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裕临终前托孤给4位重臣,后者发誓永远效忠,为何2年后却弑君

刘裕临终前托孤给4位重臣,后者发誓永远效忠,为何2年后却弑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100 更新时间:2024/1/25 10:24:50

“白帝城托孤”的史实想必家喻户晓,而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嘱托,在余生十几年的时间里,尽心辅佐后主刘禅,为蜀汉的稳固和发展呕心沥血、死而后已,由此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其实,帝王临终前托孤给重臣的史实,在古代中国屡见不鲜,但大都没起到期望中的效果,有甚者还导致幼主被杀、国家动荡的局面。比如,宋武帝刘裕的托孤,便是失败的典型案例。

宋武帝刘裕画像

刘裕中年得子,所以等到他临终时,长子刘义符才不过17岁而已,并且为人轻佻、耽于玩乐,喜欢和奸佞小人们一起玩耍,若把江山直接交给他来管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刘裕出于对帝国前途的担心,便将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召至病榻前,任命他们为顾命大臣,以辅佐太子登基、治国。

徐羡之、傅亮等4人追随刘裕多年,不仅为刘宋的创建立下赫赫功绩,而且对主公、对帝国绝对忠诚。正因如此,刘裕便在病榻前勉强起身,恳请4人念在君臣相知多年的份上,一定要尽心竭力地辅佐幼主刘义符。徐羡之、傅亮等人既感念刘裕的知遇之恩,又对主公的即将谢世倍感伤痛,于是齐刷刷地跪在病榻前哭泣不止,并发誓将永远效忠幼主。

刘裕临终前,托孤给徐羡之等人

永初三年(422年)五月,60岁的宋武帝刘裕驾崩,太子刘义符继位为帝,4位顾命大臣随之肩负起辅政的职责。徐羡之、傅亮等人精诚团结,一心想帮助刘义符把帝国治理好,然而仅过了2年时间,他们却违背当初的誓言,走向弑君的“不归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刘义符即位后的种种荒唐表现说起。

根据史书记载,在为父亲刘裕守丧期间,刘义符非但没有表现出丝毫悲伤的表情,而且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整天和一帮幸臣混在一起,影响极为恶劣(“营阳王居丧无礼,好与左右狎昵,游戏无度。”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大臣范泰等人实在看不下去,便纷纷上书劝谏,结果无一例外都遭到小皇帝的责骂。

刘义符

此后两年间,刘义符的行为越来越荒唐,除了继续耽于玩乐、荒废国事外,性情也开始变得愈发残暴起来,经常会殴杀侍从,贬斥或处死犯言直谏的大臣。对此,徐羡之、傅亮等人多次规劝刘义符,但每次都遭到小皇帝的斥责,时间一长,难免会心生忧惧。所以,为了帝国前途和身家性命的考虑,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密谋废立事宜,并得到檀道济(此时在外镇守)的支持。

然而,徐羡之等人尴尬地发现,一旦废黜刘义符,那么接下来应该即位的,是刘裕的次子刘义真,而此君荒唐残暴远胜于其兄,如果把他扶上帝位的话,岂不成了“前门驱狼,后门迎虎”?徐羡之等人思虑多时,便以“悖逆无道”的罪名将刘义真处死,然后预备扶立刘裕第三子刘义隆为帝。因为在徐羡之等人看来,刘义隆谦恭仁厚,个人形象极佳,是再好不过的新君人选。

徐羡之

在处死刘义真、确定好新君人选后,徐羡之等人正式实施废帝计划。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徐羡之、檀道济等人趁夜半时分,带着大批士兵闯入宫中,把在御河龙舟中尚在酣睡的刘义符带到岸上,逼迫他交出皇帝的印玺。随即,徐羡之等人又逼迫张太后颁布懿旨,废黜刘义符为营阳王,并册立刘义隆为帝,是为宋文帝。

刘义符虽然被废黜,但考虑到他为人轻佻、勇武有力,如果将来在别有用心者的挑唆下搞事情,后果将不堪设想。正因如此,徐羡之等人商议后,决定杀死刘义符以绝后患。但是,刘义符虽然在政变中被砍伤手指,但面对着前来捕杀他的士兵时,依然能搏斗多时,并趁乱逃出昌门。追兵见状,便用门闩来掷击、捶击刘义符,后者受伤后倒地,被将军邢安泰趁机杀害,终年19岁。

宋文帝画像

徐羡之等人弑君的举动固然出于好意,但对刚登上皇位的宋文帝来讲,则不啻于一记重击。在新皇帝看来,兄长仅仅因为贪玩便被杀,自己将来若不合4位辅臣的心意,难免不会落得同样的下场。正因如此,刘义隆暗中分化、瓦解辅政集团,然后借助檀道济的力量,以弑君等罪名,将徐羡之、傅亮、谢晦处死,时在元嘉三年(426年)。十年后(436年),宋文帝又下令将檀道济灭门。

史料来源:《宋书》、《南史》、《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他是东晋第一帝,写下史上最离奇的封后诏书,死后皇后被凌虐至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晋最后一位皇后,封后诏书20字,小说里的封后诏书

    作者:月小妆东晋诸帝中,唯明帝能有所作为。——白寿彝《中国通史》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没有什么霸才,他之所以能勉强支撑吃东晋烛火微光的江山,是因为他是琅琊王氏的后裔。在东晋,门阀制度具有绝对的号召力,是汉族地主权力的象征。他做为一个穿着龙袍的木偶,没人对他的能力寄予期望,好在,他也不曾让这些人失望。

