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孕妇临盆时与丈夫吵架,引发丈夫盗取胎儿,火焚孕妇的事件

明朝孕妇临盆时与丈夫吵架,引发丈夫盗取胎儿,火焚孕妇的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53 更新时间:2024/2/9 5:25:45

在我国古代拐卖儿童更是恶罪,属于十恶不赦之罪,在汉代叫“略买”。的时候,汉律规定,拐卖幼儿与群盗、盗杀伤人、盗墓等重大的罪行并列,并且处以磔刑(就是俗称的大卸八块)。唐律规定,在拐卖良家妇女儿童,首领直接绞刑,同伙流放三千里,犯人家属判三年有期徒刑,律规定:将良人卖给妻妾子孙的,首犯斩立决,同伙杖一百,徒三年。而在明朝就发生了这样一起焚烧孕妇,盗取婴儿的案件。最后被斩立决,可见古代官府对于这样的罪行是等的深恶痛绝。

事情发生在明世宗嘉靖十二年,位于大明福建

漳州府某县有一个裁缝叫

海若,此人与同乡苏家联姻,李海若的女儿叫李妙圆,经过媒人介绍嫁给了苏家的儿子苏铎。苏铎的母亲也姓李,这桩婚姻很大的可能性是表哥表妹这样的"亲上加亲"。这在当时也算是正常现象,苏家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苏家是开粮食店的,两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算是小康之家。

当初,李海若之所以同意这门亲事,除了亲上加亲之外,大概还觉得苏家家境不错,女儿嫁到苏家不至于受穷,能够和和气气地过日子,平安度过一生。有道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李妙圆与苏铎结婚已经两载了,这不,李妙圆转眼之间已经怀孕近九个月。想到女儿临盆在即,李海若由儿子李成陪同赶赴苏家,也准备了好多东西,打算待在亲家迎接自己的外孙呱呱坠地。李海若暗想,真是老了,我都要当外公了。李成则是一个劲傻笑,我要当舅舅了,我要当舅舅了。

女婿苏铎这番讲话之后,不亚于晴天霹雳。几乎将李海若劈倒。李海若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静,冷静,一定要冷静。李海若一方面让自己冷静下来,一方面又开始思索起来,李海若仔细想了想,女人难产也不算十分意外。毕竟古代分娩对于产妇而言好比鬼门关走一圈,产妇的死亡率比较高,李海若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应该说,李海若这个老丈人真不错,没有怪罪女婿的意思,回答道:“唉,应该说是意外吧,只能说我家妙圆的福气不够好吧!

不过,我想看看女儿和外孙的遗体"。说到这里不由得泪流满面。而此时,苏铎却劝岳父李海若不要看遗体,给的理由是避免看见女儿和外孙的遗体受到刺激,担心和防止岳父李海若因悲伤惊吓而患病之类。苏铎的母亲李氏等人也在一旁帮腔。但李海若坚持要见女儿和外孙一面说道:"妙圆是我的亲生女儿,我的骨血,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都得见一面,我怕什么?"但问题是,苏铎母子执意不肯,争执之下,李海若和李成父子心中疑窦丛生,渐渐升起疑云。女子难产、母子双亡,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本家见最后一面也是正当要求。但苏家人的反应有过度之嫌,是在忌讳和隐瞒什么吗?

李成这时突然在李海若耳边说了几句话,李海若经儿子提醒陡然眼前一亮,就回忆起李妙圆在世的时候,曾经给娘家人透口风,说她和苏铎闹过别扭,夫妻关系不大好,要回娘家过几天。当时李海若也不在意,心道:小夫妻新婚,性格差异有待磨合,闹出一点磕磕绊绊实在在再正常不过了,实属稀松平常,时间一长自然就好了,世上有多少夫妇,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为这么点小事就往娘家跑不好,显得自己家没有家教。

况且,李海若对自己的女儿

李妙圆还是很了解的,自己的这个闺女性情泼辣大胆,敢打敢骂,绝对不是吃亏的主儿。在娘家就连哥哥李成都不敢轻易招惹这个妹妹,所以说,李妙圆在婆家绝对不是逆来顺受的小媳妇。

