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禄山死后,唐军为何还花了七年才将叛乱彻底扑灭?原因不简单

安禄山死后,唐军为何还花了七年才将叛乱彻底扑灭?原因不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05 更新时间:2023/12/29 20:38:21

那么,这起叛乱爆发的导火索到底是什么呢?

除了唐朝以节度使统领军队,驻守边疆,后来逐渐推广成为制度,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节度使不仅拥有长期受自己控制的军队,还兼管当地的民政、财赋,很快发展成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地方节度使能够“拥兵自重”,而安禄山身兼多地节度使,权势滔天,更加上欲壑难填,这是安禄山反叛的底气所在。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杨国忠和安禄山的人人矛盾造成的。杨国忠和安禄山处处针锋相对,在后期,此二人多次政治交锋,互有得失……杨国忠为了打压安禄山,把哥舒翰任命为河西节度使,想以此来牵制安禄山。安禄山对此觉得不能再等了,否则是坐以待毙,于是安禄山一怒之下,做出了狗急跳墙之举——造反。

当时由于李唐所谓盛世多年,上下早忘了居安思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军无战力,武器腐朽,在安禄山的叛军面前,自然也就不堪一击。结果,不到数月,安禄山的叛军就占据了大唐的半壁江山,随后,安禄山在东都洛阳黄袍加身,称雄武皇帝,国号燕。

而这时后知后觉的唐玄宗醒悟过来,于是调动官军平叛,双方进入胶着状态。安禄山曾一度打起了退堂鼓,但好在在部下的劝说下,还是重振精神,采取直捣黄龙的政策,一路向西进发,目标直指京城长安。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率军一路过关斩将,冲进了长安城内。

然而,天宝年间驻扎在范阳的安禄山却领三个藩镇之兵大举对唐王朝进行攻击,一时间叛军所向披靡,唐朝东西二京洛阳和长安先后被安禄山占领,唐朝也在这次动乱中由盛转衰,一蹶不振。

可是后来在占领了长安之后,安禄山的燕军就开始瓜分唐王朝巨大的财富,所以未对逃往巴蜀的唐玄宗进行追击,从而让唐朝重新集结兵力。加之安禄山本人因为身患重病,其子还对于谁接班争得死去活来。所以浩荡一时的安禄山反叛立即就走向了颓势。按理说在这个时候安史之乱就应该歇菜了,可是在安禄山死后,又花了七年,才将叛乱彻底扑灭,这又是为何?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却有想法了。原来安禄山当了皇帝后,开始宠幸段夫人,在爱屋及乌的原则下,还,打算立段生的儿子安庆恩做太子 。这让安庆绪感到了危机,为此,他决定先下手为强,主动出击,除掉老爹,取而代之,自己上位。

安庆绪为此找到了一个好的枪手——李猪儿。李猪儿是安禄山的贴身服侍,跟了他数十年,一直忠心耿耿。然而,安禄山当了皇帝后,变得飘飘然起来。安禄山本身就胖,再加上长时间用五石散,目失明,肤腐烂,性暴躁。鲁迅曾在文中提过五石散:“服用金丹,肌肤易破。所以晋人的画像,见他们衣服广大,以为他们必定很舒畅,很潇洒,本来他们很苦楚,因肌肤易破,衣服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

喜怒无常的他对李猪儿经常打骂。长此一往,李猪儿也受不了了。安庆绪见状,马上用重金把李猪儿收卖过来。两人一番密谋后,李猪儿开始寻找机会亮剑了。

这天夜里,安庆绪安排停当,他负责把守门外,李猪儿在为安禄山更衣时,抽出早已藏好的刀刺进了了安禄山的腹中,安禄山挣扎了几下便魂归西天了。门外了哨的安庆绪见大事已成,冲进来找了个毛毡,慌忙卷上安禄山的尸首,就地掩藏在床下。

因为安禄山的突然死亡,浩荡一时的反叛立即就走向了颓势。按理说在这个时候安史之乱就应该歇菜了,然而,令人纳闷的是,在安禄山死后,其势力还存在了七年才灭亡,这又是为何?

首先,唐王朝内部一直在进行“内斗”。安禄山的燕军攻入长安时,唐玄宗带着自己心爱的杨贵妃往四川跑路,而身为太子的李亨则去了甘肃,并且在灵武继位,当了皇帝,遥尊老爹唐玄宗为太上皇。后来唐玄宗回来后,一直被儿子软禁起来,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因为唐朝内部在进行权力斗争,也就分散了平乱的精力。同志加上唐朝东西二京洛阳和长安先后被安禄山占领,唐朝也在这次动乱中由盛转衰,一蹶不振,因此,对安禄山的叛军打击也就变“缓”了。

其次,唐军在平叛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统一的指挥调度。唐肃宗因为个人上位不正,因此对于权力看得很是谨慎。为了防止一家独大,唐肃宗就派了十个藩镇的节度使一起去讨伐,结果军中又不设大哥大,结果导致十镇联军乱成一团粥。

而安禄山的叛军之所以也不乘胜追击,原因是内讧。弑杀安禄山后,其子安庆绪做了大燕的皇帝,然而随后史思明又杀了安庆绪,取而代之成了大燕的“大哥大”,后来史思明又被儿子史朝义杀了,因此,安禄山的燕军在攻克“二都”后,没有对对逃往巴蜀的唐玄宗进行强有力的追击,从而让唐朝重新集结兵力。

总之,唐军是捏着燕军“内讧”这个软柿子,前后经过了8年才结束了令人心惊的安史之乱。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与魏征关系真的“君臣融洽”?其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魏征与李世民的关系,李世民在魏征死后怎么评价他,李世民见魏征

