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的开放如仅谈服饰,是多么大的误读,可说不知历史真意

唐朝的开放如仅谈服饰,是多么大的误读,可说不知历史真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12 更新时间:2024/1/24 14:13:47

提唐朝,注定有个标签,谓之曰开放,至于标签的注解也很直白!

看看那女子服饰,多么的现代!

看看那以胖为美的女子婀娜,多么的养眼。

看看那帝王家风气,多么的混乱!

看看那民间风俗人情,多么的抒怀。

从人到家,从家到国,那是一个无拘无束的时代,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进而引申出盛唐背后的隐喻,个性的自由释放!

(个性的唐朝女子)

可如仅仅将大唐的开放,止步于个性释放,聚焦女性,无疑是对于历史的误读!

因为啊,这大唐盛世的所谓开放,可并不如此肤浅。

这不肤浅的背后,有无数例证,还有无数名留青史的名篇为证。

比如,在大唐中兴之主唐宪宗时期,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写过一篇《谏佛骨表》。

这文章写得可厉害了,在言辞中有这样的话!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看完之后,各位看官有何看法?

我看见了,一个几乎指着鼻子骂帝王的硬骨头,以文笔为剑,以纸砚为战场,将当时帝王骂得狗血淋头。

(大唐佛教盛行)

那么是什么,让韩愈如此愤怒,就不得不说,帝王的崇佛!

唐宪宗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听说凤翔府法门寺居然有释迦文佛的指骨一节后,居然在元和十四年(819)正月,派人去法门寺迎佛骨进皇宫,崇佛到如此境地,无疑让全国轰动,进而引发无数上行下效!

在帝王带领下,无数人开始给佛寺捐钱,收香火钱收到手软的寺庙,一个个成了土财主。

他们眉开眼笑背后,无数虔诚的信徒,也笑了,我是跟皇帝同步哦,这可是信仰。

这一切,让熟知历史的韩愈愤怒了,由此才有了《谏佛骨表》一文的出现。

此文一出,顿惊动朝野。

文中劝诫之语,翻译成白话文几乎就是:古往今来崇佛的帝王,史书不缺,但活得长久的没几个,最后都惹出一堆破事,皇帝陛下你要是继续如此,做个佛教死忠粉,必定会重蹈覆辙。

其实韩愈所言,也算确有其事!

比如南北朝梁朝皇帝,梁武帝萧衍不就是如此,那是个为了拜佛,敲诈国家的主子,最后却在侯景之乱后,死于刀剑。

这前车之鉴,教训不可谓不深厚!

(硬骨头韩愈)

文章写得厉害了,传的光了,帝王当然会看到!

唐宪宗一看,果然怒了,于是对臣下说:这韩愈,太不像话了,居然说拜佛的帝王没一个好下场,我要让他也没好下场。

随后,雷霆之怒的帝王,拿起了戒尺,无数人都指望着韩愈人头落地。

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韩愈的惩罚仅仅是被贬为潮州刺史。

而这,就是大唐的开放因有之一,提笔骂皇帝,甚至恐吓皇帝的人,仅仅被贬斥外派而已,生命无忧。

而这样的事,在唐朝发生了不止一次两次。

后续的德宗时期名相杨炎,就更是对皇帝无理。

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段话:

杨炎论事亦有可采,而气色粗傲,难之辄勃然怒,无复君臣之礼-《资治通鉴》

这话的意思是,这杨炎长期喜欢和唐德宗争辩,争辩来争辩去,当皇帝的那争得赢文臣,长期让唐德宗气的脸红脖子粗,气久了,后来新任宰相卢杞上任后,对唐德宗非常客气,语言温润,惹得唐德宗感叹:爱卿言语温和,面目和雅,不似杨炎盛气凌人,吓的我不敢大声说话。

(憋屈的帝王)

这帝王的抱怨,无疑是憋屈久了的发泄!

可这憋屈的发泄背后,不正是臣子言论自由的体现吗,这才是开放的真谛啊!

