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太监王振指挥作战,导致20万大军全军覆没

明朝太监王振指挥作战,导致20万大军全军覆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798 更新时间:2024/1/10 22:39:08

明朝宦官干政问题十分严重,宦官还有个通俗的名称“太监”。实际上明初太监的日子并不好过,朱元璋为防止太监专权,不仅禁止太监读书认字,还命人打造铁牌一块,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8个字,挂在了宫门口,用来提醒后辈子孙不可重用太监。朱允炆称帝后情况依旧如此,等到通过靖难之役当上皇帝的朱棣,事情发生了变化。原来,朱允炆严格遵守爷爷朱元璋对太监定下的规矩,太监在朱允炆手下干活往往吃力不讨好,朱棣看准时机结交了这些不被看好却有巨大潜在价值的人,利用他们获取了大量有关朝廷以及朱允炆本人意图的情报。朱棣即位后,为了提高太监搜取情报的效率专门设立机构,取名“东缉事厂”俗称东厂。东厂的成立为以后太监干政制造了条件,到朱棣曾孙明英宗朱祁镇时,该来的终究没躲过去。指挥明军作战的太监叫王振,就是他导致20余万大军全军覆没,他的权力为何这么大呢?20余万大军又是如何覆没的呢?

王振的掌权之路

考中进士是古代读书人的共同理想,王振也不甘人后,但他努力很久都没能成功。这辈子都无法出人头地实现抱负了吗?或许当时落魄的王振曾这样想。既然科举之路行不通那就换一条捷径吧,直接入宫!想法不错,关键是走此路他得放弃身上一样东西,相比荣华富贵这件东西算什么呢?于是王振拿出全部的勇气大刀一挥进入了皇宫,从此变成了一位太监。

王振书读的虽然不太好,比那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太监同事们可要强得多,而且王振十分会来事,后来被安排到东宫教太子读书,那位太子就是大明帝国未来的皇帝朱祁镇,朱祁镇也很尊敬王振,称呼他为先生。王振和朱祁镇这层师生关系,为其将来能呼风唤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朱祁镇复位后想起这位先生时,表现出的也不是怨恨,反而是顾念旧恩情。

朱祁镇登基后王振一跃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职务是宦官中的老大,说白了就是管盖章的。因为已经搞定皇帝,底下呈上来的所有公文只要他王振不认可,随时都可以打回去!可眼下王振不敢太放肆,他前面还有难以逾越的关卡,那便是内阁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张太皇太后等人,但最后都被他解决了,方法是1个字“等”。

正统七年(1442)年迈的张太皇太后离开人世,杨荣在此之前已经离世,杨士奇由于儿子触犯法律闭门谢客不再过问世事,杨溥年老多病已非王振的对手。至此,上有皇帝撑腰,下面新来的官员都比不上他的老资格,王振完全掌握了朝政,暴露出他贪婪的本色。

自己盖房子要华丽大气阔气霸气,反对他下场是1个字死,不尊重他则直接免职,一时之间王振权倾天下,党羽遍布朝野,更有无耻者直接认王振为干爹。除了荣华,王振还没忘记富贵,大肆敛财,不管是谁送的礼统统来者不拒,甚至公开比谁送得多,简直无耻至极。

小人虽多可也有不把王振放在眼里的正直大臣,比如后来挽救大明于危亡中的功臣于谦就不买王振的帐,王振由于压力没能把于谦怎么样,其它人就没这么幸运了。总而言之,当时的朝廷上下被王振搞得混乱不堪。

此外,当年朱元璋所立宦官不得干政的铁牌已经失去效用,甚至被王振当成垃圾给处理掉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朱元璋已成为过去式,眼下王振才是大哥,他放个屁都能被当作道理。

俗话说得好,别看现在闹得欢,当心将来拉清单,拉王振清单的那天马上到了。

土木堡之战(蜡像)

土木堡战役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十五日,那一天应该是阳光明媚,如果是阴雨天视线不佳或许就不用死那么多人了……。物质方面,二十多万骡马,无数兵器粮草等等损失加在一起难以估量。人才方面,明军主力部队三大营二十多万人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逃出生天,50多位官员战死,其中有很多明朝高级官员,如尚书、侍郎、驸马、名将等,皇帝大人也被俘虏。

朱棣时期留下的帝国精英们几乎一扫而空,而土木堡战役距离朱棣驾崩仅仅过去了25年,距离朱元璋开国也不过80余年。

以上还是明面的损失,经此一役,明朝国力受到严重破坏,从此再没能恢复到仁宣鼎盛时期,此后朝堂由宦官把持的局面不断出现,针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只能从攻态转为守势。如果细说绝对可以写很多篇论文!一切的始作俑者即太监王振。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的太师也先派使者到明朝朝贡,王振因为也先之前派出的使者多有偷奸耍滑,准备给也先点教训,所以不仅减少对使者的赏赐,还把朝贡的马价压得很低。

王振此举当然不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其实是他没能得到应得的好处,才有意为之。也先大怒,随即出兵攻击明朝北部边境,边境守军作战接连失利,前线告急的情报相继传回京城。

此时的王振已经出人头地大权在握,实现了荣华富贵,但还有一个抱负没实现,那就是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可他是个太监,怎么办?

借着这个机会他想到了让皇帝御驾亲征,他再随军出征就合情合理了,到时候指挥官自然是他王振,因为皇帝都听他的。

于是不顾众人反对,在王振的要求下朱祁镇执意亲征蒙古,仓促间集合部队,向北进发出兵蒙古!

