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丑条约后,卖国贼李鸿章被人人唾骂,为何还能安然活到79岁?

辛丑条约后,卖国贼李鸿章被人人唾骂,为何还能安然活到79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004 更新时间:2023/12/22 20:58:05

一九零一年,当鸿章在“议和大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就遭到了举国怒骂,说他是彻头彻尾的误国者。遭到这么多人的唾骂,应该是无法做到每天都安稳入睡的,如果他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身体,他肯定是无法支撑下去的。

并且对于怎样调养身体他是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的,他觉得,养生的重要性并不是在于能够让自己多么的长寿,而是在于无论遇见什么事情都能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心态,这才是养生的最终目的。

任职时期的他,总是整天忙于公务,根本也抽不出时间来养生,一直到晚年,他才开始为了自己的身体而调整生活的节奏。他的生活也是在晚年开始变得格外规律,每天早晨六点准时准点就起床了,在用过早饭以后,他就开始批阅公,日日如此。

等处理完了公事以后,他又一身投入学习,有时候看会儿书,有时候练练字。然后就是吃午饭,对于午饭他也比较讲究,不会吃得太多,但是在饭后会再喝一碗细火慢熬的粥以及一碗鸡汤。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以后,他又会喝一碗由诸多名贵药材熬成的药水。

喝完药以后,他又会闲庭信步。在自家院子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并且均匀地吸气吐气,就这么在院子里走十几个来回。在散完步以后,他就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过了一会儿再喝一碗汤药,喝完以后,他会回到床上,开长达一个时辰的午觉。

他的仕途是很顺利的,从小就热爱读书的他,年轻时候就顺利考取了功名。但是这也并没有让他内心膨胀,他依然保持着读书的习惯。而且他还特别喜欢书法,在写字的时候他的心能够归于平静,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来上两笔,他的心态很快就能调整好。

因此,也有许多李鸿章的书法作品流传了下来。从他的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李鸿章的确是十分热爱书法并且经过了大量的练习,否则也不会写出如此令人惊叹的书法了。

李鸿章自己觉得,保持身心健康的最佳方法就是阅读,而且他还觉得,一个整日病恹恹的人,如果能够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深入研究名著的真谛,肯定会对身体大有裨益。李鸿章也是一直贯彻着自己的这种思想,即使是年轻时候繁忙的他,也始终不忘每日读书。

前文提到李鸿章每日六点准时准点起床,是由于他遵从了朱柏庐的家训。同时他自己也觉得清晨的空气是一天中最为清澈干净的,是其他时候都不能比的,在一个密闭的房间中睡了一晚上,身体已经吸入了许多的,这时候最需要呼吸清晨的空气来排解浊气,从而净化身体。

除了这些行为上的养生,李鸿章还特别注重性格上的养生。李鸿章的气度是非常大的,无论遇到怎样奇葩的事情,或者遭到怎样痛苦的打击,他都能将这一切都看淡看透,不会让负面情绪来影响自己的身体。他也一直听从着曾国藩的理念,那就是即使是处于低谷之中,也要沉住气,坚持拼搏,不能轻言放弃。

在一八九六年的时候,李鸿章作为代表出使英国。在吃饭的过程中,李鸿章做了一件非常令人吃惊的时候,那就是徒手吃鸡。外国人看了都十分吃惊,但是为了不让这个中国人尴尬,他们都学着李鸿章的样子用手抓着吃鸡,也正是从这以后,英国人在吃鸡肉的时候也不是一定要使用刀叉了。

在外国的那段日子里,那些西餐一点也不合李鸿章的胃口,因此他就让厨房在原本的西餐中加入了蔬菜,但没想到这道菜却格外的美味,也引起了一众英国官员的垂涎,他的这道西餐加蔬菜的菜在英国迅速走红。即使是到了国外,他依然坚持着荤素均衡的健康饮食。

而且李鸿章还为了养生总结出了不少的小窍门,他也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循,比如:

要保持自身的干净,要经常做清洁,这样能够保持皮肤正常代谢;不管是怎样的情况,千万不能睡懒觉,而且在刚起床的时候就算再饿都不能暴饮暴食;吃饭的时候不要挑食,也不要总是过于营养的东西,容易营养过剩。

房间中要勤开窗,保持通风和良好的空气环境;喝酒也不可贪杯,一定要把握住度,不然有可能会引起脑出血;吃饭时要荤素搭配,不可一味食肉,肉类会在血液中产生毒素,也不可一味食素,否则身体营养会跟不上,还会导致一些其他的疾病……

一九零一年,李鸿章作为代表在《辛丑条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回到家后,大口大口的鲜血从他口中流出,他便被送去了医院,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后来,他还是在北京病逝了,享年七十九岁。

参考资料:

【《清史列传·李鸿章》、《清史稿·卷四百十一·列传一百九十八》】

更多文章

  • 清朝在位最久的太后,无子无宠却备受康熙帝优待,年近八十才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和孝庄太后谁先死的,清朝在位最久的皇太后,康熙太后霸气视频

    从昭圣慈寿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开始,到隆裕皇太后叶赫那拉静芬为止,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上,一共有11位女性被尊立为皇太后,其在位时间长短不一,其中有一位最“长命”的太后很容易被人忽略。此人,便是仁宪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阿拉坦琪琪格(以下简称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氏出身蒙古族,是科尔沁

