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去世一年才入土,送葬时队伍臭气熏天,连李莲英都无计可施

慈禧去世一年才入土,送葬时队伍臭气熏天,连李莲英都无计可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89 更新时间:2024/2/21 14:46:20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前有一代女帝武则天,权倾朝野,风华绝代,死后独留无字碑,功过后人评。后有慈禧老佛爷垂帘听政,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大都倾向于坏的方面。

人们对于女人当政总持偏见,认为女人干政是不符合中国正统观念,可清朝的落寞,中国陷入瓜分狂潮,都被夸大到必须由慈禧负责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年少入宫风光无两

慈禧本名叶赫那拉·杏贞,1852年17岁入宫,赐号为兰贵人,十九岁便获封懿嫔。1856年21岁的她生下了皇长子载淳同治帝),顺势晋为懿妃。

正是因为她的儿子,使得她在后宫当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母凭子贵,风光无两,由此她野心越来越大,她不甘只做后宫的妃子,她渴望更高的权力。也因她的地位,她享尽了皇帝的宠爱和荣华富贵。

咸丰帝体弱多病,当时国内起义,国外侵略,内忧外患更是疲惫不堪,恰好慈禧工于书法,咸丰帝便口述并让慈禧代为批阅奏章,无形中增长了慈禧对权力的渴望。

慈禧渴望权力,不仅仅满足于后宫争斗,逐步从后宫走向前朝,垂帘听政夺取政权。为了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她对于政敌丝毫不留情,不论是自己的儿子同治帝,还是后来继位的光绪帝,都施以手段,操控在手掌心里。

登上权力巅峰

慈禧一生经历了四个朝代,期间,她决定皇室,垂帘听政立帝废帝,变法维新,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慈禧为数不多长期当政的女性之一。

在政治上,慈禧拥有连许多男性都没有的魄力。掌控朝政时期,清朝政府面临前所未有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内忧外患,她为了捍卫清帝国权威和自身权力,做出了很多重大举措。

自从鸦片战争开始,来自外国势力的不断进攻,以及各处民间反抗势力。慈禧善用人才,重用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开办洋务运动,创办学校和发展船舶制造业,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平息了国内反叛势力,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队抵御外敌,造就了"同治中兴"的气象。

在中法战争爆发之前,国家斗争与她无关,只是一名普通后宫嫔妃,但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以及庚子事变中,她则是清朝的权力巅峰,她的一切决定都关乎国家存亡。

中法战争爆发后,形成了主和派以及主战派,两派斗争日益激烈。1884年8月23日,法国突袭福建舰队,慈禧立即下令对法宣战,直至 1885年2月,法军攻势迅猛,占领谅山,慈禧主动求和。镇南关失守后,慈禧更丧失了对战争胜利的信心。

此后的战争更是节节败退,接连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赔偿大量白银,又开放各路通商口岸,使当时的中国一步步沦为案板上的鱼肉,任外国列强肆意宰割,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生活极尽浮华奢靡

慈禧太后在政治上权倾朝野,私下享尽荣华富贵,在西方发达的制造业工业方面,也饶有兴趣。各式西洋的玩意应有尽有,她的寝宫里还有一台全球最早的柜式留声机。

1894年,日本人趁慈禧六十大寿,清政府有所忌惮,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在日方步步紧逼下,慈禧仍要举行寿宴庆典,大臣们一再上书要求取消,才咬牙勉强让步缩小规模,这场寿宴还足足举行了十五天才结束。

举办寿宴庆典的钱还是从本就紧张的国库中硬拨出的,那些都是边防的军费和用于修建铁路,各路大臣捐献了大量钱财,赠送了数不清的奇珍异宝。

为供自己娱乐所建颐和园,私占的了不少海军军费,高达430万左右,这相当于一半以上的北洋海军军舰的资金。

在北洋舰队建立之时,实力远超日本海军,而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因为军费紧张,北洋舰队无法增添一艘新舰,不能更新一门火炮,甚至连正常的维修都艰难。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的舰速及火炮各方面实力已远超中国,导致清朝的惨败,签订不平等的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胜利后中国面临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以及各项不平等条约是,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收敛,使晚清已亏空的国库更是雪上加霜,人民哀声哉道。