  • 老翁被狄仁杰举荐入朝,不久被拜为宰相,执政不到半年推翻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执政晚期,虽然对首相狄仁杰(唐朝实行群相制)非常倚重,但考虑到他沉疴在身、来日无多,再加上对其他宰相李峤、苏味道等人的表现不满,便向狄仁杰征求宰相人选。狄仁杰思虑再三,便向女皇推荐了时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张柬之,并称此公虽然年纪老迈,但精神矍铄、极富才干,如能重用他,必定会成为贤辅良相。狄仁杰

  • 唐朝无比可怜的皇后,助武则天重返皇宫却被其陷害,下场惨过人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唐朝女皇,唐朝后期皇帝与武则天的关系,武则天是唐朝第几位皇帝

    武则天是个残酷无情的狠角色,其通往皇权宝座的路上,洒满了无数失败者的鲜血,这其中便包括她的两位情敌-王皇后和萧淑妃。其实武则天之所以能再度入宫,很大程度是王皇后的功劳,只是让后者没想到的是,她的好心却遭到对方阴狠无情的报复,最终落得个惨死的下场。那么,武则天为何要害死王皇后呢?一切还要从王皇后的出身

  • 隋炀帝遇害前后,他的1侄2孙都做了皇帝,但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炀帝的真正死因,隋炀帝有几个兄弟,历史上隋炀帝被谁杀死的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因为避难逃至江都的隋炀帝杨广,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元礼等人弑杀,但隋朝的历史并未随着这场政变而终结。在此前后,隋炀帝的1个侄儿、2个孙儿相继被权臣扶立为帝,以延续隋朝的国祚。然而跟隋炀帝一样,他们最终的结局也同样很悲惨。这三个人分别是:隋炀帝在江都被弑杀隋恭帝杨侑。杨侑是

  • 皇嫂墓前大不敬?三藏舍弃徒弟,唐太宗盛世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昭陵原是太宗皇帝在痛失长孙皇后后为其所建,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病死在翠微宫含风殿。同年八月,葬于昭陵。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公里的九峻山主峰上,九峻山山势挺拔,峰峦突兀,山水环绕,沟壑纵横,海拔1888米,与终南山、太白山遥相呼应。 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

  • 历史上的朝代有很多,为何国人最喜欢唐朝?它都有哪些迷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是怎样的一个朝代,中国历史最辉煌的朝代唐朝,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唐朝

    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曾产生过难以计数的政权,而能称之为王朝的却仅有24个。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王朝当中,唐朝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无疑最高,也是大多数国人最痴迷于穿越回去的时代。那么,唐朝到底有哪些迷人之处,以至于令大多数国人憧憬?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五点原因:言论相对自由,远非其他朝代可比。一

  • 隋文帝临死前为何痛呼“独孤误我”?独孤皇后的错,永世无法原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独孤皇后隋文帝,独孤皇后死后对杨勇杨广说的话,独孤皇后和隋文帝谁死得早

    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的皇后,两人伉俪情深,在古代所有帝王之中可谓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典范。尤其是独孤皇后,可谓女子中的佼佼者。人们印象中,隋文帝“惧内”,即怕老婆。其实不然,《隋书》中这么记载:“初,文献皇后功参历试,外预朝政,内擅宫闱,怀嫉妒之心,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防其上逼。自嫔以下,置六十员。

  • 历史上太后专政的第一人,功绩不亚于武则天,比慈禧太后凶残十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慈禧和武则天谁厉害,历史上最不干净的太后,历史上最荒唐的三个太后

    吕后的故事始于嫁给汉高祖刘邦,那就先来唠唠他与汉高祖刘邦的姻缘。当年吕后的爹吕公与沛县县令的关系比较好(可见,这个吕公也是有点能耐的),为逃避仇家而决定定居沛县。在豪吏官绅为了巴结县令而前来祝贺乔迁之喜时,吕公认识了当时甚瞧不起这帮官吏的小混混刘邦。初见,即惊为天人,吕公亲自走到门口去迎接他。经相面

  •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国宝:图5是武则天和李治爱情见证,图8无法仿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法门寺十大经典文物,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图,武则天法门寺地宫

    鎏金鸳鸯团花双耳大银盆。工艺为浇铸成型,盆壁分为四瓣,每瓣内錾两个石榴团花。团花中有一双鼓翼鸳鸯立于莲花之上;鸳鸯团花之间衬以流云纹;盆底模冲、锤打出一对互相嬉戏的鸳鸯和阔叶石榴组成的大团花,四周施鱼子纹地。八重宝函(最外面的为银棱盝顶檀香木宝函,出土已经腐朽,目前为七重),法门寺地宫佛指舍利共发现

  • 玄武门之变离不开女人的功劳,两方较量竟牵扯整个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玄武门兵变完整版,决战玄武门1-20集国语,玄武门之变诡异事件

    早在玄武门之变的前几年,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便已经水火不容了,为了扳倒对方,双方使出了浑身解数。首先是李建成这边,李建成找到了张婕妤和尹德妃,这两位妃子是李渊晚年时最喜欢的两个妃子,时常在李渊耳边吹风,即使李渊不相信,也难说不会对李世民产生偏见。果然,张婕妤出场,向李渊状告李世民,李渊听后竟破口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