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从顺治登位到灭亡,总计10位帝王,然而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这4人的婚礼在宫里举行,溥仪大婚的时候已经是民国时期了。
上面说到的几位帝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登上皇位时年纪非常小,最大的也只有八岁,一般来说皇帝大婚都会被历史记载,只有雍正除外,雍正的成婚年龄并没有详细记载。
皇帝大婚有许多礼仪,古代“礼”与“仪”是两个概念,“礼”是讲究精神层面的内在物质,看不见摸不着,而“仪”则是表面上的形式,两种形式一内一外,相辅相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礼仪”就这样诞生了。
清朝皇帝在举行婚礼之前,必须经过选秀女这个环节,选秀女的习俗由来已久,明朝就已经有了从民间选取美女入宫的习俗,但是并不是强制行为,清朝时逐渐形成了传统,每过三年都会进行一次选秀女活动。
清朝皇帝认为,自己掌管天下,因此无论是钱财还是女人都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尤其是最优秀的女子,应该由皇帝享受,这些人被纳入后宫,但是满清统治者毕竟不是汉人,他们所选择的优秀女子也只限于旗人,汉人女子几乎不会入选。
旗人按照分类可以分为三种,按照地位高低依次划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汉族八旗身份特殊,虽然是汉人却归顺了满族,皇太极把他们编入旗人行列,三种民族总计二十四旗。
清朝规定,每隔三年就会从二十四旗中选择适龄女子,户部除了管理财政之外,还有管理全国上下的户籍,每到选秀的时候,户部就会给各旗发送告示,宣布选秀女。
选秀女需要经过好几轮精挑细选,如果在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这些人可以随意嫁人,不受法律约束。
经过第一轮筛选之后,通过的人被称为记名秀女,绝大多数被指派给亲王,如果皇帝当年没有成亲,这些人也会在户部留名登记,等到皇帝结婚的时候就会进行复试,通过的人可以成为皇后或者妃子,光绪大婚的时候,整个过程编成了一本图册,详细介绍了大婚过程,即便选出了皇后,皇后也不会当即住在宫里,这只是一个前提。
被选中的人首先要回娘家等待,相关仪式举行完毕以后,会由皇宫派人来迎娶,例如光绪的皇后那拉氏,大婚的时候,陪同她一起回家的还有瑾妃和珍妃,光绪同时迎娶三人,因此她们都回了那拉氏的娘家,等待举行婚礼。
那拉皇后的父亲是八旗副都统,家里有数不清的大院子,为了准备婚礼,特地开辟了一个西院,安排皇后的和妃子们住在这里,安顿好以后,皇后等人的娘家人不会与她们见面,毕竟从这时开始,她们就是皇帝的人了,外人不能随意接近,皇宫里会让专门的太监前去服务,保证婚礼前不会出差错。
婚前礼主要包括“纳采”和“大征”两个方面,“纳采”就是皇帝挑选黄道吉日,举行“纳采礼”,朝廷派使臣带着礼品前去皇后家中,关于纳采的人选多数是皇帝身边的亲王,一般会由礼部拟出名单,最终由皇帝圈定人员,这些人被称为“纳采使”,慢慢被人谣传为“纳采天使”。
“纳采使”首先要接受皇帝受封的“使持节”,代表皇帝行使权力,即便是普通人家在迎亲的时候也会准备一些礼品,皇帝大婚也会相互赠送礼物。
清朝是马背上崛起的民族,自然不会忘了本色,有的人会赠送上等马匹,还有一些精致材料打造成的盔甲,往前说还会赠送大雁,寓意大雁知时节,女孩子要知书达理,懂得遵守妇人礼仪。
仪式完毕之后,娘家人还会特地感谢媒人,除了请吃饭以外,还会赠送礼物,不过皇帝大婚毕竟与寻常百姓不同,同样举行盛宴,只不过是皇帝命人在皇后家中早早准备好,答谢皇后的父母双亲,可见皇家婚礼在某些方面与民间还是有些不同。