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古名将苏定方:打了胜仗后,被雪藏20年

千古名将苏定方:打了胜仗后,被雪藏2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19 更新时间:2023/12/24 12:53:26

不论在什么年代,战争都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相较于现在先进的军事装备,主要依靠落后的冷兵器的古代,很多时候战争的胜利都是完全依靠士兵的数量和将领的质量。虽然在当时不乏一些精彩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大多数的战役的胜利还是那些士兵用性命厮杀回来的,但是历史只会铭记那些优秀的将领,这些士兵的姓名几乎无人记得,即便那些将军战功的背后是这些士兵的累累白骨。

不仅如此,一个繁荣安定的国家背后也是由许多人的牺牲换来的。而提起繁荣安定的国家,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唐朝,而唐朝这份安定背后有着许多人的心血,尤其是那些攘外安内的将军,所以后来李世民一登基,就专门让人给这些功臣立了像,以便万古流芳。

虽然李世民的登基并不光彩,这皇位是他残杀手足之后强行从自己父亲手里抢来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君王,在他的统治下,百姓们迎来了一个太平盛世。他很是知人善任,对于一些贤才从不吝惜求教,他上位之后,几乎没做过什么令人诟病的决定。可是世上哪有人可以完全没有失误?他就曾经冷落遗漏了一位有才之士。

如果提起辅佐李世民的名将,大家印象最深的估计就是秦琼尉迟恭等人,但是这些都是在唐朝还没建立之前就已经出现的大将,而在当时,还有这么一位人物,他的本事不在秦琼之下,但是却一直没有被皇帝重用,他就是苏定方

他在李世民统治期间内只出战过一次,之后就一直坐冷板凳,即便那次战役他带着先锋部队顺利击杀敌军。直到后来换了皇帝,他才再次上了沙场,距离他上次出山已经相隔二三十载,那时候他已经60多岁了。

他出生没多久就赶上了天下大乱,统治者穷兵黩武,徭役繁重,导致了各路英豪纷纷起义,很多人都想借着乱世来谋夺一番功绩,而当时苏父也是这其中一员,他组织了一批几千人的队伍,本来只想着大家一起齐心合力,抗击一些流寇,但是没想到后来这队伍人越来越多。

而当时已是少年的苏定方也常年在这队伍里厮混,学到了不少东西,等他长大之后就成为他父亲手下的先锋,替他父亲冲锋陷阵,之后他父亲离世,这只队伍也就顺其自然地以他为首。

当时天下揭竿而起的豪杰众多,但是慢慢地一些东西就开始显露出来,哪些队伍是真本事,哪些队伍是虚架子大家也开始心里有数了,于是经过一番兼并,厉害的队伍更加厉害,那些没什么实力的队伍则被吞并,最后就剩下几个实力最为强大的队伍对抗。苏定方心里清楚自己的斤两,自己手里的队伍太小,估计送去给人家塞牙缝都不够,所以当下最好的选择就是找个强壮的大腿抱着,所以他挑来挑去,就选定了窦建德

苏定方本身也是有几把刷子的,他在战场上骁勇异常,所向披靡,所以虽然进了窦建德的队伍,但是也没有就此泯灭下去,很快就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有了几分名头,当时窦建德手下有一位大将就很是欣赏他。但是很可惜的是没多久他抱得这个大腿就倒了,只能重新再找一个靠山,后来经历过一番曲折,他投到了刘黑闼的队伍里,但是可能真的是时运不济,没多久这个靠山也被灭了,搞得苏定方很是怀疑自己,觉得是不是自己的本事不到家啊,所以在这乱世里一直没有出头之日,所以他干脆就把自己的队伍给解散了,之后自己就隐居了起来,踏踏实实地当个普通百姓。

但是有才的人永远会被发现的,唐朝建立之后,由于突厥三番两次地侵扰,所以皇帝就决定去讨伐。但是可能是由于人手不够用,所以皇帝就想把以前那些参加过起义的能人志士都找出来,就专门下令去招揽这些人,而苏定方心里还是想要重回战场的,于是他就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重回战场的第一仗他就打地非常漂亮,充分展现了他的名将风采,他仅仅带着一小波精锐就去突袭了敌军,而当时敌军人数众多,而且多是骁勇的骑兵。他只带了不到两百多的人马就直接杀进了敌军主将的营帐里,可见他在战场上的勇气和锐气。

胜利回朝之后,皇帝大悦,决定大赏一番,而立下很大战功的苏定方也被封为中郎将,看上去未来一片光明,但是不知是何原因,之后他再也没有被重用过,皇帝宁愿用一些年轻人或者一些老将,也没有说用他,之后他就在那个位子上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他这只宝剑再次出鞘是后来新帝要远征高句丽,当时朝内没有什么可堪重用的大将,于是就有人想到了他,即便当时他已经一把年纪了,但是当年敢孤军杀入敌营的锐气依旧锋利。时隔二十多年,他以为他要被永远尘封了,没想到还有可以重回沙场的机会,他自然是兴奋不已。