这在唐朝,属常态化事,朝堂之上,臣子相互抒发个人见解,甚至互相攻击,都是常规举动,在他们争论完之后,帝王在出来打圆场,或者劝和才是常态。

由此常态,我们在看大唐,是不是越看越顺眼!

这顺眼,比宋朝更甚!

宋朝号称对待士大夫最好的朝代,长期被赞誉的不杀文臣组训背后,却也有: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南人不得为相)的地域歧视出现。

地域歧视都出现了,这胸怀能和大唐比?

(盛唐光景)

唐太宗可是说过这样两段话的人!

第一段: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第二段: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由此可见,这唐宋的开放,并没有可比性,一个胸怀天下,包容万象,一个略显小家子气。

在唐朝,士子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存在,特别是科举取士成主流之后的时代,士子的地位节节高。

只要你不是谋反,犯了事都不至死,即便说帝王的坏话,也不过流放而已,

终大唐近300年,唯一的苛政时代,也仅仅武则天时代而已,其他时间段,文臣都是很安全的。

至于甘露之变和白马驿之祸死的文臣,那是他们运气不够好,帝王当不了家。

一个是宦官弄的事,一个是节度使朱温杀的人,跟大唐帝王,关系不大。

(文臣好时代)

说完以上,还想说点点武将故事,这武将,特指唐朝蕃将!

纵观华夏史,最重用蕃将的时代,无疑是唐朝,无数蕃将就此成了大唐军队的重要组成!

这群人的代表人物也多不胜数,从立国之初的史大奈、安兴贵,到早期的阿史那社尔(突厥人)、泉男生(高句丽人)、黑齿常之(百济人)、沙吒忠义(百济人)极致玄宗盛世时的高仙芝(高句丽人)、哥舒翰(突厥人),他们都是少数民族将领。

唐王朝也没有因民族之分,歧视他们,反而是委以重任!

当然,这委以重任,最后诞生了叛乱的安禄山(杂胡)、史思明(突厥人),可平定安史之乱的人依旧有大把蕃将。

李光弼(契丹人)、王思礼(高句丽人)、固怀恩(铁勒人)、浑释之(铁勒人)、荔非元礼(羌人)、白孝德(龟兹人)。

(大唐军队)

以上一切说完,再看唐朝!

如果将开放,仅仅止步于女人服饰,还有帝王家事,无疑是历史的误读。

那个时代,政治开明,言论自由,君臣平等,胡汉杂糅,才是开放的最佳定义。

这个大臣可以咆哮帝王而不死的时代,后世王朝,估计仅止一个海瑞而已。

更多文章

  • 唐玄宗帝王不好当,让盛唐衰败的安史之乱,成因其实是吐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玄宗干了什么导致安史之乱,唐玄宗安史之乱解密,唐玄宗为什么突然爆发了安史之乱

    提大唐盛世,绕不开大唐雄主李世民、李治父子还有中间乱入的女帝武则天。这三人,老子李世民打下基业不说,还打下来偌大声望,让天可汗成了横绝天的代名词,更让大唐声威远播四海。夫妻俩李治和武则天也不遑多让,两人合力让影响大唐的关陇贵族势力近乎退出大唐中枢,高宗时代,大唐版图进入巅峰期,随后到女帝武则天时代,

  • 比凌迟还恐怖的极刑:吕后发明武则天变本加厉,仅有三个女性受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后与武则天谁更残忍,武则天发明的刑罚让女子绝望,武则天发明的5大酷刑

    彘即猪,人彘显然便是将人变成猪的一种酷刑了,据说这一酷刑是汉朝吕后专门发明来对付戚夫人的。具体细节即先剁掉四肢,再挖出双眼,然后将铜注入双耳、令其失聪,接着是将喑药灌进喉咙里以便割去舌头、破坏声带、使其不能发声;有的时候还会割去鼻子、剃光头发和眉发,再抹上一种药,使其毛囊完全脱落不再生长毛发,最后再