后期在逃亡路上依旧不改奢靡生活,处处要求最好。

佛爷西去不复回

1908年11月15日17点(未正三刻),慈禧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慈禧临终禁止女人干政,太监擅权。

1909年10月,葬于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东陵,史称"孝钦显皇后"。

慈禧去世后并未及时下葬,而是去世一年后才得以入土为安,因为为自己修建的大型陵墓,工程浩大,历时二十多年,直到慈禧死后陵墓还没有完工,尸身只能放在那边等着,另一个原因是为了挑选一个良辰吉日,所以慈禧的尸身不得不将暂时停放在偏殿。

只是一年时间太过漫长,遗体免不了腐坏,好在慈禧早就命人采购了大量特殊的香料,大量的香料虽然防止了遗体腐坏的问题。

慈禧的尸体因为香料并没有腐烂,尚且保存完好,可停灵多日,然后在抬棺入葬时,香料的作用始终有限,棺椁中尸臭味一阵阵的散发出来,抬棺的人也是只能捂着鼻子。

慈禧的棺木从皇宫要抬到定东陵下葬,路途遥远,声势浩大。慈禧的陪葬品众多,奢华程度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全是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以及繁杂的礼仪用具,搬运这些东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当时的交通工具并不发达,还使用了大量的马匹牲畜来搬运。

而牲畜不懂得礼仪尊卑,从北京到河北的陵墓上整整走了5天,路上也不好管理那么多的牲畜马匹,动物肆意的排泄,气味难闻,就造成了送葬时队伍臭气熏天。即使陪葬品中有大量的珍稀香料,也无济于事,陪葬品再奢华也于事无补,连李莲英都无计可施。

慈禧太后,若将她放在这历史长河中看,不失为一个杰出女政客,只可惜,她的权数赶上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很多时候,人们愤恨的不是那个作为封建时代站在权力顶端的人,更多的是对那个时代的不满。

慈禧一步一步登上清王朝权力的巅峰,享受荣华富贵,必然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也要承受世人各色眼光。

更多文章

  • 风流亦有痴情时!乾隆对原配老婆有多爱?相守22年,思念半个世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一生最爱的女人,乾隆的情感史,乾隆一生的感情故事

    一进书房,雍亲王即被满桌的抄经习字吸引了。见习字写的风骨俊秀,雍亲王饶有兴致地问:“此字出自谁笔?”李荣保答:“是拙女习字。”得了这个回答,雍亲王甚是欣赏地将立在一旁尚是格格的富察氏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问:”格格能否现场再写几笔?“富察氏大方从命,提笔敬录了圣祖康熙帝的一首五言绝句《古北口》——”断

  • 周莹被慈禧亲封“一品诰命夫人”?古代的诰命夫人是什么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诰命夫人是富贵的象征,诰命夫人,实际上是人们对封建社会中受到朝廷封赠的官员嫡母或正妻的一种习惯称呼,也称为“命妇”。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勅。诰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职有关。有俸禄,没实权。明清时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故世有

  • 中国最后的太监总管,清朝灭亡后娶了四个老婆,晚年沦为街头小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历代总管太监,清朝末年太监总管是谁,中国最后的太监总管

    小德张小德张本名张祥斋,生于公元1876年(光绪二年),天津静海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自幼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小时候有一次他跟父母去当地一个财主家拜年,他看到财主家华丽气派的大马车,不停称赞车子漂亮,可惜财主的儿子羞辱小德张:“走开!你家里一辈子都买不起这样的车子!”,这话深深刺痛小德张的心,他发誓

  • 清朝皇宫流行“花盆底鞋”,其实不只是为了美观,更为了方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皇太后穿高花盆底鞋,清朝皇帝为什么穿花盆底鞋,清朝的女子为什么穿花盆底鞋呢

