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什么说澶渊之盟是失败的例证?澶渊之盟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说澶渊之盟是失败的例证?澶渊之盟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595 更新时间:2023/12/12 16:30:22

澶渊之盟,一直是受后世指责的失败例证。已往的史书认为,宋既不能消灭契丹,反而在盟约中承认辽政权,又开“岁币”之例,以至两宋“积弱”,局面江河日下。但却很少有人述及当日之真象。

北宋立国之初,北边之契丹已于数十年前先建立独立国家。宋的正统地位是后人封的。后晋皇帝石敬瑭936年割“幽云十六州”与契丹,从上、事实上,该地区都已成为契丹领土,而此时后周和宋还没建立。后周世宗北伐,“收复”其中的瀛莫二州,实为对契丹的侵略。宋继周后,于979年至986年间三次进攻契丹,也应视为对契丹的侵略。宋军三次都是先胜后败,契丹一直处于防御态势,只是在名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诱敌深入、切断粮道的策略下,才击败宋军,但也无力南下攻宋。形势实为宋强辽弱。《辽史》也载当时辽军命令对宋朝“不许深入,不攻城池”。而今日之传统史家,无视契丹人也是人,无视今日北边之汉族有相当契丹血源,片面歧视契丹,把侵略者宋打扮成值得同情的受害者。

此后契丹经杰出家萧太后(辽之皇后均出自萧氏,萧氏原为回纥人)苦心经营,力量日盛,才于1004年发动了唯一一次对宋的大规模入侵。如果辽宋互换位置,传统史家们一定认为是辽在多次受到侵略后,奋起反击吧。当时契丹军深入宋境700里,但后方有沧州等重镇未攻下。而宋在惊惶之下,企图迁都,好在大臣寇准识破辽已是强弩之末,与真宗皇帝进至澶渊,一举击退契丹军前锋,毙其统帅萧达凛(擒获杨业之人)。至此辽已是筋疲力尽,急于和谈。

当时的北宋已是高度发达,其一年的铸钱量最高达500万贯,而明朝276年间的总铸钱量也仅1000万贯,可见宋朝商业之繁荣。宋朝的年财政收入折算为银绢为7000万两/匹以上。故当时真宗鉴于辽入侵对北方的破坏,准备承担“岁币”百万之数,以求和平。当时也有人指出,辽已强弩之末,可战而胜之,但考虑到即使战胜,双方也势必长期交战,没被采纳。

谈判中,契丹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宋每年送契丹银10万两、绢20万匹,大大低于宋的估计,不到宋年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五,可见契丹确已无力再战,此条件宋接受了;二是要宋归还“侵占”的瀛莫二州(辽称“关南”之地),被宋严辞拒绝,契丹和平心切,也未坚持,要知道此二州当时已在契丹军占领之下啊。最后达成的条约为,宋年送契丹“岁币”,契丹退出已占领的华北数十州之地,并在事实上承认瀛莫二州为宋朝领土。对宋而言,已是外交胜利。然后双方共同申明,永结同盟,由“大宋皇帝”和“大契丹皇帝”签约。此后,宋辽120年未开战事。

以上为宋辽争端之始末,从中可看出,宋辽关系中,宋对辽的侵略要多于辽对宋的侵略,双方关系中的和战主动权实在宋方,即使120年后破坏和平,大肆屠杀契丹人民的,也是宋朝。后世史家先入为主,以为“幽云”诸州本来就“该”是宋朝的,宋没有“收复”,即行和平,故宋失败。以此类推,传统史家之所以轻视北宋,是因为北宋没有如他们所愿,“收复”“本来就应该属于”宋的长城以北直至中亚的广大“领土”。殊不知,宋从未拥有该地,谈何收复。

澶渊之盟导致了双方边境的和平稳定,经济,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契丹人民大量吸收汉族文化,为契丹民族最终消失、主流融入汉族打下了基础。所以很多时候,文化与和平的力量,反而大于军事力量。契丹在军事上没有被汉族征服,但却被汉文化所同化,并最终大多融入汉族。

标签: 宋朝澶渊之盟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古人想象力也很丰富,秦朝就有了潜水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认为,古人都是迷信的,满脑子只想着寻仙访道,相信天上住着神仙,一点都不知道探索神奇又浩渺的宇宙,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其实这么认为是不对的,在秦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有了科幻级别的脑洞。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古人的脑洞有多大。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拾遗记》这本志怪小说,其实这本小说除了记载了很多神话故事