  • 慈禧爱拍照众人皆知,可为何都是全身照而不是半身?原因让人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慈禧18岁真实长相,慈禧拍照背景,慈禧晚年拍照姿势

    如今各种自拍软件流行,没有不懂拍照技术的人,都能拍摄优秀的照片。如果把拍照技术推迟到一百多年前,那时可是一种新事物,全中国见到的人没有几个,他们都是权贵阶层。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法国人为清朝两广总督爱新觉罗·耆英拍摄了一张照片,此时距离摄像术发明刚刚过去五年。与其他清室贵族不同,耆英思想比较开放,

  • 皇帝是满族,臣民却主要是汉族,清朝的官方语言是满语还是汉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皇帝满语,满族还会说满语吗,清朝皇帝一般说满语吗

    实际上,清朝的语言政策并非在满语和汉语之间的二者择一,而是逐渐在变化的。 一、早期的满文官语 建立了清朝的满族人并非横空出世的民族,他们是女真人的后代。早在辽、宋、夏、金时期,女真人就曾经仿照中原的汉文创造了女真文。后来蒙古人入侵,女真人被元朝所统治,所以被迫使用蒙古语作为通用的语言。 明朝时,努

  • 实拍慈禧奢华陵墓:不是帝王陵却胜似帝王陵,图6暴露慈禧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慈禧陵照片,慈禧陵墓的简介,慈禧陵墓到底有多奢华

    重修时,慈禧太后要求工匠们将方城、明楼、宝城、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燎炉全部拆除重建,并对其余建筑揭瓦大修,前后历时13年,直到慈禧临死前几天才告竣。图:慈禧陵墓入口处可以说,慈禧太后的陵墓是清朝所有皇后陵墓中,最为奢华的一座,甚至可以与皇帝陵墓向媲美。相比了其他皇后陵,慈禧太后陵墓修建了明楼和碑楼

  • 张勋复辟溥仪论功行赏,康有为嫌官太小,满清遗老:谁让你没辫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有为与张勋复辟,康有为,张勋复辟与溥仪的冲突

    1917年6月,辫帅张勋利用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的矛盾,以“调停”的名义率领5000“辫子军”于6月14日进京。入京师后,张勋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发表通电召集满清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7月1日,阴历五月十三日,溥仪被抬了出来。起初,溥仪还一脸疑惑,直到陈宝琛大呼:“请皇上务必答应张勋,

  • 康熙一生最宠爱的皇子,临死前还交代雍正:一定要好好对待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康熙最后一次考验雍正,雍正康熙电视剧,康熙临终雍正乾隆对话

    对于年幼无知的胤礽,能看出他的什么本事可以在未来担此大任呢?在册立诏书上,康熙这样写道:“日表英奇,天资粹美。”从这几个字中可以看出,康熙对胤礽的喜爱,也可以说成是溺爱。康熙这样的做法明显是不合理的,他在选拔继承人的事情上并没有严肃对待,一点都没有选拔的意味,可以说成是:将这重要的位置赏赐给了胤礽。

  • 慈禧最忌惮的王爷,没有架子却嫉恶如仇,常为百姓请命被称为贤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最怕的王爷是谁,慈禧最忌惮的人,慈禧时期最厉害的王爷

    正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作为实际上统治中国将近50年的女强人,慈禧太后尽管手握生杀予夺大权、飞扬跋扈,以至于朝廷内外人心惟危,但她本人却也有忌惮的对象,虽然每每恨得牙根痒,却对此人毫无办法。这个让慈禧太后无比忌惮的人物,便是惇勤亲王奕誴。那么,奕誴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慈禧太后为何畏惧他?奕

  • 此国要求清朝嘉庆皇帝册封国名,嘉庆看后直接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嘉庆皇帝的下场有多惨,嘉庆皇帝狠不狠,嘉庆传奇安嫔与嘉庆

    越南在汉唐时期其实一直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一直到五代十国乱世的时候才实现独立,之后其便自成一国,称安南国,而且与中原王朝纷争不断,但是总体来讲它还是认中国当老大的,甚至越南这个名字都是清朝皇帝赐给它的,只不过一开始,越南并不想用这个当做国名,它想要的是另一个名字——南越。事情其实是这样的,清嘉庆七年(

  • 皇帝怎么过年?乾隆初一要“明窗开笔”,还规定后世皇帝都要照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皇帝是怎么过春节的,乾隆皇帝过年干什么,乾隆皇帝每天怎么度过

    图注:清代乾隆皇帝画像 明窗开笔是清代雍正皇帝首创的一个过年仪式。 根据记载,民间在元旦(大年初一)之日,要在红纸之上写上几句吉祥话,比如“元旦开笔,百事大吉”、“元旦开笔,读书进益”等作为一年的彩头,是一项当时比较流行的春节习俗,称之为“元旦开笔”。 在清世宗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元旦开笔”这一习

  • 清朝最后一位汉族王爷,既是康熙的姐夫且平叛有功,为何被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最有名的汉臣,康熙早年平定叛乱的汉族将领,清朝末期有哪些汉族大臣

    清朝入关前后,为了笼络汉族官僚集团、迅速完成统一中国的目标,曾先后册封5位汉族将领为王,并允许子孙世袭。不过,等到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帝已下诏废黜所有的汉族王爷,并严禁后世子孙赐予汉族官员王爵,因此即使功高盖世如曾国藩、李鸿章,也不过获得一等侯的爵位而已。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最后一位汉族王爷,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