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汉朝时人口突破5000万,大唐人口6000多万,南宋时期达到1亿多,明朝将近2亿。明末清初,由于战争,饥荒等因素,康熙年间人口不到2000万,锐减明显。到乾隆期间,人口突破3亿,是什么情况导致这个变化呢!首先大清控制版图是历史最大的,鼎盛时期面积达到了1380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了被纳入的人口就多了。
社会安定,康熙时期平三藩,征噶尔丹,收台湾维护了祖国统一和国家的安定。乾隆年间基本没有大规模战争,“十大武功”都是局部性的战争。这个时期正是人口繁衍时期。在政策方面,乾隆大力推广康熙提出”滋生人口,永不加税”,“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这些政策与传统思想不谋而合,多子多孙,香火绵延,进一步激励人口增长。
在农业方面,乾隆期间,大力推广玉米这些高产作物,培育水稻,特别是双季稻,有更多的粮食,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减少饥荒,刺激人口增长。第四是民族融合政策,乾隆时大力推崇儒学,倡导满汉一家,满蒙联姻,这种民族融合政策,不仅促进民族大融合,更有利于边疆稳固和国家统一。
人口的膨胀性增长,在乾隆中期就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作用。乾隆中间,人均耕地面积已经降至3.52亩,在当时土地生产力水平下,大约人均4亩才能维持生活。1812年(嘉庆年间),人均耕地面积降低至2.18亩,造成了人口和耕地的关系陡然紧张起来。很多地区,开始出现饥荒,大量农民食不果腹,进而发生了白莲教,太平天国运动等等。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讨论乾隆时期人口问题。
乾隆年间人口急剧增长,在他自己看来也作为大功一件,认为这是盛世的体现,也是天佑大清的结果,更是文治武功的功劳。须不知,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我们实行了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才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乾隆绝不会想他的功绩,到、给几百年后的中国造成很大的困扰。
数据资料摘自《清实录圣祖卷》,《高宗实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