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晔料事如神,为何曹操父子却很少采纳他的计策?|三国

刘晔料事如神,为何曹操父子却很少采纳他的计策?|三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818 更新时间:2024/1/16 13:29:10

刘晔虽然天赋异禀,但是,在关键时刻,曹操、曹丕却很少采纳他提出的计策。对于原因,曹操并没有加以说明,不过,曹丕倒是亲口说出了他不采纳刘晔计策的原因。

帝乃旋师。云:"卿策之是也。当念为吾灭二贼,不可但知其情而已。"—《三国志·刘晔传》

黄初五年(224年),曹丕行幸广陵,欲与孙权决战。当时群臣大多认为孙权会亲自渡江迎战,只有刘晔认为孙权不会出战,理由是孙权知道曹丕只是虚张声势,所以不会亲自出战。最后正如刘晔所料,孙权果然没来,曹丕只好退兵,同时批评刘晔虽能“知其情”,但却无破敌良策。

那么,刘晔的计策缺少实用性(无破敌良策),真的是曹操、曹丕不采纳他计策的主要原因吗?

战略高度不够:建议曹操攻蜀

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今不取,必为后忧。—《三国志·刘晔传》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抢先刘备一步拿下汉中后,主簿刘晔力劝曹操应乘胜攻取益州,理由是刘备刚拿下益州不久,人心未附,再加上曹军势大,攻占汉中后已令蜀人震惊,只要进攻他们就会望风归降。但是,曹操经过一番权衡后,却拒绝进攻益州。

刘晔对时局的分析非常到位,所说的也是客观事实,但曹操却不采纳他的计策,曹操错了吗?

曹操也一度怀疑自己错了,于是过了七天后,他再次问刘晔:“今尚可击不?”刘晔此时却改口称:“已小定,未可击也。”听到刘晔的回答后,曹操终于确定他不攻益州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假如真的已经“蜀人望风,破胆失守”,那么,刘备不可能在短短七天之内就稳定了局势,刘晔在短时间内改口,只能说明他心虚。

随后形势的发展表明,刘晔考虑问题确实不够全面。曹操如果采纳他的计策入益州作战,可能就无法再回到中原了,而曹魏的大本营也可能会失守。

曹操虽然很强,但诸葛亮也不弱,成都的城墙更是出了名的坚固,所以,曹操没有把握能在短时间内拿下益州。一旦曹操陷入持久战的泥潭,那么前景堪忧,因为此时刘备已经从荆州回军攻打汉中,这样一来,在诸葛亮与刘备的夹攻下,曹操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糟糕的是,曹操已没有援军可征调。因为关羽会提前发动襄樊之战,孙权也会同时进攻合肥。曹操虽然兵多将广,但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同时开打三场大规模战役,在极端情况下,关羽将拿下襄樊,而孙权也攻下合肥,曹操则被困在益州无法脱身。

不仅如此,当时曹丕与曹植的世子之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朝中大臣已经分裂成两派,一旦曹操不能及时返回邺城主持大局,曹魏的内讧将不可避免。

一旦以上情况出现,曹魏就有倾覆的危险了。

综上所述,刘晔提出的计策看似合理,但风险太大,最坏的情况可能使曹魏不复存在。所以,曹操否决了他的计策。

低估了孙权与刘备的智慧:建议曹丕攻灭东吴

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三国志·刘晔传》

黄初元年(220年),刘晔预测刘备将会以为关羽报仇为名,出兵伐吴。次年,刘备果然发动了夷陵之战,孙权不得不举全国之力应战,同时向魏国称藩。

刘晔认为孙权称藩并非真心实意,而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举。因此,他建议曹丕乘虚出兵攻灭东吴,以绝后患。但是,曹丕却以“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为由,拒绝出兵伐吴。

夷陵之战是吴、蜀间唯一的大规模战役,正是魏国趁机出击,打破三国鼎立平衡的绝佳机会,这种机会可能只有一次,曹丕为何轻易放弃了这个好机会呢?

曹丕如果此时南下攻打江陵,那么,孙权也不会坐以待毙,而是动第二方案,那就是放弃江陵,退守陆口、夏口。此时,曹、刘、孙三家再次齐聚荆州,赤壁之战时的情形重现。

因为曹丕、刘备两人都已称帝,而刘备认为曹丕称帝是篡弑之举,他称帝则是为了延续汉祚,所以,他们不共戴天,不可能结盟。另外,孙权也极度不屑曹丕,认为他是“逆遗丑,荐作奸回,偷取天位”之人,而且他清楚曹魏才是东吴真正的敌人,所以,他也不可能联曹抗刘,给曹丕进入江陵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为了自保,只能以荆州为筹码,说服刘备一起攻打曹丕。刘备虽然是以为关羽报仇为由攻吴,但真正目的却是夺回荆州,所以,他没有理由拒绝孙权。如此一来,曹丕将重蹈曹操赤壁之战的覆辙。

综上所述,刘晔提出的伐吴计策,并没有考虑到对手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给出相应的反制措施,不具有可执行性。所以,曹丕果断否决了这个计策。

结语

刘晔虽然能准确预测到形势的发展,并能够提前预警,但是,正如曹丕所说“卿策之是也。当为吾灭二贼,不可但知其情而已。”刘晔本身的短板也很明显,他既不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也没有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因此,他提出的计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多漏洞,实用性差。

这,就是曹操、曹丕在关键战役中,不采纳他提出的计策的主要原因。

更多文章

  • 曹操有多狠?在小妾房中一觉睡到自然醒,随后处死小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一觉醒来为什么将小妾打死,曹操小妾活了多少岁,曹操怎么对待妻妾