因此上,李海若之前听见女儿那番话,李海若并不在意。而如今,经儿子提醒,他把女儿生前所说的话跟眼下的蹊跷状况联系起来,一个可怕的猜测浮上心头,莫不是苏铎和妙圆在夫妻吵闹过程中、遭苏铎失手打死了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是一尸两命啊。在李海若李成父子再次要看尸体而被苏铎拒绝的情况下,李海若只能报官。

李海若李成父子怒气冲冲地跑到本县衙门告状,县衙门接到控告之后,自然也不敢怠慢,立即派人控制控苏家。县衙门一出面,苏家就不得不如实交待李妙圆的下落:苏铎对李海若李成父子以及县衙说,苏家已将李妙圆的遗体火化。就这样,县衙门以及李家父子所见到的,只有李妙圆尚未烧化的残骸。显然这是苏家要掩饰什么,因为当地没有火葬风俗,对待去世的人讲究的是入土为安。而且孕妇的死亡是要备案的,苏铎这是想焚尸灭迹吗?县衙门的仵作和胥吏在眼看残骸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细节,苏铎在火化遗体的时候,发现地上有一些柴灰的残迹,好像是洒过柴灰清理得不够彻底。

县衙认为苏铎有重大嫌疑,立即展开对苏铎的严厉审讯,在此情况下,逼得苏铎母子做出如下陈述:在苏铎李妙圆有孕期间,苏铎想让李妙圆为他做一双鞋,李妙圆以自己已经怀孕为由了,拒绝了给苏铎做鞋的要求。这一下子就把苏铎惹恼了,出口斥骂李妙圆懒惰,装大小姐,李妙圆自然不惧,毫不客气地回骂。二人是越骂越激烈,甚至都动手了,苏铎母亲李氏也不会当婆婆,只知跳出来袒护儿子,挥手打了儿媳几巴掌。李妙圆在娘家谁敢动他一个指头,现在却在婆家挨了打,自然不依,冲着婆婆肆意叫骂。苏铎在大堂上称:"李妙圆闹到詈骂尊长的地步,可就犯了'忤逆不孝'的大罪。我身为儿子,岂能袖手旁观?因一时气愤难捺,就提起一根棍子殴打妙圆的背心,不料她竟亡故了。她的死亡委实不是我的本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过失杀人。而“詈骂”的意思就是晚辈骂长辈,这是《大明律》明禁止的。(老婆骂老公不行,老公骂老婆可以)

苏铎及其母李氏一再强调,李妙圆犯"不孝"之罪在先,犯

“詈骂”在后。而

作为丈夫的苏铎动手责打

李妙圆

,是完全应当的,是替天行道,约等于正当防卫

。苏家母子说得是振振有词,头头是道,但核心问题在于:李妙圆即便该打,该死,她的过错程度也不该落得一个挫骨扬灰的下场。苏铎为何不报官,苏铎为什么要将李妙圆未经家属同意私自火化?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孩子呢,要知道,李妙圆已经是有孕九个月了,这个孩子是胎死腹中、还是落生后夭折?不管怎样,一条已基本发育足月的小生命,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消失,总得有个说法。面对县衙连珠炮一样的反问,苏铎母子张口结舌。

好在苏家并不是只有苏铎及母亲李氏、李妙圆三人。县衙立即开始访查街坊四邻。调查情况,经过调查得知,人们最后一次看见李妙圆前后,李氏的一个外孙女小名叫"鹤儿"的等人住在苏家。在县衙和李家的盘诘下,苏家人被各个击破,陆续将事件最令人骨悚然的部分吐出来、拼接成一幅惨绝人寰的画面。

原来,苏铎确实是失手将李妙圆打死,事发后,苏母李氏发现儿媳李妙圆气绝身亡,吓得魂不附体,颤抖着问儿子苏铎:"你怎么打死人了,万一你老丈人上衙门告你的状,你也活不了啊,这可该怎么办?"苏铎一思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居然丧心病狂地剖开妻子李妙圆的肚子,取出死去的胎儿,拿石灰腌在起来,藏进一口砂锅里,又吩咐外甥女"鹤儿"在地上撒灰清除血污,对外谎称李妙圆难产猝逝。但由于李海若父子执意要看女儿、外孙最后一眼,并且告到了衙门,苏铎只能是慌忙焚化李妙圆的遗体,胎儿的遗体则被祖母李氏扔进了附近的水坑。这就是以往的经过。