大军抵达大同后,表面上是朱祁镇想继续北进与也先决战,实际是王振的想法,但太监郭敬告诉王振,这是也先的计谋不能再往前了,前方极度危险,要说谋权贪财王振是行家里手,但率军作战他就是一个白痴,恐惧之下王振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王振最开始定的撤军路线请看上图,从大同途径紫荆关直接回北京,这个路线不是盲目定的,里面大有文章!

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可也得分时候啊,眼下刀都快架在脖子上了,如此危急时刻爱显摆的王振也没忘炫耀,因为紫荆关北面的蔚州是他老家,王振要从老家返京让老乡都见识见识他的厉害。

实际上如果就此回京,大军可以平安撤退逃过一劫,但该死的王振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走到一半居然反悔了,理由是害怕毁坏庄稼,这个看似“善心”的举动是他自己找死,可惜了那么多无辜的性命!

没办法,皇帝都听他的,他说走哪谁也拦不住啊,于是改道宣府,把疲惫的大军送到了也先的屠刀下。

抵达宣府后,也先骑兵赶到,明军数万人马被击溃,剩下的逃到土木堡(今怀来附近)最终全军覆没。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

标签: 王振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融是什么死的 为什么曹操会杀了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在小学课文中,曾经学过一篇文章,那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在四岁的时候,一大家族的人子一起聚餐。饭后有亲戚提过来一篮梨子,因为孔融是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所以让他先挑选梨子。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最先挑选的一定是最大最好的例子,但是孔融却挑选了一个最小的梨子。亲戚们大惊,问其原因,孔融便是自己年龄小,

  • 贾兰坡主要在研究什么?有着怎样的研究成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贾兰坡,考古学家,历史解密

    贾兰坡对第四纪地质、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和考古等方面都有很多研究,在旧石器的考古方面,成绩最为显著。作为一位世界公认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贾兰坡1935年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除发现大量石器和脊椎动物化石外,1936年11月又连续发现了三

  •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讨厌儒生?又是谁让汉高祖喜欢上儒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汉朝,历史解密

    刘邦少年起就不爱学习,且“好酒及色”。是故对身边的学霸,他是相当地讨厌。发展到后来,凡书生学人,在他眼里都迂腐无能、不屑一顾。刘邦首先看不惯儒生的打扮,尤其他们头上那顶帽子,还酸溜溜称作“儒冠”。据他手下的一个骑兵透露,刘邦但凡见到戴着儒冠的书生,上去就一把揪下人家的帽子,丢在地上往里边撒尿。做泗水

  • 女童看见黑龟后无故怀孕,生下的女孩成了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褒姒,周朝,历史解密

    爱是人类情感中最无私的部分,但是,在《史记》中,“爱”这个名词却有了另一种含义:宠溺。帝辛爱妲己,幽王爱褒姒,显然,这里的“爱”字是贬义词。一份“爱”能有多沉重?才会让两个君王付出了江山的代价?司马迁的《周本纪》记载,夏朝王室衰微,一雌一雄两条恶龙,公然在王宫中交合,并对夏帝说道:“我们是褒之二君。

  • 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四任国君:宋文公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文公,宋国,春秋,历史解密

    宋文公(?―公元前589年),子姓,宋氏,河南商丘人,名鲍 (一作鲍革) ,宋成公之子,宋昭公庶弟,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四任国君,公元前610年-公元前589年在位。宋文公为人贤明,礼待国人,好施舍。因其容貌俊美,他祖父宋襄公的夫人想与他私通,宋文公不肯,襄公夫人便帮助他在国人中广施恩惠,因此得到国人

  • 中国几千年尊师重道,为什么会叫老师臭老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臭老九,元朝,历史解密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历朝历代都把孔子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连皇帝都要尊重自己的老师。可见老师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可是这样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为什么老师这个职业还有“臭老九”这样的称号呢?“臭老九”这个词重点是在“老九”上,古人常说“下九流”,那“臭老九”和“三教九流”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 自个为自个戴绿帽?春秋这一权臣,我想要和你做盆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头上青青草原是每男人都非常恼怒的事,古时候君王圈、权臣圈更是如此,属下臣子当中,就算是身居高位的,也很怕随便对1个小小的嫔妃、妻室有一切身体触碰,不然有将会就是说灭顶之灾。显然,一切常有列外,例如下边这一权臣,他就不同了,自个为自己戴绿帽,搞得网民们都想对他高喊:好想跟你做盆友。该人就是说春秋时期齐

  • 三国时期被历史遗忘的名将,多次救刘备的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到,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一直是最弱小的存在,但是他身边收拢的人才,却个个名传千古,文有“得一可安天下”的卧龙凤雏,三条建议解决国库亏空的刘巴,帮其取益州的谋主法正;武有于万军之中取他人首级的关张,独战长坂坡的赵子龙,以及马超黄忠等人,蜀汉简直可以被称为人才的集中营。但是,并非每一个大才都能在历史长河中,激

  • 萧美娘真的先后服侍六个皇上?为什么?看完你就知道历史真相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萧美娘是小说《隋唐演义》中的人物,因为在演义中服侍过六位皇帝,所以也被网友戏称"六位帝皇玩"。演义中的萧美娘萧美娘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的公主,因出生之时被预言将会为家族带来不幸,所以自幼便被送到了远方亲族处抚养。等到萧美娘九岁之时已经成为了绝色佳人,十三岁时因为政治需要嫁给了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嫁给

  •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历史解密

    作品主题孤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自身具足的本真纯粹之物往往处于遮蔽状态,受到偶然性、模糊性和时间流变性的支配。如何将物从常规习俗的沉重而无意义的关系中提升出来,恢复到其本质的巨大关联之中,这是对诗人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在里尔克看来,这就是“创造物”,经由创造性行为,物变形为“艺术一物”,一种更加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