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巨富商人,白日诱奸民女未成,自己却诡异身亡,引发离奇案件

明朝巨富商人,白日诱奸民女未成,自己却诡异身亡,引发离奇案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715 更新时间:2024/2/3 18:14:06

朱元璋的眼里商人的社会地位在他眼里连最普通的工匠都不如,朱元璋认为商人就是投机倒把的典型,他们不创造财富,仅仅是财富的搬运者,就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而且在朱元璋看来,这些富裕起来的商人还成为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喜欢从农民视角考虑问题的朱元璋眼里,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他虽然不懂什么现代经济学理论,他要把一切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于是,他规定了一个让我们看来十分荒唐的政策,在穿衣问题上,朱元璋允许农民可以穿绸、绢、而有钱的商人只能穿绢和布两种廉价材料的制作的衣服。这就导致了没钱的农民穿不起绸、绢。而有钱的商人没资格穿绸、绢。从朱元璋过世之后。这个政策才被逐步放松。不能不说朱元璋的政策不对。但从此事的情况来看,也许你会认为朱元璋做得很对。

事情发生在大明朝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一年,山东济南府秋十月,在济南府驻地有不少军户驻防当地,当然也有其他人,其中就有我们主人公顾春及母亲蔡惠能母女、刘鹏与妻子李氏及儿子刘七保。这两户虽然没有见过面,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两家在济南府卫所的刘百户的出租屋中偶然相逢,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事情。乃至彻底改变了两个家庭的命运。

军户是朱元璋所

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卫所制,实际上就是皇帝独揽军事大权,全国要地设立卫所,军丁世代相继,给养仰赖屯田。

每“卫”设置正三品指挥使1员,从三品同知2员,正四品佥事4员,从五品卫镇抚2员。卫下每“所”设正五品正千户1员,从五品副千户2员,正六品百户10员,从六品(所)镇抚2员。以上均为世袭。

一般卫由卫指挥使率领,下辖5个千户所,一个千户辖10个百户所,一个百户下辖2个总旗,共112人。事情就发生在刘百户所在的卫所。

刘百户虽然官不大,但却是当地卫所最高军事长官,这个出租的房子是刘百户的私宅,这套房子很大,用现在的话说应该是一套大别墅。刘百户不仅全家住在这里,而且还兼营做买卖。将空出来的房子对外营业,有长租的、也有短租的,而且还包揽旅店业务。由于不是专业干这个的,所以说所有的住客都需要自备铺盖、毡被等寝具。以经商为业的刘鹏携带经商的货物、金银细软以及部分私人盘缠路过此地,在10月10日就入住刘百户出租的一间客房。刘鹏所租住的院子当晚一共有28位客人住宿。而刘妻李氏、儿子刘七保住在另一座院子里。从事情的进展来看,一家人住房分散,是导致事件发生的一个客观原因。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他们的住所,安全都是刘百户的安排亲自守卫,一夜无话。

但就在第二天,李氏迟迟不见丈夫刘鹏起床会合,不禁感到十分奇怪,因为夫妻二人早就约好了,必须早起要在中午赶到沧州府。但现在老公一直不起来,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就走到老公所住房叫门。李氏看见房门虚掩就推门而入,室内的景象惊得李氏瞠目结舌,只见自己的丈夫刘鹏一动不动地躺在炕上,显然已经气绝身亡,身体有多处紫、赤色伤痕,房屋前、后墙壁都溅上鲜明的血迹。再环顾四周,除了昨晚使用的铺盖、毡毯已经随身衣物之外,其他原本存放在房内的货物、金银细软全部不翼而飞了,丈夫死了。

李氏看到这一幕顿时失声痛哭。儿子刘七保听见母亲的哭声闻讯赶来,见证了父亲的死亡现场。母子二人抱头痛哭悲痛欲绝、呼天抢地。这就什么都不用说赶紧报官吧,济南府历城县三班衙役就来到刘百户的出租屋调查这起凶杀案,衙役首先就开始挨门挨户地询问与刘鹏同院居住的另外27名住客的情况,分别开始询问一件事情:“昨日刘鹏遭遇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你们可曾听到什么,或者看见什么?”