  • 唐玄宗很聪明 为何给节度使很大权力 以致酿成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力大幅度衰减,逐步由强盛走向衰败,直至灭亡。“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和史思明,在起兵叛乱时都担任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正是节度使的权力过大,以致酿成“安史之乱”惨剧。唐玄宗是一个很聪明的皇帝,他25岁发动“唐隆政变”,联合太平公主,一举清除了韦后集团

  • 武则天退位后,这三位女强人都想称帝,结果都被一牛人扫除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秘史李显称帝,刘晓庆武则天称帝,大臣阻碍武则天称帝

    接着,武则天成为皇后,后来,武则天利用唐高宗身体不好原因而参政,武则天把权力抓在自己手里,形成了“二圣”临朝的局面。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开始夺权,废掉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代女皇。在武则天掌管天下多年后,以张柬之为首的人发动了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再次被拥立为皇帝,韦氏也再次成为皇后,武则天退位之后

  • 他是默默无闻的隋朝将领 单枪匹马借兵两万打服此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默默无闻的隋朝将领是谁,隋朝十大猛将将军,隋末最厉害的将军

    他叫韦云起。直言不讳批驸马韦云起是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在隋文帝杨坚时期,韦云起在朝廷做官。当时,兵部侍郎柳述因为娶了隋文帝小女儿兰陵公主为妻,在隋文帝诸女婿中特别受宠,变得飞扬跋扈,连杨素这样的权臣都要怕他三分。但是韦云起不怕他。不但不怕他,还在隋文帝面前公开批评他。韦云起是怎么批评柳述的?

  • 两诗人因为写的诗比杨广好而遭嫉恨,死前杨广问:还能作好诗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广死前说的诗,杨广最出名的5首诗,杨广杀杨勇杨勇挖杨广墓

    杨广在还没有做太子的时候就是个文学青年,热爱诗词歌赋,当上太子之后,更是大力推动隋朝的文学事业,虽然这其中不排除有讨好隋文帝杨坚的意思,但是杨广也确实喜欢作诗,并且试图改变之前诗坛中的靡靡之音,只是到底火候还是不行,作的诗真心一般。不过杨广却自信的很,认为自己的才学那是顶尖的,他曾经对身边的人说过这

  • 唐玄宗为何会养虎为患,使宠信的安禄山悍然发动影响深远的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唐玄宗为何会“养虎为患”,使安禄山这样一个深受宠信的胡人悍然发动如此大规模且影响深远的叛乱?对于这样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起因,人们意见分岐很大,众说纷纭。那么,这起叛乱爆发的导火索到底是什么呢?第一,权力下放过了火。唐朝前期,朝廷在边防要地设置藩镇,以节度使统领军队,驻守边疆,后来逐

  • 李世民杀兄弟杀侄子逼父亲退位 为何历史上评价仍然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洛阳城里刀光剑影,玄武门边兄弟残杀。随着秦王李世民一箭中的,皇太子李建成当场毙命,史书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就此爆发。在这场影响了唐朝历史进程的流血政变中,除了皇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齐王李元吉被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恭射死外,李世民还以斩草除根的果决,处死了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此

  • 李勣得了急病,郎中献上偏方,李世民:把我的胡须送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绩是帮助李世民的吗,大唐名将李绩,李绩孙子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之间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感情自然是不一般的。李世民本身就是一个感情很丰富的人,当然,除去私人感情不谈,李世民善待功臣自然也是为了大唐江山,为了政权在交到儿子手上的时候,能得到这些功臣的尽心辅佐,保大唐江山永固。《旧唐书》中就记载了一个关于李世民对功臣掏心掏肺的故事,这里先贴出原文来:

  • 同样动乱,安史之乱唐朝延续144年,黄巢之乱后23年就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叛乱,进而引发大唐盛衰转折点。这场内战消耗大量人口,也让唐朝国力锐减,曾经的盛唐成过去式。不过即便如此,大唐依旧延续了144年,这144年中,即便威风不再,也曾在对外战争中建树不少。(安史之乱后唐朝依旧打压吐蕃)很多人探讨这问题,都觉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