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资仁厚,举动光伟的春秋贤诸侯,仁厚的秦穆公

天资仁厚,举动光伟的春秋贤诸侯,仁厚的秦穆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2 更新时间:2024/2/14 4:55:56

吾人今就古籍中对穆公的相关记载,希望能厘清:他究竟是"天资仁厚,举动光伟的春秋贤诸侯"(清‧高士奇语)?抑或是现代某些研究者口中的"狡猾多诈、阴险善变的一代枭雄"?

[var1]

救灾恤邻的秦穆公

根据《史记‧秦本纪》和〈晋世家〉的记载,晋惠公四年(也就是秦穆公十二年),晋国发生了饥荒的天灾,因此向秦国请求粮食的援助;

此时,只有和晋君有杀父之仇,从晋国来奔秦的邳豹独持异议,认为应该趁此天赐良机,出兵讨伐晋国,一遂穆公东进中原的夙愿。

穆公接下来的回答竟然是:"其君是恶,其民何罪?"这样的胸怀,令人千载后读来犹闻其声,如见其人!

最后他采纳了公孙枝和百里奚的意见,运用了秦国所有可资利用的交通工具,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从秦国的京城到晋国的都城,迢迢千里,一路上望去尽是转运粮食的车船。这样的义举即使发生在今天,也会博得一个"人道援助"的美名!

[var1]

剧照中的秦穆公形象

何况是这个"人道援助"的美辞,在当时连个影子都还没有的时代呢?

我们再对照隔年,秦国同样发生饥荒时,向晋国请求援助,晋国君臣对待秦国的态度,不但不伸出援手,甚至于落井下石,出兵伐秦。以怨报德,莫此为甚!由此可见秦晋君臣之存心与贤不肖,实不待多言而自明。

难怪日后晋惠公身陷敌手,差点成了秦人祭祀上帝的飨物!幸赖穆公夫人(乃晋惠公之姐)的力争,才得以归国。《左传‧僖公十五年》对此事作了详细的交代:

[var1]

由此可见秦穆公并未被韩原之战中,掳获晋惠公的大胜利冲昏了头,他不但将心比心地考虑晋国臣民的忧伤,而且深怕不履行自己对晋国大夫答应要善待晋君的诺言,以致违背了天地。

同时穆公夫人带着子女,以自焚要胁穆公礼遇其弟,以免造成更大的憾事!

让穆公最后允许晋国求和,并且释放晋惠公回国。这样做不但化解了秦晋两国,因战争所引起的新仇旧恨;而且避免了一场自己家里的天伦惨祸!于此更可见到穆公考虑周详,至情至性的一面,实非徒逞匹夫之勇的寻常国君所能比拟。

[var1]

但是晋惠公身为一国之君,沦落至此地步,尚有何面目可以回去见祖宗社稷和黎民百姓?孰令致之?

刘向说:"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也。"一言以蔽之,祸福自招也。

晋惠公回国之后,晋国再度发生饥荒。秦穆公还是不念旧恶地赠送粮食给晋国救灾,并且说:"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可见穆公一而再地向晋国伸出援手乃是对事不对人,且真正地是发自内心来哀怜邻国的百姓。这又岂是狡猾奸诈者所能做得出来的呢?

我们且再举一段《左传‧文公四年》的记载,来说明穆公的人格。

[var1]

百里奚像秦穆公推荐蹇叔

当年楚国灭亡了秦国的同盟国──江国,秦穆公为此伤心地改穿白色的素服,并且离开自己的寝宫,改住到其他的房子;同时不用平日的美食,也不再奏乐助食,远远超过应有的礼数。大臣们都劝谏他要适可而止。穆公回答说:"同盟的江国灭亡了,虽然无法去援救他们,但怎敢不哀怜他们呢?我也是以此为鉴,警惕自己呀!这些自发性的行动,不正说明了秦穆公是一位懂得反省的贤君?他的这些举动,连《左传》的作者,都会忍不住地引用《诗经》中的话:"惟彼二国,其政不获,惟此四国,爰究爰度。'其秦穆之谓矣?"来称赞他!说的正是秦穆公时时戒慎恐惧的治国之道。

秦穆公此时已在位三十七年,经过多年的生聚教训和努力的开疆拓土,早已独霸一方,尚且如此戒慎恐惧!《吕氏春秋‧慎大篇》曰:"贤主愈大愈惧,愈彊愈恐。"穆公实仍保存有汤、武两代圣君以"惕惧"的心态,谨慎地取得天下和安定天下的遗风。

