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绅殷德,权臣和珅的嫡长子,乾隆帝最为恩宠的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十公主)的丈夫。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和珅的亲生儿子为什么会叫“丰绅殷德”呢?
首先,不管是“和珅”,还是“丰绅殷德”都只是人家的“名字”,而非“姓名”。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对和珅有着这样的记载:“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
钮祜禄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也是满族八大姓之一,这是清朝的一个大姓,但是钮祜禄氏和钮祜禄氏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一支极为兴盛,出产皇后,即弘毅公家。
这个家族出过清太宗元妃(皇太极的原配),还有孝昭仁皇后、孝圣宪皇后、孝和睿皇后、孝穆成皇后、孝贞显皇后等,此钮祜禄氏为满洲镶黄旗人,属于上三旗之首,没有旗主,直接由皇帝亲统。
钮祜禄·善保
而钮祜禄·和珅出自满洲正红旗,为下五旗之首,旗主是努尔哈赤之子代善及其后代。同属于满洲正红旗的还有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不过她后来抬旗,成为满洲镶黄旗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和珅这个家族出自钮祜禄氏的一个分支,并非真正的钮祜禄大族。但满洲正红旗毕竟也是第四旗,同样也是尊贵的存在。
从和珅原配名字为冯霁雯来看,就知道,冯霁雯要么是汉人,要么是出自汉军八旗,实际上,她是汉军镶黄旗人,两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结婚,乾隆四十年(1775年)生下长子丰绅殷德。一般来说,满人的姓氏多是比较复杂的。
比如满洲八大姓: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一般就是两个字和三个字,但名字一般比较简单,大部分就是两个字、三个字,比如和珅、索尼、索额图等等。
当然也不乏由四个字组成的,比如苏克萨哈,但这样的名字其实看起来并不特别,但是“丰绅殷德”这四个字,单独拆开来,每个字的寓意都是很不错的,四个字连起来的话,寓意就更好了。那么这样的一个名字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爱新觉罗·弘历
实际上丰绅殷德这个名字并不是和珅和冯霁雯取的,而是清高宗赐的。很多人觉得清高宗给和珅的儿子赐名,是因为和珅位高权重,能力非凡,为清高宗的银库做了不小的贡献,实际上,清高宗赐名的时候,和珅还不是后来的和珅。
乾隆四十年(1775年),丰绅殷德出生的时候,和珅还只是一个管库大臣,管理布库,这为和珅后来积累起巨大的财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的和珅一步步往上升,实际上仔细看和珅的一生,就会知道和珅是一个相当努力的人,他是真的凭借实力一步步成为乾隆时期的重臣的。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对和珅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和珅审理了李侍尧一案,从而得到了清高宗的信任,他自己也因此一年内连升几级,而且这一年还是和珅为官转变的一年,这一年之前,和珅想做一个清廉的官员,但李侍尧一案让和珅尝到了财、权的好处,后来的和珅就开始积累财富、广结党羽甚至排除异己了。
而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中重要的事情,即清高宗欣赏和珅的能力,爱屋及乌,看到和珅五岁的儿子也非常喜欢,遂给他赐名“丰绅殷德”并指为十公主的额驸。《清高宗实录》有载:“乾隆四十五年五月戊戌。谕曰:尚书和珅之子,赐名丰绅殷德指为十公主之额驸。赏戴红绒结顶,双眼孔雀翎,穿金线花褂。待年及岁时,再派结发大臣举行指婚礼。”那么,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
在满语中,丰绅是富裕、福禄的意思,而殷德这两个字在汉语中的含义也是很美好的,其实这个名字就是乾隆给予和珅长子的祝福,祝福他能拥有福禄兴旺之意。