明朝打压商人,可以说,历朝历代的商人中,明朝商人是最苦的,最不受待见的一群人,挣钱虽然多,但受的苦也多。明朝的行商谋生不容易。而就在现在,昨天还好好的一个大活人,大商人刘鹏今天就死于非命,李氏和儿子刘七保对此是极为愤慨,反正商人有的是钱,母子二人上下疏通,这种急于为刘鹏缉凶雪恨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在说案子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刘鹏做的是什么生意。观察一下是不是因为经商遭遇了不测。

刘鹏不是本地人,他是陕西人。在明朝的时候,陕西当地出产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农、牧、林业产品,如农牧业混合区——陕北的牲畜、皮,农业发达地区——关中的棉花、蓝靛(一种药草兼植物染料)、柿饼、粮食、清油、麻油、草帽、竹制品,陕南林业区的木材、木耳、食用菌、木材、桐油、漆油、药材等。与此同时,古代陕西因地理位置局限,手工业工艺水平提升相对缓慢,多种技术含量较高的手工业制成品如丝绸、“标布”(棉布)等依赖东南沿海和其他省份输入。也就是说陕西只能出口原材料。出售到外省之后进行加工为成品。

就这样,陕西与外省互通有无的需要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刘鹏干就是把陕西的原材料出售到外省,然后再把外省的成品运回陕西贩卖,一路之上可谓十分的艰辛,风险很大,刘鹏以及和他一样的商人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承担更大的风险才有可能赚到钱。所以,在公堂自上,李氏和刘七保母子多次强调:刘鹏为了这个家,东奔西走、披荆斩棘,历尽艰辛,风餐露宿。风风雨雨数十年。作为直系亲属。要求必须破案,严惩凶手,不能接受刘鹏不明不白的遇害,一定要替他讨回公道。县衙对于李氏和刘七保母子的遭遇自然也是十分同情,一再表示一定破案严惩凶手。

可是,县衙一番调查下来,汇总上来的情况多少有些令人诧异,调查显示,与刘鹏同院居住的另27名住客众口一词,声称没有听见反常的动静、没有看见特别的事态、没有任何线索可提供,也也没有任何意外,总之就是没有、没有,什么都没有。这真是奇了,难道这27名住客都是long子,瞎子。这些人与刘鹏素未平生,也不至于如此冷漠吧,这原因出在哪里呢。

由于没有任何线索,案件就被暂时搁置起来,刘七保在腹议历城县无能之外,也开始自己琢磨父亲是如何遇害的,而且形成了自己的推断:刘鹏随身看护的贵重财物金银细软都不见了,显然是被凶手掠走,这是一桩典型的图财害命。问题是,同院住客不提供任何的线索,表现得极为不正常,这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推导,而能够有此力量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这幢出租房的主人——房东刘百户。刘七保认为,刘百户与此案脱不了干系,即便不是凶手,也一定是元凶主谋。

卫所武职本来就“世袭罔替”,这里面肯定会出现不能胜任的军官,也不乏地痞,无赖,恶霸。这些人仰仗祖上挣下的一份长期饭票,获得的不劳而获的职务。而本职能不能胜任就谁也不知道了,例如这个刘百户,真的要面临战争让他临战指挥,恐怕后果谁都知道,但你如果让他做生意。也许比谁都能干,这刘百户不知道练兵,但做买卖却有一手,几年之间,已经成为整个历城县最大的包租公。而这一切就是凭借他家这一祖传“饭票”、依靠他的影响力,称霸一方。卫所武职的基层武官人品优劣不一、德行良莠不齐,有一部分人倚仗权势、为非作歹。刘七保估摸着,刘百户就是这撮害群之马当中的一匹,仗着卫所背景、勾结绿林强盗搞起“黑店”勾当。凝聚县城里的败类,结伙作恶。三教九流、黑白两道都得给他几分面子,房屋租赁业、旅馆业还真是很适合他。即便是历城县衙也未必敢惹他。

