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越民族:中国古代吴国、越国两国的共称

吴越民族:中国古代吴国、越国两国的共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8 更新时间:2024/1/23 10:58:57

吴越民族,我国古族名,是百越的一支。吴越民族是中国古代吴国、越国两国的共称,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带建立强大的越国,共传8代,历160多年,与当时中原国家会盟,雄视江淮地区,号称“霸主”。公元前333年,楚威兴兵伐越,大败越国,尽取吴越之地。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带,分化成众多的支系。故而,从这个时候开始,献中便出现了“百越”这一个新的称谓。

据《吕氏春秋·知化篇》记载:“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道属,习俗同,言语通”,《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说:“……吴与越共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有关吴越文化的详细记载是从春秋始,确切讲是从句吴王寿梦(前585年)始,当时的句吴在寿梦的领导下开始强盛起来,他通过“朝周,适梦,观诸侯礼乐”等一系列的外交活动,让中原人认识自己的国家。也就是此时起,吴越两国成了晋楚相斗的国家,也因此而进入了逐鹿中原的角逐。

在寿梦以前,吴越民族一直在被北人视为“蛮荒”之地的南方平原上,他们“水行山处,断发文身,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地广人稀,火耕水耨饭稻羹鱼,不忧饥馁”地生活着,并不被北方民族所了解,故一直被视为“蛮荒”之族。但当这个“蛮荒”之族日益强大后,他们又深感威胁,使出一切解数来压制和分化它。

吴越人性格形成与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密切相连。吴字的甲骨文形成“鱼”古音“吴与“鱼”同音同义。鱼是水族,吴越民族用鱼为姓,以水为生,从而有了断发文身的文化。柔和的水,鱼样的身,没有任羁绊。这样的民族无拘无束就有了温和、超脱而空灵,脆柔、变通而圆滑,既敏慧、巧智又多疑、迟愚。正像《汉书·卷六十四》中所说的“越人愚憨轻薄,负约反复,其不可用天下法度,非一日之积也”“越人性脆而愚……”

其实北人视为愚,只是说越人不可训,此愚没有呆笨之意。因为从南方各地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吴越民族的兵器、农具、陶器等无不透出聪慧和灵气。

制陶

就陶器上的几何花纹看,吴越人的刻文细致而美丽。北人的则粗且硬。强南北柔可渭分明。从文字上看,吴越古文花俏,被人称为“鸟篆”,反之北人的文字雄健。从兵器上看,吴王戈、越王剑,天下之绝。那小巧的鱼肠剑可以从袖中飞出,这是被当年骑马挎大刀的中原人大为叹服的。吴越人就是在创造这些细腻文化的同时,形成了他们坚韧、忍让的性格。

石器

同样在新石器时代,吴越民族就创造了便于使用的长柄农具。他们就是用这种装上木柄的功效高于无柄兵器的农具,驯化了野生稻,成为稻米文化的创始民族。一个能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造大自然的民族,就有了那种刻苦、耐劳的精神和性格。

纺织和蚕桑

吴越人的纺织和蚕桑,在历史上记载较多且声誉极佳。纺织葛麻和种桑养蚕是女人的天职。都说南方妇女水灵秀气而十指灵巧,这与她们创造的纺织、蚕桑文化分不开。一个浣纱女西施,那勤劳、朴实,又深明大义,忍辱负重就是吴越人性格的典范。

建筑

从吴越人喜住干栏式楼房到吴王造宫、越王建城,这种建筑文化又使这个民族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自豪感,从而形成了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妨碍了民族的进步(夜郎国是百越民族的一个分支)。

饮食文化

纵观吴越民族的文化创造,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与他们的饮食文化分不开。汉晋著作说“楚越水乡,足螺鱼鳖……民多采捕积聚……煮而食之”(《史记·货殖列传》又“楚、越之地,饭稻羹鱼……”可见生活在水乡的吴越民族鱼是常食之物,而食鱼之人多聪慧。至今还有这种说法。

吴越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狼烟的战争史。从不被重视的“蛮夷”之族到被中原民族承认,后来又先后称霸中原,以致让中原人受到威胁而被排斥分化,其中还掺杂着多年的吴与越两个同宗又同族的窝里斗。每一页都血泪斑斑,狼烟滚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吴越人形成了好战、好猜忌又争强好胜的性格。