钮祜禄·善保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对和珅的恩宠进入到新的境界,此时的和珅官居“领侍卫内大臣”、“户部尚书”、“理藩院尚书”、“都统”、“翰林院掌院学士”。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和珅已经成为“贪官派”的领袖人员,党羽势力遍及朝野,乃系乾隆朝堂上的第一大势力集团。
和珅此时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领侍卫内大臣”,执掌宫廷宿卫,乃系皇帝近侍武职官员中的最高级别,品秩为正一品;“户部尚书”,品秩为从一品。“理藩院尚书”,品秩从一品。清朝时期的“理藩院尚书”,执掌外交事务,管理蒙古、西藏、回部等少数民族事务,权力巨大。“都统”,清朝八旗最高行政长官,手握兵权,待遇丰厚、地位极高。清朝时候的“翰林院”,聚拢天下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不仅决定着朝廷的舆论方向,更是朝廷官员的培训基地。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和珅,掌管着“进士”的审核权和决定权,乾隆朝晚期的“进士”几乎全部出自“和门”。
为了进一步提高和珅的朝廷地位,彰显自己对和珅的特殊信任和恩宠,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为和珅的嫡长子赐名“丰绅殷德”并将自己最为恩宠的十公主指给了丰绅殷德。
这就是和珅的亲生儿子为何名为“丰绅殷德”的原因所在,如此命名,不但非常正常,而且还是一件至高无上的荣耀!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另外一件事,即丰绅殷德的堂兄弟,即和珅弟弟和琳的儿子丰绅宜绵,两人都是出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按理来说,如果丰绅殷德这四个字是清高宗所赐,那么和琳的儿子就不可能用丰绅这两个字,但他却用了,唯一的可能就是清高宗赐名之前,丰绅宜绵这个名字已经取了。
固伦和孝公主
从这里看来,丰绅殷德的原名很可能也是丰绅开头,而殷德这两个字才是清高宗所赐,当然,其寓意确实是祝福丰绅殷德福禄兴旺。而清高宗之所以如此祝福丰绅殷德,自然是因为他让丰绅殷德做了十公主的额驸。
十公主是清高宗六十多岁所生的女儿,也是最小的一个女儿,而且她性格很像清高宗,所以清高宗对这个女儿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很是关爱她,总是想着给她最好的东西,据李朝史料记载,和孝公主在宫中号为“波罗公主”。由于公主最为乾隆皇帝所钟爱,即使盛怒之时只要一见到公主怒气便解。所以每当清高宗要责罚宦寺时,宫人就会送公主至皇帝处。清高宗曾尝曰:“汝者为皇子,朕必应汝储也。”额驸自然也要选最好的。和珅当时是一个能力出众的臣子,前途不可限量,所以清高宗提前就预定了和珅的长子,给他赐名,五岁就指为十公主额驸。据清人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记载:公主幼年时“常呼相为丈人,一日上携主游同乐园之买卖街,和珅时入值在焉。高宗见售估衣者有大红呢夹衣一领,主悦之。上因语主曰:‘可向汝丈人索之。’和因以二十八金买而进之。主呼和为丈人,未知其故。主少时好衣冠作男子状,或因戏为此称耶。”
只不过,清高宗作为父亲,虽然自认为给十公主安排了最好的未来,却不知道他驾崩后,十公主的日子实在好不到哪里去,只因为清高宗一驾崩,嘉庆帝就立刻对和珅出手,查封了和珅的府邸,抄了和珅的家,然后赐和珅自尽,丰绅殷德虽然因其为十公主额驸的身份而躲过了一死,但悲剧却早已埋下。
从前琴瑟和谐的夫妻俩形同陌路,嘉庆帝是十公主的哥哥,丰绅殷德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和十公主好好生活下去,所以他开始破罐子破摔。
四年后,十公主府的长史就告发丰绅殷德三宗罪:演武欲为父报仇、想毒杀公主、国服内生女等。嘉庆帝一气之下将丰绅殷德圈禁在公主府中,不准他外出。
钮祜禄·丰绅殷德
再后来更是眼不见为净,让丰绅殷德到乌里雅苏台的军中任职,这一去就是两年多,丰绅殷德在乌里雅苏台患病,十公主请求让丰绅殷德回京,嘉庆帝准许丰绅殷德回京,但回京不久就去世了,此时为嘉庆十五年(1810年),此后十公主又守寡13年,直到道光三年(1823年)薨逝。
实际上,十公主的一生还真就不怎么幸福,她的幸福仅仅维持到嘉庆四年(1799年)的正月,即清高宗驾崩之前,也就是24岁之前是幸福的,24岁之后就开启了守寡人生,虽然从24岁到35岁这11年中,丰绅殷德还活着,但夫妻俩已经形同陌路,实际上已经算是守寡了,后期丰绅殷德死了,就是真真正正的守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