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非常贤惠,每天曹锟出门,她都要为丈夫准备好水、食物、零钱等必备物品,送到门外,还不忘记叮嘱“卖完布早点回来”,“别再去喝酒”,“小心钱袋”...... 曹锟的父母年纪大了,也靠郑氏照顾,下面的小叔子、小姑子,也全赖着这位嫂子的抚育。 就这样,曹锟心满意足地过了几年布郎生活。然而,20岁时,有一天,他在保定卖布,被两个兵痞欺负,竟无人敢为他主持公道。曹锟的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他仿佛醍醐灌顶,一下子“醒悟”过来:当什么布郎,老子要当兵,这样才会不被人欺负。 中国自“重武轻文”的北宋起,就流传着一句话:“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数百年间,人们对吃行伍饭是瞧不上的。老曹家即使世代都是穷人,对入伍也看不上眼。 面对全家的反对,曹锟是“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他投靠了毅军(清军军队之一, 宋庆所部),成为一名哨兵,不久,又去讲武堂进行了一番深造学习。第二年,又投靠袁世凯,成为其信任的右翼第一营帮带。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一步一步地升迁,成为袁世凯手下重要的人物。
这些事业上的事儿,都是曹锟辛苦拼搏的结果,倒也是理所应当的。他最对不起的,倒是发妻郑氏。参军入伍离别之时,郑氏便对曹锟说:“你走吧,我拦不住你,但我绝不改嫁,我会伺候公婆,把弟弟妹妹们养大,支撑这个家。”靠着替人缝补浆洗,加上曹锟寄回的微薄军饷,郑氏真的撑起了这个家。可是自此之后,只生有一女的郑氏,被他晾在一边,守着偏远的农家小院数十年。 曹锟这一走,再与郑氏相见,已是三十多年之后的事儿了。那时的曹锟已高升至 直隶督军,身边妾室萦绕,而郑氏则已是年过半百,人老珠黄,身边唯有一女陪伴。 1938年,曹锟去世,第二年,郑氏去世,高寿79岁。因为曹氏家族的纷争,郑老太太的棺材竟被扔在曹锟在天津的一处寓所的地下室内,长达9年。直到1948年,妾室陈氏所生的儿子曹士岳,才在朋友的劝说下,让这位“老娘”入土为安。 1900年,曹锟抛开发妻郑氏从军闯荡18年后,他已官升至提督,可谓是人前显贵,成为清军的一员干将。 这一年,在上司的保媒之下,曹锟迎娶了天津卫的富家小姐 高氏。19岁的高小姐自幼接受文化教育,颇有素养,琴棋书画也都能拿得出手。高小姐家庭条件优渥,一般人家的单身小伙她看不上眼,更不愿意给有妻室的人当小。 当曹锟的媒人出现在面前,将身处高官显位、未满40岁的曹锟介绍给高小姐时,在高氏小姐的眼中,曹锟简直就是“金牌男人”,高小姐不由得心动不已。特别令她满意的还有媒人说曹锟还是一个光棍(曹锟是已娶妻的事情,媒人并未真实了解),如果嫁给曹锟,她就是正妻。 相差二十岁,老夫少妻的曹锟与高氏,恩爱日隆。高氏秀外慧中,说话做事都十分得体,此时的曹锟也特别需要游走于上流社会之中,在场面上应酬,有高氏在身边作陪,那叫一个风光体面,迎来送往之中,高氏还常常能够给曹锟出主意,使他把事情考虑得更周全,做事儿更加游刃有余。 在曹锟心中,高氏就是上天赐给他的女神,集美貌与贤淑于一体,此生有此女相伴,夫复何求? 婚后第二年,高氏生下一女,取名“曹士熙”。 曹锟以为隐瞒自己的既往婚史,抱得美人归,就可以逍遥快活。但是他忘记了“ 纸包不住火”这句话,他娶妻郑氏在先的事儿,到底还是让高氏知道了。本来以为自己是曹锟的正妻,没想到却成为曹锟的小妾,高氏有如冷水泼头,心里拔凉拔凉的,仿佛从天堂一下子坠落于地狱。 自小就性格孤傲高冷的高氏,眼里容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额外女人分享自己的“男神”,慢慢地抑郁寡欢,渐成病症。任曹锟如何哄她开心,高氏都无法打开心结,任曹锟如何关心体贴,高氏都不再会心一笑。 心病往往是最厉害的刀子,一点一点地割害着生命。1908年,37岁的高氏终究撒手人寰。曹锟肝肠寸断,难过不已。高氏曾经居住过的宅子,曹锟一直空着,每天都派人进行打扫,一有空闲,他就来到这处宅子里,坐一坐,回忆一下过去的美好时光。女儿曹士熙长大后,曹锟把这种宅子转给她,并专门安排了两名丫环,一个老妈伺候她。在曹士熙的身上,曹锟仿佛看到了曾经的高氏夫人的身影,直到临终,他还拉着女儿曹士熙的手,反复说着,“我对不住你的母亲!” 曹锟这个“三傻子”,靠着好运气,也凭着自己的能力,从一介小货郎,经过数十年的打拼,从帮带、统制、提督、督军,直至民国大总统,人生可谓无限风光。
但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在曹锟迈向成功的路途中,发妻郑氏、大姨太高氏,为他付出了太多,两个贤妻良母型的女性,苦了自己,成全了曹锟。无比荣耀的曹锟,带给郑氏与高氏的,却是两个女人的悲剧人生。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