢,为春秋后期楚平王所建的都城,即在今湖北江陵。这支成为楚人的江姓后来向南方移民,繁衍发展,最终在广西形成了江姓人里的一个重要聚集中心。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陈国,今河南准阳地区,后由淮阳为中心向

  • 平定七国之乱,西汉名将周亚夫为何被冤下狱绝食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话说周亚夫这个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宝贝二儿子,军事指挥上比其老子更加出神入化,但政治智商和情商也比其老子更加低能,更加无知,而这在翻云覆雨的官场上绝对是一种致命的短板,所以到头来死都不知是啥回事。却说汉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汉景帝某一天心血来潮,在宫中召见了周亚夫,却没有什么大事可谈,只是做

  •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不准明朝皇帝吃人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人参是一种常用的名贵药材,在众多草药序列中,人参一直享有“百草之王”的美誉,被《神农本草经》誉为“上品”之首。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人参的神奇功效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在中药界的地位可谓不容撼动。人参以其治病强身的功效,历朝历代一直受到帝王贵族的追捧,把它作为日常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