  • “诛吕行动”是什么?为何要等吕雉死后才动手?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雉,汉朝,野史秘闻

    公元前194年,刘邦在平定了诸多的叛乱之后因伤去世。这时汉王朝中央政府的大权就掌握在吕后手中,吕后的妹夫樊哙也是有实力的王侯。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个局面,都是刘邦好色惹的祸。刘邦曾经想废掉太子刘盈,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未来大汉朝谁当皇帝,这与当时的王侯将来的命运息息相关。吕后早在沛县时就跟这些王

  • 胡雪岩:白手起家缔造商业帝国,晚年结局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胡雪岩,清朝,风云人物

    清朝道光年间,一个普通放牛娃出现了。这个时候,他还想不到,多年之后的自己竟然会富可敌国。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雪岩。在现如今的人们看来,胡雪岩的成功几乎是无法复制的,胡雪岩在他那个时代,成就了属于他自己的商业帝国。胡雪岩是晚清时期非常厉害的一位商人,在后人的眼中,胡雪岩就是红顶商人的代表。道光三年,胡

  • 古代帝王对立后都很重视,但秦始皇为何却不愿意立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封建帝王对立后都很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终身未立皇后,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那么坐拥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不愿意立皇后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秦始皇13岁即位到22岁亲政,这中间有9年的时间,也正是古代男子

  • 丁卯之役后袁崇焕为什么对围剿的毛文龙见死不救?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丁卯之役,明朝,战史风云

    丁卯之役,指的是大明天启七年也就是后金天聪元年的正月,皇太极派遣二贝勒阿敏率领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等人,统率大军渡过鸭绿江,打击毛文龙,先后攻克义州、铁山、平壤等地。此前的天启六年八月,努尔哈赤刚刚死去,皇太极在沈阳即位。袁崇焕派遣僧人李喇嘛等人为使者,前去吊唁,并捎去议和的口信,皇太极一面积极回

  • 庸国是谁建立的?是在现在的什么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庸国,周朝,历史解密

    有关庸国的载随着楚、秦、巴三国灭庸之战烟消云散,庸人在逃亡的迁徙中也从历史中消失踪迹。从流传于今的张家界、湘西的地名中可以看到,从遥远的庸国迁徙而来的是一个庞大的族群,在与当地族群经过了最初的冲突后,他们融入了土家族的先民中,并为我们留下一系列地名:庸州、大庸溪、施溶溪、大庸滩、大庸坪、大庸口、庸水

  • 为什么清朝妃子侍寝前都要被包在被子里抬进寝宫?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古代,野史秘闻

    看过清宫剧的人,一定会对脱得赤条条地,被太监包在被子里送入龙床的妃子感到非常好奇,这是干啥子呀?大冷天的,妃子不冷吗?人家妃子姑娘家家的,在太监面前宽衣解带的,影响多不好啊?不害臊吗?这就是奇葩的清朝敬事房制度,之所以制定如此奇葩怪异的制度,其实都是为了皇帝的安危考虑啊!你想想,脱个精光的,想藏个匕

  • 揭秘:多尔衮那么厉害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多尔衮,清朝,风云人物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共经历了十二位皇帝,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的话,清朝国祚为296年,如果从皇太极改国号清朝算起的话,那么清朝国祚为276年,但是要以清兵入关开始算起的话,那么清朝的国祚则为268年,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无疑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饭后闲谈的话题,其中有个话题

  • 花钿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花钿是如何发展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在古装剧中,花钿是古代女子妆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女性在额头、眉心间或绘或贴一个花钿,这使她们更加风情万种,将她们映衬得更加动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花钿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关于花钿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有关文献记载最早出现在秦始皇时期,战国楚墓中的彩绘女俑脸上亦有阶梯状的三排圆点。花钿发

  • 诸葛亮对曹魏发动了几次北伐?每次北伐的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曹魏,战史风云

    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北伐中原、北定中原、克复中原 、讨贼兴复、讨贼兴汉,而艺术作品中多对此次北伐战争称为六出祁山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演义》中“六出祁山”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中一次是曹魏的反击)。诸葛亮前后出师北伐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第一次、第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