衙门立即派人在附近的水坑中打捞一个装着胎儿遗体的砂锅,至此真相大白于天下,李海若父子如何肯依?父子二人恨苏家人入骨,真是恨得咬牙切齿,立即漳州府上告,咬定苏铎对自己的妻子李妙圆"逼良为娼",李妙圆坚贞不屈,惨遭苏铎毒打而亡,诉请将苏铎以"无故杀妻"之罪。依《大明律》判处绞刑。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漳州府以及当地县衙同意了苏铎母子的供词,认定李妙圆忤逆婆母,“詈骂”长辈,苏铎责打李妙圆属于正当举动,李妙圆的死亡是意外事故,与苏铎无任何关,仅仅认定苏铎毁损遗体行为不当。

鉴于在当时妻子相对丈夫处于"卑幼"地位,苏铎只是构成"毁弃缌麻以上卑幼死尸"罪,依《大明律》判处杖责七十、徒刑一年半。而李海若"逼良为娼"的说辞构成诬告"卑幼"(女婿)罪,判处杖责九十、徒刑两年半。苏母李氏、李海若之子李成判处杖责七十。这案子判得,李海若作为受害者,所受的处罚,竟比苏铎还要重。李家自然不服,李海若立即将全案上告到大理寺审核。大理寺阅览案卷之后,不仅勃然大怒,立即做出如下决定,第一,漳州府知府以及当地县令立即革职查办,第二由大理寺直接派人审案。

大理寺派出的官员在重新审核案件之后,在给大理寺报告中指出,李妙圆骂人只是苏铎母子单方面证词,即使李妙圆谩骂婆母李氏的情节属实,但李氏并未上衙门控告儿媳,苏铎没有资格处罚李妙圆。而苏铎不顾孕妇和胎儿的安危、从背后殴打自己的妻子确属实,事后为了逃避罪责,又剖开妻子的腹部、取出胎儿、把孩子的遗体腌制在石灰中、烧毁妻子遗体。简直是猪狗不如残忍变态。这情况完全属实(他自己说的)因此推翻原先判决,改判如下(大意):苏铎斩立决。其母李氏杖一百,徒刑六年。

应该说,此案除了应该感谢大理寺官员的判罚之外,还应该感激李海若和李成父子。他们没有把"嫁出去的女儿"当成"泼出去的水",不惜代价为女儿及孩子声索公道,全力努力为女儿讨回公道。使得正义得以伸张。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更多文章

  • 鄱阳湖决战,决定了朱元璋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1263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败谁,朱元璋首败鄱阳湖,朱元璋鄱阳湖大战的战场在哪里

    在公元1363年8月30日,碧波万顷的鄱阳湖上战船密布。一场大战即将开始,其中的一方战舰雄伟而庞大 ,犹如巨兽一样似乎要吞噬着一切,而他对面的战船则显得有些渺小 ,各式各样显得小巧玲珑。可惜的是数量不多,也许不够那些巨兽所吞噬的。胜利的天平已经注定了,但似乎有的人并不这样认为。至少这个奇丑无比的 中

  • 汉朝最后的风骨李膺,独汉以强亡的序曲,因他而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就如乐章,自有其规律,朝代轮转的时代,兴衰皆无常,而最为可惜的,当属汉唐故事。汉朝之所以灭亡,史籍常将其归咎于恒灵二帝。事实却也如此,汉恒帝,虽然少年老成,用十三年隐忍阴死了权臣梁翼,但当政之后的所作所为,却完全没有隐忍时候的英明神武。(少年老成也无用)他的存在,让汉朝朝着灭亡道路,迅速前行,无

  • 宋徽宗有34个女儿 靖康之变后她们下落如何?大多命运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徽宗死得最惨的女儿,宋徽宗的第二个女儿,宋徽宗的5个孩子