[var1]

朱永嘉先生说:"汤、武两代圣君的共同特点是,对于被战胜一方从祖庙、朝官到百姓,处置多十分宽容。因而汤立为天子时,'夏民大说,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接着又说:"武王灭纣后,未下乘舆就先封历代先王,包括成汤之后。继而根据殷纣遗老进言,采取一系列宽厚仁慈、济贫振困的政令,然后才分封有功之臣和归报祖庙。我们仔细观察秦穆公如何对待晋惠公及其输粟救晋的作风,似乎和汤、武对待敌人的宽厚仁慈若合符节;即使终其之世,他并未真正的跃马中原,也未曾号令过天下一天。但是如果以小窥大,我们甚至可以说他是深得古代圣王治国之道的个中三味的。

[var1]

因为四百多年后(公元前年),他的子孙秦王嬴政,不但完成了他"东进"中原的梦想,而且更进一步地成了中国的第一个始皇帝。王蘧常先生说:"穆公为秦开疆争霸之始。"秦帝国霸业虽非其亲手完成,但说是由他奠下秦国日后发展的坚实基础,大概没有什么疑义。所以将其置于"王者"之列,应该不违背孔老夫子的本意了。

野人报恩的秦穆公

这是一则流传极广的历史佳话,首见于《吕氏春秋‧爱士篇》。

故事是说:有一次穆公的爱马走失了,却正好落入了当地村野农夫的手里。穆公亲自出外寻找爱马,不幸亲眼目睹了爱马被农夫分而食之的惨剧。

一匹马的代价和一句温暖的话就揽尽了天下人心!无怪乎这些惴惴不安的食马野人,在后来的韩原之战中,会个个都奋勇争先,"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了。

如果我们撇开"权谋"与"市惠"的角度,而从比较正面的方向来看这件事,秦穆公真是一位宽宏大量的贤君,他不但能忍人之所不能忍,甚至能进一步的"怜人之困"、"哀人之穷"。这种宽厚的人格特质几乎处处可见,不祇是表现在野人食马的这件事情而已。

如输粟救晋及哀矜同盟之灭等;还有败殽之后,秦国人心惶惶、军心浮动,在国家风雨飘摇之时,穆公能一肩扛起所有的责任,不但对兵败殽山的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没有任何的指责之语;还在他们被晋释放回国时,"素服郊迎",恢复三人官职如故,并且更加的重用他们。

[var1]

崤之战

这些事情,乍看之下,穆公的反应似乎都有不符常情的地方;也难怪后世的学者时有讥评之言。我们知道,偶一为之的言行固然不能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就此盖棺论定;但是如果将很多事情合起来看,真相就会完整地呈现出来了。

我们评论历史人物的时候,实在应该用更客观超然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一个人也许能欺骗某些人于一时,却无法欺骗所有的人于一世,尤其是无法欺骗历史。我们面对王莽篡汉前后的言行是如此,面对唐太宗一生的历史也应该是如此。

这样,我们才能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太史公曰:"嗟乎!秦缪公之与人周也,卒得孟明之庆。"应当是有根据的评论!

参考文献:

《秦史》

《史记》

《史记今注》

《左传纪事本末》

《春秋左传》

《新译左传读本》

《新译说苑读本》

《周书》

《新译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左转》急子遇刺:卫国乱事多,愚孝终有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左传著名故事,左传中的两件大事,春秋左传主要事件

    [var1](鲁桓公是《左转》中记叙的第二个鲁国的国君,第一个是鲁隐公,我对他的事没啥兴趣。其实是个人原因,不想看。孔子是鲁国人,所有的事情都是以鲁国为第一视角的。)接下来要提到三个国家,卫国,齐国,鲁国。这个视频会有很狗血的剧情,今天主要给你讲述,急子遇刺[var1]这件事起因是:在卫宣公年轻时候

  • 从国家制度和贵族影响角度,分析为何秦国吸引人才最多?制度保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国招揽了哪些别国的人才,秦国强大原因是人才制度,秦国的科技人才

    战国时代,诸侯争霸,战争四起,这是对国力的比拼,也是对人才的考验,时势造英雄,在战国这个大争时代,整个社会的人才产量还是很大的,毕竟那样的年代里,人才有用武之地,尤其是谋臣和武将,这些人在乱世当中的价值远远大于在和平年代的价值,所以说,整个战国时代,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宝库。[var1]我们通过分