因此在这种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刘七保将刘百户告上县衙,指称,刘百户作案的可能性最大。面对这一毫无根据的指控,刘百户自是不服。断然否认。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县衙开始了二次调查,终于查获一条重要线索。但这一条线索对于李氏、刘七保母子来说,显然很不利,会造成极大的感情冲击,因为刘鹏的死亡有可能是咎由自取。原来刘鹏同院住客顾春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他供称:“在事发当晚,夜幕尚未降临之时,刘鹏在其住室内饮酒,也许是喝多了,后来居然提着酒溜进我的房间(顾春),而当时房内只有蔡惠能(顾春的母亲)一人,刘鹏借着酒劲以言语调戏蔡惠能,企图诱逼蔡惠能与其XX。蔡惠能自然不从,奔出房间大声呼救。顾春闻声赶回,看见母亲被刘鹏调戏,勃然大怒,立即抓住刘鹏拳打脚踢,打得刘鹏哭爹喊娘,受伤求饶。鉴于蔡惠能并未受到实质侵害,又加上是住在旅店,顾春不想惹是生非,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就就此罢手。然后双方散去,各自回房就寝。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刘鹏居然死了。

对于顾春的说法,同院其余的26位住户的反应依然是一问三不知。没有,没有,就是没有,顾春能把男子刘鹏打得抱头鼠窜,必然是一位健壮勇武、强悍泼辣的妇人,相比之下,刘鹏比较瘦小孱弱。顾春母女之前三缄其口,估计是不愿过多张扬这种关乎女子名誉的事,尤其是撞上刘鹏丧生的突发状况,不想卷入命案。只好向衙门讲述缘由,但顾春也只承认自己打伤了刘鹏。但衙司却认定刘鹏系受其殴打致亡。刘鹏虽然意图行为不轨,而且单一口供。即便是真的,顾春已经制止其行动,在此情况下,依《大明律》不允许任何人再对刘鹏实施殴打致其伤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顾春是防卫过当。

依《大明律》规定,顾春将其殴毙,要按斗殴致亡处以绞决。假设刘鹏的行为触犯死罪,顾春将其殴打致亡,也要被处以杖一百、至于刘七保,县衙判定他诬告他人。他报告其父刘鹏遇害的相关情况属实,但针对刘百户的陈述却属虚假。因此,历城县判顾春斩立决。家产充公。顾春对此自然不服,上诉到了大理寺。

大理寺自然驳回历城县判决,原因就一点,顾春作为一个女性不足杀人,济南府在接到回之后,也觉得十分不正常,顾春责打刘鹏时还在“白日”,蔡惠能此前跑到院子里惊惧呼救,声音都传到了顾春的耳朵里,同院26名住客却没有一人看见、听见任何东西,无论如何都不正常,只怕另有隐情。可能存在显而易见的串供行为,而具备这种能量的就是刘百户。经过济南府的细查终于查明真相,是刘百户见财起意、臣子刘鹏被打之后,警惕性降低的情景下,入室将刘鹏杀掉,并要挟26名住户不得声张。意图栽赃嫁祸顾春母女,而且收买了历城县上下。就此济南府依《大明律》判(大意)刘百户革去军户,斩立决。家产充公。历城县县令革职查办。大理寺同意了这一判罚。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改稻为桑第一步背后,看马宁远戚继光的职场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明戚继光全集,大明帝国戚继光抗倭,戚继光夫人

    《大明王朝1566系列10》-职场篇9这是分类讲解的一种方式,职场篇,政争篇,驭人篇,根据剧情的不同特点发散,最终连接整个剧情!上一期我们讲到了清流对改稻为桑的态度,张居正一句话说出了真实心意!“要是能从浙江烧起一把火,严党倒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而这就是清流心目中的最高诉求,那么什么才叫做乱,什么

  • 为防止外戚干政 朱元璋想了一个绝妙办法 只是苦了公主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是怎么处理外戚的关系的,朱元璋防外戚干政视频,朱元璋维护皇权措施

    所谓外戚干政,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的母族、妻族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把持朝政,导致皇权旁落。汉朝、唐朝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外戚干政现象,比较激烈的当属汉朝。西汉末期,外戚王氏把持朝政,最终酿成王莽代汉的恶果。或许是因为看到了外戚干政的危害,一些皇帝也采取了偏激的做法。比如汉武帝刘彻立小儿子刘弗陵做太子时,

  • 三朝重臣解缙为何被朱棣冻成“冰棍”而死?他到底犯了什么罪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与解缙之死,解缙和朱棣著名的谈话时间,朱棣解缙最新消息