    如宋徽宗的34个女儿。宋徽宗,一个有着艺术家风范的皇帝,中国历朝历代中唯一一个在书法和绘画上都能自成一家的皇帝。他亲笔所绘的工笔花鸟画《写生珍禽图》,2009年5月29日在北京保利拍出6171.2万元的天价,创造了中国国画作品拍卖的新纪录。艺术家多风流,宋徽宗也不例外。他光是皇后,就先后立了5位。贵

  • 李自成主动求和 崇祯帝断然拒绝 错失明朝最后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1644年春,李自成大军压境。京师朝野震动,君臣束手无策。3月15日,北京西北门户居庸关守军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李自成军队长驱直入。3月16日,农民军穿过昌平,抵达沙河。3月17日,农民军开始攻打西直门。3月17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打开广宁门,迎接农民军入城。广宁门是各省陆路进京的必

  • 梁山上唯一一位可能当上皇帝的人:出身贵族,宋江却成唯一阻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江死后皇帝的感受,宋江与皇帝第一次见面,历史上的宋江传奇人物

    《水浒传》的背景是宋朝,当初,赵匡胤陈桥兵变,带着部队从后周皇帝手里夺来皇位,其实是用比较和平的方式进行的,毕竟,大宋必须奉后周为正统,才能够解释清楚自己的正统。赵匡胤稳定大局的手段,也必须涉及到如何处置后周皇室子孙,如果妥善处置,就可以体现赵匡胤的仁慈以及笼络民心,因此,后周的柴家子孙持有着赵匡胤

  • 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聪明能干的四子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为啥不把皇位传给朱棣,崇祯梦见朱元璋和朱棣,朱棣谈朱元璋

    朱标温文儒雅,慈仁殷勤,对兄弟十分友爱,在诸王中威信颇高。朱元璋对他给予厚望,完全是当作接班人在培养,还送给他“仁”、“明”、“勤”、“断”四个字,让他帮助自己处理政事。但是,朱标命运不济,年仅37岁就因病去世。朱棣的军事政治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在军事上,他是少数敢于在马背上杀敌、酷爱行军作战的皇子

  • 赵匡胤怒斥白起:凶徒配享武庙?大宋战力直线下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匡胤白起图片,赵匡胤去武庙祭拜白起,赵匡胤和白起是什么关系

    从一介小兵积功而成武安侯秦军统率,除魏冉的倾力扶持之外,这才情和谋略也是一等一的。秦帝国能一统天下,没有白起无疑是个伪命题。破赵、残韩、侵楚、败魏,除了遥远的齐燕,战国七雄四个都是被白起给打残的。特别是赵国,更是被白起打的苦不堪言,长平之战40万赵军殒命,弄的邯郸城人人带孝,家家举缟,哭声一片,闻白

  • 朱元璋每次打仗前,都要将战士们的妻子召集起来,用途却让人厌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达妻子被朱元璋打死,大明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暴露,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

    提要:在古代的军队之中,虎符是调动军队的直接凭证,一般都是由统治者和指挥者各一半虎符,战时再合二为一调动军队。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虎符的存在已经不足以满足于统治者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意愿了,比如说宋太祖赵匡胤,不就带着军队发动陈桥兵变,倒戈一击篡位登基了吗?所以,为了能够将军队的控制权牢牢地把握在自

  • 武松怎么从问题少年变成打虎英雄?受宋江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松为什么敢顶撞宋江,武松喝酒打虎李白喝多会作诗,武松景阳冈打虎概括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哥哥武大郎抚养长大。由于家庭教育缺失,武松年轻气盛,脾气暴躁,行事鲁莽,经常在清河县与人打架,惹是生非,甚至还吃上了官司,连累武大郎替他“擦屁股”。就如武大郎埋怨的那样:“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武松

  • 明朝一起真实的偷情案件,惊动大理寺,让后人引以为戒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十大迷案故事,明朝主仆有染案,明朝婆媳大案纪实

    事情发生在明朝英宗在位时期,即公元1464年的某月某日,在湖广某卫所居住区。有道是,晴空万里日,金风送爽时。事件的女主人公张氏把刚刚洗好的绣花鞋拿了出来,由于昨天是阴天没有晒干,于是就想趁着好天气把绣花鞋晒干,过几天还好穿。张氏把绣花鞋晾在院子里。但等到午后张氏来收鞋的时候,发现两只鞋竟然不翼而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