  • 刘晔料事如神,为何曹操父子却很少采纳他的计策?|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为什么不信任刘晔,三国刘晔个人简介,曹操和刘晔对话

    刘晔虽然天赋异禀,但是,在关键时刻,曹操、曹丕却很少采纳他提出的计策。对于原因,曹操并没有加以说明,不过,曹丕倒是亲口说出了他不采纳刘晔计策的原因。帝乃旋师。云:"卿策之是也。当念为吾灭二贼,不可但知其情而已。"—《三国志·刘晔传》黄初五年(224年),曹丕行幸广陵,欲与孙权决战。当时群臣大多认为孙

  • 曹操有多狠?在小妾房中一觉睡到自然醒,随后处死小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一觉醒来为什么将小妾打死,曹操小妾活了多少岁,曹操怎么对待妻妾

    导语:曹操作为三国里面最受争议的人,有人觉得他有勇有谋。可以在中原四面受敌之际,冷静分析各个势力的优劣情况,找到他们最致命的弱点,逐个击破,吞并了他们,最终成为三国里面最大的诸侯。也有人觉得他残暴无比,在一系列战争中,无所不用其极,没有军粮就屠城,收编不了就坑杀士卒。而且生性多疑,害怕人家加害于他就

  • 昌邑王刘贺为何即位27天便被废?只因三个举动一个人,被抹黑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昌邑王刘贺历史评价,刘贺在位27天做了什么荒唐事,昌邑王刘贺结局

    据《汉书.霍光传》所记载,刘贺被废前,霍光曾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其定罪。随后举出其所犯罪行达1127条,折算下来平均每天便犯约42桩罪,几乎每小时都会有2条过错诞生!这样的罪名无疑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然而在翻阅史料后,我们却发现,霍光所提出的这三项罪状,仅仅只是刘贺在私生活方面的

  • 孟达和吕布一样反复无常,为何曹丕还要厚待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孟达见曹丕,吕布与孟达的关系,曹丕为什么重用孟达

    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孟达,也是一位反复无常的武将。并且,和吕布一样,孟达最终也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一定程度上,孟达和吕布一样,最终的结局都是咎由自取,一点也不能怪到别人身上。一首先,孟达(?-228),字子度,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扶风郡郿人。在东汉末年,孟达原本是益州牧刘璋

  • 根据线索猜三国人物:猜中一半以上的是三国迷,全部猜对的是大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猜三国名将,三国猜人物100道题,三国时期看图猜人物

    第一位人物:线索一:原是袁绍部将,官渡之战前就弃袁投曹投效了曹操;线索二:被曹操处罚过,原因正史里面没提;线索三:曹魏太庙26功臣之一。第二位人物:线索一:他是江东本土出身的东吴大将,逍遥津之战他参战了;线索二:曹丕三路伐吴时他也参战了;线索三:入伙比较早,孙策平定江东时他就入伙了。第三位人物:线索

  • 蜀汉有五虎上将 曹魏有五子良将 东吴以何与之抗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魏蜀汉东吴,曹魏东吴实力对比,三国后期曹魏对抗东吴的将领

    相比较之下,似乎东吴的勇将就相形见绌了,似乎除了孙策、太史慈、甘宁等之外,就别无勇将可言了。那么,能与蜀汉、曹魏三分天下的东吴,又何以与之相抗衡呢?其实,无论是蜀汉的五虎上将还是曹魏的五子良将,都是后世的说法,而在当时却并无此称呼。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张辽、乐进、

  • 诸葛亮英俊潇洒,为啥要娶丑女黄月英?百年后才知他有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关系,诸葛亮老婆黄月英是丑是美,诸葛亮娶丑女为妻之谜

    两人相伴一直到老,据史册中记载那有关诸葛亮如何娶黄月英的经过事实。在这里面黄承彦的一句话提到了诸葛亮的妻子,而这句话一共包含了两层含义。首先就是说到了诸葛亮的妻子长得也非常丑陋,黄褐色的头发优惠的皮肤,满脸的麻子,这几个形容都完全形容了黄月英的容貌。从这些叙述当中,完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极其丑陋不堪入

  • 三国时期刘备的蜀汉,它的地盘,文臣谋士、武将以及它的兴亡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蜀汉的兴亡史: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刘焉死,子刘璋继任。刘焉、刘璋相继镇压了当地豪强的反抗。207年,刘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思想 。211年刘璋邀请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214年,刘备占据益州;219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次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2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