    随后纪纲命人将解缙拖到雪中,就这样,被冻成“冰棍”的他被无声无息地冻死了。一代才子解缙为何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呢?他到底犯了什么样的罪?解缙出生于1369年,是个小神童,他六岁就能作诗,声名远播,十八岁就拿到乡试第一名,十九岁就成为三甲第十名进士,从此赴入仕途。而一向严厉的朱元璋也是非常喜欢解缙,甚

  • 李自成到底败在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自成怎么败的,李自成最后败在哪里,李自成为什么败得快

    1644年山海关一片石之战,是李自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李自成亲率大军不仅未能占据山海关,而且在多尔衮和吴三桂的联合攻击下的彻底失败,并且引发全线溃败,损失十分惨重。仅仅四十二天就丢失北京,李自成军事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兵力过于分散,虽然号称百万,但由于主力精兵驻守地方(山西,河北,山东)。聚集在北京的

  • 历史上真实的陈近南 辅佐郑成功父子32年 功比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郑成功简介资料及后人的评价,郑成功陈近南,郑成功军事历史

    金庸武侠小说人物,大多数都有原型。陈近南也不例外。陈近南的原型来自抗清名将陈永华。陈永华,字复甫,生于1634年,漳州府龙溪县(今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石美村)人。陈永华的父亲叫陈鼎,是一个毕生追求功名的读书人,于1644年高中进士。不幸的是,眼看就要走上仕途的他,遭遇“甲申之变”。明朝都灭亡了,还当

  • 明朝灭亡后,朱元璋后人去哪了?全部改姓躲到此山村,世代供奉祖传龙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儿子留下的龙椅,朱元璋龙椅,临沭县朱元璋的龙椅

    提要:一个庞大的族群是不容易消失,经历了数十年乃至百年的发展,他们早已根深蒂固,纵然有无数仇人寻觅,也足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自保。昔日,李自成虽然攻入了北京城,满清人突破了山海关,却也杀不尽朱氏后人。这庞大的明朝皇族,凤阳朱氏数十万成员经历了两次大屠杀,在这场空前的浩劫当中逃脱的皇族成员还有许多在

  • 这是写在明朝法典《大诰》里的一场爱情,一个普通人的爱情保卫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大诰是谁写的,大诰简介,明朝的著名爱情故事

    公元1385年(洪武十八年),在大明帝国山西洪洞县(洪洞县内无好人),有一对普普通通的夫妻,老公叫姚小五,妻子叫史灵芝,史大姑娘是县里有名的大美女,十里八乡的人都说姚小五艳福不浅,因为姚小五家境稍微差一点。但不管怎样,夫妻二人还是很幸福的,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结婚几年生育了三个娃。当时又是大明初年,

  • 赵匡胤死后,他的皇帝弟弟是怎么对待嫂子的?后人大多骂他不是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提要:维持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制度是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则是嫡长子继承制。为了能够让王朝延续千千万万世,一个正统合格的继承人是十分必要的。皇帝们在思考如何挑选继承人的时候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继承人是否有能力不是最重要的,他是否有资格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围绕着继承人周围的文臣武将出色,那么刘邦这样的草根也

  • 皇帝的检讨:崇祯悲情李世民傲娇汉文帝真诚,谁最可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评价崇祯,崇祯皇帝最辉煌的时刻,历史上真实的崇祯皇帝

    九五至尊都很傲娇,很少有检讨自己过错的存在出现。比如明朝嘉靖皇帝就是如此,最喜欢的就是找替罪羊,但是也有不少皇帝在撰写过检讨书谓之曰:罪己诏!一般而言,能下罪己诏的都算明事理的帝王,下罪己诏除了检讨自己之外,更多的是要国民同心同德渡过困难,这其中,最悲情的罪己诏当属崇祯皇帝。他也是史上写罪己诏最多的

  • 明朝最荒唐皇帝,信一奇宗教,下一奇禁令,建一奇宫房,结局悲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件事:信仰之谜。明武宗在位期间不信守当时的“国教”——道教,而是推崇一个令人侧目的宗教——伊斯兰教。据考古家考证,明正德年间出土了很多带有阿拉伯文纹饰的器物,而正德年间正是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期。同时史书记载,明武宗还写了许多赞美伊斯兰教的诗,后来被编辑成了《御制尊真主事诗》。其中最为有名的一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