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五国伐齐与五国伐秦有何影响?

战国时期,五国伐齐与五国伐秦有何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466 更新时间:2023/12/9 11:04:50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合纵攻秦之战是指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一次作战。大致有5次。在战国时期,五次合纵攻秦之战中,大部分都是五个诸侯国组成联军,也即可以称之为五国伐秦。比如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

再比如战国末期,中原各国为打破不利局面,以图生存,尽最大努力于秦王政六年(前241年)再一次组成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军。不过,对于五国伐秦来说,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到秦国,尤其是没有影响到秦国消灭山东六国的目标。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战国中期,一次合纵攻齐,也即五国伐齐,就让齐国差一点彻底灭亡。那么,问题来了,战国时期,为何数次合纵没影响到秦国,一次合纵就重创了齐国?

首先,五国伐齐和五国伐秦,之所以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齐国的实力不如秦国。一定程度上,巅峰时期的齐国,是完全不输秦国的。战国中期,秦、齐成为东西二强。当时主要的诸侯国都已称王,秦、齐两国都不愿再与五国平起平坐,七国的国君都称王了,就显不出秦、齐地位的尊崇了。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和齐闵王并称为东西二帝。虽然之后齐去帝号复称王,秦昭襄王也随之取消了帝号。但是,这已经说明,秦国把齐国视为平起平坐的对手了。

对此,在战国时期,秦国遭到山东六国的数次合纵进攻,却几乎安然无恙,反倒齐国只是因为一次五国伐齐,就开始走向衰落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秦国拥有易守难攻的函谷关,而就齐国来说,则没有这样易守难攻的地理条件,这促使齐国在五国伐齐时遭到重创。

对于齐国来说,主要位于今山东省一带。山东省的平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5.56%,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台地面积占全省面积4.46%,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丘陵面积占全省面积15.39%,主要分布在东部、鲁西南局部地区。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14.59%,主要分布在鲁中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齐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所以,在五国伐齐时,齐国主力在济西之战中损失殆尽后,基本上无法凭借地形来坚守下去。

在此基础上,乐毅率领大军得以连下齐国70多座城池。而秦国来说,函谷关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战国时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面对战国七雄的联军,秦国只需要坚守函谷关,基本上就可以抵挡联军的进攻了,这显然是齐国不具备的地理条件。

另一方面,面对五国大军的进攻,齐国和秦国的应对策略不同。就秦国来说,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面对魏国、韩国、赵国、燕国、楚国这五国的大军,秦国没有贸然决战,而是先通过坚守来消磨对方的锐气。一年后,也即公元前317年,等到燕国和楚国撤军之后,秦国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大败魏赵韩三国联军,歼敌8.2万,取得了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的胜利。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五国伐齐的济西之战中,双方兵力各约20余万在济水之西(今山东高唐、聊城一带)展开决战。齐军由于连年征战,士气低落。但是,齐闵王依然强令将士和五国大军展开决战。对此,在笔者看来,主场作战的齐军,完全可以通过坚守来消磨五国联军的锐气,等到对方懈怠的时候,再不断出击,从而取得胜利。可是,齐国却选择在对方锐气正盛的时候决战,可谓是自取灭亡了。

最后,除此之外,在五国伐齐时,秦国、韩国、魏国、赵国、燕国消灭齐国的意愿更加强烈。公元前286年齐闵王灭宋国,南侵楚国,西侵三晋,齐国势到达巅峰。齐闵王意欲吞并二周,成为天子。对于齐国消灭的宋国来说,可谓战国时期最富庶的诸侯国了,比如宋国的定陶、商丘等城市,都是当时人口聚焦的繁荣之地。至于齐国本身,因为山海鱼盐之利,也遭到了周边大国的觊觎。与此相对应的是,秦国处在西部边陲,其土地对于山东六国的吸引力不是太高,也即地处中原之地的齐国,更加吸引周边大国。

比如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魏、赵、韩、楚、燕五国组成联军,由魏信陵君魏无忌指挥攻秦。在这场战役中,虽然五国联军取得了胜利,却没有进一步攻占秦国的疆域,这显然无法重创秦国了。于是,在公元前284年的五国伐齐时,不仅策划这一次行动的燕国倾尽全力,赵国等诸侯国也因为奔着攻占齐国疆域的目标,所以派遣了精锐力量。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等地,威震诸侯,廉颇班师回朝,官拜上卿。廉颇这位名将的出击,意味着赵国在五国伐齐时也是出力不少。而在诸侯国合纵攻秦的时候,各国因为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往往是各怀心思,没能全力进攻秦国。

