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爱拍照众人皆知,可为何都是全身照而不是半身?原因让人无语

慈禧爱拍照众人皆知,可为何都是全身照而不是半身?原因让人无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593 更新时间:2024/1/17 17:26:59

如今各种自拍软件流行,没有不懂拍照技术的人,都能拍摄优秀的照片。如果把拍照技术推迟到一百多年前,那时可是一种新事物,全中国见到的人没有几个,他们都是权贵阶层。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法国人为清朝两广总督爱新觉罗·耆英拍摄了一照片,此时距离摄像术发明刚刚过去五年。与其他清室贵族不同,耆英思想比较开放,对西方新事物并不排斥。

一个耆英接受新事物没有起作用,当时老百姓看到西方人拿着照相机四处拍照时,认为这是“收人魂魄”的工具,非排斥。众所周知,慈禧太后爱拍照,如今我们能看到大量慈禧太后的照片,都是证明。

光绪十四年,光绪最宠爱的妃子珍妃入宫,她也把摄影术带入了等级森严的宫廷。刚开始,慈禧太后对这种新事物并不感兴趣,直到1900年庚子之变后。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慈禧太后被迫西逃,等一年后再次回到北京,她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为了加强与西方列强的交流,慈禧太后决定让精通四国语言的德龄公主出任御前女官。在德龄公主的影响下,慈禧太后对新事物逐渐不排斥,尤其对摄像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光绪二十八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曾将一副全家福照片送给了慈禧太后,让她对这种新事物跃跃欲试。

1903年,在德龄公主的推荐下,她的哥哥裕勋龄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御用摄影师。与珍妃出于兴趣摆弄相机不同,裕勋龄曾在法国专门学习了摄像,拍摄的照片质量要远远超过珍妃。

据裕勋龄回忆录中自述,“光绪年间,勋龄及两妹追随先母,同侍宫闱,凡慈禧太后之御照,莫不由仆一人所摄。”慈禧太后对拍照非常重视,每次拍照前都会亲自选择良辰吉日。

要知道当时的摄影材料全部都需要进口,成像程序非常复杂,成本更是非常昂贵。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慈禧太后照片,绝大多数都是1903年到1906年拍摄。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慈禧太后照片,全部都是全身照,这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这是慈禧太后迷信的结果。慈禧太后认为,拍照如果不拍全身照,这是一种很不吉利的行为,因此都需要全身照。

参考资料:《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

更多文章

  • 皇帝是满族,臣民却主要是汉族,清朝的官方语言是满语还是汉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皇帝满语,满族还会说满语吗,清朝皇帝一般说满语吗

    实际上,清朝的语言政策并非在满语和汉语之间的二者择一,而是逐渐在变化的。 一、早期的满文官语 建立了清朝的满族人并非横空出世的民族,他们是女真人的后代。早在辽、宋、夏、金时期,女真人就曾经仿照中原的汉文创造了女真文。后来蒙古人入侵,女真人被元朝所统治,所以被迫使用蒙古语作为通用的语言。 明朝时,努

  • 实拍慈禧奢华陵墓:不是帝王陵却胜似帝王陵,图6暴露慈禧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慈禧陵照片,慈禧陵墓的简介,慈禧陵墓到底有多奢华

    重修时,慈禧太后要求工匠们将方城、明楼、宝城、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燎炉全部拆除重建,并对其余建筑揭瓦大修,前后历时13年,直到慈禧临死前几天才告竣。图:慈禧陵墓入口处可以说,慈禧太后的陵墓是清朝所有皇后陵墓中,最为奢华的一座,甚至可以与皇帝陵墓向媲美。相比了其他皇后陵,慈禧太后陵墓修建了明楼和碑楼

  • 张勋复辟溥仪论功行赏,康有为嫌官太小,满清遗老:谁让你没辫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有为与张勋复辟,康有为,张勋复辟与溥仪的冲突

    1917年6月,辫帅张勋利用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的矛盾,以“调停”的名义率领5000“辫子军”于6月14日进京。入京师后,张勋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发表通电召集满清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7月1日,阴历五月十三日,溥仪被抬了出来。起初,溥仪还一脸疑惑,直到陈宝琛大呼:“请皇上务必答应张勋,