    导语:曹操作为三国里面最受争议的人,有人觉得他有勇有谋。可以在中原四面受敌之际,冷静分析各个势力的优劣情况,找到他们最致命的弱点,逐个击破,吞并了他们,最终成为三国里面最大的诸侯。也有人觉得他残暴无比,在一系列战争中,无所不用其极,没有军粮就屠城,收编不了就坑杀士卒。而且生性多疑,害怕人家加害于他就

  • 昌邑王刘贺为何即位27天便被废?只因三个举动一个人,被抹黑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昌邑王刘贺历史评价,刘贺在位27天做了什么荒唐事,昌邑王刘贺结局

    据《汉书.霍光传》所记载,刘贺被废前,霍光曾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其定罪。随后举出其所犯罪行达1127条,折算下来平均每天便犯约42桩罪,几乎每小时都会有2条过错诞生!这样的罪名无疑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然而在翻阅史料后,我们却发现,霍光所提出的这三项罪状,仅仅只是刘贺在私生活方面的

  • 孟达和吕布一样反复无常,为何曹丕还要厚待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孟达见曹丕,吕布与孟达的关系,曹丕为什么重用孟达

    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孟达,也是一位反复无常的武将。并且,和吕布一样,孟达最终也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一定程度上,孟达和吕布一样,最终的结局都是咎由自取,一点也不能怪到别人身上。一首先,孟达(?-228),字子度,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扶风郡郿人。在东汉末年,孟达原本是益州牧刘璋

  • 根据线索猜三国人物:猜中一半以上的是三国迷,全部猜对的是大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猜三国名将,三国猜人物100道题,三国时期看图猜人物

    第一位人物:线索一:原是袁绍部将,官渡之战前就弃袁投曹投效了曹操;线索二:被曹操处罚过,原因正史里面没提;线索三:曹魏太庙26功臣之一。第二位人物:线索一:他是江东本土出身的东吴大将,逍遥津之战他参战了;线索二:曹丕三路伐吴时他也参战了;线索三:入伙比较早,孙策平定江东时他就入伙了。第三位人物:线索

  • 蜀汉有五虎上将 曹魏有五子良将 东吴以何与之抗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魏蜀汉东吴,曹魏东吴实力对比,三国后期曹魏对抗东吴的将领

    相比较之下,似乎东吴的勇将就相形见绌了,似乎除了孙策、太史慈、甘宁等之外,就别无勇将可言了。那么,能与蜀汉、曹魏三分天下的东吴,又何以与之相抗衡呢?其实,无论是蜀汉的五虎上将还是曹魏的五子良将,都是后世的说法,而在当时却并无此称呼。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张辽、乐进、

  • 诸葛亮英俊潇洒,为啥要娶丑女黄月英?百年后才知他有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关系,诸葛亮老婆黄月英是丑是美,诸葛亮娶丑女为妻之谜

    两人相伴一直到老,据史册中记载那有关诸葛亮如何娶黄月英的经过事实。在这里面黄承彦的一句话提到了诸葛亮的妻子,而这句话一共包含了两层含义。首先就是说到了诸葛亮的妻子长得也非常丑陋,黄褐色的头发优惠的皮肤,满脸的麻子,这几个形容都完全形容了黄月英的容貌。从这些叙述当中,完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极其丑陋不堪入

  • 三国时期刘备的蜀汉,它的地盘,文臣谋士、武将以及它的兴亡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蜀汉的兴亡史: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刘焉死,子刘璋继任。刘焉、刘璋相继镇压了当地豪强的反抗。207年,刘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思想 。211年刘璋邀请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214年,刘备占据益州;219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次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221年

  • 三国四大谋臣之死,谁对格局影响最大?不是周瑜也不是郭嘉和法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郭嘉和法正,周瑜和法正谁厉害,赵云张飞法正走枪还是盾

    先说郭嘉。关于郭嘉有四句话流传最广,一句是"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一句是曹操在得到郭嘉之时喜不自胜的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另外两句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后一是痛哭郭嘉:"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这是《傅子》中记载,《三国志》中貌似没提到),二是大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四句话

  • 事先明明有机会与董卓争锋,为何皇甫嵩反而应召入京甘当受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甫嵩寿命,三国人物皇甫嵩,汉末皇甫嵩简介

    洛阳城及嵩拜车下,卓曰: "可以服未?"嵩曰:"安知明公乃至于是?"卓曰:"鸿鹄固有远志,但燕雀自不知耳。"嵩曰:"昔与明公俱为鸿鹄,但明公今日变为凤皇耳。" 《献帝春秋》为何曾经名满天下的昔日英雄,沦落到如此地步,甘当受辱?难道军事上抵不过董卓而抛弃抗争,应召入京?还是另有隐情?那么先看一下当时

  • 貂蝉是怎么死的?民间流传着5种说法,3种都是和关羽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貂蝉之死真相大揭秘,历史上貂蝉什么时候死的,三国时候的貂蝉是怎样死的

    一:关羽为保她名节杀之在吕布成为曹操的刀下亡魂之后,貂蝉就被刘备一行人收入''囊中'',经过辗转到达了关羽的手里,这样一位美人也不为关羽所动,但是像她这样的女子,能在吕布与董卓两人周旋一定是水性杨花的,但是关羽又不想看着她就这样被别人玷污,为了保住她的名节,不得已才挥剑将这位美人杀了。二:欲勾引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