之后他的余生都是在战场度过,他当时已经过了花甲,但是在战场上的勇猛仍不逊当年,他余后的十多年都投身在战场上,前前后后帮唐朝解决了高句丽、吐蕃等势力的威胁,使得唐朝在对外方面没有了后顾之忧,他的这份精神让人钦佩不已。

标签: 苏定方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齐国曾称霸天下,打得秦国割地求和,为何后来一蹶不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无论是在春秋时期,还是进入战国阶段,齐国都可以说是当时的“超级大国”。春秋时期,齐桓公成为天下的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直到战国中期,齐国依然国力强盛,甚至还要超过秦国,“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然而,齐国却在战国后期一蹶不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说战国中期的齐国,国力绝对在秦国之

  • 石达开明明知道去四川是死路一条 他为什么还要去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石达开,太平天国,历史解密

    石达开为什么去四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石达开从天京出走后,历时7年,转战了15个省,最后决定去四川。但是石达开还没有进入四川,就在大渡河边全军覆灭。(石达开剧照)说起来,石达开去四川,并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历史上在四川建立的政权,没有一个能

  • 皇族内阁:全国十三个席位,满人占九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族内阁,清朝,历史解密

    1911年5月8日清政府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十三人中,满人九人,而其中满人皇族又占七人。这是一个以满人皇族为中心组成的内阁,人们称之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在当时,皇族内阁令全国舆论大哗。宣统二年九月,各省代表在资政院会议上提出要求颁布

  • 清朝的太医是什么职务?什么样的人才能当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太医这类宫廷御医的职位,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历史上。道理很简单,帝王虽然“天子”名号,但也扛不住伤病折磨。而且,从中国皇帝平均寿命考虑,这个职位绝对是高危行业,寿命普遍不长。所以,跟其他朝代一样,清朝同样设立宫廷御医官职,负责看病治人。清朝宫廷御医机构为太医院。按照清朝官制,太医院内设有院使、左院判、右

  • 清末官员盛宣怀的儿子:盛恩颐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盛恩颐,民国,历史解密

    盛恩颐 (1892年-1958年)江苏武进人,字泽承。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继承其父盛宣怀的家业,历任津浦铁路局局长、汉冶萍公司总经理,丰盛实业公司总经理及董事长、三新纱厂和中国通商银行经理。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设立宏济善堂,替日本运销鸦片,并任日本经营的华中水电公司常务董事。盛恩

  • 夏朝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它的领土范围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朝,大禹,历史解密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禹之前的“天下共主”都是通过推举产生的,那时候的天下分为很多个部落,这些部落有各自的领袖,这些领袖共同尊奉其中最有势力的(有德)那个人来作为部落联盟的领袖,这种制度更像是一种松散的联盟体系。这种原因主要是古代社会的人口比较少,大部分都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各部落。而到了大禹死

  • 萨尔浒战役明朝惨败,四万多人殉难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抚顺之战,这是努尔哈赤对明王朝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虽然自己已经有了八旗兵丁,也不再是那个只有13副铠甲的落魄模样。1602年,八旗制度的建立,1615年从四旗增加到八旗,八旗每个旗是七千五百人,共六万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为上三旗,归努尔哈赤直接统率,剩下五个旗由亲王率领。而这些无一不是他能够实现

  • 宇文恺是工部尚书吗?大兴城就是他兴建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宇文恺,工部尚书,历史解密

    宇文恺(555~612年),字安乐,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隋朝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的专家,北周大司徒宇文贵之子。出身武将世家,生于长安城。自幼博览群书,精熟历代典章制度和多种工艺技能。勤奋好学,擅长工艺,精善建筑。初为千牛,迁莱州刺史、仪同三司,拜检校将作大匠。规划设计隋朝多个著名工程

  • 古代在处理死囚时,为什么要等秋后才能问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在古装影视剧里面看到“秋后问斩”这样的情节,一个犯人,在被朝廷或者官府定了死罪之后,那种罪大恶极的人会被判处斩立决,而那些一般的罪犯则被会判处秋后问斩。那么,古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秋后问斩呢?这里面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意思:第一层意思,与中国的古代哲学相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 韩林儿毫无能力,为什么朱元璋拼死也要救他 ?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林儿,元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小明王韩林儿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之所以说他重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标杆式的人物。元朝末年的时候,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官府腐败。因此,天下动荡不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韩山童横空出世。韩山童虽然本身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深谙农民起义宣传之道。这时候他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利用白莲教,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