    不过,从这对君臣融洽关系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辛。历史的真相却是: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民族等问题的影响下,李世民与魏征之间的关系,并不像后人理解的那般融洽,反而十分微妙。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在政变中除掉了自己的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来,又将李氏旁支的子嗣诛杀殆尽,夺取继承权。没过多久,李

  • 唐代的宦官为何如此强大和猖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代宦官什么时候崛起,唐代历代宦官,唐代为什么有宦官

    作为‘’嫁到宫里的男人‘’他们做到这一点的主要主要原因就是控制住了兵权,尤其是京师羽林军的掌控。由此便可以为所欲为了。而宦官之所以能够控制军队,就是安史之乱以后,皇帝对领兵将领的不信任,派宦官为监军。逐步控制了军队。宦官甚至有一支专门由宦官控制住的军队‘’神策军‘’可见唐朝宦官的可怕。再就是由于李世

  • 不杀重臣的李世民魅力有多强?时隔1302年出土的文物,说尽臣子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事迹图表,关于李世民的历史评价,李世民历史事件简介

    1971年,一组考古队,正在位于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上的昭陵辛勤劳作!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个陪葬大臣的墓室,并在那里发现了一件稀世珍宝。这珍宝就是被称为国宝的“三梁进德冠”,这文物在后续,也成了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唐代帽子实物。从帽子的造型还有名字可知,这帽子的主人也非寻常人物?事实却也如此,这

  • 唐朝的开放如仅谈服饰,是多么大的误读,可说不知历史真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的服饰衣着,哪个朝代恢复了唐朝服饰着装,唐朝最普遍的装束

    提唐朝,注定有个标签,谓之曰开放,至于标签的注解也很直白!看看那女子服饰,多么的现代!看看那以胖为美的女子婀娜,多么的养眼。看看那帝王家风气,多么的混乱!看看那民间风俗人情,多么的抒怀。从人到家,从家到国,那是一个无拘无束的时代,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进而引申出盛唐背后的隐喻,个性的自由释放!(个性的

  • 唐玄宗帝王不好当,让盛唐衰败的安史之乱,成因其实是吐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玄宗干了什么导致安史之乱,唐玄宗安史之乱解密,唐玄宗为什么突然爆发了安史之乱

    提大唐盛世,绕不开大唐雄主李世民、李治父子还有中间乱入的女帝武则天。这三人,老子李世民打下基业不说,还打下来偌大声望,让天可汗成了横绝天的代名词,更让大唐声威远播四海。夫妻俩李治和武则天也不遑多让,两人合力让影响大唐的关陇贵族势力近乎退出大唐中枢,高宗时代,大唐版图进入巅峰期,随后到女帝武则天时代,

  • 比凌迟还恐怖的极刑:吕后发明武则天变本加厉,仅有三个女性受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后与武则天谁更残忍,武则天发明的刑罚让女子绝望,武则天发明的5大酷刑

    彘即猪,人彘显然便是将人变成猪的一种酷刑了,据说这一酷刑是汉朝吕后专门发明来对付戚夫人的。具体细节即先剁掉四肢,再挖出双眼,然后将铜注入双耳、令其失聪,接着是将喑药灌进喉咙里以便割去舌头、破坏声带、使其不能发声;有的时候还会割去鼻子、剃光头发和眉发,再抹上一种药,使其毛囊完全脱落不再生长毛发,最后再

  • 唐玄宗很聪明 为何给节度使很大权力 以致酿成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力大幅度衰减,逐步由强盛走向衰败,直至灭亡。“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和史思明,在起兵叛乱时都担任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正是节度使的权力过大,以致酿成“安史之乱”惨剧。唐玄宗是一个很聪明的皇帝,他25岁发动“唐隆政变”,联合太平公主,一举清除了韦后集团

  • 武则天退位后,这三位女强人都想称帝,结果都被一牛人扫除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秘史李显称帝,刘晓庆武则天称帝,大臣阻碍武则天称帝

    接着,武则天成为皇后,后来,武则天利用唐高宗身体不好原因而参政,武则天把权力抓在自己手里,形成了“二圣”临朝的局面。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开始夺权,废掉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代女皇。在武则天掌管天下多年后,以张柬之为首的人发动了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再次被拥立为皇帝,韦氏也再次成为皇后,武则天退位之后

  • 他是默默无闻的隋朝将领 单枪匹马借兵两万打服此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默默无闻的隋朝将领是谁,隋朝十大猛将将军,隋末最厉害的将军

    他叫韦云起。直言不讳批驸马韦云起是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在隋文帝杨坚时期,韦云起在朝廷做官。当时,兵部侍郎柳述因为娶了隋文帝小女儿兰陵公主为妻,在隋文帝诸女婿中特别受宠,变得飞扬跋扈,连杨素这样的权臣都要怕他三分。但是韦云起不怕他。不但不怕他,还在隋文帝面前公开批评他。韦云起是怎么批评柳述的?

  • 两诗人因为写的诗比杨广好而遭嫉恨,死前杨广问:还能作好诗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广死前说的诗,杨广最出名的5首诗,杨广杀杨勇杨勇挖杨广墓

    杨广在还没有做太子的时候就是个文学青年,热爱诗词歌赋,当上太子之后,更是大力推动隋朝的文学事业,虽然这其中不排除有讨好隋文帝杨坚的意思,但是杨广也确实喜欢作诗,并且试图改变之前诗坛中的靡靡之音,只是到底火候还是不行,作的诗真心一般。不过杨广却自信的很,认为自己的才学那是顶尖的,他曾经对身边的人说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