标签: 合纵攻秦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最短命的皇帝,朱常洛为何登基1个月就死了?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常洛,明朝,野史秘闻

    朱常洛的父亲是著名的万历帝,按照登基时间来算,他的父亲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而他却是最短的一位,实在让人无奈。明朝有“立嫡立长”的规矩,身为皇长子的朱常洛就当上了太子,但是他的父亲却对他十分不满,曾多次想将他废位,改立朱常洵为太子。所幸,朝堂上的官员都不同意皇帝的想法,这才保住了他太子的身份

  • 裴寂:唐朝第一位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裴寂,字玄真,唐朝开国功臣、宰相,他是追赠绛州刺史裴瑜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裴寂出身河东裴氏(西眷裴氏)。姿容俊伟。十四岁时,补任蒲州主簿。隋朝建立后,举孝廉出身,授左亲卫,出任齐州司户参军,迁侍御史、驾部承务郎,出任晋阳宫副监,交好唐国公李渊。策划晋阳起兵,授大将军府

  • 李邈给出了什么理由?竟劝刘禅不要为诸葛亮之死而过分哀悼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国主刘禅素服发哀三日以示悲悼。在此举国哀悼之际,却有一位蜀汉大臣,为诸葛亮之死而上疏称庆。此人便是蜀汉犍为太守、安汉将军李邈,据《华阳国志》记载:...十二年(234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李)邈上书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

  • 曲阿之战是怎么回事?孙策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曲阿之战是孙策平定江东之战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建安元年(196年),是折冲校尉孙策夺取扬州刺史刘繇根据地曲阿的作战。以孙策攻下曲阿,刘繇逃离豫章告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背景兴平元年(194年),刘繇受命为扬州刺史,因右将军袁术占据州治寿春,遂渡江治曲阿(今江苏丹阳),出兵

  • 关于恽铁樵的评价如何?他对中国医学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恽铁樵,医学家,历史解密

    作为先学文后攻医者,恽氏一生撰写了大量医学著作,计有《文苑集》、《论医集》(以上第一辑),《群经见智录》、《伤寒论研究》、《温病明理》、《热病学》(以上第二辑),《生理新语》、《脉学发微》、《病理概论》、《病理各论》(以上第三辑),《临诊笔记》、《临诊讲演录》、《金匮翼方选按》、《风劳臌病论》(以上

  • 明朝一个大臣为何能被称作“万岁阁老”?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在中国古代,“万岁”一词不仅仅指活一万岁,还可以是皇帝的代名词,“万岁”和“万岁爷”指的都是皇帝。很多古装剧中,百姓和大臣向皇帝叩头的时候,嘴里常喊的那句话便是:“万岁,万岁,万万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万岁”一词在不同朝代不同情况下,所代表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举个例子,按照明朝时期的惯例,只要大臣

  • 马岱实力如何?他为什能斩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岱,三国,风云人物

    马岱和魏延都是蜀国的将领,但是马岱个人的能力和魏延比起来的话那可是差得特别的远。但是最终魏延被马岱所杀那么能力一般的马岱为什么就能够杀得了魏延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的看法。要想弄清楚魏延为何被马岱所杀,我们应该要弄清楚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马岱又是何人?马岱是马超的一个弟弟,马超是蜀国的五虎上

  • 西魏八柱国初建于关中,这些人共创造出了哪四个王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中国的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

  • 为什么说澶渊之盟是失败的例证?澶渊之盟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澶渊之盟,战史风云

    澶渊之盟,一直是受后世指责的失败例证。已往的史书认为,宋既不能消灭契丹,反而在盟约中承认辽政权,又开“岁币”之例,以至两宋“积弱”,局面江河日下。但却很少有人述及当日之真象。北宋立国之初,北边之契丹已于数十年前先建立独立国家。宋的正统地位是后人封的。后晋皇帝石敬瑭936年割“幽云十六州”与契丹,从上

  • 古人想象力也很丰富,秦朝就有了潜水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认为,古人都是迷信的,满脑子只想着寻仙访道,相信天上住着神仙,一点都不知道探索神奇又浩渺的宇宙,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其实这么认为是不对的,在秦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有了科幻级别的脑洞。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古人的脑洞有多大。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拾遗记》这本志怪小说,其实这本小说除了记载了很多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