  • 康熙一生最宠爱的皇子,临死前还交代雍正:一定要好好对待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康熙最后一次考验雍正,雍正康熙电视剧,康熙临终雍正乾隆对话

    对于年幼无知的胤礽,能看出他的什么本事可以在未来担此大任呢?在册立诏书上,康熙这样写道:“日表英奇,天资粹美。”从这几个字中可以看出,康熙对胤礽的喜爱,也可以说成是溺爱。康熙这样的做法明显是不合理的,他在选拔继承人的事情上并没有严肃对待,一点都没有选拔的意味,可以说成是:将这重要的位置赏赐给了胤礽。

  • 慈禧最忌惮的王爷,没有架子却嫉恶如仇,常为百姓请命被称为贤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最怕的王爷是谁,慈禧最忌惮的人,慈禧时期最厉害的王爷

    正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作为实际上统治中国将近50年的女强人,慈禧太后尽管手握生杀予夺大权、飞扬跋扈,以至于朝廷内外人心惟危,但她本人却也有忌惮的对象,虽然每每恨得牙根痒,却对此人毫无办法。这个让慈禧太后无比忌惮的人物,便是惇勤亲王奕誴。那么,奕誴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慈禧太后为何畏惧他?奕

  • 此国要求清朝嘉庆皇帝册封国名,嘉庆看后直接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嘉庆皇帝的下场有多惨,嘉庆皇帝狠不狠,嘉庆传奇安嫔与嘉庆

    越南在汉唐时期其实一直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一直到五代十国乱世的时候才实现独立,之后其便自成一国,称安南国,而且与中原王朝纷争不断,但是总体来讲它还是认中国当老大的,甚至越南这个名字都是清朝皇帝赐给它的,只不过一开始,越南并不想用这个当做国名,它想要的是另一个名字——南越。事情其实是这样的,清嘉庆七年(

  • 皇帝怎么过年?乾隆初一要“明窗开笔”,还规定后世皇帝都要照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皇帝是怎么过春节的,乾隆皇帝过年干什么,乾隆皇帝每天怎么度过

    图注:清代乾隆皇帝画像 明窗开笔是清代雍正皇帝首创的一个过年仪式。 根据记载,民间在元旦(大年初一)之日,要在红纸之上写上几句吉祥话,比如“元旦开笔,百事大吉”、“元旦开笔,读书进益”等作为一年的彩头,是一项当时比较流行的春节习俗,称之为“元旦开笔”。 在清世宗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元旦开笔”这一习

  • 清朝最后一位汉族王爷,既是康熙的姐夫且平叛有功,为何被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最有名的汉臣,康熙早年平定叛乱的汉族将领,清朝末期有哪些汉族大臣

    清朝入关前后,为了笼络汉族官僚集团、迅速完成统一中国的目标,曾先后册封5位汉族将领为王,并允许子孙世袭。不过,等到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帝已下诏废黜所有的汉族王爷,并严禁后世子孙赐予汉族官员王爵,因此即使功高盖世如曾国藩、李鸿章,也不过获得一等侯的爵位而已。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最后一位汉族王爷,且是

  • 俄国版“和珅”,通过强取豪夺聚起惊人财富,最终被流放穷困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和珅简历及资料,梦断紫禁城和珅被流放,历史人物和珅个人简介

    据保守估计,清朝权臣和珅通过强取豪夺,曾聚集起高达2.3亿两白银的资产,相当于国家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无独有偶,比和珅早生70年的沙俄权臣缅希科夫,通过强取豪夺同样积累起惊人的财富,可以称之为沙俄版“和珅”。那么,缅希科夫到底有多贪?他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和珅贪污2.3亿两白银,富可敌国缅希科夫

  • 清朝帝后大婚有多奢华?可同时迎娶3人,仅4个皇帝享受大婚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皇帝大婚的真实场景,清朝皇帝大婚有多奢华,清代皇帝皇后大婚

    清朝从顺治登位到灭亡,总计10位帝王,然而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这4人的婚礼在宫里举行,溥仪大婚的时候已经是民国时期了。上面说到的几位帝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登上皇位时年纪非常小,最大的也只有八岁,一般来说皇帝大婚都会被历史记载,只有雍正除外,雍正的成婚年龄并没有详细记载。皇帝大婚有许多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