    “花盆底鞋”也称旗鞋,鞋子为木头底,上面裹一层布,鞋底制成马蹄状,走路起来会发出有节奏的响声,鞋底大部分高5-15厘米,鞋帮上也有绣花图案,在我们现在看来,这样超过十几厘米的高跟鞋穿着脚上,真为那些满族女性担忧她们会摔倒,可是为什么清宫里面的女性如此钟爱“花盆底鞋”呢?满族深受汉族崇尚“三寸金莲”审

  • 乾隆最爱富察,这个妃子十年产六子,死后被追封皇后,得到真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皇帝都是嫔妃三千,虽然说的有点夸张,但是绝对不会少于数十,而女人多的地方,大家也能想到是非就多。我们也常常在宫廷剧中看到,后宫的女人常常为了争宠,拼的是死去活来,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皇帝对此也是无暇去管,因为毕竟还要管理国家大事,这种后宫之事多半是交给皇后或者皇太后去看着,毕竟女人的事情还是得

  • 溥仪讲述:李莲英真聪明,用此方法与慈禧同吃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慈禧为何独宠李莲英53年,李莲英用什么办法得到慈禧的欢心,李莲英为什么对慈禧宠爱

    当时宫中有一项制度叫作尝膳,就是慈禧为了防止有人在饭菜中下毒,会先指定一个太监进行试吃,将所有的菜式都尝过一遍,再端上膳桌。按照常理,尝膳太监应该在御厨房一直候着,各种菜式做好后来一口。 但是李莲英不同,他是慈禧最宠爱的太监,据悉他有一手梳头发的绝活,能梳出各种美丽的发髻,而且心细如发,很会揣摩

  • 布局三年!十天逼得和珅自杀!嘉庆的帝王心机到底有多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嘉庆杀和珅完整版,嘉庆惩治和珅,嘉庆赐死和珅完整视频

    仅仅亲政了几天,嘉庆就下令把和珅抓捕入狱。先前,和珅权倾朝野,朋党众多。但是此时,和珅竟无力反抗,任由皇帝抓捕。而再过了几天,嘉庆就宣布了和珅的一系列罪状,逼迫和珅,在狱中自杀。和珅党羽,也都被嘉庆控制。嘉庆到底施展怎样的雷霆手段,在短短十多天,就弄死和珅?他又在什么时候动了杀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 南怀仁,康熙第一位科技外教,有哪些贡献?如何看待中俄谈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康熙对南怀仁怎么样,康熙时期中俄外交,康熙时期的南怀仁案

    利玛窦凭借着对中国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因地制宜地将天主教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利玛窦和天主教成功扎根于中国,给后来的传教士挣得了开门红。汤若望凭着多尔衮,孝庄,顺治的信任,应有自己的博学多才和西方先进的科技征服了大清皇室。虽然,在“历法之争”中,蒙受灾难,康熙亲政后给予了恢复名誉,对他有很高的评价。

  • 火烧圆明园时,八旗子弟全部撤走,反抗的竟然是一群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火烧圆明园最后抵抗的50名太监,圆明园资料简介五年级,火烧圆明园真实视频

    10月7日,当时已经踏上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再次出兵中国,一路攻打到北京城直扑内城,最让痛心的就是当时清朝政府选择一味的退让,不抵抗,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物遭到严重的损失,圆明园正是毁于这一天。清朝政府腐败,软弱让国人早已失去信心,但是身体的炎黄血统不允许我们选择妥协,在西方列强攻占圆明园的

  • 她为58岁康熙生下一位皇子,与乾隆年龄相同,获两代皇帝尊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一生最受宠的妃子,康熙一生有几个嫔妃,康熙最多生了几个皇子

    康熙的一生也算是丰功伟绩,风花雪月了。当然我们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我们要说的是康熙的一个妃子,这个妃子可不一般,在康熙58岁的时候,还给康熙生下了一个皇子,后来还得到了雍正、乾隆两代帝王的尊敬和册封。她就是康熙晚年宠爱的妃子---熙嫔。一、熙嫔出身的民间传说在清朝的官方记录中熙嫔的记载非常的简单,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