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代先贤们,孔子的可能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无论是如今社会,还是古代帝王们,对孔子都是推崇倍加。尤其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后,孔子的地位越发被拔高。
在古代,孔子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学识最渊博的人。正如孟子所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孔子去世后,历代帝王为彰显对孔子的尊崇,不断对他加封追谥,到最后成为了“至圣先师”。
[var1]
正是如此,孔子的言语成为了后世经典的语句,尤其是《论语》更是家喻户晓。在孔子留下的语录中,有一句话按理应该称为“脏话”,结果因为孔子的影响力,最终成为了经典语句,甚至如今还成为了一句口头禅。
这句话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话怎么来的呢?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大家都知道,《论语》是孔子言论的汇编,它是用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而这些孔子这样言论,绝大多数都是孔子在讲课时所说的。
[var1]
宰予是孔子著名弟子之一,与其他弟子对孔子言论“顶礼膜拜”不同,宰予能言善辩,经常让孔子很是生气。有一次,宰予对当时的礼制产生了质疑,他问孔子,“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宰予的意思简单,说的是守孝三年是不是时间太长了点。在宰予看来,父母去世,守孝一年就可以了。宰予的言行自然让孔子不满意,问他,“只守孝一年,你心安吗?”孔子已经不高兴了,可宰予不管那一套,直接回了一句,“这有什么不心安的。”
[var1]
两人之间的矛盾就此结下了,宰予有个癖好,喜欢白天睡觉。孔子很不满意,到了后面终于爆发,对着其他弟子说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即便是过去了两千多年,“朽木不可雕也”已经成为长辈、老师、领导等人的口头禅。
在孔子看来,宰予是叛逆的存在,可后世却给予宰予极高的评价,位列“孔门十哲”中的“言语”科之首。唐朝时,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北宋时,又加封为“临淄公”;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更是追封为“先贤宰予”。
参考资料:《孔子传》、《史记•仲尼弟子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