从寿梦王的通达和与人为善去“朝周、适楚”到越王勾践以死士挑战“锐兵任死”。从楚与晋分别利用吴越相争到越灭吴,而楚灭越。从此吴越进入了被外族统治的境地。

标签: 吴越民族百越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后汉第二任皇帝也成了短命皇帝?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后汉,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刘和,字玄泰,后汉开国皇帝刘渊的嫡长子,生母为刘渊的第一任皇后呼延氏。同刘渊一样,刘和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其刘姓源于汉匈和亲。当年,匈奴强盛时,汉高祖刘邦“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见《晋书》)。刘渊的叔祖刘宣、父亲刘豹及刘渊本人等留居汉地的匈奴贵族,为了政治需要而

  • 大盐平八郎领导太平天国的传说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盐平八郎,历史解密

    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期间,人民起义不断。据不完全统计,1603年至1853年,全国共发生1100次暴动和起义。特别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由于商品货币关系侵入农村,阶级矛盾激化,加上天灾人祸,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从文化到天保年间(1804-1843)约40年内,共发生320余起农民和城市

  • 古代兵部侍郎的由来是什么样的 是什么时候设立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兵部侍郎,古代,历史解密

    兵部的由来兵部,在古代,属于六部之一,而六部制度始于西周,终于晚清,横跨两千多年历史。6部,指的是朝廷里六个政府部门,而六部里面,礼部负责制定礼仪;工部又称水部,负责帝国的大大小小工程;户部负责人口统计以及财政、税收;而刑部负责办案;吏部负责官吏升迁;最后是兵部:兵部负责军队管理。六部相对来说,对帝

  • 安茹的玛格丽特嫁疯子国王,最后却无夫无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安茹的玛格丽特,英国,历史解密

    亨利六世是英国的国王,而他的母亲是法国的公主,所以在亨利六世在外祖父那里就遗传上了精神病,但是因为他是独生子的原因,所以即使有精神病,照样可以成为国王,当时他有一个王后是安茹的玛格丽特,她是那不勒斯王和安茹公爵雷内一世和洛林女公爵伊莎贝拉的女儿,玛格丽特在小的时候长相就非常的漂亮,可以说是一位高傲的

  • 后母戊鼎怎么读?司母戊鼎为什么变成了后母戊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朝,后母戊鼎,历史解密

    说到后母戊鼎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这个鼎非常的著名,如果大家仔细的看后母戊鼎的话,会发现这个鼎其实应该是比较的有意思的,因为和我们说的司母戊鼎好像并不是一个名字啊,那么这到底是为何呢?其实大家还是没有搞清楚里面具体的原因了,这个后母戊鼎其实就是司母戊鼎了,那么这个后母戊鼎中的后字怎么读呢?下面一起

  • 强悍的秦军为什么敢不戴头盔呢 看看当时的制度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秦始皇,历史解密

    秦军为何敢不戴头盔,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迄今为止最为伟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思想以及生产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在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的统治日渐衰微,因此那一时期,实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自然也开始争夺天下。而这场争夺最

  • 千古名将苏定方:打了胜仗后,被雪藏20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定方,唐朝,历史解密

    不论在什么年代,战争都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相较于现在先进的军事装备,主要依靠落后的冷兵器的古代,很多时候战争的胜利都是完全依靠士兵的数量和将领的质量。虽然在当时不乏一些精彩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大多数的战役的胜利还是那些士兵用性命厮杀回来的,但是历史只会铭记那些优秀的将领,这些士兵的姓名几乎无人记

  • 齐国曾称霸天下,打得秦国割地求和,为何后来一蹶不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无论是在春秋时期,还是进入战国阶段,齐国都可以说是当时的“超级大国”。春秋时期,齐桓公成为天下的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直到战国中期,齐国依然国力强盛,甚至还要超过秦国,“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然而,齐国却在战国后期一蹶不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说战国中期的齐国,国力绝对在秦国之

  • 石达开明明知道去四川是死路一条 他为什么还要去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石达开,太平天国,历史解密

    石达开为什么去四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石达开从天京出走后,历时7年,转战了15个省,最后决定去四川。但是石达开还没有进入四川,就在大渡河边全军覆灭。(石达开剧照)说起来,石达开去四川,并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历史上在四川建立的政权,没有一个能

  • 皇族内阁:全国十三个席位,满人占九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族内阁,清朝,历史解密

    1911年5月8日清政府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十三人中,满人九人,而其中满人皇族又占七人。这是一个以满人皇族为中心组成的内阁,人们称之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在当时,皇族内阁令全国舆论大哗。宣统二年九月,各省代表在资政院会议上提出要求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